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9节

  只不过。

  二十岁的庞统,在自五丈原归来的五十四岁诸葛亮面前,略显稚嫩。

  诸葛亮并不打算让庞统一直当个旁观的看客,提议让庞统在张飞麾下出任小吏,美其名曰:虽是书僮,但义若兄弟,应当给其历练的机会。

  张飞如今是左将军主簿,负责一应文书管理、行政协调、印鉴保管,同时作为左将军的亲信参与机要事务,是链接军事指挥与行政运作的关键角色。

  简雍和糜竺兄弟,目前都归在张飞这个左将军主簿麾下出任小吏,协助理事。

  刘备闻弦歌而知雅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诸葛亮的书僮,又岂会是常人?

  刘备当即就采纳了诸葛亮的提议,请庞统出仕小吏,又叮嘱张飞不可怠慢了庞统,并未因一介书僮的寒微身份就小觑庞统。

  【孔明啊——】

  庞统暗叹,没有反对。

  一者是庞统虽然有天赋有才学,但极少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确需要历练的机会。

  二者是庞统对刘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张飞麾下出任小吏,可让庞统对刘备有更深入的了解。

  诸事完美。

  刘备意气风发:“我已令人在府中备下酒宴,诸君可与我同往!今夜,不醉不归!”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11章 壮年黄忠,万夫不当之勇

  “将军既已设宴,可再添一席。”

  “我等自荆州而来,沿途多遇贼匪侵扰,全赖荆州中郎将黄忠一路护持,方得安全。”

  诸葛亮没有忘记向刘备提及同行的黄忠。

  《礼》曰: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

  虽年近五十,但黄忠体魄气力不减当年。

  即便是十余年后的黄忠,在跟着刘备入川后都还能经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

  若能早出十余年,威名或会更高。

  “既是与军师同行,理当同请,军师可与黄中郎将俱来。”刘备没有多想。

  见状。

  徐庶低声提醒:“黄中郎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勇武不弱于关司马和张主簿,若非为子求医囊中羞涩,黄中郎将断不会为了钱帛而一路护持我等。将军不可怠慢。”

  言下之意:黄忠很能打,且有机会招揽。

  刘备还未开口。

  一旁的关羽和张飞就不服气了。

  张飞更是口快直言:“元直,你都没见过俺真正的武勇,如何断定黄忠武勇不弱于俺和二哥?”

  关羽虽然没开口,但那轻抚美髯的动作和半眯的丹凤眼也暴露了不服。

  徐庶轻笑:“张主簿久在北方,可曾听闻东莱太史慈?”

  听到徐庶提及太史慈,刘备不由想到了那个自北海突围入平原求援的熊虎之士。

  “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铿锵义语,犹在耳前。

  彼时的刘备,亦是第一次受到名士的推崇,在呼出那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后,更是尽起平原精兵往救北海,以报孔融“知其名”之恩。

  而对有勇有义的太史慈,刘备更是厚礼相待。

  可惜。

  彼时的太史慈早已答应了同郡刘繇的邀请,常令刘备叹惜不能与太史慈共事。

  如今再闻太史慈之名,刘备不由动容而问:“元直也识得太史子义?”

  徐庶轻轻摇头:“我虽未与太史慈相识,但久在荆州也常闻太史慈之勇武。黄中郎将在荆州时,奉令镇守长沙攸县,常与太史慈交手。黄中郎将亦曾言,太史慈骑射武艺,堪称敌手。”

  关羽和张飞对视一眼,方才的不服气逐渐消散。

  能与太史慈堪称敌手,黄忠有万夫不当之勇就不是徐庶的虚言。

  “大哥,你先回府,俺去请黄中郎将赴宴。”张飞言语变得兴奋,称呼虽然由“黄忠”变成了“黄中郎将”,但比试之心早已按捺不住了。

  “三弟,不可无礼!”刘备轻斥一声,否掉了张飞的请命。

  刘备能令诸多义士甘心追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刘备善于换位思考。

  关羽和张飞关注的点在于“黄忠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弱于关羽和张飞”,刘备关注的点在于“黄忠为子求医囊中羞涩”。

  这个时候的黄忠,为了给儿子治病,压力本就很大,压根就不可能还有心思去跟张飞比试武勇。

  张飞若执意要比,反而会让黄忠厌恶。

  “三弟,你先回府准备;二弟,元直,与我同往相请。”

  刘备不放心让张飞前往,决定亲自去请黄忠赴宴。

  黄忠刚开始是跟诸葛亮等人同住一个客舍,后来为了求医方便,黄忠索性直接在吴普的医馆附近单独租了间客舍,故而未与诸葛亮等人同住。

  “孔明,你故意将黄中郎将引荐给左将军,看来是不想让黄中郎将再回荆州了?”

  刘备等人一走,庞统从“诸葛亮书僮”恢复成“南州士之冠冕”,一句话道破了诸葛亮的用意。

  诸葛亮摇扇轻笑:“知亮者,士元也!”

  庞统肃容轻叹:“黄中郎将年过五旬,孔明又何必再让其操劳?若让黄中郎将跟随左将军入河北,恐怕今生都难回荆州了。”

  诸葛亮十八,庞统二十,不用为年龄而焦虑。

  而黄忠年近五十,兼之图河北非一时之策且又艰险万分,黄忠未必能坚持到荣归故土的那天。

  同为荆州人,庞统心中不忍。

  诸葛亮眺望天上白云,想到了十几年后还在为功名而搏命的黄忠,道:“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庞统眉头一挑:“孔明是要效仿庄子和惠子,与我来一场濠梁之辩吗?”

  诸葛亮轻笑:“士元善辩,亮不如也。然亮以为,黄中郎将为子求医而奔波四方,一身本事未曾真正有过用武之地,心中必有遗憾。”

  “大丈夫立世,不患年迈短寿,只患功名不立。如庄子言,请循其本。是跟随左将军入河北立功名还是返回荆州继续在攸县当一老卒,当由黄中郎将自行抉择。”

  “亮,只是给黄中郎将,新指了一条路罢了。”

  虽然口称不如庞统善辩,但诸葛亮的辩驳却又深谙情和理。

  黄忠会如何抉择,诸葛亮不会直接干涉,正如诸葛亮没有直接干涉庞统择主一般。

  有五十四年厚重阅历的诸葛亮,在人情世故上早已熟练通达,远胜仅有二十年阅历的庞统。

  寥寥数语,就让庞统词穷。

  正如诸葛亮所言:只是给黄中郎将,新指了一条路罢了。

  吴普的医馆附近。

  喝彩声此起彼伏。

  但见一赤膊大汉,双臂青筋鼓动,环抱一磨盘,气沉双腿,竟将数百斤的磨盘抱着走了二十余步!

  赤膊大汉正是黄忠。

  由于黄叙治病颇费钱财,兼之黄忠又单独租了一间客舍,每日耗费颇多。

  黄忠又不愿伸手向诸葛亮等人借钱,于是就在附近卖弄气力来博人打赏。

  虽然卖弄气力博人打赏有损脸面,但为了能给黄叙筹得治病钱,黄忠不在乎!

  人群中。

  看着刚搬了磨盘,又在众人面前端着盘子点头哈腰求打赏的黄忠,刘备关羽徐庶三人,不由沉默。

  曾几何时,刘备亦曾为了生计而织席贩履,关羽亦曾为了生计而贩枣卖豆,徐庶亦曾为了生计而打杂跑腿。

  为生活而低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自古有之。

  刘备没有立即上前,而是等周围人都散尽后,这才近前将一贯钱放进盘中。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12章 东汉第一魅魔又上班了

  正在数着钱币的黄忠,猛见盘子中多了一贯钱,不由一惊。

  一贯钱可不是小数目。

  黄忠卖了好几天气力都才得到百余枚钱!

  回头一望,黄忠认出了刘备。

  见打赏的人竟然是左将军刘备,黄忠忙将盘子放下,双手又在衣服上搓了搓,行礼道:“下官黄忠,见过左将军!”

  论官职。

  黄忠只是个荆州中郎将。

  而刘备是左将军。

  荆州中郎将和左将军的差距,天壤之别。

  平日里,黄忠连给左将军投拜帖的资格都没有!

  而如今。

  刘备这个左将军,却亲自来见黄忠,还打赏黄忠一贯钱。

  即便黄忠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不由生出几分惶恐和疑虑。

  我黄忠一介老卒,又何德何能,能让左将军屈尊?

  黄忠看向刘备右侧的徐庶,有询问之意。

  见状。

  徐庶出言道:“孔明已被左将军辟为军师中郎将,士元亦入左将军麾下历练,故而左将军今日在府中设宴。”

  “左将军又听闻黄中郎将同行至此,沿途护卫我等颇为辛苦,故请黄中郎将同往赴宴,以示感激之意。”

  徐庶是个会说话的。

  以感激黄忠护卫诸葛亮等人为理由,可以尽可能的打消黄忠内心的惶恐和疑虑。

  刘备顺势而道:“若非黄中郎将辛苦护卫,我必错失大贤。黄中郎将若不嫌我府中酒水寡淡,同往如何?”

  左将军亲自来请,按理说黄忠是不能拒绝的。

首节 上一节 9/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