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88节

  “手榴弹。”

  无数M24手榴弹划着弧线,精准地落入鬼子的散兵坑和机枪工事。

  “轰!轰!轰!”

  爆炸声连绵不绝,鬼子匆忙组织起的薄弱防线瞬间被炸得七零八落。

  那特有的、如同撕布般的恐怖射击声再次响起,死死压制着任何试图抬头反击的鬼子。

  火力、速度、冲击力。

  独立21旅的装甲矛头,将闪击战的精髓在这狭小的战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鬼子的第一道防线,几乎是在接触的瞬间就被彻底冲垮、撕碎。

  侥幸未死的鬼子兵惊恐地向后溃逃,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突破第一道防线后,装甲突击集群毫不停留,继续向前猛冲,扩大突破口,驱赶着溃兵冲击鬼子后续阵地。

  紧随其后的562团迅速占领并巩固了刚刚夺取的鬼子前沿阵地,建立起临时防线,接应后续跟进的部队。

  而方默,则在确认突围通道已经打开后,才最后行动起来。

  他先是来到闸北警局内部,这里还囤积着大量的弹药、药品、粮食以及部分不便携带的重型装备,比如那些刚刚开火过的150mm六管火箭炮和105mm重榴弹炮。

  将它们全部收入系统空间后,他才登上了那辆专用的半履带装甲指挥车。

  他一声令下,搭载炮兵、后勤部队和最后一批伤员的卡车、摩托车队伍,以及徒步的563团官兵,开始沿着先锋部队打开的通道,快速向西转移。

  断后的任务,则交给了孟烦了的新二团。

第147章 突围与接应

  “纳尼?方默突围了?!”

  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内,被叫醒的松井大将接到报告,惊得差点跳起来。

  他为了歼灭方默这块心头大患,甚至不惜冒着国际风险调来了240mm重炮,眼看就要得手,对方竟然跑了?

  “追!给我追!全军追击!沪上可以暂时不要,方默必须死!绝不能让他跑了!”

  松井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声嘶力竭地咆哮着,下达了全面追击的命令。

  然而,此时他的大军分布各处,根本来不及调整。

  警察总队依旧在沪上南市一带顽强坚守,吸引了大量鬼子兵力。

  刚刚登陆不久、急于抢功的第10军主力云集于沪上南郊,大部分部队被河流阻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渡河西进进行拦截。

  距离方默突围方向最近的,只剩下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第101师团。

  伊东政喜接到死命令,不敢怠慢,立刻派出了师团属的骑兵第101大队,试图利用其机动性,快速迂回穿插,缠住方默的后卫部队,为步兵合围争取时间。

  数百名鬼子骑兵挥舞着马刀,呐喊着冲出了阵地,沿着道路向西狂奔,马蹄声如同疾风骤雨。

  带队的大队长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砍杀溃逃敌军、立下头功的场景。

  然而,他们刚刚冲出一片相对开阔的田野,进入一段两侧有丘陵和树林的道路时——

  随着一声怒吼,道路两侧的山坡和林地里,突然喷吐出无数条火舌。

  早已在此埋伏多时的孟烦了和新二团,开火了。

  歪把子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三八大盖……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弹雨向鬼子骑兵队伍。

  这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高速冲锋的骑兵在突如其来的伏击面前,根本就是最好的活靶子。

  机枪子弹轻而易举地穿透了人和战马的身体,鲜血四处喷溅,凄厉的马嘶声和人的惨叫声瞬间响成一片。

  冲在前面的鬼子骑兵连人带马被打成了筛子,重重摔倒在地,后面的骑兵收势不及,纷纷被绊倒,整个队伍顿时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哈哈哈,给小太爷打,狠狠地打,一个都别放跑喽。” 孟烦了兴奋地大叫着,手中的驳壳枪连连点射。

  战斗几乎毫无悬念。

  失去了速度和冲击力的骑兵,在拥有自动火力的步兵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不到半个小时,这支企图追击的数百名鬼子骑兵大队就大半被歼灭,剩余见势不妙就溃逃了。

  孟烦了喜气洋洋地带着士兵们打扫战场,不仅缴获了大量的骑兵步枪、马刀、弹药,最重要的是——还缴获了四十多匹膘肥体壮、受了些轻伤但无大碍的东洋高头大马!

  “嘿嘿嘿,发财了发财了!这下咱们新二团也能有个骑兵侦察排了!” 孟烦了抚摸着缴获的战马,笑得合不拢嘴。

  轻松解决了追兵,孟烦了不敢怠慢,立刻率领新二团,交替掩护,迅速撤离了伏击阵地,向着主力撤退的方向疾驰而去。

  等到伊东政喜的步兵主力气喘吁吁地赶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满地的鬼子、战马尸体和一片狼藉。

  ------

  同一时刻,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苏州河南岸的北新泾、陈家桥一带。

  驻扎在这里的,是从沪上西撤至此的第87师和税警总团第二支队的残部。

  他们奉命在此构筑临时防线,沿河布防,迟滞可能渡河南下的鬼子。

  税警总团第二支队支队长孙抚民,刚刚巡视完阵地,回到指挥部。

  他身材挺拔,不苟言笑。

  作为毕业于白鹰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高材生,此刻的他也不得不承认,鬼子的常备师团战斗力远超大夏中央军,这次沪上会战,是大夏输了。

  突然,河北岸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枪声。

  孙抚民立刻举起炮队镜,向对岸望去。

  他本以为是对岸的鬼子第9师团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渡河进攻。

  但仔细一看,却发现炮弹的落点并非己方阵地,而是鬼子的阵地!

  爆炸的火光在鬼子盘踞的村庄和工事中不断腾起,紧接着,是爆豆般激烈起来的枪声和隐约的喊杀声。

  “不对……这不是鬼子在进攻。” 孙抚民眉头紧锁,仔细观察着,“是鬼子的阵地遭受攻击了,有人在进攻!”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是方默,肯定是方默的部队从沪上突围出来了,准备强渡苏州河,和北岸的鬼子交上火了。”

  他立刻放下炮队镜,对身边的参谋吼道:

  “命令炮兵营,所有火炮,瞄准对岸鬼子阵地,火力支援。再派一个加强营,立刻准备渡河器材,强渡苏州河,接应友军。”

  旁边的参谋一愣,有些犹豫:

  “支队长,上峰给我们的命令是沿河死守,并未要求我们主动出击啊。这……是不是先请示一下?再说,对面鬼子兵力不少,我们……”

  言下之意很明显,仗打到这个份上,各部都在保存实力,尤其是他们税警总团,装备精良,是宋国舅的命根子,何必为了别人去冒险硬拼?

  “放屁!” 孙抚民猛地一拍桌子,怒声道,“都是大夏军人,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兄弟,分什么彼此?见友军危难而不救,算什么军人?”

  “执行命令!”

  他的话音刚落,桌上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参谋接过电话,听了两句,立刻递给孙抚民:“支队长,是87师王师长。”

  孙抚民接过电话:“王师长,是我,孙抚民。”

  电话那头传来了87师王师长焦急的声音:“抚民兄,对岸怎么回事?打起来了?是鬼子内讧还是……”

  “王师长,我判断极有可能是方默的独立21旅突围出来了,正在北岸和鬼子激战。我部正准备进行炮火支援,并派部队渡河接应。

  王师长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随即斩钉截铁地说道:

  “没说的。方默之前在上海帮我们87师殿后,我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是时候还了。”

  “我87师和你一起干,拼着这师长不当了,也要打过河去,把方默接应出来。”

  “好,王师长高义,你我两部,立刻行动。”

第148章 沪上大撤退

  很快,部署在南岸的税警总团和87师的炮兵阵地上,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炮弹呼啸着掠过苏州河,砸向北岸鬼子的阵地,虽然都只是75mm的山炮,威力未必有多大,但声势浩大,有效地扰乱了鬼子的部署,分担了北岸突围部队的压力。

  紧接着,无数小木船、竹筏被推入河中,孙抚民亲自带队,税警总团和87师的敢死队员们冒着北岸鬼子稀疏的火力射击,奋力划桨,向着北岸冲去。

  北岸的鬼子第9师团一部,突然遭到来自正面和侧背的联合打击,一时间有些混乱。

  他们没想到南岸一直被动防守的大夏军,竟然会主动渡河发起进攻。

  趁着这个机会,方默的装甲突击集群如同热刀切黄油般,狠狠撕开了鬼子的拦截阵地。

  当孙抚民带着部队成功泅渡上岸,与鬼子展开激烈交火,并向纵深推进了数百米后。

  他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只见前方烟尘滚滚,发动机轰鸣震耳。

  一辆辆II号坦克和38(t)轻型坦克,轰鸣着碾过鬼子的战壕、碾过鬼子的尸体、甚至碾过那些被摧毁的鬼子战防炮,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

  在坦克之后,是无数头戴M35钢盔、手持自动武器的步兵。

  他们手中的MP-40冲锋枪、STG-44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喷吐着火舌,火力之凶猛、配合之娴熟,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鬼子仓促组织起的反击,在这支钢铁洪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瞬间就被粉碎。

  “我的老天爷……” 孙抚民身边的一名税警总团军官忍不住惊叹道,“这……这火力,比咱们总团还猛啊。”

  孙抚民也是连连感慨,摇头苦笑:“都说我们税警总团是大夏军界的第一土豪,装备最精良。我看从今天起,这称号得拱手让给方默的独立21旅了。”

  方默将刚刚结束炮击、炮管还散发着灼热气息的火炮迅速收回系统空间后,指挥车上的无线电里就传来了前锋部队激动的声音:

  “旅座,旅座。接上头了,是咱们的人,税警总团和87师的兄弟。”

  方默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晚上,部队急袭近20公里,身后的鬼子追兵如同跗骨之蛆,紧咬不放。

  殿后的新二团和563团且战且退,进行了多次激烈的阻击战。

  他的中军也不得不多次仓促选择阵地,展开火炮,进行火力支援,迟滞追兵。

  若非拥有系统空间这个逆天的后勤保障,能够随时收起和展开重装备,光是拖着这些沉重的火炮和大量的弹药辎重,就足以拖慢整个部队的行进速度,甚至可能导致全军被鬼子粘住、包围。

  现在,终于和接应的友军成功会师,意味着最危险的阶段暂时过去了。

  很快,两支队伍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上胜利会师。

  方默从他那辆半履带装甲指挥车上跳下来,大步走向前来迎接的孙抚民和王师长。

  孙、王二人只见一位异常年轻的将领向自己走来,虽然一身戎装沾满了硝烟尘土,脸上带着连日苦战的疲惫,但身姿挺拔,步伐坚定。

  尤其那双眼睛,锐利明亮,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令人印象深刻。

  “方旅长。” 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口,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意。

首节 上一节 88/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