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11节

  还有,你每趟过去都问问伯雅,看他缺什么东西,他缺什么,你都报上来,朕给他调集,让你转运过去,粮食若是不急缺的话那就不要用你手底下的轮船了,朕会派漕船给他转运。”

  吕直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这下应该差不多了。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挥手道:“去吧,命禁军将士开始登船准备出发,记住啊,除了内廷官员及其亲信,其他人不得登船。”

  吕直连忙拱手躬身道:“奴婢记住了。”

  说罢,他这才转身疾步而去。

  朱觉看着禁军将士登船的身影,心思那都不由得飞到辽东去了,算算时间,建奴骑兵这两天怕就要赶到大辽河西岸了,不知那边的边墙到底修复得怎么样了,皇太极也不知会不会直接挥动骑兵发动猛攻。

  此时,皇太极的确已经率骑兵赶到大辽河西岸了。

  他正看着那丈许高的城墙发愣呢。

  这怎么可能?

  孙传庭这家伙竟然只花了十余天时间就将边墙修复了丈许高,且上面的箭跺那都快修好了!

  这远远的他还看不真切,他都不知道这边墙只是胡乱堆砌起来的还是结结实实修建上去的。

  若是胡乱堆砌起来的,箭跺那肯定一推就倒,那城墙造些攻城车撞一撞那也能撞倒。

  问题,他还不敢靠近明军城墙两里范围。

  皆因明军城墙上可能有火炮。

  火炮的威力他可是相当了解,沈阳城头和辽阳城头那都有火炮,他还都命人试过威力了,那家伙可是擦一下就可能没命。

  他老爹就是被炮弹擦了一下,怎么都治不好,最终崩了。

  这炮弹他可不敢冲上去吃。

  他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多尔衮,你率本旗人马冲到边墙跟前看看,看这边墙是他们胡乱堆砌起来的还是用石灰米浆结结实实修葺上去的,小心点,边墙上可能会有火炮。”

  我!

  但凡遇着危险的事你就让我去!

  你就是怕我夺你的汗位。

  还小心点,你每次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都在想,我最好不小心挂了吧?

  多尔衮心里那个气啊。

  问题,他还没办法。

  他若是敢抗命,那最少是个囚禁至死。

  这老八面相看似温和心里其实狠着呢。

  他也没办法,只能挥手召集本旗人马,摆开阵势,往边墙方向狂奔而去。

  当然,他并非气得想撞墙,他也就是想冲到边墙跟前百步左右,命人放一阵箭雨,同时看看那边墙的砖缝里到底有没有填石灰米浆,然后掉头就跑。

  若是边墙上没有火炮,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倒算不得什么,怕就怕明军把火炮抬边墙上来了。

  还好,他们冲进边墙两里范围的时候并没有响起火炮那恐怖的轰鸣声。

  多尔衮心中一松,随即卸下背上的长弓单手一举。

  这意思就是要所有带了长弓的准备放箭了。

  没想到,他们离边墙还有百余步远的时候,长弓都还没拉开呢,边墙上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如同放鞭炮一般。

  不好,火枪!

  多尔衮只感觉胸口如同被人打了一拳般,有的倒霉蛋那都已经落马了。

  明军的火枪好像还可以连射。

  他匆匆抬头细看了边墙一眼,随即便调转马头往右一拐,抬手大喝道:“快撤。”

  建奴骑兵顿时如同转圈一般划出道圆弧来,飞速往后撤去。

  边墙之上,孙传庭举着望远镜扫视了一阵,随即郑重的道:“镶白旗,多尔衮,这家伙好像跟皇太极不对付,传令,停止射击,别浪费子弹了。”

  多尔衮这回倒是没多大损失,总共也就折了几个人,伤了几十个。

  皆因这会儿七万车兵尚未抵达,边墙上总共也就两万多火枪手,这段边墙范围的火枪手总共还不到一千,想要打中策马狂奔的建奴也不容易,且孙传庭并未下令连续不断地射击,他也算是走了狗屎运了。

  皇太极见状,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明军怎么到处是火枪手?

  边墙上火枪手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多,但却能对他们的骑兵造成威胁啊。

  原本他们还能凭借骑射的距离优势袭扰一番,多少能伤到一点边墙上的明军,现在他们跑上去骑射那就会出现伤亡,得不偿失。

  骑兵又不能攻城,他们貌似只有等后面的步卒了。

  此时,多尔衮已经打马狂奔而回。

  他匆匆问道:“怎么样,看清没,明军的边墙是堆上去的还是砌上去的?”

  多尔衮不假思索道:“看清了,那石条和砖头的间隙中明显有白色的石灰米浆,应该是砌上去的。”

  这下可就麻烦了。

  步卒来了那也不一定能功破这边墙啊。

  皇太极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挥手道:“传令,退后五里扎营。”

第144章 声东击西还施太极(三)

  皇太极命人冲上了试探了一回便带着骑兵退后五里扎下了大营。

  他之所以退这么远,大致是想让孙传庭不知他到底是走了,还是准备继续打。

  皆因北面五里左右正好有座树林,他命人把营帐往树林里一扎,莫说是相隔七八里了,相隔三四里那都不一定能看到。

  岂不知,明军统帅和将领这会儿都配上大望远镜了,那视距足有五六里远,七八里外的树林那也隐隐能看得清。

  是故他们在距离边墙七八里外的树林里扎营都没用,边墙上好几个大望远镜盯着他们呢。

  孙传庭看到皇太极并未离去那也未曾露出丝毫惊慌之色,相反,他甚至还有点暗自心喜。

  皇太极隐藏在树林里没走那就是不甘心啊,这家伙肯定是想等后面的步卒到了再发动攻击,而以步卒的速度,辗转两千余里最少得一个多月。

  他们后面可是还有七万车兵增援,且那七万车兵都赶到锦州附近了,再有三四天就到了。

  到时候他就可以命骑兵护着青壮去修筑大辽河防线了,皇太极在这里磨得越久对他就越有利。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车兵都还没到,当今天子的旨意就到了。

  次日午时许,边墙南面的辽东骑兵大营之中,寥寥炊烟早已升起,一阵特有的卤香味已然四溢,将士们都急匆匆的赶回自己的营帐旁,准备吃面了。

  孙传庭那是早已和孙应元、曹文诏、曹变蛟等各自端着一碗卤汤围坐在一口滚水沸腾的大锅旁,眼巴巴的看着亲卫飞快的往锅里削面片。

  这是他老家的特色美食刀削面。

  传闻前元的时候刀具管制十分严格,十户人家才能共用一把菜刀,想要切个面条那都得等半天。

  是故,山西地方上便流传开来一种用小铁片来削面片的习俗。

  这刀削面的特色倒不光在这削面片上,那独有的卤汤也是一绝。

  原本孙传庭来辽东之后都很难吃到家乡的刀削面了,皆因辽东军民吃饭都成问题,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拿来养猪。

  这会儿他们却是沾了建奴的光,那些个牛录家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养了猪啊。

  当然,若是平时没什么事孙传庭也不会命人杀了猪来做刀削面吃。

  这不孙应元都来了两天了,他还没好好招待过人家一回呢。

  再加上昨日击退了建奴骑兵,那也算是小胜一场,是故,孙传庭才命人杀了头最肥的猪,炖了好几大锅卤汤,招待孙应元一番,同时也给将士们打打牙祭。

  没过多久,锅中便削满了面片,小将曹变蛟那是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来,单手拿过一个竹笊篱,熟练的在锅中翻动起来。

  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老家也是大同镇,他们跟孙传庭那是正宗的老乡,且三人还都是边军屯卫出身,关系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没过多久,曹变蛟便欢喜道:“好了好了,可以捞了,大人,要不您先来?”

  你小子,习惯了是吧?

  孙传庭微笑着摇头道:“你这什么待客之道?孙将军远来是客,你先给他满上。”

  曹变蛟闻言,连忙给孙应元碗里来了一大勺,这才给孙传庭、曹文诏和自己捞上。

  他们吃得正来劲呢,南面忽而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不一会儿,周遇吉便带着五六百骑奔入大营,紧接着他便带着一人直奔帅帐而来。

  孙传庭见状,连忙起身招呼道:“哎呀,周将军,来得正好,快来尝尝我们家乡的刀削面,来人,盛两碗卤汤来,赶紧削面。”

  这面先不忙着吃。

  周遇吉勒住战马,飞身而下,疾步走过来拱手道:“大人,陛下派吕公公来传口谕了。”

  呃,没细看,这位还是宫里来的!

  王应朝和吕直这两专门传口谕的太监为了不被内奸看出端倪来,穿的还都是禁军将士的戎装,不细看真看不出来。

  孙传庭连忙拱手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吕直恭敬的朝京师方向拱了拱手,这才郑重道:“陛下交待,伯雅,此次击退建奴进攻之后便可准备复辽了。

  复辽切忌急功近利,轻敌冒进,应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今年你先囤积粮草,扩充人马,修建城池,做好准备,明年再开启复辽之战。

  京营车兵、骑兵、火枪兵皆留下助你复辽,朕明年还会调集水师战船过来帮你转运人马和物资,今年你需得将辽东边军扩充到十万,以备复辽之战。

  你还需在大辽河入海口西岸修建一座最少能屯驻十万人马的城池,且在城池南面海岸修建最少能停靠一百艘舰船的港口码头。

  还有,东江毛文龙部应否出击,何时出击,以后就由你根据战局需要来定,无需向朕上奏请示了,这次毛文龙部就别动了,你需得引建奴步卒来攻。

  复辽之策宜先南后北,先收复海岸,连通皮岛,而后再转而向大辽河、太子河和浑河流域进发,沿途要隘皆需修建城池堡垒以防建奴突袭,这些朕大致在地图上标注了一下,你先看看。”

  说罢,他便从怀里掏出地图来,递了过去。

  孙传庭连忙双手接过地图,躬身道:“微臣明白。”

  吕直见他接过了地图,这才客客气气的拱手道:“孙大人,陛下说了,以后就由我来跑辽东传达口谕,你有什么要上奏的直接交给我就行了,陛下还会给我配齐五十艘车轮舟轮船,你需要什么物资都可以跟我说。”

  陛下这是准备全力复辽了。

  孙传庭连连点头,殷切招呼道:“吕公公辛苦了,快,坐下来吃面,昨日我们击退了建奴骑兵,还击毙几个,算是小胜一场,是故今日煮面庆贺一下。”

  呃,煮个面也算庆贺?

  宫里庆贺那可都是摆酒席。

  吕直愣了一愣,这才和周遇吉一起坐下来,接过卤汤大碗,细细闻了闻,随即忍不住赞许道:“桂皮、八角、草果、香叶、沙姜、花椒、小茴香、豆蔻,这搭配真不错,卤香浓郁,闻着就口舌生津,令人胃口大开。”

  啊?

  你这鼻子!

  孙传庭闻言,不由惊奇道:“吕公公,这你都能闻出来?”

  吕直微微笑道:“我以前在宫中御膳房当过几年小管事,专管香料、调料的。”

首节 上一节 111/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