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05节

  海峡对岸的西法兰克拥有500~600万人口,气候适宜、物产丰饶,对不列颠形成压倒性优势。为了缩小人口差距,维格沿用过去在北境的措施招揽移民。

  “告诉前往北欧贸易的商人,假如返程时商船有多余的空间,邀请当地人来不列颠定居,除了维京人,还包括萨米人(芬兰),斯拉夫人(东欧),船费由王国承担。”

  财政方面,去年的总收入为一万三千镑。

  北境五郡和泰恩堡的农税、商税,以及工厂(冶铁厂、酿酒厂、造船厂、造纸厂)收入总计四千镑。最大的增长来源是酿酒厂,生产的威士忌受到国内市场的好评,产量提升后,还能销售至北欧和东欧地区。

  新获得的五郡情况糟糕,除了位置偏北的约克郡和诺丁汉郡,剩余三郡民生凋敝,盗匪横行,提供的收入仅有一千一百镑。

  海关的收入总计四千镑,大部分是羊毛出口税和呢绒进口税,随着国内纺织业的兴起,预计会逐年下降。

  三座银矿上缴的银锭价值两千镑。

  封臣们上缴的贡赋价值一千镑。

  剩余还有一些杂项收入,包括西海毛皮公司的分红、封臣缴纳的继承税、纺织厂的专利使用费总共九百镑。

  国内纺织业的发展速度很快,预计明年上缴的专利使用费和相关税收会大幅提升。

  支出方面。

  最大的开销是军费,陆海军的维护费(工资、食宿、装备损耗)三千镑;今年新入役九艘战舰,费用一千八百镑;建设各地的城防和烽火预警系统,七百镑;军马场开销五百镑;汇总至一起,军费共计六千镑。

  行政系统、神庙、学校的开支共计三千镑。

  宫廷开销两千镑,主要是各类宴请。十月份各地封臣前来觐见,经过大半个月的胡吃海塞,六百多名贵族的伙食开销超过七百镑。

  其它方面,得益于维格夫妇对银钱的敏感性,许多无效支出被取消,宫廷总开支还不到旧王室的一半。

  修缮王宫耗资五百镑,目前仍未完工,后续还有相关费用。

  各类杂项支出一千镑。

  总收入一万三千,总支出一万两千五百,盈余五百镑。这个数字超出维格的预期,他原以为今年是收支相抵,甚至有可能还得加税,没想到还能攒下一笔收入。

  “呼,熬过最开始的一年,之后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第239章 种植园

  年度会议结束,维格照例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除了必要的公务,其余时间缩在王宫看书,享受这段难得的安宁时光。

  某天,赫尔吉找上门,请求采购双桅横帆船。

  王家舰队正处于缺编状态,维格合拢书本,纠结片刻之后答应卖出三艘新船,“开发领地需要大量投资,你的钱够吗?”

  “足够,我攒有九百多镑,还说动一群商人投资,凑齐一千五百镑资金,假如一切顺利,预计两年之内产出第一批蔗糖。”

  达成目的,赫尔吉披上外套离开了。

  船只的问题解决,接下来的任务是雇佣船长和水手,赫尔吉忍受风雪来到城南的航海学校,观看学生们的上课情况。

  对比之前的划桨长船和柯克船,双桅横帆船的载重更大,抗风浪性更好,缺点是操作更加复杂,随着观星导航、海图逐渐流行,对于船长的要求日益提高。

  目前,航海学校分为造船系和航海系,航海系主要招收两种学员:

  一种是没有任何航海基础的少年,无需支付学费。他们先在学校度过两年时间,完成最基础的培训课程,然后以候补军官的身份上舰实习五年。

  候补军官被归类为“受训中的军官”,与正式军官存在显著差异。实习期间,他们听从船长的指示,熟悉掌舵、管理帆缆、记录航海日志等操作。

  实习期结束,他们需要参加军官资格考试,考核达标,他们还要参加为期一年的进阶课程,最终被授予海军少尉的职务。

  第二种学员是成年人,需要自行缴纳学费,多数学员具备一定的航海基础,培训时间较短,赫尔吉打算从他们当中招揽水手。

  等到课程结束,赫尔吉走进教室,在座学员认识这位海政大臣兼知名航海家,听说他准备组建船队,大多数人意识到机会来临,纷纷要求加入。

  “感谢诸位的信任,明天上午八点来我家面试,我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分配职位,保证待遇优厚,每次航行还有额外的分红。”

  忍受越来越猛烈的风雪,赫尔吉返回自家宅邸,看见霍萨等二十名投资人聚集在客厅闲聊,讨论各座岛屿该起什么名字。

  他咳嗽一声,打断这个无聊话题,“陛下答应卖给我们三艘远洋帆船,航海学校的成年学员也愿意参加船队,明天前来面试。”

  一次性解决两个难题,投资人的情绪热烈,觉得加纳利蔗糖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唯独霍萨保持冷静,他走过去小声询问:

  “与其从航海学校招人,为何不找王家舰队的老兄弟?”

  “这不合规矩,王家舰队紧缺人手,陛下不会放任一大批船员同时退役。”

  在赫尔吉看来,维格承认他的伯爵身份、贩售三艘双桅横帆船,已经是看在多年亲情的份上,假如再提些过分要求,两家的情谊只会越来越淡,最终沦为普通的封君—封臣关系。

  三月初,北海风浪逐渐平息,赫尔吉告别家人,率领三艘崭新的远洋帆船离开港口。

  每艘船只搭载四十名水手,还有六十名乘客,包括投资人和蔗糖公司的雇工,底舱装载了大量物资。

  船队的航行路线和去年一致,中途在阿斯图里亚斯的希洪港短暂停泊,然后绕至伊比利亚的西南海岸。

  “伯爵老爷,前面就是我的家乡。”

  加洛斯示意船队在某处废弃渔村停泊,让赫尔吉等人换上本地服饰,前往海岸附近的一座蔗糖种植园。

  种植园位于一处河谷,为了供应充足的水分,摩尔人修建了复杂的灌溉系统,农业水平大幅领先于西欧。

  眼下正值初春,气候温暖湿润,上百名雇工正在田间忙碌,他们把甘蔗切成茎段,放入垄沟,覆土后引水浇灌。

  “年少时,父母建议我去种植园干活,但我无法接受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最终跑到船上.”

  念叨许久,加洛斯示意同伴们留在原地,他本人找到一个正在田间巡视的监工,双方交谈几句,加洛斯在监工的带领下走向庄园主宅。

  宅邸矗立于高地,拥有波斯风格的拱廊与庭院,院内栽种着石榴、玫瑰、薄荷,还有一些加洛斯说不出名字的异域花卉。

  等待片刻,他如愿见到庄园管家,经过十多分钟的讨价还价,两人谈妥交易。

  “就这么简单?”

  望着马车上堆积的甘蔗,以及跟在加洛斯身后的五个雇工,赫尔吉有些难以置信,这未免太顺利了。

  他拿起一根甘蔗反复检查,询问加洛斯,“对方就这么轻易放走雇工,卖出整整一车的甘蔗?难道这人不担心我们会成为竞争对手?”

  加洛斯:“蔗糖种植园属于一位贵族,他常年在科尔多瓦的宫廷任职,这座种植园由管家全权负责。管家生性贪婪,他可不在乎什么竞争对手,如果您愿意加钱,还能购买更多甘蔗。”

  赫尔吉揉了下瘙痒的眼眶,机会难得,他又拿出一大袋白银,让加洛斯购买甘蔗,以及玫瑰、石榴、柑橘、葡萄等作物。

  片刻之后,加洛斯去而复返,“管家同意了,他询问您还有没有别的需求,例如女人”

  “舱位有限,暂时不买了,你告诉管家,我后续有需要还会找他帮忙。”

  随后,赫尔吉提心吊胆带着十辆马车返回渔村,把马匹和甘蔗装入船舱,以最快的速度起锚出海。

  有了上次的经验,后续的航行只用了八天时间,亲眼目睹加纳利群岛的景色,投资人的忧虑终于消散。

  登岸之后,赫尔吉前往附近山坡的临时营地,去年他特意留下二十个陆战队成员,时隔半年,一人误食野果病死,还有四人被原住民击杀。

  “原住民?嘿,你之前没提过这事。”

  霍萨和投资人群起鼓噪,吵得赫尔吉心烦意乱,“我上次只待了几天时间,没碰到当地土著。而且你们慌什么,船舱携带大量的铁甲、弓弩,对付他们不成问题。”

第240章 清查土地

  之后的几天时间,赫尔吉在蔗糖工人的建议下,把营地迁移至南方十余英里的坡地,附近流淌着一条小河,适合作为甘蔗种植园。

  时间紧迫,赫尔吉安排三百多人清理灌木,花了半个多月清理出一小块土地。

  随后,蔗糖工人把甘蔗切成适合种植的茎段,切口涂抹草木灰,放入犁开的垄沟,覆土之后引水浇灌。

  由于缺乏灌渠和水车,雇工们只能用水桶提水浇灌,个个累得精疲力竭,直呼这日子没法过了。

  播种结束,繁忙的劳作仍未停止,蔗糖工人找到赫尔吉,让他安排人手定期除草,还要挖掘灌渠、修建水车.

  “干不动了,先让他们缓缓。”

  工作量过于繁重,赫尔吉找到霍萨这类投资人,建议他们乘船回国,尽早送来下一批雇工和物资。

  凑巧的是,霍萨厌烦这种无休止的劳作,他登上甲板,凝视着这片笼罩在阳光下的群岛,内心思绪万千。

  “此地风景不错,气候也适宜,只是前期的开发太累了,必须补充更多的劳动力。呼,再过几年,岛屿得到初步开发,那时我要修建一座度假庄园。”

  借助西风带和洋流,船队返程的速度很快,六月初返回伦底纽姆。

  得知加纳利群岛开始种植甘蔗,部分贵族动了心,找到霍萨打探详细情况。

  “赫尔吉说的没错,当地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唯一的缺点是存在土著部落”霍萨如实回复当地的状况,建议这帮贵族谨慎投资,万一亏本,千万别找自己的麻烦。

  几天后,他带上自家的五个孩子前去探望赫丽吉芙,还赠送对方一只遍体翠绿的怪鸟,能够模仿人的声音。

  “鹦鹉?”赫丽吉芙在古罗马遗留的书卷中看过这种鸟类的信息,据说当时很流行。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这种色彩艳丽的鸟类在欧洲逐渐消失,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亲眼目睹。

  “你从哪里得来的?”

  鹦鹉:“你从哪里得来的?”

  霍萨挥了下手臂,“傻鸟别插嘴。”

  鹦鹉:“傻鸟别插嘴。”

  “呵呵,有趣的小家伙。”赫丽吉芙发自内心地笑了许久,让侍女好生照料这只鹦鹉。

  鹦鹉被带走,霍萨回答姐姐的问题,“返程时船队在里斯本停留,我特意买了一只送给你。伊比利亚的摩尔贵族生活奢靡,拥有各种新奇的玩意,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像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蛮子。”

  察觉弟弟有话想说,赫丽吉芙让侍女带孩子们去吃甜点,她本人端正坐姿,原先的慵懒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威严与警觉。

  “你有什么建议?”

  霍萨提到加纳利群岛的气候和地形,声称当地适合种植甘蔗、葡萄、柑橘,急需大量劳动力。

  “由于路途遥远,即便我们开出三倍工资,还是招不到太多人手。我觉得不如这样”

  霍萨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招不到平民,不如让国王修改法令,把犯人流放到加纳利群岛,促进当地的开发,同时减轻本土的犯罪率。

  乍一听,赫丽吉芙觉得此举颇具可行性,“好,你回去等消息,我晚上找维格商量。”

  听完赫丽吉芙的转述,维格反应平淡,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原王朝,“流放”并不罕见。如今妻子怀孕,他懒得在这方面计较,略加思索之后答应此事。

  第二天。

  维格亲自出席内阁会议,起初,他和内阁讨论霍萨的想法,无人反对,这条方案轻易通过。

  随后,会议进入主要议程——清查南方五郡的田亩。

  在维格的记忆中,征服者威廉在1086年进行涵盖整个英格兰的人口和土地普查,规模堪称中世纪欧洲之最。

  鉴于南方五郡混乱不堪,他决定来一次小范围的调查,工作人员来自泰恩郡和北境五郡的文官,还有即将毕业的初中生们。

  花费半天时间,他和内阁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工作方案——从伦底纽姆郡开始,逐个村落进行调查,调查员按照一份标准化的问卷询问村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土地信息,调查员记录庄园或村落的名字,以及耕地、林地、牧场、鱼塘的面积,统计土地的价值。

  其次是人口信息,包括乡绅、自耕农、边农/茅舍农(土地较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偶尔接受雇佣)、维兰(佃农,需要为庄园主承担劳役)、奴隶(完全依附于领主,没有土地)。

  最后是牲畜信息,包括猪、牛、羊、马,以及蜂巢。

  除了平民,直辖领地还分布着大量男爵、骑士的采邑,他们履行兵役义务,无需直接缴纳土地赋税。

  假如他们购买了额外的土地,这部分土地必须按照平民的标准缴纳赋税,这是维格重点关注的部分,容不得半点妥协。

  “你们还有其他建议吗?”

  维格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古德温、密查姆、奥姆、巴弗斯属于大贵族,他们的伯爵领不在调查范围,利益不受影响,没理由反驳这项法案。

  海政大臣赫尔吉在南方种甘蔗,自动弃权。

  鸦语者身为首席大萨满,掌管王国境内的一切神庙。神庙的资金来源于王室拨款、信徒捐赠、行医收入,以及附属的地产收益,这部分土地同样需要缴纳赋税,维格事先和他谈妥了。因此,鸦语者没有反对这项法案。

首节 上一节 105/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