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厉害、厉害。
孙传庭又招呼曹变蛟帮他们俩都煮好了面,这才展开地图细看起来。
吕直匆匆尝了一口,随即便指着地图道:“孙大人,陛下还让你将双台子河和大辽河防线的大致布局画上去,这地图我还得带回去给陛下看,要不,你找张差不多的地图把陛下画的临摹上去吧。”
孙传庭闻言,连忙起身告了个罪,随即便疾步往帅帐中走去。
吕直这刚吃完面,他便已经拿着地图和一份奏折走出来,郑重道:“吕公公,防线布置我画上去了,这是我对复辽的一点愚见,还请吕公公一并带给陛下。”
这点东西简单。
吕直连忙起身接过地图和奏折,随即问道:“大人,你需要点什么,我下次给你带过来,轮船速度快得很,我不用三天就打个来回。”
我这好像没什么需要的。
孙传庭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道:“吕公公,还请回禀陛下,我这缴获了一点建奴的存粮,且到了秋收的时候这边地里最少能收上来几百万石的粮食,这粮食是够了。
只是,这些被奴役的辽东军民家里锅碗瓢盆都不够用,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很是可怜,你看,下趟能不能给他们带点生活物资过来?”
这个自然没问题。
吕直连连点头道:“陛下说了,你要什么都尽量给你送过来,你就说,大致多少户人家多少口人就行了。”
孙传庭估摸道:“这边大致是四五万户,双台子河和大凌河之间还有三四万户,加起来就是八九万户大致三四十万军民。”
吕直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我回去禀告陛下。”
第145章 声东击西还施太极(四)
这车轮舟轮船速度着实快,特别吕直这趟几乎还是空载,那速度都不止一百里一个时辰了。
次日下午未时许,他便赶回了京师。
这会儿朱觉还正好在造船厂里看剩下那二十余艘车轮舟轮船什么时候能完工。
吕直一直用望远镜扫视呢,一下就看到了王承恩和方正化等熟悉的身影。
他是连忙命人把船开进造船厂的水道,很快便来到朱觉身边,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辽东情况如何?”
吕直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辽东现如今形势相当不错,孙大人已然将边墙修复的差不多了,且已经击退了建奴骑兵第一拨攻击。
建奴骑兵现如今在边墙北面的一个树林里扎下了大营,孙大人说,估计建奴是不甘心,想等步卒来了再攻击边墙试试。
他说这个问题不大,建奴步卒最少还要三十天左右才能赶到,到那时七万京营车兵早到了。
孙大人还上了份奏折,说是对复辽有些补充提议。”
说罢,他便将怀里的地图和奏折掏出来,双手躬身奉上。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孙传庭对复辽的整体策略没提出什么意见,只是在细微处做出了一些补充。
比如,先收复南面的时候最先应收复海州卫。
皆因盖州卫还在大辽河入海口以南,且盖州卫北面几乎无险可守,若是先收复盖州卫,则防线需拉长两倍多,且还需修建百余里的边墙。
若是先拿下海州卫就不一样了,海州卫的位置差不多正好跟现如今的边墙平齐,且海州卫北面还有辽河的支流小海河自大分水岭直接流到边墙与大辽河的交汇处。
也就是说,拿下海州卫之后只需沿着小海河南岸建一条百余里长的防线便能抵御北面建奴的进攻了。
这个的确有道理,他也没说孙传庭一定要完全按他的来。
他细细看完奏折,又接过地图展开看了看,随即微微点头道:“嗯,伯雅说的很对,你去跟他说,就按他说的来吧。”
吕直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传庭没说需要点什么吗?”
吕直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孙大人说了,他们这次缴获了一点粮食,再加上今年秋收最少有几百万石粮食,那边是不缺粮食了,就是那边被建奴奴役过的军民缺生活物资。
他们是锅碗瓢盆都少得可怜,衣服也破破烂烂的,这样的军民总计有八九万户,三四十万口人,陛下,您看?”
辽东军民这几年的确是吃尽了苦头。
朕得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才行,这样孙传庭也能在辽东更得人心。
朱觉琢磨道:“伯雅给朕省了最少几百万石的粮食,这些买粮食的钱朕都得给他变成物资。
这样吧,锅碗瓢盆按十万户的配,你算算大致多少钱,朕等下让若愚给你开个票据,你去内库取钱就行了。
还有布匹,正好魏忠贤从苏州府缴来不少,你先拉四十万匹过去,给那些军民每人都来上一匹。
这一趟你先拉这些过去,到了那边你再问问伯雅,看还需要什么。”
吕直闻言,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你赶紧算钱啊。
朱觉提醒道:“你现在就把买锅碗瓢盆的钱大致算一下,取了钱赶紧命人去买,明天一早就出发,凑不齐的你跟商家说一下,下趟来拉。”
现在算啊?
那只能大概算了。
铁锅,买大点的,算五十文一口吧。
碗,民间用的那都是几两银子一担,一担都够上十户人家用了,十万户就算六万两。
瓢算五文一个。
盆算十文一个。
吕直细细算了算,随即小心道:“陛下,大概六万多两,不到七万两。”
这么点钱?
看样子你不贪。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若愚,给开张八万两的票据。”
刘若愚那是在人家算的时候就准备好了。
朱觉一开口,他是刷刷几下就写好了。
王承恩再把大印一盖,这就能从内库取八万两银子了。
朱觉将票据交给吕直,又细细交待道:“你就按八万两的买吧,多买点,一起拉过去。”
这下京师卖杂货的有福了,几万两的大买卖,那可是几年都难得遇着一回。
辽东军民那也有福了,上好的棉布那是一人一匹啊,还有锅碗瓢盆,那都给全套,一文钱不要。
孙传庭本就会笼络人心,这一下他在辽东军民心里那都成真正的父母官了,辽东军民发自内心视之为父母的那种。
他还趁着建奴步卒未到,好好去乡里的田间地头巡视了一番,结果发现,田里的庄稼长势都不是很好。
这还不是因为干旱,皆因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下游水资源都充沛得很,要多少有多少,根本就用不完。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若是其他人,那是找不到原因的,起码不是行家就看不出来。
他笼络了人心之后却是一问便知。
却原来这就是因为辽东军民在消极对抗建奴!
他们大多是世世代代种地的,自然知道,地里得施肥,庄稼才能长得好。
但是,建奴拿着鞭子抽,甚至拿着刀子威胁他们,硬逼着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每家每户几乎都要种几十上百亩地,累得他们都受不了了,还不让他们吃饱。
这粮食反正是产多少他们都吃不饱,他们就故意不给地里施肥,除了建奴知道的金汁,他们是什么都不往地里浇,甚至草木灰都不烧一点,至于绿肥什么的,那更不给种,哪怕野生的绿肥他们都要当杂草除掉。
这么搞,哪怕是肥沃的黑土地那也扛不住啊,是故,建奴控制区域的黑土地产量那是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原来他们自己种的时候亩产那基本都是两石半以上,建奴硬逼着他们种地之后,产量那是蹭的一下就跌到了一石多,且年年跌,不停地跌,现在亩产那都不到一石半了。
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这一片可是有三四百万亩的田地,他们上报的产量之所以只有四五百万石,那并非骗孙传庭的,这故意不施肥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就这么多。
这个问题,孙传庭也特意上奏了一番。
他原本就想着解释一下这几百万亩地产量为何这么低。
不曾想,当今天子收到奏折之后立马就命吕直拉来了几百万斤的磷肥备用。
紧接着,不到半个月时间,徐光启竟然又带着几百艘水师快船拉来的上千万斤的鸟粪!
且徐光启还在地里细细查看了一番,又教他们追加了一番肥料,田里的庄稼竟然眼看着变得长势喜人起来了。
这一片的军民那都欢喜的不行了,皆因孙传庭说了,这些田地收获之后分他们一半的粮食当口粮啊。
原本就算是一家五口人被建奴逼得没日没夜的种出一百亩地来,分一半的话,那也就六七十石粮食,也就是够他们全家吃饱,并没有多少盈余,这一追加施肥,看庄稼的长势就知道,亩产肯定会回到两石以上啊。
这样一来,分一半那就是一百多石了,他们最少会有三四十石的余粮。
辽东军民眼看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有望,那是越来越欢喜了。
皇太极的心情却是越来越差了,皆因他东奔西跑大半年,足足跑了上万里,不但没捞着一点便宜,还把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这三四百万亩地给丢了。
他也是发了狠了,这一次,他一定要把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这片地给夺回来,同时重创辽东边军!
第146章 声东击西还施太极(五)
建奴开始打造攻城器械了。
那树林里屯住了将近一个月的建奴骑兵貌似突然犯病了,逮着树林里的大树就是一通猛砍。
巳时许,红日高悬,晨雾散尽,正是一天中视线最好的时候。
边墙之上,孙传庭和曹文诏、曹变蛟、孙应元、周遇吉等一众将领那都在举着大望远镜眺望建奴骑兵大营呢。
建奴真就如同犯病了一般,疯狂的砍树啊,那树林里的大树是眼看着一颗颗倒下去,那战马貌似都用来拉圆木了。
孙传庭细细看了一阵,随即满脸淡定道:“算算时间,他们的步卒这几天就要到了,看样子建奴是准备强攻了。”
这个谁都能看出来。
若是不想强攻边墙,砍这么多大树干嘛?
孙应元满脸钦佩道:“陛下太英明了,借着建奴入侵,整饬京畿防线的借口,足足封锁了居庸关到黄花镇一线包括蓟州镇北面所有出入口足足二十余天,皇太极这会儿恐怕都还不知道我们八万车兵都赶过来增援了。”
陛下着实英明。
这一招把皇太极给耍得,足足在这浪费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皇太极肯定还没收到消息,这家伙若是收到了消息,那肯定早跑了,还砍这么多树干嘛?
孙传庭缓缓点头道:“陛下这招着实英明,我们也得好好学学,有时候朝堂的内奸也是可以利用的,我们不想建奴知道的消息就尽量隐匿,我们想让建奴知道的消息乃至假消息那就让那些内奸尽快传给建奴,这样就能耍得建奴团团转了。”
嗯,这招的确得好好学学。
孙应元琢磨道:“大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战车上的火炮隐匿一番呢,这一次攻边墙皇太极肯定会驱使北元乃至辽东强征的步卒来攻,根本不会派骑兵上。
我们若是把火炮给抬上来,也就能轰死一些强征的步卒而已,好像没多大意义,我们战车上的火炮那主要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若是这么早就暴露了,建奴骑兵以后肯定是见着战车就远远避开,我们就不大可能轰得到。”
这次的确没必要把战车上的火炮给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