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03节

  快!把库里保养得最好的燧发枪拿十支出来,带将军去靶场试试!”刘宇高声吩咐道,几个士兵当即拿出了10支火枪。

  而后他对山田右卫门道:“我带山田将军去靶场,我们亲自验枪,我保证每一支枪质量都是一等一的。”

  “砰砰砰!”靶场内,枪声阵阵,硝烟弥漫。山田右卫门全神贯注,亲自试射了十来支不同的燧发枪,打了上百发子弹。

  在亲自确定这些火枪的性能,他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大同社的铁炮后坐力居然如此小,他开了上百枪,只感觉自己的肩膀有点酸痛,这要是日本铁炮,他的肩膀早就给撞肿了。

  这批铁炮虽然后坐力不大,但射程却极远,靶子在上百步开外,这要是日本的铁炮,瞄准也没什么用,子弹还不知道飞到哪里去。

  但这次他打靶,100发子弹却命中了70多发,这要在日本就是神枪手,不过他却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强悍的射术,只有可能是天朝的铁炮,威力更大,精度更高。

  最关键的是价格:一支如此精良的铁炮竟然只要20两白银!在日本,同等质量的铁炮没有上百两根本拿不下来。

  他手中拿着一只已经冷却下来的铁炮不断摸索,就像抚摸着一件稀世珍宝。他的手指轻轻划过枪管上的纹路,感受着金属的质感,而后不敢置信道:“这真是二手货?”

  刘宇拍着胸脯保证道:“当然是二手,但咱们保养得好!都用黄油封着,油纸包得严实,跟新的没两样!将军放心,质量绝对有保障!”

  刘宇之所以这样主动的推广武器和大同社减少军事开支有关,毕竟现在天下已经没有太大的战事,军费开始逐年下降。

  同时大同社大范围的在进行武器的更新换代。用后装枪取代现在的燧发枪,这又在增加军费的开支了。

  前几年大战,大同社生产了上百万支燧发枪。而现在这些燧发枪一部分送到了辽东,东宁岛,吕宋岛交给当地的农户,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安全。另一部分则卖给了南明,当然即便是这样,库存量还是不少。

  但现在天下初定,刘永为了限制军事开支,新式步枪更换的速度明显减缓了,每年大概换了3万支。

  当然想要加快速度也可以,清空一批库存,然后用卖二手枪的钱财可以用来生产新式的火枪。

  所以不止他这样积极主动,大同军其他的军官也一样主动,大范围的在南洋各国推广销售燧发枪。

  只可惜这些国家太小了,军队数量更少,买个几百几千支,就足够用了,最大的客户居然是安然国,他们两大诸侯分别买了1万支。

  山田右卫门不再犹豫,当即拍板道:“要是这批二手火枪都是这个质量,我先要五万支!请务必尽快运抵天津港!”

  刘宇喜笑颜开道:“包在咱身上!马上给你调配最好的火枪!”

  随后,任大任又带着山田右卫门来到了京城新设立的期货交易市场。一进入市场,嘈杂的声音便扑面而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市场里,写满各种商品名称和价格的木牌像森林一样林立,不断有工作人员拿着粉笔在上面更新价格,让人眼花缭乱。

  山田右卫门瞪大了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天朝吗,怎么物价这么低?比我们日本还低。

  上好的棉布一匹仅需600文?精铁锅一口只要几百文?各种铁制农具、工具价格低廉得令人发指!这几乎只有日本价格的几分之一!

  大同社开始步入工业化之后,布匹和铁器价格下降的是最快工业产品,但还不至于和日本形成好几倍的差距,山田右卫门之所以有大同社物价低的错觉,主要是因为民朝主要的货物是用白银来计价。

  而日本正好是全球白银黄金的生产国之一,这就导致日本国内白银价格低,物价高。

  而大同社这边正好反过来了,白银价值高,物价低,这就导致山田右卫门看大同社货物比日本便宜好几倍的错觉。

  手握千万两额度,却能买几千万两的货物,他忍不住开始了“扫货”模式。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指着各种商品,大声喊道:“麻匹,这个价位的,先来十万匹!”

  “这种铁锅,五千口!”

  “还有这些成药、农具……”

  他的采购单不断拉长,数额巨大。很快,日本义军特使手持千万银元采购单横扫期货市场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市场。

  所有的商人、牙行都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蜂拥而至,将山田右卫门和任大任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

  他们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手里拿着商品的样品和报价单,争先恐后地推销自己的货物,抢夺运输合同。

  “将军,我们家的布匹质量上乘,价格还能再优惠!”

  “将军,我们的铁锅坚固耐用,绝对是您的不二之选!”

  “将军,我们可以提供最快捷的运输服务,保证货物按时送达!”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山田右卫门应接不暇。

  他从未经历过如此阵仗,但在任大任的协助下,他努力保持着镇定,仔细地筛选着每一个商家的商品和报价。

  他带来的金银和硫磺等物产也迅速找到了买家变现。这一次京城之行,不仅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政治承认,更获得了天量的物质支持。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4月21日,贵州。

  大同军营长潘贵带领着一营士兵准备围剿当地的土司。

  可是被土司营寨前的河流阻挡住前进的道路,河中的船只早被收缴一空,湍急的河流在崇山峻岭间的河道中奔驰,即便现在雨季还没到,但想要度过这条河流依旧非常难。

  潘贵看着热气球道:“这玩意真的能飞起来。”

  潘贵在这片崇山峻岭当中已经打了两年仗了,土司军的战斗力不值一提,但这崇山峻岭太难行军了,动不动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很多地方连火炮都拉不进去。

  “当然可以,我们在京城可是飞了多次。”技术员杨帆自信道。

  “呼呼呼!”喷嘴不断喷出火焰,热气球开始缓慢膨胀起来,而后越升越高,没多久,吊兰也飞起来了,一根绳索死死的拉住热气球。

  杨帆笑道:“老天爷也在帮我们,今天没有刮什么风,热气球可以渡过这条河,你多装几个炸药包上来。”

  潘贵当地命令士兵弄了二十个炸药包放进去。

  和对面的吐司士兵这一脸怪异的看着对面,一个圆滚滚的东西飞在了空中,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当这个圆球转过了身,露出了面目狰狞的表情,为了增强威慑力,大同社在热气球上面画了一个饕餮像。

  贵州的土司兵哪里见过这么恐怖的东西,吓得直接跪倒在地上,而后不断的对着热气球磕头。

  甚至连土司本人也被吓得冷汗直流,他们就看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怪物,缓缓的伸在他们头顶。

  杨帆冷笑的点燃了导火索,而后把炸药包丢向土司的方位。

  “轰轰轰!”激烈的爆炸不断响起,第一波轰炸就把那个土司给炸死了。

  而土司兵不断的用他们本土话道:“天罚!”然后四处乱窜逃命,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神鬼之力,根本不是自己能抵抗的,只有逃才能保住性命。

  杨帆他们则缓缓的放弃降低热气球的高度,一个士兵从绳索上掉下来,把热气球带过来的绳子绑在一棵树上。

  潘贵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木筏推入水中,而后通过这条绳索不断运兵过岸,当所有的士兵都过岸之后。

  他领着大军攻入土司营寨,毫不费劲就攻克了这座天险营寨。

第438章 ,亨利游记与产业发展路线不同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10月21日。

  天津港外海的海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起伏的浪涛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一艘挂着法国国旗的商船在微风中缓缓地向着天津港行驶,船身随着海浪有节奏地摇晃着。

  在船头,法国使者亨利身着华丽的贵族服饰,头戴精致的三角帽,满脸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更多的是好奇与期待,他们快要抵达赛里斯的都城,这场漫长的航行终于可以结束了。

  他紧紧地握着栏杆,目光越过辽阔的海面,看着延绵不绝的海岸线,以及一艘艘各种风格的海船,从这船的密集度就能看出,赛里斯的港口极其繁忙。

  忽然,一个笔直的建筑映入他的眼帘,那建筑直插云霄,与蓝天相接。亨利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这是灯塔!这难道是传说当中亚历山大灯塔吗?简直太壮观了!”

  站在一旁的船长皮尔逊也是一脸惊愕,他的胡子随着海风微微飘动,嘴巴微微张开,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惊叹道:“这是塞里斯帝国,即便真有亚历山大灯塔也不会在这里,这是传说当中的希望灯塔,早就听闻它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真震撼人心。”

  皮尔逊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天津卫,但这座灯塔在船长界已经声名远扬,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在航海圈子里流传已久。

  这座希望灯塔是杨秀头七年前修建的。当时的天津港,外贸极其繁华。北方去朝鲜、日本贸易的船只,以及从东南亚来到京城的海商,都要在天津港停留。

  天津总督杨秀头为了保证海船的安全,提升港口海船进出的效率,就有修灯塔的打算。他想修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一方面可以提升天津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想和扬州府在海上贸易方面一较高下。

  于是,他动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请到了当时的工部尚书柳箭帮忙,他听闻杨秀头的想法后,十分支持,立刻请了一批当时最好的土木大匠来到天津港。

  明末的建筑水平已经是封建时代的巅峰了,金陵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高度就超过了78米,成为当时建筑界的一个奇迹。

  而大同社因为有徐晨这个外挂,又把土木技术拉高了一个等级,大同社这十年修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为大型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修建高层建筑时直接使用竹筋水泥,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使得建筑的坚固度和耐用度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木质结构,能够建造更高更大的建筑。

  土木大匠们根据灯塔的特点和需求,参考寺庙塔的结构,精心设计和施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座高达122米的灯塔在天津港拔地而起。

  这座灯塔引起了整个北方轰动,顿时成为了天津港的地标建筑。每当夜幕降临,灯塔上的灯光亮起,那明亮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在海面上几十里外的船都能看到。

  这个奇观震惊了所有的海商,他们看到这座灯塔,就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于是,他们亲切地称这座灯塔为“希望灯塔”。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通过全球各地的海商口口相传,希望灯塔快速在全球出名,成为了东方繁华与文明的象征。

  皮尔逊船长看着灯塔,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道:“看到这座灯塔,就马上要到天津港了,希望此行我等的任务能顺利完成。”

  法国商船来东方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开展与东方的贸易。自从大航海开启之后,西方各国都看到了东方的富饶和商机,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拼尽全力也要想办法去富饶的东方进行贸易。

  法国作为欧洲的传统霸主,自然也不甘示弱。1604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批准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然而,这次尝试并不顺利,公司在成立后遭遇了诸多问题,资金短缺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公司的运营资金常常捉襟见肘,无法开展大规模的贸易活动。

  管理不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公司内部的决策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来自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激烈竞争更是让法国东印度公司举步维艰。最终,在162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

  按照历史原有的轨迹,法国人会在公元1664年再次重组东印度公司。

  但这次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法国人的东印度公司刚破产不久,欧洲就开始流传一个消息,说葡萄牙人打通了和东方世界的商道。

  果然,不久之后,葡萄牙人带着高档的瓷器、色彩艳丽的丝绸、清香的茶叶、洁白的白糖,还有一种白如雪、甜如蜜的冰糖等东方货物回到了欧洲。

  这些东方的高档货物立刻成为了整个欧洲王公贵族疯狂追寻的奢侈品。色彩艳丽、洗不脱色的紫色丝绸,晶莹剔透的冰糖,精美的瓷器,都成为了王公贵族炫耀财富的象征。

  这些来自东方的货物让葡萄牙人赚得盆满钵满。第二年,西班牙人、荷兰人也开始出售来自于东方的高档奢侈品。

  到了后面,英格兰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纷纷出售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

  很快欧洲各国都知道了,东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改朝换代,新的塞里斯皇帝是一个重视海外贸易的开明皇帝,他开放了整个东方世界,邀请所有的海商在自己的国度进行贸易。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后悔不已,他们气得真想狠狠甩自己几巴掌。如果公司能再坚持两年,就能赶上这个东方开明皇帝当政的好时机了。

  先机虽然失去了,但接下来的贸易不能放,法国的贵族大商人联合国王路易十三,再次组建了法国东印度公司。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使者和商人,派遣他们乘坐商船来到东方世界,想要打开双方的贸易往来。

  而亨利他们就是法国国王的使者。他们一路航行了2万多里,历经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要抵达广东。

  他们本以为广东是赛里斯的首都,毕竟这里人口众多,极其繁华。

  结果当时的广东总督赵云飞告诉他们,想要去民朝的都城还要继续向北航行4000里才能抵达北方的天津港,再由天津港登陆行进100里才能抵民朝的都城。

  接下来这一路他们又途经了泉州,福州,宁波,杭州,松江,扬州发现这些城市都极其富饶繁华,每一座都人口众多,超过了法国的都城巴黎。

  这一路的海上航行让他们对赛里斯的富裕终于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了,马可波罗游记记录的是真的,赛里斯果然是遍地黄金,拥有无尽的财富。

  在希望座灯塔的指引,法国人船缓缓地靠近天津港。

  港口内一片繁忙的景象,码头上,工人们正忙碌地装卸货物,一艘艘船只进进出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亨利和皮尔逊船长等人下了船,他们拿出在广东办理的文书,向港口的工作人员证明自己是法国使团。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陪同他们前往京城。

  在天津卫的见闻让亨利一行人惊叹不已。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天津卫高大的商业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三四层的,有的建筑采用了独特的飞檐斗拱结构,有的则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和彩绘。

  亨利原本以为这些建筑是赛里斯皇帝的行宫,当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商业建筑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充满了震撼。

  接着,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天津卫街道的卫生状况。街道的地面用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材料铺满,这种材料平整光滑,看不到一丝泥土和肮脏的污秽。

  街道两旁种满了树木,有高大的松树、婀娜的柳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卉。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亨利仿佛置身于法国大贵族的花园当中,只不过这座花园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在招待所里,亨利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天津卫的所见所闻。他起身走到书桌前,拿起鹅毛笔,蘸了蘸墨水,开始写下自己一路的见闻。

  “赛里斯文明不愧是比传说中所罗门王朝还要富裕的王朝。在这个国家当中,能做都城的城市只有几十座。

  他们的港口有一种巨型机械,叫做龙门吊,据说连恶龙都能吊起来。本来我是不相信的,直到看到了他们一次吊起几千斤的货物,果然是能把龙吊起来的机械。

  我处在的这座天津卫的海港城市,极其繁忙热闹,这里既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各国的商人,有波斯中东的商人,也有东方各国的商人。

  城市干净整洁,如同花园一般,我在这里没有看到一个乞丐,这里普通的居民身上穿的是干净整洁的羊绒衣,吃的是连贵族都难以享受的食物。如果这世间真有天堂的话,上帝把天堂降临在东方。”

  亨利就这样一路记载着他在东方世界的所见所闻。他的游记完成后,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引起了轰动。

  欧洲人被他笔下那个富裕、文明、繁华的东方世界所吸引,形成了一股欧洲前往东方世界的热潮。许多人纷纷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希望能寻找属于自己的财富和机会。

  后话暂且按下不表,话说亨利一行手持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书信,一路舟车劳顿,终于抵达民朝京城。

  他们被妥善安排住进了鸿胪寺的驿站。鸿胪寺庭院清幽,房间整洁,亨利等人在这里稍作休整,适应着这个东方国度的氛围。

首节 上一节 303/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