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80节

  今若背义投豫,为江东公敌,兄长以为基业安得存续?

  至于袁耀公子会以我陆家为臂膀,更是笑话!

  他不过一七八岁稚童儿,豫州世家推出来的大义之名罢了。

  兄长真以为他能号令豫州世家?

  届时江东世家以我陆家为敌,豫州世家又排斥你我。

  父亲临终将陆家基业托付兄长,兄长就是这般为他操持的吗?

  九泉之下,父亲何以瞑目?”

  “你长兄如父,昔日怀橘称孝之陆绩,你今日这是在训斥父兄吗?”

  陆儁严词厉色,尽管被陆绩一句句逼问的哑口无言。

  但被小弟拿出九泉之下的父亲训斥自己,言说陆家要亡于他手,他这个兄长又颜面何存?

  “兄长.”

  孝字为先,陆绩黯然低下了头,赔礼道。

  “小弟也是一时情急,还望兄长恕罪。

  但纳献土地之事实在不容疏漏,眼下汉王以道君自居,高坐九重宫阙。

  在释放藏奴之后,于扬、豫两州之声望已是如日中天,虽上古贤王,未莫能至。

  这个时侯正是俯瞰江东,坐等出头之鸟,以杀之儆猴。

  我陆家可万不能撞此刀口.”

  没等他说完,陆儁就不耐烦的抬手打断,“够了!此间诸事,为兄自有考量。

  千叮万嘱,你是父兄,还是我是父兄?

  莫非在你陆绩眼中,儁就是那痴傻呆愚之人不成?”

  陆绩:“.”

  陆绩默然,只答了句,“兄长想多了。”

  兄弟二人默然良久,陆儁这才压低了声音,小声询之。

  “既然要献,小弟以为,当纳献土地几何,汉王能够满意?”

  见兄长没犯糊涂,陆绩欣喜答之。

  “要献自然就全部献上!”

  “什么?”

  陆儁难以置信,他都后悔问了。

  “你疯了不成?我等又没真到淮、汝世家那等绝境,哪有自绝根基退路之理?

  你方才也说了,汉王给我们留了余地,那你便按这余地,估算个数献上也就是了。

  哪有人留了余地,我们还不要的道理?”

  “兄长糊涂啊!

  今时之余地是今时,就看淮南、汝南这势头,我们今日留了,将来也保不住。

  不如孤注一掷,换个泼天大功,供给伯言。

  届时算上伯言此前的灭国之功,足以在星位排名上名列前茅。

  兄长,时代变了。

  眼下凌烟阁新出,改天换地之趋势才初现端倪。

  此时正是这些土地价值最大,而凌烟阁功绩最为便宜之时。

  待到局势逆转,凌烟阁新制在汉国稳固,天下之土尽归汉王,以租天下之民。

  那时节土地价值大不如前,而功绩有价无市,我们就是想换,也悔之晚矣。

  此正天翻地覆之千古大机遇也,我陆家若错过,岂不可惜?”

  陆绩一张小脸上满是愁容,说的苦口婆心,陆儁却听得不以为然。

  土地价值大不如前?怎么可能!

  历朝历代,土地都是最紧俏抢手之物,反而是那凌烟阁的功绩,新鲜出炉。

  虽然传的神乎其神,可等眼前的新鲜劲过去,到底值不值价还不一定呢。

  “好了,为兄自有思量,用不着你多言。

  小弟,我看那个寿春学宫,你今后也少去,尽学些云里雾里的道理,越来越站在汉王那边说话。

  我陆家自有诗书传家,供你研读,莫忘了你陆家人的身份。”

  “我?我站在汉王那边说话?

  绩苦口婆心,费力解释,哪一句不是为了我陆家,为了兄长思量?”

  小小的陆绩,望着兄长的眼神,越渐失望。

  他发现思想的不同,格局的不同,见识的不同,真的能让人连原本最亲密无间的家人,都格格不入,渐行渐远。

  几乎与陆家如出一辙的场景,也一一在其余江东世家中上演。

  顾家顾雍、朱家朱桓才刚升了荆州刺史和镇西将军。

  直到此时族人把书信传来,他们才恍然明白,当日汉王对自己两人突然提拔的根由,竟然应在此处。

  这是先赏后要,主君待臣子体面恩义都已给足,我们做臣子的又何惜自身?

  此时大权在握,几乎是顾家、朱家执掌者的顾雍、朱桓当即决定配合汉王。

  于是顾家、朱家相继拿出自家五成的土地,各献良田三十万亩以租袁氏,为袁策公子争世子位助力。

  有了这两家表率在前,又得陆绩提点,陆儁到底是咬了咬牙,也拿出二十万亩良田,一脸不情不愿的喊出助力袁策的口号。

  顾、朱、陆、张四大家族已响应了三家,剩下的张家已然没法落后,只得也陪着拿出了良田二十万亩,高呼:毁家纾难也要助力袁策公子!

  而当四大家族都已做出表率,剩下周家、吴家又各出良田十万亩,鼎力支持袁策。

  江东之大势所趋,已然成型,其余大小世家哪怕再不情愿,也只得各献良田以租袁氏,齐呼助力袁策!

  唯一的好消息是,此事明面上毕竟就是大家对袁策公子争夺世子位的投资,是以没有限额。

  投多投少,全看各家自愿,愿意的多投些,不愿的少投些,总算没触及大家底线。

  况且是租,不是卖,至少土地还是自己的?就当是换份与国同休的契书,怎么也不亏?

  众世家们也只能这般含着感动的泪花,安慰自己。

  于是乎,随着江东世家一家家来袁家签了租田契约,助力袁策的口号响彻六郡,几乎满江东都在高唱:

  “我们大力支持袁策公子!”

  “袁策公子必胜!”

  “袁策公子定能承继汉王之志!”

  “继汉王者,非袁策谁与?”

  而某听说了这些消息的袁策:“.”

  救命,别搞!

第283章 悠悠黄天,定不薄汝!

  一份份江东租田的契书传至九重宫阙,阎象那堆积如山的案牍上,再没有哪一次的任务,比这次更为繁重。

  入账共计良田两百万亩,释放私藏人口七十万计!

  这个为了寿春近乎奉献一生的老人,第一次看着那好似干不完的公务,充满干劲。

  “好好啊!

  袁公他要成圣君了。

  扫汉廷四百载之积弊,开黄天千万年之太平!

  主公,您的霸业就在眼前,象怎不鞠躬尽瘁,倾力以报。”

  手中笺纸上的笔迹,被水渍晕开,墨色渲染。

  老人泪眼潸然,已湿了眼眶,他嘴角含笑,念念不绝。

  “袁公,是圣君了。

  开太古贤王之治,这是尧舜禹汤的功业啊!

  孔明,你看见了吗?

  袁公,当为圣君.”

  看着眼前又哭又笑的老人,孔明一脸无奈的为他端来一碗参汤。

  “阎公,如今该称汉王了。”

  “是啊,袁公已经是王上了,老臣失言了。

  孔明,你不知道,我这几天有多开心。

  你不知道啊,王上他当年,根本就不听劝谏的,越是劳民伤财,他越是要干,越是败坏名声,越干的起劲。

  象真是苦口婆心,苦劝无果,只能看着他把偌大的袁家基业,一点点挥霍衰败。

  谁又能想到呢?过往种种,竟是大智若愚,千般错处,只为今朝正名!

  ”

  见他滔滔不绝,好似说个没完,孔明赶紧将参汤递到他手里。

  “好了,喝了这碗汤,您老就去休息吧。

  一大把年纪了,再忙哪有通宵达旦的道理?”

  阎象接过参汤只稍稍抿了口,就继续拿起下一份文书,手中执笔,停也不停。

  “从前再苦再难,都熬过来了,眼下形势一片大好,正当用命之时!

  江东、淮南,寿春,两百万亩租田,七十万人口,凌烟阁,功勋殿,称王大典,诸王议会,诸事繁杂如絮,哪一处能少的了我?

  休要多言了,只再将下一批的公务搬来。”

  孔明淡淡而笑,将一摞已经批好的公文递上,“这一批,学生已经帮您批完了,还请阎公斧正。”

  “什么?你帮我批了?”

  阎象讶然,接过孔明递来的文书翻看,眸中异彩连连,越看越是惊讶。

  “妙啊!以世家治世家,孔明,这些都是你批的?”

  阎象将文书放于案上,目光灼灼盯着眼前这位年轻人,如同在看某件稀世珍宝。

首节 上一节 280/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