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81节

  高迎祥竟然也带着手下人马和抢来的钱财仓惶穿过太行山和王屋山之间的山谷,往泽州方向狂奔而去。

  至于抢来的粮食,他的确已经往泽州转运不少了,至少几十万人马过冬的粮食是够了,剩下的他也不敢要了,小命要紧啊,再多的粮食那也得有命吃才行。

  汉中王张云也就是潘云腾竟然就这么拿下了整个中原!

  至此,他已然成为反贼中最强的一股。

  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那都被他打得逃去山西了,老**马守应、左金王贺锦、改世往刘希尧等那也被他打得躲入英霍山中不敢出来了。

  至于其他反王,在他面前屁都不是!

第244章 粮尽援绝建奴泣血(上)

  汉中王张云竟然拿下了整个中原!

  这家伙已然不是最强反王那么简单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家伙连争夺天下的实力都有了!

  中原的田地可是有上亿亩,虽说这会儿遭灾了,但灾情并不严重,一年刨去给平民百姓吃的,征集几千万石粮食那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且中原人口也多得吓人,虽说明面上朝廷登基在册的人口才五六百万,但那些个藩王的藩国里奴役的人口上千万都不止!

  原本这些田地和人口九成九那都被藩王宗室和土豪乡绅掌控,是故,中原虽然遭遇了旱灾,灾民虽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藩王宗室和土豪乡绅依旧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现如今,高迎祥和张献忠把整个中原所有藩王宗室乃至土豪劣绅都给干掉了,中原的田地等于有九成以上都变成了无主之地,

  这些田地汉中王张云自然会毫不客气的收入囊中,这一下这家伙等于坐拥九千多万亩田地啊。

  更何况,高迎祥和张献忠也只是把洗劫而来的钱财给带走了,他们从各大藩国抢来的粮食那根本就没带走多少,汉中王手里头那都不知有多少粮食了。

  这种情况下,汉中王张云只要疯狂爆兵,那随随便便就能超过两百万乃至三百万!

  大明朝廷或者说当今天子才多少人马?

  中原可是和北直隶接壤,若是汉中王张云征召两三百万大军直扑京师怎么办;中原同样跟南直隶接壤,若是汉中王张云征召两三百万大军占据了江南富饶之地又怎么办?

  有句话叫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朱觉貌似一点都不急,他这会儿正一门心思造轨道车呢。

  皆因这东西用途太多了,可以用在港口码头和城池间,也可以用在露天矿场和矿洞里,还可以用在厂房、库房、乃至大街小巷!

  此时东北外城的大街上那就铺满了各式各样的轨道,有带枕木的,也有不带枕木的,有大的也有小的,各式各样的都有。

  轨道上的推车那也是各式各样都有,有带框子的,也有不带框子的,有钢制的,也有木制的。

  他们这是系统性的研发,系统性的测试。

  宋应星在朱觉的提点之下已经明白了,这轨道车完全可以测试出各种参数之后再根据需要来研制各种样式。

  比如,他们预计用蒸汽车头拖动的,那就要以结实耐用为主,车厢尽量用钢制材料。

  又比如,他们预定在车间里用的,那就要以轻便为主,反正几个人也就能推动几千斤重的东西,底板用木制的完全没有问题,边框也不需要。

  至于他们测试的参数,那主要就是轨道的载重和各种地基的承受能力。

  比如,蒸汽车头带动的火车,那动不动就是几万斤乃至十几万斤一截,那肯定要用最粗的轨道加上枕木。

  又比如,人推动的平板推车,总共也就几千斤重,轨道完全可以做小点,下面也不用垫什么枕木。

  这系统性测试貌似还是有史以来头一次搞呢,搞研发的人好像天然就痴迷于这种测试过程。

  宋应星和一众门生测试的那叫一个来劲啊,朱觉都过来大半天了,他们竟然都没发现。

  朱觉细细看了一阵,终于忍不住凑上去问道:“长庚,怎么样,测试得如何了?”

  宋应星闻言,连忙回过头来,躬身行了一番礼,随即兴奋道:“陛下英明啊,这轨道和车厢我们完全可以做成各种不同样式的。

  比如,用在厂房里那种,载重五千斤以内的,轨道只需两寸宽就行,且下面不用垫枕木。直接铸成方钢都没问题,那种粗细的,一丈长也就五十来斤重而已。

  又比如,在库房和厂房之间用的那种,载重一万斤以内的,用马拉的,轨道只需三寸宽就行,下面竖着垫根枕木就行了,铸成方钢也没问题。

  至于载重几万斤的,我们还在测试呢。

  现在看来,载重两万斤左右的,也可以竖着埋根枕木垫轨道下面就行了,三万斤左右那标准枕木就不行了,我们还在考虑是把枕木加粗呢,还是横着摆枕木呢。”

  其实,横着摆枕木是个误区。

  他之所以一开始教宋应星横着摆枕木,那是因为后世的轨道都是横着摆枕木的。

  这会儿横着摆枕木却是错误的!

  皆因,他们还没有蒸汽车头,这会儿的车厢还都只能用马来拉,若是横着摆枕木,马非被枕木给绊倒不可!

  是故,宋应星在犹豫,到底是加粗枕木还是横着摆枕木。

  这个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不管研制什么,那都要从实际出发,既然横着摆枕木是错误的,那就竖着摆。

  朱觉闻言,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还是先考虑竖着摆枕木吧,横着摆枕木暂时就不要考虑了。

  我们这会儿也没时间去研制蒸汽车头,横着摆枕木以后再测试也没问题,关键我们先得把马拉的轨道车赶紧研制出来,好多地方都等着用呢。”

  哦,不用先不考虑横着摆是吧?

  那就简单了。

  宋星星琢磨道:“现在我们用宽度和厚度都是六寸左右的枕木垫竖着垫轨道下面载重两万斤都没问题。

  那么,我们只需把枕木做成宽度和厚度都是九寸左右竖着摆轨道下面,载重三万斤左右应该也没问题。

  这么算起来,载重四万斤左右也就需要一尺二的木方,载重五万斤左右也就需要一尺五的木方,这个微臣只需命人试下就行了,应该没问题的。”

  你别这么简单粗暴啊!

  朱觉微微摇头道:“长庚,你得考虑木材的问题,一尺五的木方那最少得两尺和抱的树才能锯出来,这种树太稀少了。

  且我们要铺设的主要还是载重五万斤左右的轨道,那动不动就是上百里乃至几百里啊,那得多少这种稀少的大树?

  是故,你不能光想着把木材加粗,你可以考虑在木材下面垫上水泥砂浆,又或者直接给水泥砂浆里加石子,搅成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那就跟石头一样硬,这就相当于是用石块垫起来的地基,你知道吗?

  你想想,一堵墙多重,下面的地基又需要挖多宽多深?

  若是用混凝土来当路基,那枕木也就是起到个固定和缓冲的作用了,不管轨道车载重多少,两万斤、三万斤、四万斤、五万斤,那都用六寸粗细的木方就行了,你只需考虑下面垫多少混凝土就行了。”

  哦,还得考虑木材问题,一尺五的木材那属实罕见,造巨舰就需要那样的木材。

  我若是用来做枕木,良甫非跟我拼命不可。

  若是下面垫什么混凝土,那就简单了,地基的尺寸那都不用算啊,是个泥瓦匠都知道。

  宋应星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若是垫混凝土当路基,那就不用测试了,泥瓦匠都知道多大的地基能承重多少,明天我们就可以开始铺设轨道了。”

  你别急啊,这还只是铺设轨道的问题,还有上面的轨道车呢。

  这轨道车不但可以用来拉货,还可以用来拉人啊。

  他后世就看过一部电影,叫什么让什么飞一会儿来着。

  那里面就有马拉火车狂奔的场景。

  原本,他还以为是戏剧里才有的呢,后面他还专门查了一下。

  结果,那就不是戏里面才有的,十九世纪的欧陆就曾流行马拉货车乃至马拉客车,很多欧陆城市甚至都有马拉客车系统,一匹马拉着一辆客车连带四五十号人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我们也可以考虑在京师铺设轨道,建立马拉客车又或者马拉货车系统啊。

  他正琢磨着呢,方正化突然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潘将军八百里加急奏报。”

  潘云腾这小子应该是攻到黄河北岸去了。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那都不由吃了一惊。

  潘云腾这小子还不是攻到黄河北岸这么简单,这家伙,高迎祥和张献忠竟然都被他给吓跑了,整个中原都被这小子给拿下了!

  这一下反贼是不用担心了,没了中原产粮之地,反贼最多也就能维持几十万人规模而已,潘云腾手底下那九十万人马就足以对付了。

  倒是建奴那边,也不知道辽阳城围困得怎么样了。

第245章 粮尽援绝建奴泣血(中)

  京师又开始大兴土木了。

  不过,这次魏公公并没有带着锦衣卫到处收地。

  内廷是召集农户青壮在大街小巷刨地!

  这刨地的活计还很轻松,皆因内廷就需要农户青壮在地上刨出个尺许方圆的小水沟来。

  且内廷还是按长度来给工钱的,刨个十里长的小水沟就给一两银子工钱。

  这种浅坑真就跟小水沟一样简单,农户刨这种小水沟简直不要太轻松,一个人一天刨一里都没问题!

  那家伙,把农户青壮给兴奋的,那是如同打抢般来抢这活计啊。

  问题,内廷还就需要五百青壮在京师大街小巷刨。

  不过,来多了也没关系,内廷还有其他刨地的活计。

  比如,从京师刨到海河口,一百多里将近两百里,并排刨四条三尺方圆的大水沟,刨一里就给一两银子!

  又比如,从京师到蓟州,从蓟州到永平府,那也是并排刨四条三尺方圆的大水沟,刨一里也给一两银子。

  还有,从蓟州镇那边的矿藏到各处兴建的城池,再从各处兴建的城池到运粮河口的码头和滦河入海口的码头,又或者到蓟州城或者永平府城等等。

  总之,京师是到处需要人来刨地,而且刨得最多也就是三尺方圆的大水沟而已,给的工钱还都高得很。

  农户青壮给兴奋得,那是挥舞着锄头到处刨啊。

  他们真以为就是在刨水沟呢。

  谁曾想,他们刨完之后,京师将士还和了些带石子的特殊砂浆,均匀的在水沟下面扑上一层,而后又垫上了带孔的木方,还仔细量了量木方上面和地面的高度差。

  紧接着,又有匠户拉着三寸左右粗细带孔的方铁棒,摆木条上,而后直接拿出圆头钉,将那些方铁棒全敲木条上,然后便让他们把旁边挖出来的土全填回去,拍平了。

  他们等于是挖了条水沟,然后又把水沟给填平了!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

  说实话,没人能理解内廷这是在干什么,京师百姓那也看不懂。

  很快,京营将士竟然又拉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马车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

  马车他们不是没见过,但是,这种马车轮子才尺许高,且车厢长达几丈的巨型马车他们却是没见过。

  这种马车竟然一次能拉四五十个人,而且就一匹马都能拉着跑!

  紧接着,内廷便贴出了告示,任何人都可以坐上那种奇奇怪怪的马车去京师任何地方,不过,得给车钱,十里以内一文钱,二十里以内两文钱,三十里以内三文钱,以此类推。

  这一下,整个京师都炸锅了。

  所有平民百姓那都是争着抢着去坐啊,一文钱谁没有,哪怕坐着玩,坐个十里再坐回来也就两文钱。

  这一开始京师百姓还只是觉着新奇,至于争着抢着去坐,有很多那都是假象,就如同后世卖房一样的假象,那些刚开始争着抢着去坐的大部分都是托!

  人大多都有从众心理,别人争着抢着去坐,他们为什么不争着抢着去坐呢?

  至于被骗钱,这个就没人考虑,一文钱两文钱被骗去了又怎么样,谁在乎这点钱?

首节 上一节 181/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