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69节

  大哥汉室贵胄,天子称之为皇叔,今奉诏讨逆,举大义,兴义兵,以伐不臣,天下人心熟不归附?

  时任豫州牧,朝廷之所赐,诸侯之所望也!

  今时今日,袁术一家之大,已为诸侯所忌,只需大哥秉持大义不倒,于豫州举抗袁之大纛飘扬。

  近者如吕布、曹操,远者如刘表、袁绍,凡有识之士,孰不助大哥以抗暴袁,相大义以伐无道?”

  话音落下,手中《春秋》一合,关羽凤眸微眯,犹自端坐。

  “任他深沟高垒,我自岿然不动。

  世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的便是如大哥你这般仁义的君子,与袁术那般无道的乱臣。”

  刘备恍然!

  他现在这个豫州牧的位置,包括此时此刻与袁术军在此地对峙抗衡,都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而是时势将他推到这么一个位置上。

  因为袁术势大,天下诸侯需要一个能秉持大义而抗衡袁术的人。

  而这个人非他刘玄德,谁能当之?

  于是他就被时势所推,一步步来到了今时今日的地步。

  那么无论曹操、吕布亦或者其他诸侯,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他刘玄德能同袁公路两败俱伤,再不济也得损耗袁公路实力,拖延其时间。

  而袁术显然也是明白这点,才没有像攻伐颍川那般挥师攻城,而是选择了现在这等虽旷日持久,但损失最小的战法。

  可这绝不是诸侯想看到的!

  唇亡齿寒,如果他刘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消耗袁术一兵一卒,反而猝然败亡,使袁术鲸吞豫州。

  如曹操、吕布者,一定恼怒他刘备怎生这般无用,然后比身陷长平遭受围困的他自己还要着急。

  哪有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明是利益纠缠,诸侯顾惜自身,需要有他刘玄德站出来,顶在抗袁的第一线罢了。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为时势所趋。

  一路走来,一十二年功名尘与土,终不过是乱世棋子不由人。

  说起来,他刘备还真是有些窝囊。

  刘备目光悠远遥望天边龙挂,心中从未有过的迫切渴望。

  那位能助他跳出棋盘改变命运,为他落子布局于天下的先生,究竟何时才能找的到呢?

第98章 来都来了

  闻听关羽言罢,刘备沉吟良久,这才缓缓言道。

  “二弟所言或许有理,然屈身城中,将自身命运寄托于他人,非英雄也。

  曹操、吕布之流,或许会为了自身利益亦或天下大势,而援助我等。

  可我等自身亦当砥砺奋进,为博一条生路,绝不轻言放弃。

  今怎可因袁军势大,面对深沟高垒而畏惧不前,坐以待毙于城中,等待着诸侯可能的救援?”

  刘备以目视关羽,眸中那抹坚定不熄的火光,一如初见。

  “我意已决,今当从孙先生之言,趁袁军深沟高垒初建,尚未完工之时,率全军决死突围!

  二弟可愿助我!”

  “关某之躯,便是大哥之躯,关某之命,便是大哥之命。

  但有所令?焉敢不从!”

  虽则关羽顾惜自家大哥的兵马实力,期望在城中固守以待时机,届时若有援兵相助,再突围脱困,才为稳妥万全。

  但也确如刘备所说,诸侯心思不过是他私心猜忖。

  万一其中有所变故,三月有余还未等来援军,那他们这四万人必将尽殁于城中,全军覆没。

  但要凭借自身之力,突破袁术十万之兵围困,那就决计不能拖延。

  眼下趁袁军新至,深沟壁垒挖掘建造不久,还未彻底完善之时,便是唯一的突围之机。

  是以也不能说刘备的决断有误,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现今大哥既有所命,关羽也知,在场之中似也只有他能为之谋事,遂再进言。

  “大哥欲趁此突围,若举全军之力攻于一点,看似全力施为,实则袁军必也集全军来守。

  以四万而攻十万,袁军还有深沟高垒之利,我军必不得出。

  今若突围,唯有分兵四路齐出,走东南西北四门,各领兵五千,以作佯攻。

  大哥率余下两万人于城中,以为应变。

  届时袁军分兵而守,彼虽十万之众,然绕长平周城而围,兵力分薄之下,我军才有突围之机。

  待四路齐攻,大哥于城中总览局势,调度兵马。

  寻一有机会突破之处,再倾力而攻,待击破缺口而出,亟命其余三路相随,如此或有一线生机。”

  刘备明白他的意思,四路佯攻,等袁军调度分兵之后,他再从防守最为薄弱处,率军两万猝然突围。

  如此自己大概率是能走脱的,不过余下所谓的亟唤其余三路相随就未必了。

  三路兵马之中的将领、骑士仗着马快,或许能来的及赶上缺口一块突围,可余下的步兵又哪里能走的脱?

  完全是被丢下,能否跟着突围各安天命的意思。

  可突围之战,若不留人断后,又怎生走脱?

  他心里清楚,关羽所言已是目下最为稳妥的突围之策。

  刘备遂许之,即命关羽率军走东门,张飞率军走南门,关平率军走西门,孙乾率军走北门。

  三军整备,今晚与众将士言说此时被困城中坐以待毙的利害,明日一早,决死突围。

  翌日,天方亮,刘备军猝然而出长平四门,急攻突围。

  然攻势虽急,迎面便撞上了袁军新挖的土墙壕沟。

  作墙如城,墙须八尺高,三尺厚,作沟如渠,沟须八尺宽,六尺深。

  墙内更有内濠一道,墙外有外濠二道,壕内皆以木竹削尖,扎于其中。

  士卒不慎跌落其内,无不惨号连连,不死也伤。

  墙后更有弓弩手连射劲弩,刘备军冲锋士气为之一顿,未至土墙前,突围的士卒已然或死或伤。

  这也就是突围的早,袁营壕沟壁垒犹未完善,仍有不少疏漏未建之处。

  否则如此突围与攻城何异?

  那样的话,此时在南门突围的张飞也根本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

  眼下则不然。

  张飞眼看袁军果如二哥所料,因分兵而守长平城一周,是以兵力分薄。

  此刻他面前的守军不过两三千人,所倚仗者,无非深沟高垒而已。

  只需大哥倾全军而来,必能填平沟垒,杀穿缺口,就此突围。

  于是张飞一面高呼“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振奋军心士气。

  一面身先士卒,带五千人强攻营垒壕沟,为刘备主力到来后的突围做准备。

  然而他这里奋死杀敌,刘备的两万主力之军,却是迟迟未至,似还在城中犹豫。

  急得张飞又命人去催!

  【俺老张这处,敌军只两三千人,诚不足虑。

  大哥,速来!】

  长平城中,刘备看到张飞又一次遣人而来的催促,再一次陷入沉默。

  无他,类似这样的传令兵,在场还有三位!

  或言两三千,或言四五千,皆是我方优势很大,催他速来的。

  要知道他昨夜同二弟商议,推演各种各样之情形,皆是袁军兵多,又有深沟高垒以作地利,突围必定极为艰难。

  他们甚至考虑过四面突围尽皆受阻,无一处有机会打开缺口的。

  可怎么也没有料到,今日一战,居然是四面大优,皆喊他速来?

  这却教他好生为难,不知何去何从。

  难不成真是十万袁军绕城而守,是以兵力分薄?

  可大战之中,战机稍纵即逝,哪里又容他迟疑?

  事已至此,看着最后来催的张飞,刘备一咬牙也是狠心下令。

  “三军自南门而出,众将士随我突围!”

  有了刘备这两万生力军源源不断自城中杀出,于是长平南门处张飞的军心士气,一时大盛。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拦我?”

  随着张飞奋勇,刘备引两万生力军拼死杀敌,终是顶着壕沟壁垒的杀伤,以死伤惨重的代价,浑身浴血攻破袁营防线突围而出。

  然而众人面上的喜色还未褪却,笑容就凝固在脸上。

  因为壕沟营垒的外面,是另一座壕沟营垒,守军将士依旧两三千。

  张飞见此忍不住骂了句娘,刘备深深叹了口气,也只能挥军压上。

  没办法,来都来了。

  好容易才攻破了上一座营垒,此时若是退却,方才的巨大损失岂不是白费?

  这可都是沉没成本。

  事已至此也顾不上其他,刘备又命关羽、关平、孙乾留下断后兵力继续牵制各路袁军,率各部主力赶来支援。

  幸得丹阳兵果真精锐,又情知今日不得突围,困在城中不过坐以待毙。

  是以困兽犹斗之下,配合关羽等人赶来支援,又一次付出大量伤亡,终得攻破营垒,脱困而出。

  然而其后,摆在刘备等人面前的,是又一座崭新的营垒。

  其上兵马两三千。

  仿佛只要再努力一把,就能攻破突围。

  刘备:“.”

  他眼泪都下来了!

  没办法,来都来了。

首节 上一节 69/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