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06节

  被自己麾下的士卒倒戈押解,乐进眼底浮现一抹深彻的绝望与悲哀,他惨然而笑。

  “进,才能不足,以招此祸,愧不能上报曹公之恩遇!

  如此也罢,尔等既然要降,那便拿了我的人头,去袁营之中换富贵吧。”

  此言一出,众人皆有意动之色,然而恰在此时,有一人站了出来。

  正是先前那名喊出【汝剑锋利,我等之剑,也未尝不利?】投降派为首的年轻小将!

  别看他年纪轻轻,只十五、六岁,可投降派的夏侯系将官士卒,皆以他为首,正因此人复姓夏侯,单名一个霸字!

  外间围困他们的镇北将军夏侯惇,正是他的亲伯父!

  当下外有伯父劝降,内又不愿自家年纪轻轻,就陪乐进同死。

  也就难免夏侯霸动了心思,刻意引导众人投降,准备献了乐进,往袁营投伯父去了。

  反正对于他们这样的大家族,分散投资,各为其主的效力,也是常有之事。

  相信自家老父亲夏侯渊,知晓自己没有在外边乱跑,而是跟着伯父夏侯惇一道建功立业,想来也会放心欣慰的吧?

  此时此刻,听说众人要拿乐进的首级出去献功,听完此前那封镇北将军劝降令,自以为领会了自家伯父意思。

  是故心照不宣为之同谋,以里应外合的夏侯霸赶忙出来阻止,毕竟伯父说了:【袁公求贤若渴】,其劝降乐进的意思已昭然若揭。

  “诸君,谬矣!

  献上乐进人头,不过一时片刻之功劳,请乐将军往黄金台高升,大家鸡犬升天,同享富贵,才是细水长流。

  今,岂可杀鸡而取卵乎?”

  众人细思之下,深以为然。

  乐进怒目斥之!

  “竖子,要杀便杀,休要辱我!

  我乐进宁死不降!”

  夏侯霸笑了,谓众将曰:

  “向镇北将军喊话:乐进降了!”

  一时间“乐进降了”,响彻三军。

  待袁军确认之后,进来接手,某镇北将军便看见自家大侄子一脸得意,朝他露出一个“伯父,快来夸我”的灿烂笑容。

  而在大侄子身边的,正是被曹军押解着,“主动”来投降的乐进。

  夏侯惇的脸色,当时就黑了!

  他气的恨不能当场给这傻侄子一巴掌,然而事已至此,他又能怎么办呢?

  杨弘笑吟吟来至他身边,话语间耐人寻味。

  “未曾想镇北将军族中竟还有此等妙人,待主公闻听此间之事,想来亦会为之欣喜。

  说不定不久之后又要多一位义子,与镇北将军亲上加亲。”

  夏侯惇脸上勉强挤出一抹“慈爱”的笑,谓之曰:

  “霸,吾之爱侄也,此番作为,着实令惇,面上‘有光’。

  然,袁公义子之事,岂敢高攀,军师休言此话!

  既然他也入了袁营,往后我自会代妙才好生‘管教’霸的。”

第151章 夏侯霸:家父天子,汝欲谋逆乎?

  营垒东门。

  遍地尸骸,填平沟垒,金铁碰撞交击,血火厮杀不休。

  “自出寿春,所向无敌,曹军不堪不堪一击.”

  “无敌你娘,给老子死来!”

  一名袁军声嘶力竭的高呼口号,将长矛刺入一名曹军的身体,边上另有两三名曹军已抢身上来,同样一矛贯穿他的胸口。

  一万五千曹军,在溃逃者杀的亲兵督战下,在三日不封刀的欲望吞噬下,前赴后继冲杀向坚守至今的三千袁军。

  营垒毕竟不是城池,土墙、壕沟又哪有城池、护城河坚固?终有被攻破之时。

  营垒的优势在于,一般都不用打到这种情况,看曹军用人命将土墙壕沟填的差不多了,袁军就已经可以撤了。

  反正营垒之后,还有营垒,围绕许县的整整二十座营垒,足以达到曹军绝望。

  不过此刻,无论是陈到还是徐盛,都必须率领麾下死死守住东门,半步不退。

  可袁军也是人,是人就会累,就会死,哪怕以袁军意志之坚定,同数倍于己的曹军鏖战至今,也已至极限。

  “冲锋!冲锋!冲锋!!!

  全军冲锋,袁军防线即将告破,所有人给我压上去!”

  典韦以下斗上,奋战陈到、徐盛,也是身上伤痕累累,被打的憋屈至极。

  唯一的优势居然是他虽然上不去土墙,但徐盛、陈到也不敢下来,陷入他与曹军的重围之中。

  是以典将军只要察觉不妙,就能后撤几步,令陈到、徐盛拿他没有办法。

  反观陈到、徐盛却不能后撤,因为他俩一撤,典韦就率众杀上来了。

  所幸他们毕竟是两人,又是居高临下,互相配合之下,倒也始终压制住了典韦。

  此刻眼看袁军防线岌岌可危,典韦高声下令全军压上,陈到、徐盛也是急忙高声喝令士卒,提振士气。

  “守住!守住!!!

  袁公自出寿春,所向无敌,我等绝不做那首败之军,给江淮父老丢脸!”

  “放箭!放箭!!!

  今日便让这些曹军见识下,营垒天险后,便是我江淮铁壁!!!”

  金铁交鸣碰撞,刀刀见血,带走一条袁军、或曹军的人命,数股曹军已杀上土墙,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短兵相接,白热化的激烈厮杀开始了。

  然而也恰在此时!

  “咚咚咚!!!”

  激昂的鼓点在战场上奏响,远远一面【夏侯】大旗迎风飘扬,上书:【镇北将军】!

  旗下一人,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正是夏侯惇!!!

  他冷眸扫视战场一言不发,其神威凛然,深不可测。

  事已至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主要袁营这些事狡诈非常,每每都只让自己远远露个面,战场这么大,没有底下士卒配合着呼喊,他就算喊破了喉咙,前线的人也听不见。

  沉默,已经是他眼下能做的最大反抗。

  然而,对袁营来说,他一言不发不重要,有人会作为他的口舌,代他说话。

  只见【夏侯】大旗下另有一员小将,在杨弘、太史慈等袁营大佬赞许的目光下,带头策马上前,代为宣话。

  夏侯霸临行前还特地回望了一眼自家伯父,见夏侯惇一言不发,显然是默认了,当即昂首挺胸,拍马来至阵前。

  杨军师先前跟伯父的谈话,他可都是听见了的,这次的战局详情都要送至袁公亲览,若是自己表现出色,立下功劳,说不定也能被袁公收为义子。

  谁想到自己一个新降之人,刚入袁营,就能得此泼天富贵?

  这就是有一个镇北将军的伯父,上头有人好办事吗?

  四世三公啊!

  他们夏侯家这样就攀上了当时第一世家,袁家的门楣?

  这不比跟着曹家一个阉宦之后强?

  虽说曹公眼下把持天子,当上了汉相,可袁公携大将军之势,灭刘繇、败曹公、退刘备、联吕布,百战百胜,天下莫能与之敌。

  坐镇东南,威震华夏。

  时局变幻莫测,将来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犹未可知也。

  联想当今如此局面,夏侯霸也就不难理解伯父夏侯惇,此前为何会在所有人的不可置信中突然降袁了。

  这定是夏侯家决意分散投资!

  夏侯霸现在都能想象到,等老父亲夏侯渊在曹营中听闻自己当上了袁公义子的情形。

  那时他定会在明面上勃然大怒,与自己断绝父子关系,划清界限,但内心窃喜,为自己而感到欣慰。

  将来曹、袁相争,无论谁胜谁负,他们父子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曹公赢了,他夏侯霸就是家父夏侯渊,当今大将军,曹公出生入死之兄弟也!

  袁公赢了,他夏侯霸就是家父袁公路,当今天子也!

  况且他身为夏侯渊次子,若待在曹营,势必争不过大哥。

  可跟着伯父,一入袁营,倘使能为袁公义子,岂不是鱼龙升天?

  脑海中浮现这一幕幕画面,自觉自己今日投降,简直是神来之笔,夏侯霸仰天大笑。

  来日夏侯之名,必将因他夏侯霸而鼎盛,重现先祖之荣光!

  来至阵前,血战厮杀的曹袁两军,便见一员小将策马而来,他在朗声大笑。

  “吾乃夏侯渊次子,镇北将军之侄,夏侯霸!

  今乐进已降,我之伯父镇北将军亲率大军至此,典将军,还不归降,更待何时?”

  此类阵前喊话,自有袁兵为之呼喊,当即响彻战场三军。

  其实当【夏侯】大旗飘扬,望着袁军支援已到,曹军众人心底便已有不妙之感,攻势顿时减弱三分。

  此刻再见夏侯霸现身说法,曹军顷刻为之哗然。

  “乐将军降了?

  那我等兄弟血战至今,不惜性命也要前去支援,岂不像个笑话一样?”

  “那来人我认得,正是乐将军麾下小将夏侯霸,他都来言说劝降之语,恐怕乐将军是真降了。”

  “那现在怎么办?袁军援兵已至,营中又没了乐将军所部配合,我等前进无路,后无援兵,留在此地,徒呼等死吗?”

  眼看曹军心神动摇,军心涣散,典韦又岂能坐视?

第152章 征北将军,忠义侯,夏侯惇

  “三军勿乱!犹记得方才徐盛高呼乐进已败之事否?

  乐将军分明未败,其便如此高呼乱我军心,袁军狡诈,可见一斑。”

  典韦的话语同样有士卒随之呼喊,如此对曹军喊完话,见军心稍定,这才言道。

  “夏侯霸,乃背主之贼夏侯惇之侄,其二人一丘之貉,素无忠义之心,定是他背叛了乐将军,奉他伯父的号令,来此地诓骗我等。

首节 上一节 106/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