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89节

  直至这一刻,她才在心中确认,面前这位能说出天地有正气的大将军,似乎和她以往见过的所有掌权者,都有不同。

  毕竟不说旁人,单就她那位亲发天子诏,请浑突邪南下的故友曹操,就绝舍不得浑突邪就此死去。

  “蔡大家在想什么呢?”

  见她脸上又露出初见,听闻天地有正气时,颇为懵懂呆萌的表情,袁术笑谓之曰:

  “淮南春花尚好,正邀蔡大家同游共赏。”

  蔡琰:“???”

  “我的意思是,朕于寿春立学宫一座,正缺一名女博士,不知蔡大家可愿担任?”

  蔡琰:“.”

  蔡琰默然良久,拱手称是。

  “愿为大将军分忧。”

  毕竟对于她一个被匈奴掳走过的女子而言,于这世道又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蔡议郎国朝名士,我亦敬之,今他已不在,其妻子吾养之,蔡大家勿忧矣。”

  这一夜车马远行去,唯天心月圆。

第126章 杨奉: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车马送走了蔡琰,袁术继续同周瑜调兵遣将。

  尽管月上中天,袁军已血战一日,可还有三处黑山小渠帅、孙轻、毛玠、曹纯等处,仍在厮杀不休。

  袁术尽提麾下所剩九千主力杀向第十支黑山小渠帅张平,汇合原本就在与张平部厮杀的袁军三千人,前后夹击,尽灭之。

  此刻袁术麾下主力再次恢复至一万二千人,而当他重操旧业,依样画葫芦将第十一支黑山小渠帅覆灭,麾下主力恢复至一万五千人时。

  这一次周瑜的添油战术,以众凌寡的安排,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噩耗。

  作为补充兵力,负责添油的两万后备兵力,已因这一日血战,维系十数处战场,即将消耗殆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同时展开十几处战场,处处都要添油消耗拖延,等于兵力在以寻常十数倍的速度消耗蒸发。

  虽然打出了二十万人的架势,可实际上就是袁军七万,对敌十三万。

  如此尚能血战支撑一日夜,已是周公瑾用兵如神。

  事已至此,早已没了后退余地,此战胜败在此一举,双方都近乎将全部兵力倾此一役,这场二十万人血战梁国的战场,又哪还有退路可言?

  术遂从瑜策,再分兵五千,为后备兵力,以补足添油之数。

  再提麾下万军,速战速决,赶赴第十二处黑山小渠帅。

  恰在此时,惊闻他这场战役真正的对手,那位天子近臣光禄勋,统辖梁国战事的主帅。

  徐晃徐公明,终于提兵四千,杀出蒙县来援。

  说实话,徐晃此时才出兵,是令袁术和周瑜都颇感意外的。

  倘使他赶在浑突邪未灭时,领兵而来,恰逢袁军后备添油兵力同时告竭。

  袁术说不得只能提主力迎他,如此或将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此卡住周瑜如同齿轮般精妙的分兵合兵之循环。

  可偏偏当下,浑突邪不仅死了,并且因蔡琰的缘故,死的比所有人想象中都快,快得人猝不及防,全军覆没。

  此消彼长之下,袁术这里就多出一支气势如虹的生力军。

  都不用周瑜谏言提醒,袁术便轻笑谓孙策曰:

  “伯符我儿,可愿替为父再取徐晃人头?”

  “敢不为义父效死!”

  术遂命策、褚率四千骑军以迎徐晃,亲提麾下万军赶赴最后一支黑山小渠帅。

  不久之前,蒙县城中。

  徐晃正于县城府衙,观梁国地图,筹谋十三万大军尽至,如何合围袁军,将袁术主力覆灭于梁。

  不想友军前来汇合的消息没等来,却等来了一封又一封,接连传来黑山军求援的消息。

  当一十二封求援书信在手,冷眼翻开最后一封孙轻书信,徐晃不由勃然色变。

  “孙轻无谋,误我大事!”

  他早就传令各方皆来蒙县汇合,届时一十三万大军合兵一处,由他亲自指挥,以众凌寡,袁军岂有不败之理?

  偏偏曹丞相给他调拨的军队,都是些什么乌合之众?

  匈奴人在赶来的路上,直接在梁国当地劫掠起来。

  十万黑山贼,更是四散就食于民,生怕抢的不够快,被别人先抢了,就没一个来汇合的。

  即便是曹纯、毛玠的部队,也常以曹军自重,没把他这个天子近臣放在眼里。

  讲道理,就这些兵马的乌合程度,他都险些怀疑曹操是要借袁术的刀,除了他这个天子依仗。

  此刻眼看孙轻兵力四散就食,以招致此祸,徐晃又如何不怒?

  “袁军二十万?简直笑话!

  真有如此多的袁军,袁逆早打洛阳去了,还打什么梁国?”

  虽然心中怒骂孙轻误事,黑山贼不堪大用,但此刻眼看手中一十三封求援信,徐晃大概也能猜出袁军战法。

  此必是添油拖延,以众凌寡的打法。

  想通此节,他也不由心中警惕。

  要知道添油战术,可是兵家大忌,未曾想袁术身侧还有这等能将数万大军如臂使指的兵仙人物?

  不过要破此局,他心中也有定计!

  只要在短时间,将全军压上,因一瞬间的敌军激增,压的对方兵力无法周转循环,则此局必破,此战可胜。

  于是他即刻号令毛玠、曹纯、以及匈奴人一齐出兵。

  同时他这一处,也正准备整军出征,配合诸部联军,同伐袁术。

  可未曾想毛玠、曹纯、匈奴人方面,是否有遵他号令行事,配合进攻,他尚且还不知道。

  偏偏他眼皮子底下就先出事了,这支蒙县的五千兵马,他堂堂一个天子近臣光禄勋,梁国联军主帅,居然调动不了。

  徐晃勃然色变,怒视拦在军营前的杨奉。

  “杨将军,这是何故?你是要不尊天子诏令,违我将令不成?”

  看向面前骑着高头大马,衣甲鲜亮的徐晃,杨奉笑了,他眼底满是因嫉生妒的怨恨。

  凭什么!

  明明是他杨奉第一个赶来勤王保驾,护送天子出逃长安,一路同李、郭厮杀,兵马折损无数,几次险死还生。

  可现在呢?

  自己曾经的部将高高在上,因救驾有功,成了新晋的天子红人,贵为九卿光禄勋。

  而他杨奉呢?

  被曹操忌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这次不仅命他来梁国和袁军拼死,更要听从曾经的部下徐晃号令?

  凭什么?

  他杨奉不服!!!

第127章 孰忠孰奸,谁又能明辨?

  他们忘了天子东归洛阳一个重要人物,他,杨奉!

  天子归洛以后,刘繇成了太傅,董承是天子心腹,群臣百官得到了暂时的安稳,曹操得到了天子,颍川人得到了中央权力。

  可他杨奉在这场政治变革中得到了什么呢?

  是曹丞相的忌惮,是天子的疏离,还是面前这位身居高位的九卿大员?

  他引兵立在营门,冷冽的眸光望着眼前这位他曾经最信重的年轻小将。

  情知徐晃武艺的他,身侧甲士森然,护卫两旁。

  直至衣甲鲜亮的徐晃来至近前,他才挤出笑意迎上。

  “光禄勋何来耶?”

  “杨将军,这是何故?你要不尊天子诏令,违我将令不成?”

  迎着徐晃的逼视,杨奉笑了。

  “光禄勋谬矣,我正是为了天子诏令,所以才在此拦你。

  天子诏令何也?

  我等救援梁国!

  可现今之梁国只剩都城睢阳,与此蒙县两城。

  我之兵马不可轻动,倘使兵马离开蒙县,使这梁国最后一座外城丢失,则你我虽有兵马,又如何在梁国立足呢?

  也学那些黑山贼、匈奴人,就食于民吗?”

  “荒谬!与袁军决死一战,就在此刻!

  此战若败,梁国大势已去,虽五千人守着蒙县,又有何用?”

  徐晃又急又怒,又碍于曾经上官的颜面,只喝令曰:

  “我为天子亲命梁国主帅,杨将军速尊将令,与我一同出兵,勿要迟疑,以负天子之望。”

  “公明,你还是不懂。

  天子为何任命你为梁国主帅?真的只是为了让你救援梁国吗?

  救梁国谁都可以,为什么非得是你来负责战事?”

  与徐晃的急迫截然相反,杨奉淡定从容似乎一点都不着急。

  “本将今日就最后再教你一点为官之道,好叫你学个乖。

  袁术怀异之辈,自然要讨,可这些来讨伐袁术的曹操军马,难道就不为天子所忌惮吗?

  这些天他们为何不尊你之将令,敢不来蒙县汇合?不就是怕被你派去同袁军消耗,徒损自身吗?

  而今好容易袁军率先发起决战,曹军不得不与之决死,我等正可在蒙县坐观成败。

  倘使曹军得胜,你以主帅之名,率我军前往给予袁军致命一击,以得大胜之功。

  若是曹军兵败,亦可替天子保全这支兵马。

  徐公明,你知道的,如今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在洛阳,对于皇党来说有多么重要。

首节 上一节 89/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