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消耗了曹军实力,又保住了兵马,相信我,此战即便兵败回去,也是有功无过,天子绝不失望。
这正是在大汉的为官之道!”
徐晃闻言脸色数变,最终他毅然决然摇了摇头。
“杨将军说得是为官之道,可公明愚钝,只知为将之道!
皇党阵营里人人都希望我有所作为,百官殷殷期盼,陛下寄予厚望,你现在叫我坐观成败?”
“可皇党阵营里没有一位是实权派人物!
除了自长安一路跟随的我与董承麾下,还有去卑手底下那点子匈奴人,皇党还有什么?
颍川人在朝中悉听荀令君号令,曹操的势力一日盛过一日。
你当真以为当今之大汉,只有他袁公路一个人会称帝吗?
不!应该说,正是因为他袁公路还没有称帝!所以曹操、袁绍、刘璋、刘表.天下人都等着看呢!
要看他第一个称帝之后,我大汉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将之扼杀镇压。
倘使没有他袁公路,你以为目下分崩之九州,该有几人称帝,又有几人称王?
权力、兵力、政变的能力,陛下必须一点点拿回自己的手里,而这一切缺我手中这支军队不可!”
“可若袁公路这一战赢了!
拥扬、豫二州,据大江天险,灭刘繇、败曹操、退刘备,百战百胜,攻无不克!
你以为他还会有什么顾忌?倘使他果真南面称帝,而大汉又无人可制他!
届时天下之时局,又该糜烂到何等地步,杨将军当真想过吗?”
徐晃深吸口气,面色肃然。
“况且有一件事,杨将军说错了!
有皇党倾向且握有实权的,正是豫州牧皇叔刘备,徐州牧温侯吕布!”
“可刘备在长平遭遇大败,有负陛下重望,现今还要我等来救!
温侯吕布只是倾向而已,且反复无常,陛下信他,我却不信。
倘使我这支兵马,因你徐公明执意出战,以致全军覆没。
届时洛阳帝都,天子势单力孤,一旦曹操怀异,你还拿什么救驾勤王?”
“正因如此,更不能坐视刘皇叔兵败而不救!
若没了皇叔在外为援,你以为曹操又还要忌惮什么?”
徐晃急怒之下,已拔出了身后重斧,“巧舌如簧!外表忠贞,实则骑墙!
杨奉!你若再不出兵,还敢多言以致耽误梁国大局,休怪我不念往日情分,以军法斩你!”
不想杨奉闻听此言,竟勃然色变。
“我受皇恩深重,东归一路数次为陛下阻拦李、郭大军,不惜死生以之,到而今却成了骑墙自保,蛇鼠两端?
好好好,徐公明你要去那便领着四千人去,我自领本部一千人替陛下镇守蒙县。
史册昭昭,我们俩究竟是谁耽误大局,青史自有公论。”
“好!
杨公,这是我最后一次叫您杨公,您初时提拔之恩,晃始终铭记。
不过天恩厚重,大义在前,你我今日便在此分道扬镳。”
徐晃话音落下,遂命人传令营寨三军,愿意跟他走的,随他出征!
杨奉军中,徐晃本就是第一大将,他又爱兵如子,赏罚分明,士卒多仰慕之。
此刻有杨奉默许,一声令下,便乌泱泱走了四千余人。
正如荀攸此前为曹操计,杨奉麾下的军心皆在徐晃,有徐晃在,杨奉难有作为。
此刻看着空荡荡的军营,跑的只剩六七百人,杨奉无喜无悲。
他冷眸望着徐晃率军远去的背影,轻声唤来心腹。
“将此信交予袁公,此番为他拖住了徐晃如此之久,可得让他念个好才是。”
心腹闻言惊了,他不可置信望着杨奉。
将军!你刚不还是大义凛然的大汉忠良吗?
“将军的意思是我们投袁?”
“放屁!我受皇恩深重,为陛下死生以之!
虽兵微将寡,亦要誓死镇守蒙县,非数万大军压境,绝不投降!”
心腹:“.”
见心腹一脸古怪离去,杨奉幽幽一叹。
“我之忠诚与隐忍,谁又懂得?”
第128章 悔不听杨公之言!
昔年,谋士田光谓燕太子丹曰: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今时,徐晃面不改色,领着他麾下四千余人,向着孙轻口中的二十万袁军主力杀来,可谓神勇。
是的,他要先救孙轻,因孙轻兵马最盛,只要救出孙轻,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届时他也同样可以如袁军般,似滚雪球,救一处,则汇集一处兵力。
直至最终集合所有部曲,以优势兵力,聚众凌寡,压死袁军所谓的“二十万众”。
然而他才行至半路,便见前方烟尘滚滚,马蹄声震如雷!
一支骑兵自视线远处,疾驰而来。
徐晃心下一惊!
暗道不好,袁军怎么可能还有骑兵?
袁术地处淮南麾下骑兵本就不多,也就亲兵近卫能斥巨资打造三四千人的骑兵马队,已是极限。
可此时这支袁军骑兵,难道不应该被派去同匈奴人交战吗?
难道是匈奴人不听号令?还是得了孙轻传讯,畏惧袁军威势已经跑了?
徐晃不知道匈奴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可他知道自己的麻烦大了。
要知道,他既然看穿了袁军添油拖延,以众凌寡的计策,便已然猜到自己倘若动身,袁军必分兵来阻。
可有他和匈奴人、曹纯、毛玠等,全军一起压上,袁军此刻兵力必定捉襟见肘,纵使分兵而来,人数也不会太多。
而只要来敌不超过五千人,徐晃就有信心,凭着这支跟随自己在杨奉麾下,一路东归长安上无数次出身入死的百战精锐,轻易破之,继续往救孙轻。
可徐晃怎么也想不到,袁术竟然看重他到如此地步,派来拦阻他的部队,居然是一支骑兵!
在平原开阔之处,同等兵力,以步兵对骑兵,别说是他徐晃了,恐怕得项王复生,才有可能与之一战吧?
这一刻,这位妄图直面“二十万”袁军而面不改色的神勇之人,居然有些心生后悔。
悔不听杨公之言啊!
难道还真被杨公说中了,自己今日真要将这些天子仅有的军队折损在此,后世史册昭昭,我才是那个耽误大局之人?
可他不知道的是,若非杨奉拖延,他但凡早来一会。
那时孙策等人还在同浑突邪交战,麾下主力被分得只剩九千人的袁术,还真分不出多少兵力来拦他。
可事已至此,袁军铁蹄将近,徐晃也是及命士卒举盾列阵。
大盾在前,长矛如林,矛尖凛冽的寒芒直面奔来的铁骑。
纵使铁骑冲锋,步兵士卒会死伤惨重,可第一排冲来的骑兵也会倒在长矛之下,骑军冲势也会因此而被遏制。
同时弓兵在内,朝骑军抛射,使骑军未至近前,便要减员。
这正是以步对骑最正统的阵法,倘使敌军皆是轻骑,说不定还真要在这刺猬般的防御阵型前,畏缩不前。
可偏偏袁军当先而来的,是二十八骑重甲骑兵,他们以孙策、许褚为首,不仅身着厚甲,连胯下战马都是铁甲森然。
“袁氏霸业,就在眼前!
诸君随我,为义父破阵杀敌!”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提着长枪就朝甲阵长矛杀去,许褚领二十六骑护卫相随!
马蹄奔踏,二者越来越近!
徐晃当先下令。
“放箭!”
孙策也随之下令。
“冲锋!”
一者箭矢如雨,一者迎着箭雨冲锋。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因箭矢射在厚重铠甲上而发出。
似在无声嘲弄。
也正在这打铁声中,冲锋转瞬及至!
盖因人高马大,步军站在地上列阵的长矛,一般是很难直接扎中马上之人的。
不过他们往往也不需要扎人,只需扎入马腹,一旦马匹身死,骑兵也就不足为惧。
可偏偏这支二十八骑的骑军,不仅人皆着厚甲,不惧弓矢,就连马匹都具装重铠。
马匹冲锋撞上长矛,矛尖与铁甲摩擦蹭出火花,巨大的冲击力顷刻袭来。
矛尖与铁甲尚能拼杀,可这些寻常士卒的长矛矛杆皆是木质,如此巨力相撞,又如何还能坚持?
只见无数长矛的矛杆弯曲断裂,大量持矛士兵哀嚎痛呼。
也恰在此时,这次冲锋终于抵至盾阵。
孙策一枪裹挟马势挑翻一个盾兵,其后许褚携二十六骑拖刀而来。
真如力劈华山一般,好一道道雪亮刀光划过。
在这势大力沉的一刀面前,磕着就死,碰着就亡,连人带盾,血肉模糊。
而在二十八名重骑当先开道,冲破敌军阵势,袁军锋矢阵再临,其后四千骑顺着缺口杀入。
以骑兵冲击没有军阵掩护的步兵,任你百战精锐,此刻也是待宰羔羊。
阵中徐晃还在大声呼喊,想要重新组织防御阵型。
可袁军骑兵不断在孙策、许褚的带领下于阵中来回冲杀,又哪里还会给他从容布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