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懋康还没有带着他们进入研制火炮的厂房,而是直接带着他们来到空旷的试炮场中。
此时,孙元化都带着几个匠户在那里等着了,他们的跟前还就架着一门大致四尺长的火炮。
这火炮就不是胳膊粗了,而是有大腿粗细,那炮口也不是饭碗那么大了,而是有汤碗那么大。
朱觉细细看了看加工精细的炮身,又举起小望远镜扫视了一番两里外摆的如同船型的木板,颇有些兴致勃勃道:“初阳,开一炮试试。”
孙元化闻言,连忙挥了挥手,命匠户们搬来炮弹,打开炮门,把炮弹往里一塞,把引线抽出来,随即又关上炮门,插上圆柱销。
紧接着,他便掏出个火折子来,吹了口气,然后便毫不犹豫的点燃了引线。
“轰”的一声巨响,朱觉那都不由吓了一跳。
那虎蹲炮尺寸的小火炮开火的时候也就如同虎吼一般,声音虽然很大,却并不惊人。
这两百斤的大炮开火那简直就跟炸雷一般啊,轰的人耳膜都生疼生疼的。
大意了,光想着看火炮的威力了。
这家伙,这轰鸣声简直就如同有人在耳边放了个雷鸣一般。
朱觉尴尬的掏了掏耳朵,这才举起望远镜细看起来,果然,那一堆船板里面有一块已经被击穿了,那窟窿连带四周的裂缝怕是有脸盆那么大。
这若是击中船体吃水部分,那船非沉了不可。
他又看了看那铸钢的炮座,随即问道:“芝龙,如何,这火炮装备到炮舰上没问题吧?”
这个自然,我那些炮舰上的火炮还没这威力呢。
郑芝龙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陛下,我们可以开始研制炮舰了。”
这炮舰可不光是有巨舰就行,也不是有火炮就行,炮舰内部还得经过加固,火炮的后坐力可不是一般的大,炮舰内部若是不加固,船体那都可能因为震得松动开裂而漏水。
还有船舱还得加炮门,火炮还得配上炮车推进推出。
皆因海战的时候水柱冲天,水雾弥漫,若是不装炮门,敌舰炮弹落水里激起来的水柱就如同下暴雨般洒下来,火炮肯定要被浇透了,引线都点不着。
是故,炮舰还跟货船不一样,两者的船舱乃至船体结构是有很大差别的。
朱觉正琢磨着是先研制普通炮舰还是直接上楼船炮舰呢,王应朝忽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周国丈奏报。”
你回来的倒是挺快啊。
不过,朕想看到的是徐光启又或者熊文灿的奏折。
国丈周奎有什么好奏报的,难道金陵的生意出问题了?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
国丈周奎奏报的竟然不是生意上的事情,而是读书人的事情,他发现金陵城里有很多读书人正骂阉党,骂魏忠贤,骂得还挺凶。
这阉党和魏忠贤并非骂不得,读书人背地里骂一骂那也没什么。
问题就是,做生意的周奎都知道了,骂得那就不是一般的凶了。
金陵城里的读书人肯定不会吃饱了饭没事干,天天痛骂魏忠贤和阉党玩。
此事必有蹊跷。
朱觉想了想,随即问道:“熊文灿和子先呢,他们在干什么?”
王应朝细细禀告道:“陛下,熊大人和徐大人都在东番,熊大人在准备西班牙人的第二批货,徐大人在带着人种植土豆、红薯、粮食、甘蔗、桑树等。
熊大人还说了,徐大人他们去年种植的那批甘蔗就要收了,加工成砂糖应该能保证西班牙人的需求,问题就是瓷器,这次是不是还要去收购。”
这家伙,也想着赚钱媚上是吧。
行吧,西班牙人的生意的确很重要,这家伙在那边看着也好。
朱觉微微点头道:“你跟他说,什么都不用进购了,只要修建足够的库房就行了,新一批轮船就快造出来了,到时候正好用来给东番拉货,西班牙人那点货新轮船带上二十艘八百料的轮船一趟就能拉过去了。”
王应朝闻言,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正化,挑一百得力的番子,穿着便装跟着应朝的船去金陵城查一查,看那些读书人到底想干什么。”
第167章 东林后继复社突起(中)
金陵城里的读书人正痛骂魏忠贤和阉党呢,朱觉倒是想起魏忠贤来了。
他好像很久没见魏忠贤了,正好,他还有点事让魏忠贤去办。
次日一早辰时许,他才刚来到玉熙宫主殿大堂,还没批阅奏折,便命人将魏忠贤招了过来。
魏忠贤那也有点坐不住了。
当今天子好久都没召见他了,他又没什么搞钱的大事去献媚,他都有点急了。
如同他这种先帝在位时掌权的旧人可比不得当今天子跟前的新人,他是随时都有可能失宠啊。
这当今天子若是如同把他忘了一般老是不召见他,那他就有可能失宠,一旦失宠,他就完了,包括他一大家子那都要完了。
他能不急吗?
还好,当今天子总算是记起他来了。
听闻当今天子召见,他是一溜烟跑过来,略带着喘息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你跑这么急干嘛?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忠贤,最近在忙什么呢?”
呃,我没什么好忙的啊。
魏忠贤小心道:“陛下,奴婢这段时间就是在盯着天宝堂的生意,其他也没什么事干。”
这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生意是真的有点不好做,皆因做的人太多了,且既得利益集团几乎把能攫取的利益全部抢光了。
朱觉顺势问道:“天宝堂生意怎么样啊。”
唉,还能怎么样呢。
魏忠贤暗自叹息一声,随即解释道:“陛下,天宝堂也就过年前一个月生意能好点,锅炉连带年货还能赚个上百万两一个月,平常月份那也就能赚四五十万两一个月。”
这生意其实做得已经挺不错了,要知道,以前大明一年的税赋收入也就四五百万两,这一个天宝堂一年就能赚取五六百万两了。
不过,这点钱对于他们现在的消耗来说着实算不得什么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有没有想到什么赚钱的门路啊?”
这赚钱的门路没有什么比打抢来得更快了,问题,你又说了不能老是靠打抢。
魏忠贤琢磨道:“陛下,天宝堂的掌柜都说了,问绫罗绸缎的挺多的,最近市面上的绫罗绸缎好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在问,奴婢能不能搞点绫罗绸缎来卖。
奴婢觉着,若是能把绫罗绸缎这生意给做起来,平常月份赚个上百万两那应该也不成问题,毕竟读书人那都靠这个撑面子,有举人功名的那都必须得搞点绫罗绸缎做几件衣裳穿,要不然都没脸出门。”
你对赚钱倒是挺上心。
绫罗绸缎虽说也是丝绸,但并非普通丝绸,而是经过染色、染织、乃至刺绣的丝绸,一般的那都的几两银子一匹,几十两乃至几百两一匹的都有,就这还是大明内部价呢,卖到海外去更不得了。
这个内廷染织局倒是有专门的人搞。
原本他们还没足够的生丝,且海外需求还是以普通丝绸为主,绫罗绸缎虽然也能卖,但量并不是很大,利润也没普通丝绸那般高,是故他还没想着生产绫罗绸缎,现如今生丝是越收越多了,是该考虑来生产绫罗绸缎了。
正好,他还想建纺织厂呢。
朱觉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忠贤,朕准备把编制棉布的厂房都搬到西城去,这样一来,东城就能专门生产丝绸和绫罗绸缎了,西城也能多建点厂房,扩大棉布产量。
你先去把西城的地全收了,朕让袁国丈组织那边的匠户把厂房先建起来,就在那边征召匠户造织布机,生产棉布。
到时候东城这边让内廷染织局去张罗一下,尽快把绫罗绸缎给做出来,这样,下半年天宝堂就有绫罗绸缎卖了。”
太好了,这下又有事干了。
魏忠贤连连点头道:“好嘞,陛下,西城的地全收了是吧,三天还是五天啊?”
你也别把人家催逼太急了。
朱觉琢磨道:“五天吧。”
魏忠贤这家伙收地着实是一绝,正好这会儿才开始春耕呢,西城那些田地才刚开始翻,他跑过去就让人家赶紧别翻地了,五天时间,西城除了靠近外城墙那一片匠户的宅院,其他地那都被他给收了个干净。
紧接着,袁祐便召集那边的匠户开始修建厂房了。
朱觉那都没去管,这会儿织布还不是重点,造船才是重点,他们还没楼船炮舰呢,甚至真正意义上的炮舰都没有,这东西那必须有,且得赶紧研制出来。
这些天他还都在往东城造船厂跑,有时候是去看第一批一千六百料的轮船造得怎么样了,有时候是去跟王徵和郑芝龙商议炮舰的结构,有时候则是去看新的船坞水道的进度。
现如今的造船厂规模可不是一般的大了,那水道都上百条了,那上百座新船坞也眼见着要完工了,那十丈长的木材更是堆积如山,一座一座的,都连成山脉一般了。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皆因他们把新的船坞全建好,一批那也就能建造两百余艘一千六百料的轮船,哪怕一年建造两批,那也就四百多艘,这产量还比不上荷兰那人口不到百万的小国产量呢,这会儿荷兰放开了造一年最少能造五百艘远洋巨舰!
他准备把通惠河北岸全建满船坞水道,一年最少要造上千艘远洋巨舰!
这样大明才能在十年左右赶超荷兰人远洋巨舰的数量。
他忙活了几天,第一批一千六百料的巨舰终于组装好了,这家伙,十余丈长五丈多宽,甲板面积那都有将近一亩大小了,看上去那真是壮观无比。
大明的内河河道里怕是上百年都没出现过这样的庞然大物了,朱觉那都忍不住坐上去溜达了一圈。
这庞然大物开起来着实平稳,速度还挺快,一个时辰那也能跑上百里,别说用来拉货了,用来载人那都舒适得很。
他刚有些意犹未尽的从船上下来,正琢磨着是不是专门修建些双层卧铺用来拉人呢,王应朝已然捧着份奏折迎上来,躬身道:“陛下,东厂密探查出点端倪来了。”
这么快就查出来了?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满脸恍然之色。
东厂密探奏报,金陵城里的读书人之所以大骂阉党和魏忠贤,那是因为一个名为张溥的人组建了一个复社。
张溥此人乃是南国子监监生,苏州府太仓州人士,在江南读书人里很有名气。
皆因此人在天启朝的时候曾写了篇有名的《五人墓碑记》,为东林和苏州百姓鸣不平。
这些他其实都知道,张溥的名字他也听说过,复社之名他更是在后世见过不少次。
复社那就是东林后继,里面可是出了很多青史留名的人。
不过,他并不知道复社是什么时候组建起来的。
张溥这家伙现在就把复社组建起来了,想干什么呢?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去让东厂密探继续查,复社里面主要人物都给朕查清楚,还有他们的规模,他们在谈论些什么等等,都给朕好好查一查。”
王应朝连忙拱手躬身道:“奴婢明白。”
第168章 东林后继复社突起(下)
复社突然间冒出来,朱觉那都不得不重视了。
皆因这帮家伙在明末的读书人中间名气太大了。
比如,他知道的就有个吴梅村,这家伙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可谓流传千古,后世之人没听说过的还真不多。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江南那帮士绅。
后世之人大多还以为东林代表的是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
其实不然。
或者说,这个有点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