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就站在造船厂一个船坞里面,看着缓缓加速驶出水道的巨舰发呆。
王徵、郑芝龙和卢象升等也正站他身边发呆呢。
这时间着实让人有点无语,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朱觉呆立良久,这才问道:“良甫,那六十艘战舰这个月底造出来没问题吧?”
王徵连连点头道:“没问题,陛下,那些战舰早下水了,且都已经装上蒸汽机、锅炉和水轮试过了,现如今就剩下组装甲板、船舱和炮车了,再加上其他造船的匠户大多都过来帮忙了,月底绝对能完工。”
这个月底完工,那绝对不会被冰封在船坞水道里面。
问题就是,再造一批拼接的巨舰那十有八九会被冰封在船坞水道里面。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现在我们剩下的橡胶还能造六百余艘拼接的巨舰吗?”
这个怎么说呢?
王徵看了看宋应星,这才小心道:“现在我们剩下的橡胶全用上应该勉强够早六百余艘拼接的巨舰,不过,这样一来,长庚那边就要断原料了,蒸汽机和锅炉都没法造了。”
那算了,蒸汽机和锅炉可不能停。
他们现在也不是缺舰船缺得没办法了。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良甫,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若是用拼接的应该比较简单吧?”
那个简直不要太简单。
王徵连连点头道:“是啊,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更好拼接,船头船尾也好加工得多,微臣命人做点机床出来就行了,关键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橡胶。”
朱觉细细琢磨了一阵,随即郑重道:“今年我们舰船造得有些匆忙了,没有规划好。
明年我们就不能这么匆忙的造了,我们得把这三百条船坞水道好好规划一下,明年最少要造一千二百艘一千六百料的拼接商船,将这种商船数量凑足两千艘。
还有,一千六百料的战舰,那也要造上一百四十艘左右,将战舰数量凑够两百艘,剩下的都造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能造多少造多少,这种轮船在内河航道还是很好用的。
我们现在还不急于向海外扩张,是故,远洋舰船数量够拉货和护送货物就行,现如今的关键还在内河航道,是故,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要多造。”
王徵闻言,缓缓点头道:“微臣明白了,对了,陛下,现如今舰船种类太多了,我们是不是该定个名了,用多少料乃至什么结构来叫也太麻烦了。”
这个的确早该定名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以后拉货的就叫致远商船,不管拼接的还是整体的,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就叫小号致远商船,一千六百料的拉货轮船就叫中号致远商船,三千六百料的拉货轮船就叫大号致远商船。
以后单层战舰我们就叫威远战舰,一千六百料的单层战舰就叫小号威远战舰,三千六百料的单层战舰就叫中号威远战舰,若是再大,上了五千料的就叫大号威远战舰。
还有楼船炮舰,就叫镇远战舰,一千六百料的多层楼船炮舰就叫小号镇远战舰,三千六百料的多层楼船炮舰就叫中号镇远战舰,以此类推。”
致远、威远、镇远,这名字取得真不错。
王徵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明白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长庚,那一万套蒸汽机、锅炉和水冷风机都准备好了吧?”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是的,陛下,都准备好了。”
朱觉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建斗,中号致远商船包括这些新建造的加上朕调集过来的总计都有八百来艘左右了,且这会儿时间还早,我们还可以多跑趟琼州府。
你命来聘今天就带着京营水师将士把那一万套蒸汽机、锅炉和水冷风机装上船,注意,这些东西尽量装船舱两侧,中间留给那些灾民坐卧。
今天一定要装好船,明天你就命来聘带着舰队出发,去西安府的黄河码头拉灾民,拉两趟,一定要把那边聚集的上十万户灾民全拉到琼州府。
接下来京师这边可能会冰封,朕会组织舰船把送给西班牙人的货全部拉东番去,战舰朕也会让鸿逵带人全开到东番去。
到时候你就命鸿逵和来聘带着三百艘中号致远商船和五十艘小号致远战舰出发,去美洲拉货,铜和橡胶,能拉多少回来就拉多少回来。”
卢象升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忽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汉中府八百里加急奏报。”
潘云腾这是起事了?
这小子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竟然微微笑了笑。
汉中知府奏报,天师道张云以管饱诱惑灾民来投,现如今兴安州及附近几个县都已经聚集灾民上百万了,若是不处置一番,恐生事端。
潘云腾这家伙,演得不错啊,竟然一下就吸引了这么多灾民。
朱觉看罢,微微笑道:“若愚,批示,人家赈济灾民,你们管什么,你们若是有钱有粮赈济如此多的灾民,那你们就去管管。”
这意思就是不管!
第194章 汉中称王牛皮吹响(中)
小天师张云出山了。
这家伙竟然吹牛皮说,但凡跟着他的都能吃饱。
汉中府的灾民还都信了他的邪,全部涌到汉阴和兴安州一带去了。
这家伙竟然还嫌不够,他竟然还派出手底下弟子跑到关中乃至中原一通忽悠!
《三国演义》里天师道义舍吃饭不要钱那的确是真的。
问题,那是三国时期啊,汉中灾情并不严重,且那时候的汉中人口并不多,总共也就十多万户。
这会儿可是大明朝,汉中的人口已然有三十多万户了,受灾的那都有二十余万户,光是这就比当初汉中所有人口加起来都多了,他竟然还派弟子到关中乃至中原去忽悠灾民。
关中和中原的灾民那可是两百万户都不止,加起来最少上千万,光喝稀饭一个月拿最少都得耗费两三百万石的粮食,一年最少是三千万石!
他哪来这么多的粮食?
这家伙就如同能变出粮食来一般,他竟然还命弟子一路沿着子午谷和汉水河谷往外修建义舍,说是方便关中、湖广、乃至中原的灾民过来。
这一下更不得了了。
关中的灾民立马就开始往过迁徙了。
原本他们是不敢走子午谷跨越秦岭去关中的,皆因子午谷太难走了,且路程足有八百多里,走过去那得个把月。
他们本就没饭吃,再饿着肚子走个把月,那不得饿死在路上啊?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少天师张云那是真命人在子午谷里修建了义舍,而且是每隔十里左右一个,虽然就是个粥棚,几口大锅,但那锅里是真在熬稀饭啊,一直在熬。
他们只需过去吃就行了,碗都不用带,人家就有碗,且还是真管饱,随便喝,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喝。
人家也没什么要求,就是让他们喝饱了赶紧往汉中赶,不要在子午谷停留,皆因要将粮食从汉中运送到子午谷中的义舍也挺麻烦的。
这家伙,喝饱了稀饭他们就有力气了啊,哪怕就是山路,一天走三四十里都不是问题。
若是一天走三十余里,那还能经过三个粥棚,喝上三顿稀饭,路上一天三顿都管饱,这到了地头管饱自然不是假的,他们自然拼命往汉中赶。
湖广和中原的灾民听到消息那也陆陆续续往过迁徙了。
其实湖广和中原离汉中还没关中离汉中远,若是从湖广行都司的郧阳府赶往汉中府,远的也就三四百里,近的走几十里的山路也就到了。
中原的南阳府距离汉中府那也就四五百里,穿过郧阳府就到。
这家伙,子午谷和汉水河谷那是很快就形成了两道连绵不绝的人流,不知道多少灾民正往汉中府赶呢。
西安府、郧阳府和南阳府的八百里加急奏报那也正往京师送呢。
此时,京师东外城造船厂里那六十艘中型威远战舰都已经造好了。
这天上午巳时许,朱觉匆匆批阅完奏折,那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坐上车轮舟轮船直奔造船厂而去。
他都已经很少骑马出宫了,皆因内城的人是越来越多了,骑马出宫那也越来越不方便了。
更为关键的事骑着马挤在人堆里还有一定的危险,谁知道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会不会探得他经常乔装出宫的消息,从而在路上埋伏刺客,且骑马的时候还不能一直举着望远镜看,坐船出宫那就方便多了,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是故,这会儿他已经很少骑马出宫了,他基本就是坐着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出宫。
车轮舟轮船在河道里疾驰的速度可是比在京师大街上打马骑行的速度快多了,不到半个时辰,他便赶到了造船厂。
这会儿王徵、卢象升、郑芝龙、郑鸿逵等那是早就在造船厂里等着了,那一艘艘巨舰也已经配满了京营将士整装待发了。
朱觉直接从水道旁的脚手架下了船,大致扫了一眼,随即便问道:“怎么样,良甫,这些战舰都可以开出去试炮了吧?”
那可不。
若不是通惠河两岸的厂房和干活的匠户太多了,我直接就命人开通惠河里试炮去了。
王徵连连点头道:“是的,陛下,都准备好了,开到内海去就能试炮了。”
这里离内海倒是不远,现在开过去,酉时许差不多就能试完炮回来了。
不过,若是跟着舰队去试完炮再回到皇宫天都黑了,到时候他就不能陪周皇后和张皇后用晚膳了。
朱觉想了想,还是挥手道:“走,我们上去看看。”
这里上船简直不要太简单,脚手架那是分很多层的,有的跟甲板平齐,有的跟船舱顶部平齐,上去都方便得很。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战舰一层船头的甲板上。
这船头还是空的,就一个台阶,台阶上去就是个比甲板高半丈左右的台子,压根就没装火炮。
至于为什么船头不装火炮,那是为了瞭望和指挥方便。
这会儿可没呼叫机,也没有电话,更没有什么麦克风和喇叭,现如今还处在通讯基本靠吼的阶段呢。
是故,这炮舰的船舱那都是通的,船头和船尾那都能看个通透,站在船头吆喝一声,船尾都能听见,那下底层的台阶旁还站了个传令兵,那就是专门往底层传讯的,或者说专门朝着底层吼的。
朱觉见状,那也没说什么。
还是那句话,先要有这东西才能改进,既然这会儿通讯还只能靠吼,那就先这样。
他也就站在船头看了看,随即便带着众人往船舱里面走去。
这船舱里面还挺空旷的,除了左右各八个炮车,还有些支架和弹药箱什么的,那就没其他东西了。
炮车和支架还都只有半丈左右高,前后占的甲板那也才一丈多一点,而船舱足有丈许高,宽度足有五丈许,是故,整个船舱里也就大致不到三成的地方装了东西,中间那还有一条两丈多宽的通道,上面那更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这里面京营将士倒是挺多,两边整整齐齐的足足排了两百多号人。
朱觉细细扫视了一番,随即问道:“这一艘小型威远战舰总共配备了多少将士?”
王徵闻言,很是干脆的看向卢象升。
卢象升连忙细细介绍道:“陛下,这一艘小型威远战舰标配是两百五十名京营将士,其中一百名火枪手,八十名火炮手,五十个轮流操船的,外加二十个瞭望、指挥、传令的。”
二百五?
行吧,人员倒是配备得挺齐整的。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他们吃的饭菜和喝的淡水呢,还有,这船舱里都没见一张床,他们怎么休息?”
卢象升又细细解释道:“陛下,他们吃的饭菜和喝的淡水都在底层,至于床,这中间还不能架床,皆因开战的时候中间会有很多将士跑来跑去,必须保持通畅。”
这下面不行,你们可以在上面想办法嘛。
朱觉抬手指着舱顶道:“这船舱足有丈许高,而最高的将士大致也就六尺,上面四尺完全可以隔离成单独的一层,供将士们休息,乃至储存饭菜和淡水什么的,这样也能多带点弹药。”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竟然捧着两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西安府和南阳府八百里加急奏报。”
南阳府和西安府的八百里加急奏报竟然同时到了。
这两地虽然与京师的距离差不多,但两地本身就相隔上千里。
他们一起奏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