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90节

  眼神冰冷,没有丝毫犹豫。

  他本就胆子大,跟了方默这肆无忌惮的长官后更是无法无天。

  这种关乎数万人的危机时刻,对面敢先拔枪,他立刻就抢先击毙了对方。

  整个桥面瞬间死寂。

  所有正在布置炸药的工兵和溃兵都惊呆了,惊恐地看着手持冒烟手枪、面色冷峻的周卫国,以及他身后那些立刻抬起机枪枪口、杀气毕露的摩托车侦察兵。

  “还有谁想炸桥?” 周卫国冰冷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带着刺骨的寒意,“这就是下场。”

  溃兵们吓得瑟瑟发抖,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和炸药,连连后退。

  周卫国的枪口移动,指向一个吓傻了的工兵少尉:“你,现在负责,带人立刻把桥上所有炸药都给老子拆了!快!”

  那少尉吓得脸无人色,腿肚子直哆嗦,话都说不利索了:“长…长官…这…这…”

  “立刻执行命令。” 周卫国的枪口又往前顶了顶,语气不容置疑,“否则,你就下去陪你们长官。”

  “是!是!拆!快拆!都他妈快动手拆啊!” 工兵少尉魂飞魄散,几乎是哭喊着对手下的士兵吼道。

  士兵们如梦初醒,连滚爬爬地开始手忙脚乱地拆除刚刚装好的炸药和引信,速度比刚才安装时快了何止一倍。

  很快,新一团的主力部队也赶到了,严整的军容和黑洞洞的炮口,彻底镇住了场面。

  周卫国收回枪,对那瘫软在地的工兵少尉冷声道:“带着你的人,滚到桥西头去,协助后续过桥的部队维持秩序。再敢有丝毫异动,格杀勿论!”

  “是…是…遵命…” 少尉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带着人跑了。

  周卫国看着桥上散落的炸药和远处混乱的撤退洪流,心中没有丝毫轻松,反而更加沉重。

  前期在沪上,那么多部队打得那么英勇,那么顽强,一寸山河一寸血。

  怎么一进入撤退阶段,许多部队就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变成了一盘散沙,只顾自己逃命,甚至连友军的死活都不顾了呢?

  这真是兵败如山倒啊……

  这样的部队,这样混乱的撤退,就算一路撤到了金陵,又能指望他们挡住鬼子的铁蹄吗?

  一股悲凉涌上心头。

  但就在这时,他想起了方默。

  想起他那永远镇定自若的眼神,想起他那看似冒险却总能力挽狂澜的决策,想起他对自己说的——“为我们全旅保住这条后路”。

  莫名的,周卫国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信心。

  只要跟着旅座,就一定还有希望。

  这是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但却支撑着他,必须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传令下去,派出侦察排,沿着这条公路,巡视所有大小桥梁。”

  “再遇到这种擅自炸桥、不顾友军死活的,无需请示,就地正法,夺回桥梁控制权。”

  “是,团座!”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卫国亲自带队,乘坐摩托车在这条生命线般的公路来回巡视。

  他紧绷着神经,生怕再有一支溃败的友军为了自己逃命而做出断送无数人生路的蠢事。

  苏城,这座江南名城,此刻也笼罩在战争临近的紧张气氛中。

  街道上随处可见溃退下来的士兵和逃难的百姓,各种番号的部队混杂在一起,秩序有些混乱。

  但在一片相对完整的营区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方默率领的独立21旅主力,终于与提前在此建立前进基地、并成功守住交通线的周卫国新一团胜利会师。

  部队得以进行较为彻底的休整,补充给养,收容掉队人员。

  刚一安顿下来,方默立刻召集了跟随他一同撤退至此的几位主要将领,包括第87师王师长、第36师宋师长、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孙支队长,以及下边的几位旅长、团长在内,举行了一次紧急会议。

  临时指挥所内,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铺在桌子上,几位将领围拢四周,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因为方默的存在而多了几分镇定。

  “方旅长,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啊。”

  87师王师长率先开口,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赞叹。

  “若不是你提前派周团长在此经营,稳住了后方,又沿途果断处置了那些擅自炸桥的溃兵,我们这几支部队,恐怕也要像其他人一样,乱成一锅粥,能不能顺利撤到这里都难说。”

  36师宋师长也深有同感地点头:

  “是啊,方旅长深谋远虑,用兵如神。沪上血战断后,后续有序撤退,处处都显出名将风范。宋某佩服。”

  孙抚民虽然没说话,但看向方默的眼神也充满了认同。

第151章 方默的提前布局

  众人围在身边进行恭维。

  然而,方默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轻松之色。

  手指无意识地点着地图上那个醒目的名字——金陵。

  他的思绪,早已飞向了那座即将面临血火考验的六朝古都。

  如何在金陵打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甚至将其变成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最大限度地消耗鬼子,为后方争取时间,同时……避免那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

  这才是他真正思考的核心。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36师宋师长的身上。

  他记得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36师奉命守卫下关码头,并且控制了所有能够渡江的船只。

  这个位置,至关重要。

  想要坚守金陵,为市民疏散争取时间,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确保一条有序的过江通道,宋师长和他麾下的36师,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然,在场的87师王师长,税警总团的孙支队长同样重要。

  他们都是中央军绝对的嫡系精锐,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

  即便因为自己的出现产生了蝴蝶效应,但守卫金陵核心区域、控制关键通道的任务,大概率还是会落在他们这些黄埔系身上。

  幸好,目前看来,由于自己在沪上的表现和一路来的指挥,这几位将领已经隐隐以自己为主心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只要维持好这种关系,形成合力,金陵保卫战,就还有的打。

  最不济,也要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并确保通道畅通,让尽可能多的市民和士兵安全过江。

  无论如何,穿越一次,30万军民的悲剧,不能重新上演!

  “诸位……” 方默刚开口,准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想法,一名通讯参谋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报告,接通第9集团军司令部的电话了,是张司令官亲自找方旅长。”

  方默精神一振,立刻起身接过电话:

  “文白公,是我,方默。”

  电话那头,传来了张冶中将军疲惫的声音。

  与历史不同,由于方默在沪上的超神发挥,第9集团军在张冶中的指挥下,取得了“全歼鬼子海军陆战队”、“多次重创鬼子陆军”、“击毙一名少将旅团长”等一系列辉煌战果。

  张冶中并未像历史上那样因战局不利而主动辞职,反而继续坚守在集团军司令的岗位上,竭力收拢部队,稳定战线。

  “方默,你们的情况怎么样?部队是否完整?” 张冶中关切地问道。

  “谢文白公关心,我部及87师、36师、税警总团一部均已顺利抵达苏城,建制完整,士气可用。”

  “好,很好。” 张冶中的语气明显放松了一些,随即变得严肃起来,“现在我向你传达金陵最高统帅部的命令。”

  “命令你部,以及第87师、第36师、税警总团等所有中央军嫡系部队,即刻放弃现有防线,以最快速度返回金陵卫戍。”

  方默闻言,心中一沉,但并未感到意外。

  他对着话筒重复了一遍命令,让周围的将领都能听清:

  “是,命令我部及87师、36师、税警总团等部,即刻轻装返回金陵卫戍。那现有的吴福线、锡澄线国防工事……”

  “交由其他后续撤下来的部队接防。” 张冶中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执行命令吧,方默。金陵……需要你们。”

  “另外小道消息,恭喜你和王、宋几位,准备在金陵升任军长吧……”

  挂断电话,指挥部内一片寂静。

  几位将领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87师王师长苦笑一声,率先打破了沉默:

  “最高统帅这是……发现大事不妙了啊。这么急着把我们这些嫡系调回去,这是对两道国防线完全不抱希望,要集中力量守金陵了。”

  孙抚民推了推眼镜,语气低沉:

  “何止是不抱希望。我看,上边恐怕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怕是马上就要宣布迁都了。调我们回去,是给……给迁都争取时间,或者说,是做最后的保卫。”

  话语中透出的悲观意味,让气氛更加凝重。

  迁都,首都保卫战……这些词汇背后,意味着何等残酷的现实,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伤感与压抑的情绪在弥漫。

  就在这时,方默再次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既然是命令,我等自当遵从。但撤退,也要撤得有条不紊,不能自乱阵脚。”

  “这样,还是由我部负责断后,掩护诸位先行轻装出发,急行军返回金陵。”

  “诸位师部的重装备、辎重弹药,还有行动不便的伤员,可以暂时交给我。我的21旅卡车和骡马较多,可以帮忙一并运送回去,确保不丢弃一枪一弹,不丢下一个伤员。”

  这个提议,可谓雪中送炭。

  轻装急进,速度自然快得多,也能最大程度保存官兵体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恶战。

  若是换成其他人提出这个建议,这些久经沙场、深知派系倾轧的将领们,第一反应绝对是怀疑对方是不是想趁机吞并自己的重武器和物资。

  但说这话的是方默!

  是在沪上血战数月、屡创强敌、战功赫赫的方默!

  是为了给友军断后,不惜身陷重围的方默!

  是在撤退途中,主动维护交通、收容友军、展现出极高风范的方默!

  他的信誉和威望,此刻就是最好的担保。

  几位将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脸上立刻露出了感激之色。

  “方旅长,这……这让我们如何过意得去。一路而来,已经欠了你太多人情了。” 王师长激动地说道。

  宋师长也郑重抱拳:“方旅长高义,宋某代36师全体官兵,谢过了!”

  孙抚民更是直接表态:“方将军但有所命,我税警总团第二支队,绝无二话。”

  方默看着众人感激的神情,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他心中暗道:老唐作为金陵卫戍司令几乎已是定局,自己能做的,就是靠着前期打出来的赫赫威名和这些人情,在下面尽可能地团结这些掌握实权的嫡系将领。

  你们现在一个个谢我谢得真心实意。

首节 上一节 90/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