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85节

  她清冷若冰的眸中有痛惜,有愧疚,更深藏着对匈奴人深入骨髓的恨意。

  她并不后悔,毕竟就算这些匈奴人不来梁国劫掠,在北方呼厨泉麾下也同样会劫掠百姓,同样会有无数人深受其害。

  不过,这一切很快就结束了,也很快就会有人来救你们了。

  如此也好。

  既然教化不成,便与我同葬在这故土。

  倘使说遍了圣人道理你也不听,那便见识下圣人也有雷霆之怒,书生女流也能教你血染千里。

  此时此刻,重回故土,故国的风掠过她略显单薄的身影,于这苍茫天地间清绝孤影。

  她缓缓拉开毡帘步入账中,清冷的眸子仰望上首浑突邪高大魁梧的身影,“温柔”行了一礼。

  “昭姬,参见大王。”

  “阿姬来了,快,为我想想办法,咱们好像被那个曹阿瞒给算计了。

  眼下这所谓的袁逆足有二十万众,我今何为?”

  “大王勿虑,此间详情妾已尽知,今当献破敌之策,为大王谋之。”

  她“温柔”的声音响彻营帐,虽然她此前教化匈奴人的圣人道理,被匈奴人不屑一顾。

  可她教化而来的汉人技艺、文化等,着实给匈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变化。

  是以身为左贤王妾室的她,在匈奴人中颇有地位,众人也都很信服她。

  只见她言笑晏晏,为浑突邪娓娓道来。

  “大王可知黄巾之乱?

  此前有天公将军张角,领大道而立黄天,联九州之黎庶,撼一家之王庭。

  时大汉一十三州,八州皆反,其浩荡大势何止数百万人?

  然,卢植、黄埔嵩等,率大汉官军围剿,所领兵马不过数万便一举平定。

  昔之黄巾贼,今之黑山寇,亦复如是。

  虽则孙轻求援,言说袁军有二十万众,大王未可深信矣。

  只恐数千、数万袁军,就将他们十数万众打的几无立锥之地,若不扬言袁军二十万,其又有何面目向大王求援?”

  浑突邪闻听此言,恍然大悟!

  “阿姬所言甚是!

  我先前就觉得古怪,哪有一介国中叛乱逆贼,就能拥兵二十万众,大汉还不亡国之理?

  况且我听闻这袁逆还不止在梁国同我们作战,其在沛国对阵你们大汉的皇叔,在颍川更同曹丞相的兵马对峙。

  诚如是,若还有二十万兵马在梁,岂不早就称帝,划江而治了,哪还称什么袁逆?

  此定是孙轻虚言夸大。”

  听了昭姬的解释,他对此更是深以为然,忙问计曰:

  “虽如此,袁军能把孙轻十余万人逼到如今地步,想来也不可小觑。

  阿姬可有良策教我?”

  “大王勿忧。”

  她眸光清冷,笑靥如花,美若春庭之雪。

  “妾,正为此而来。”

第121章 汉军已至,勿动!

  “近日妾常教大王读史,大王可知韩信故事。”

  昭姬浅笑吟吟,清冷的眸光仰视主座之上浑突邪。

  “阿姬又考我?韩信用兵如仙,我岂不知?”

  “大王果真好学。

  今日妾身所要讲的破敌之策,便是韩信背水一战所用之法。

  昔年,赵王主将陈余带二十万大军迎击韩信。

  韩信领兵背水布下阵势,赵军见之无不发笑。

  天亮后,韩信指挥先锋军队向赵军发起进攻,交战一段时间,佯装败退向河边埋伏。

  待赵军追至河边,汉军主力无路可退,个个奋勇死战,勇不可当。

  赵军虽二十万众,久战而不能取胜,最终导致大败。

  大王今日也可于梁国之睢水,背水陈兵,先遣小股兵力佯败于袁军,待其追至睢水,引军背水一战,死战必可破敌。

  诚如是,别说袁军没有孙轻口中二十万众,便是当真有二十万,亦复昔年赵军之故事。”

  “所言有理,困兽尚且求生,士卒退无可退,逼入绝境,怎不三军用命,拼死杀敌?”

  浑突邪闻听她讲的头头是道,甚至引经据典,怎不信以为真?

  至于周围匈奴诸将呢?

  要知道蔡昭姬引经据典时讲的,那可是《史记》原文,文绉绉的微言大义,这帮子匈奴人除了韩信两个字,又能听懂什么呢?

  只道是兵仙韩信的兵法,哪有不好的?

  立即便在浑突邪的组织下,开始执行。

  另一边,当袁术又覆灭了王燕、李岑两支黑山小渠帅,复收此地兵马,麾下主力数量又恢复到二万一千人时。

  惊闻有士卒传讯来报,有匈奴人引兵来犯,先锋一千人已向我军杀来,匈奴左贤王主力四千人于睢水背水列阵。

  背水列阵?

  袁术、周瑜面面相觑,他俩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想不通,你一支骑兵,为什么要背水列阵?生怕自己跑得掉吗?

  虽觉着古怪但还是按原定计划,派出袁术麾下仅有的四千骑兵,赶赴对敌。

  不过想到匈奴人骑兵精锐,极擅马战,今次又摆出如此古怪的背水阵势。

  袁术以防万一之下,还是吩咐身后孙策。

  “吾儿伯符何在?”

  “策在!”

  “今命你引四千骑军,击破匈奴人,可敢接令?”

  “如何不敢?

  义父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孙策面上平静接令,心下一喜,暗忖难道自家终于能有机会带兵马出去了?

  “如此你便同仲康一道,领兵去吧。”

  孙策:“.”

  这四千骑兵,本就是袁术时常随身带着跑的那支亲卫,现在更有许褚这员亲卫营大统领在,他又哪还有机会?

  除非他能把许褚也拐跑了。

  心下略一失望,面上依旧无悲无喜。

  临行前,袁术唤住许褚,“匈奴人今番排兵布阵,颇为诡异。

  仲康此行可率你许家族人,换上那批新式甲胄,以保我儿无忧。”

  “主公放心,若得新甲之利,此战必胜,绝不使伯符公子有失。”

  此情此景,纵使又一次因脱困失败而心中失望的孙策,闻听袁术同许褚此番对答,怎不心中动容?

  他.这.即便是亲生父亲孙坚,也从未在沙场战阵之时,如此关心他这个儿子的性命。

  毕竟父亲治军,军法极严,军中一视同仁,只有将军、士卒之别,而无父子之分。

  更不好待他亲近照顾,以免扰乱军心。

  可在义父这里,他怎么好像有在真心待我呢?

  也是,义父治军与父亲不同,他的军队若没有远近亲疏之别,才教人感觉奇怪吧?

  那他关心保护一下自己这个义子,他袁氏大业未来的继承人,好像也是应有之理?

  不对?

  孙策立马警惕起来,什么袁氏大业继承人,自己可千万不能被他那句汝当勉励给欺骗了。

  更不能堕落在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父子温情里。

  不过,看在这份连亲生父亲孙坚都未曾给过的特殊关照份上。

  策儿今日就为义父挑了那匈奴左贤王的人头,又如何?

  孙策这里百感交集,胡思乱想,可对袁术而言,他只是想试试寿春城里袁氏重工新出产的这批甲胄好不好用。

  这些甲胄正是袁术上次观关羽同孙策斗将,有感而发,专门定制的骑兵全副甲具。

  此类重骑兵所用甲骑具装,刘备只勉强给关羽打造了一套。

  可对他袁公路来说,只要能用钱粮解决的,从来就不是问题。

  那日之后,亟刻命阎象在寿春安排工匠打造送来。

  虽则时间有限,制作困难,目前也只得二十八件。

  但此二十八件全副铠甲,由许褚那些五大三粗的族人,跟他一块组成大刀队披上。

  想来定能给匈奴人一点小小的大汉军工震撼。

  却说睢水附近,一个匈奴将领正领着一千人向袁军阵地进发。

  他心中时刻念着佯败诱敌,将汉人引至背水包围圈之事,生怕误了阏氏的计策。

  不想恰在此时,只听马蹄声如雷奔,一支汉人骑军扬起漫天尘沙朝他们冲来。

  当先一人高呼,“吾乃汉大将军袁公义子,小霸王孙伯符也,挡我者死!”

  一人一骑,匹马当先冲阵而来。

  其后二十七骑追随,更后方才是四千骑军赶赴。

  这名匈奴将军看到这一幕都笑了,敌军主帅一人一枪,当先冲击他们千人骑军的阵地?

  这不是找死吗?

  即刻命骑军冲上去迎敌,心中还想着一会斩了这员不知天高地厚的敌军主将后,该怎么演,才能把佯败装的像一点呢?

  该不会主将一死,袁军直接溃逃,那他岂不是耽误了阏氏的计策?

  犹豫之间,阵前令他瞠目结舌的一幕,已经发生。

  匈奴骑军迎上那员敌军主帅,就仿佛潮水撞上了礁石,被他劈波斩浪而来。

首节 上一节 85/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