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泰昌朝、乃至天启朝前期,东林代表的的确是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
不过,到了天启朝后期,魏忠贤那一通杀,一通整,东林里面代表江南士绅集团利益的不是被整死了那就是被罢官削籍了。
崇祯朝东林还剩下哪些人呢?
韩爌、冯铨、孙承宗、成基命、孔贞运等,这些东林明里暗里掌权的都不是江南人士,什么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至于钱谦益,其实就是个小角色,历史上他在江南就连东林叛徒阮大铖都斗不过,他在清廷那更是给冯铨提鞋都不配,能代表个屁的江南士绅集团利益。
这一时期的东林代表的已然不是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了,而是北方士绅集团的利益。
崇祯朝真正代表江南士绅集团利益的是复社,他们所谓的东林后继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现如今他还搞不清楚这帮家伙到底要干嘛呢,那自然得派人去好好查一查。
不过,这查一查是需要时间的。
他还不能干等着。
正好,这几天造船厂的新船坞水道也完工了,他也该考虑接下来造些什么舰船好了。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刚处理完奏折便带着郑芝龙和王承恩等直奔造船最靠近老船坞水道的那座船坞而来。
此时,王徵都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这一下可不得了,上百个船坞水道啊,一批足足能造两百多艘巨舰。
他都忍不住有些踌躇满志道:“陛下,您觉得微臣是应该先试制一千六百料的炮舰好呢,还是继续试制三千二百料的巨舰好呢?”
你现在就想试制新舰船啊?
朕也想啊。
问题,我们现在的轮船太少了,压根就不够用啊,这一百多条船坞水道得赶紧开工造船,不能等你把新舰船试制出来了再开工,那一等就是两百多艘大轮船没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还是果断道:“我们先造一批一千六百料的货船吧,现在我们也就二十艘一千六百料的货船,数量太少了,用来拉原材料都远远不够。
我们想要发展得快,那就得首先解决原材料运输的问题,现如今布匹、丝绸、瓷器,乃至玻璃、镜子和钢锭的产量都远远不够,而这些都需要用船来拉原材料。
至于炮舰合三千六百料的巨舰,你完全可以在原来的水道研制,先研制出个样品来试试,没问题了我们再量产,这样也不耽误时间。”
呃,造出来的货船全部去拉生产布匹、丝绸、瓷器,乃至玻璃、镜子和钢锭的原材料?
王徵闻言,小心道:“陛下,现如今造船厂就没什么十五丈以上的木材啊,我们造三千二百料的巨舰可是要用到很多,这货船是不是能分一部分去拉十五丈以上的木材啊。”
嗯,不错。
朱觉缓缓点头道:“这发展就要考虑原材料的问题,造三千二百料的巨舰同样要考虑原材料的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么长的船去拉十五丈以上的木材,原来金陵宝船厂之所以能造两千料以上的巨舰,那完全是因为巴蜀和湖广的木材能钉成木排,顺流而下,飘到金陵宝船厂。
这通惠河上游可没什么十五丈以上的巨木,且巨型木排吸足了水之后也很难拉动,我们用轮船从长江入海口拉过来那都不知道需要多少天。
这十来丈长的木材就比较好拉了,皆因八百料的漕船和蜈蚣船那船舱都是前后通透的,且十来丈长的巨木晒干之后下面垫上圆木还比较好推上船,十五丈以上的巨木哪怕晒干了都不大好推上船啊。
你有没有想过,直接用十丈左右的木材拼接,反正现在有橡胶密封了,你完全可以考虑用拼接木材的方法来造三千二百料的巨舰试试。
比如,做成三段,中间一段就用十余丈长的船板,不弯成弧度,直接用直木板,两边则用两丈多长的木方直接加工出弧度来,也不用弯弧度,这样定型的时间都省了。”
这么拼起来能行吗?
王徵闻言,饶有兴致的琢磨了一阵,随即便忍不住兴奋的点头道:“陛下英明,我们可以试试拼接,组装起来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漏水也是不大可能漏水的,就是强度可能会差一点。
这种拼接的巨舰用来做炮舰可能不行,因为火炮后坐力太大了,拼接的不大牢靠,用久了可能会松动漏水,不过,我们用来做一批货船去拉十五丈长的巨木那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您说的十五丈长的巨木不好推上船,这个其实很好解决,我们可以做那种中间带凹槽的低矮小车,把圆木分头撬上车,然后由几十个壮汉用扁担和绳索在中间抬起来一点就能推动了。”
行吧,你觉得能拼接就好。
朱觉闻言,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你就先研制拼接的船试试吧,一千六百料的也可以试试,皆因这样可以省去定型的时间,只要木板和带弧度的木方加工出来就能直接拼接了。
且带弧度的木方也很好加工,我们只要做出带弧度的特制刀具来,用大型车床去车乃至用镗床去推,那都快得很,一做就是一大堆。
若是拼接的巨舰能研制出来,我们加工巨舰的速度就快了,我们可以直接在船厂北面造一堆的木材加工厂,木材加工出来直接组装,估计造一批都不用两个月时间。”
他们正商议着呢,王应朝竟然又捧着份奏折疾步而来。
复社的事这么快就查清楚了吗?
朱觉还以为王应朝带来的是东厂密探的奏折呢。
谁曾想,王应朝直接捧着奏折躬身道:“陛下,徐大人有事上奏。”
原来是徐光启的奏折。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那都不由得露出一丝喜色来。
徐光启上奏,东番的土豆都培育四轮了,还有东番和苏州府的红薯都培育三轮了,这一轮种下去那都能出四五百万亩的种苗了。
他们完全可以各拿出四百万亩左右的种苗来推广种植,剩下几十万亩的种苗继续培育就行了,下一轮那就能各出上千万亩的种苗了。
徐光启就觉着辽东的黑土地很不错,很适合种植土豆和红薯,可以各种一百万亩试试,只要合适的时候施点肥估计亩产都能达到四五千斤,剩下各三百万亩的种苗则可以在浙直闽推广山地开荒。
这一轮推广开来之后他们甚至还可以低价收购一批种子来做种苗,这样下一轮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面推广开来都不是问题了。
还有,东番这会儿都快十五万户,总共种植了七百余万亩,而且还是两季稻,七八月份最少能出产一千五百多万石粮食,到了下半年,完全可以再拉十多万户过去,将东番全面开发起来。
东番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种植土豆、红薯、粮食、甘蔗,乃至桑叶和茶树都不成问题,全面开发起来之后那都不知能创造多少利益。
第169章 攘内安外非蠢即坏(上)
徐光启在东南忙碌经年,农政终于有起色了。
红薯和土豆一旦逐步推广开来,小冰河天灾带来的粮食减产问题那就能一步步解决了。
这两样东西是不能拿来当主食,但是拿来当辅食又或者拿来当菜却是相当不错。
比如,红薯粉、土豆粉,乃至炒土豆丝、炒土豆片、红烧土豆块等等,味道那都相当的不错。
实在不行,哪怕直接把红薯和土豆丢火里面一烤,而后把外面烧焦的皮一撕,那也相当的好吃。
现如今的灾民那就不会挑主食还是辅食,只要能填饱肚子,草根乃至树皮他们都能吃。
这红薯和土豆可比草根和树皮味道好多了,营养也丰富多了。
关键这两样东西产量都相当的高,只要土地肥沃,再合理施肥,那产量都能达到四五千斤一亩。
哪怕土地不怎么肥沃,肥料施得也不多,只要品种优良,产个两三千斤一亩也不是问题。
要知道,现在的粮食产量可是相当的低,肥沃的土地亩产那也只有两三石左右,也就是四五百斤。
如果是种红薯和土豆,那亩产就相当于二三十石!
也就是说,只要其他地方能多种出一千多万亩的红薯和土豆来,西北的粮食问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这个很难吗?
其实一点都不难,浙直闽、江西、湖广、巴蜀那都有很多的山地啊,且这几省河流水系都多得很,旱情那是不可能常年爆发的,最多也就是爆发些洪涝灾害而已。
实在不行,那还有辽东呢,只要收复盖州卫、复州卫、海州卫到皮岛一线,那边的山地都能开出上千万亩来。
朱觉看到了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那都来劲了,造船厂他都很少去了,他就想着怎么帮徐光启把红薯和土豆全面推广开来。
今年辽东那一百万亩红薯和一百万亩土豆肯定没有问题。
孙传庭收复的三台子河到大辽河一线和大辽河到海州卫一线那就有七八百万亩田地了,再加上大凌河到三台子河一线的田地那就是一千多万亩了。
而这么大片地方辽东军民总计还不到一百万呢,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口人就有十多亩地,种上一亩红薯和一亩土豆权当菜吃都没问题。
还有浙直闽那三百万亩红薯和三百万亩土豆,熊文灿这会儿应该也推得动了,毕竟苏州府和太湖周边那都被魏忠贤洗了一片,江南其他地方势力不想再被洗一遍那就的听熊文灿的。
谁若是敢不听,他不介意派魏忠贤再去洗一洗,到时候洗出六百万亩良田来都不是问题!
这两百万亩加六百万亩那就是八百万亩了,虽说这第一批种出来的人家是要吃掉一部分的,但抵个四五百万亩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若是明年那一千万亩再推广开来,他就可以拉着大量的红薯和土豆乃至粮食去赈灾了啊!
他是越想越来劲,越想越来劲,孙传庭和熊文灿那边他都让吕直和王应朝传去口谕了,赶紧配合徐光启,大力推广红薯和土豆种植。
孙传庭那边回复的是相当的快,不到三天时间,吕直便跑回来了。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才刚批阅完奏折,正考虑是不是要去造船厂看看呢,吕直便忽而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这有了轮船就是方便。
朱觉颇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伯雅怎么说?”
吕直连忙道:“孙大人说完全没问题,这会儿小海河防线都快修筑好了,那些青壮也要回去春耕了,正好把红薯和土豆推广开来。”
朱觉闻言,那都不由得吃惊道:“小海河防线修筑的这么快吗?”
吕直连连点头道:“是啊,陛下,小海河中间本来就有座海州卫城啊,孙大人只需命人在左右再个修筑几座堡垒和十来座烽火台就行了。
且车兵阻止建奴搭建浮桥那简直不要太简单,每座堡垒里面只需屯上一百辆战车和两千车兵,建奴不管在哪里搭建浮桥,那车兵都能在半个时辰之内赶到,一百辆战车往河岸上一排,火枪再加上火炮,建奴那根本就没法搭建浮桥。
孙大人还说了,春耕完之后准备在辽河和小海河的交汇处再建一座大城池,专门让车兵在里面过冬的,那地方水路交通很方便,只需建点码头便能转运足够的粮食过去了。
这样一来,大辽河防线和小海河防线那都固若金汤了,建奴想要再杀回来那几乎是不可能了。”
孙传庭着实不错,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做得相当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建奴呢,伯雅可探得建奴动向?”
吕直还是连连点头道:“孙大人大致摸清建奴的情况了,皆因他拿下海州卫一线之后,南北的辽东军民那都有很多往过逃的,有的甚至直接游过小海河逃到海州卫这边来了。
这些人也带来了不少建奴的消息,这会儿盖州卫、复州卫和金州卫一线的建奴那是惶惶不可终日,好像随时准备逃跑。
辽阳那边则是屯住了大量的步卒,据那些逃过来的辽东军民说,辽阳城里面最少有五万建奴、蒙元乃至汉军步卒驻守。
至于建奴骑兵,好像绕道科尔沁草原跑去攻略鞑靼部落去了,这个消息还不能确定,皆因孙大人还没法派侦骑去科尔沁草原又或察哈尔草原查探。”
皇太极十有八九是率骑兵去攻略鞑靼部落了,京畿没有步卒就打不动,辽东那边还需大量步卒驻守,这家伙也只能用骑兵去欺负鞑靼诸部了。
朱觉缓缓点了点头,又问道:“伯雅准备什么时候出兵收复盖州卫、复州卫和金州卫一线?”
吕直不假思索道:“孙大人说了,春耕完了就集结大军去试试,若是建奴真望风而逃,他就追在后面撵,今年先把盖州卫、复州卫和金州卫收复再说。
若是建奴拼死顽抗,那今年就先拿下盖州卫,巩固一下海州卫南面的防线再说。”
嗯,不错,辽东交给孙传庭经略是没一点问题了。
朱觉欣慰的点了点头,正准备安排一下在辽东推广红薯和土豆种植的事呢,方正化突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洪承畴八百里加急奏报。”
这家伙,又报什么报啊?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微微撇了撇嘴。
洪承畴奏报,高迎祥率十余万贼寇在潞州府和泽州一带肆虐,平顺、陵川、高平、沁水一线都被贼寇拿下了,贼寇就要杀入平阳府了。
这帮家伙,当朕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猫腻是吧?
高迎祥你有种去蒲州把三大豪族的老巢端了啊,你敢吗?
看样子卢象升已经把北直隶西南五府的防线建起来了,高迎祥没有办法,只能转而向西了。
这就差不多了,只要贼寇不窜进北直隶来肆虐就行了。
你们就想朕派大军去围剿贼寇是吧?
朱觉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命人传朕口谕,让建斗率京营将士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