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04节

  忙碌到下午,赫尔吉受邀前往山顶城堡赴宴。

  跟随总督的仆役,他离开乱糟糟的河畔码头,进入地势较高的阿尔法玛区。

  这里的建筑外墙刷着白灰,狭窄街巷如迷宫般交错,部分庭院的门前栽种着橘树,茂密的枝叶缀着许多青涩果实,顿时吸引赫尔吉的目光。

  “这是?”

  仆役介绍:“橘子,现在还不能吃,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成熟。”

  在赫尔吉的视角中,地势越高,沿途的建筑越体面,街道铺设着碎石路面,部分区域还有喷泉。

  “真是一座建立在山丘上的城市。”他如是感慨。

  “不止一座山丘,里斯本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

  七座山丘?赫尔吉联想到维格对罗马城的描述,似乎后者也是七丘之城。

  难道“七”这个数字存在特殊含义?

  不知不觉,城堡近在咫尺,赫尔吉摒弃杂念,仔细观察这座坚固而奢侈的堡垒。

  此地原本是罗马军团遗留的营地,被摩尔人改建为石砌堡垒,外围是士兵营房、仓库和马厩,最里面是总督官邸。

  “大人,我们到了。”

  走了一段距离,眼前是一个方形庭院,四周墙面同样刷着白灰,地面铺几何纹釉面砖,庭院中央有八角形喷泉,角落种植柑橘树与玫瑰。

  进入官邸的主厅,里面铺设柔软奢华的波斯地毯,空气萦绕着淡淡熏香,最显眼的位置摆了一尊彩瓷花瓶,色泽柔和、质地细腻,两侧的窗棂为木雕格子屏,悬挂遮阳的羊毛挂毯。

  “这是瓷器,远东的奢侈品。”

  察觉客人的惊讶,总督轻轻弹了下花瓶的表面,发出清脆的叩击声。“大唐帝国局势动荡,瓷器和丝绸的价格飙升,这东西的售价相当于二十匹战马,唉,实在是太贵了”

  接下来的宴会过程很无聊,赫尔吉很不爽总督的炫耀,但又不好发作,强忍着熬到宴会结束,礼貌地向主人道别。

  在里斯本待了五天时间,赫尔吉清点物资准备返航,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他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伤感。

  在北欧和不列颠,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尤其在漫长的秋冬季节,天空总是灰蒙蒙一片,让人的心情莫名压抑。

  而在里斯本,阳光并非稀缺资源,而是如同空气和水一样,属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感受着澄澈蔚蓝的天空,心中烦闷也会减轻许多。

  “头,您在想啥?舍不得离开?”大副看出了赫尔吉的忧虑,“南方的环境确实不错,假如您愿意冒一点风险,也许”

  赫尔吉打断大副的言论,“你想叛变,投靠摩尔贵族?”

  “不,绝对没有。我听说伊比利亚的南方海域有一片群岛,阳光充沛,无人管束,不如把这块地盘占下来。”

  赫尔吉阴沉着脸走进船长室,摊开海图,在伊比利亚的西南、撒哈拉沙漠的正西方,书写着一行小字:“疑似有岛屿存在”。

  权衡许久,他返回甲板,冷着脸看向大副,“航线未知,我不能拿王国的舰队冒险。”

第237章 宝贵的阳光

  第二天,船队临近出发,赫尔吉在甲板上清点人数,唯独少了大副一人,“他跑去哪里了?”

  一个水手回复,“他去酒馆找人,说这是您的命令。”

  我?

  赫尔吉愈发恼怒,咬牙切齿望着码头的方向,许久,大副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后面跟着一个本地青年。

  来到甲板,大副无视上司的怒火,拽着他和翻译一同前往船长室,“前两天弟兄们在酒馆快活,这人和翻译吹嘘,说他曾经去过一片荒芜群岛,面积广阔。”

  “你确定?”赫尔吉拿出纸笔递给青年,后者歪歪斜斜勾勒出伊比利亚和南方摩洛哥地区的轮廓,以及一条前往群岛的航线,随即突然停笔,急促地说出一大串语句。

  翻译转述:“大人,他叫迪亚哥·加洛斯,西哥特人,十三岁开始在船上帮忙,他愿意带领我们前去‘加纳利’,事成之后,他要求获得一块能够世袭的土地。”

  世袭土地。

  这个词语触及赫尔吉的心病,他年近五旬,精力逐渐衰退,假如错过这次机会,今后儿子只能继承不列颠的西北群岛。

  是时候搏一把了。

  赫尔吉拿出威士忌,分别给在座各位倒上一杯,“好,我答应了,等会通知水手,希望他们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大副喝光酒水,咂着嘴唇说道:“三艘船总计一百九十人,群岛面积广阔,有足够的好处分给他们。”

  半小时过去,船队离开里斯本,赫尔吉向船员们告知这项探索计划,以及航行的风险和收益。

  人群冒出一个声音:“岛上有金矿和银矿吗?”

  赫尔吉坦然回复,“应该没有,根据某些书卷的记载,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都曾到过该群岛。即便有金、银矿,早就被他们挖没了。

  不过,根据加洛斯的描述,当地阳光充沛,适合种植甘蔗、葡萄,到时候把蔗糖和葡萄酒销往不列颠和北欧,保管每个人都能发财。”

  人群又冒出一个声音,“有多远?”

  赫尔吉:“加洛斯当年在一艘商船担任水手,商船被风暴吹到加纳利群岛,他们修补商船之后返回伊比利亚,花了十二天。我们的船只更好,预计十天能够抵达。”

  既然有向导愿意带路,水手们同意赫尔吉的计划。船队调转方向,而是沿着海岸线向南探索。

  航行途中,三位船长采用“抛绳计节法“测量航速,用磁罗盘记录方向,在正午时分,使用仿自摩尔人的星盘测量所处纬度。

  等到夜晚,负责值夜的军官根据北极星的位置判断所处纬度,同样记录在航海日志上,以此为依据绘制海图。

  在没有航海钟和六分仪的中世纪早期,船长们使用的导航方式误差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偏出一大截,因此不适合长时间远离海岸线。

  第四天,海面刮起一阵持续的北风,船队离开伊比利亚的海域,沿着非洲海岸线朝西南方向航行。

  越往南,非洲海岸的景色愈发荒芜,根据加洛斯的介绍,这片广阔无垠的荒漠没有水源、没有动植物,只有数不尽的黄沙。

  望着船长紧皱的眉头,加洛斯赶紧补充:

  “加纳利群岛不一样,尤其是两座面积较大的岛屿,岛上生长着大片树林,其中包括月桂树,月桂树叶可以作为香料。”

  翻译转述赫尔吉冰冷的话语,“但愿如此。”

  第十日破晓,前方晨雾浮现出陆地的阴影,桅杆高处的瞭望手拼命嘶吼,唤醒熟睡中的大部分船员。

  “让我看看!”

  加洛斯跑到船舷,先是猛地揉搓眼眶,然后指着那片越来越近的白色海滩,以及分布在内陆的大片树林放声大笑,

  “哈哈,我说得没错,船长阁下,您该兑现承诺了。”

  等到晨雾散去,赫尔吉发现自己确实抵达了传说中的加纳利群岛,他用旗语通知剩余两艘帆船,让他们下锚停泊,集结陆战队准备探索内陆。

  考虑到遭遇接舷战,每艘帆船除了四十多名船员,还搭载一支二十人的陆战队,他们全员配备铁甲,必要时刻还能帮助船长镇压哗变的水手。

  半小时过去,赫尔吉、翻译、向导加洛斯,以及六十名甲士在海滩登陆。

  “呈战斗队形,保持警惕,别被岛上的土著干掉了。”

  当初比约恩初次探索格陵兰,差点被暴起发难的原住民杀死,这个教训一直铭刻在赫尔吉的内心。

  因此,他不顾炎热披着两层铁甲(外面是布面甲,内层是锁子甲),小心翼翼朝着岛屿内陆探索。

  连续多日,船队初步探明这片群岛的状况,共有七座面积较大的岛屿,赫尔吉挑选最大的岛屿作为自己的封地,命名为阳光岛。

  阳光岛的海拔落差较大(0-3718米),光照充足,地势崎岖,分布着大量的松树林,岛屿的西北迎风区域相对湿润,背风区域较为干燥。

  在临时搭建的营地,赫尔吉抓起一撮泥土,开始考虑未来如何赚钱。

  随着时间推移,他和约伦、托尔嘉等贵族深受维格影响,几乎每到一个地方,总会下意识观察哪里适合用兵、哪里适合建设定居点、假设种植农作物,每年大致能赚多少钱

  他找到加洛斯,“这地方适合种甘蔗?你种过甘蔗吗?”

  “我的家乡有一座甘蔗种植园,气候和这里差不多。而且,我的表亲常年在种植园做工,到时候把他弄过来帮忙,保管在两年内出产第一批蔗糖。”

  望着信誓旦旦的加洛斯,赫尔吉半信半疑,他安排二十名志愿者留守营地,然后带领船队沿原路返回伊比利亚。

  担心引起总督的猜忌,船队没有在里斯本停泊,而是前往阿斯图里亚斯的希洪港,用四套铁甲换取半天的入港休整时间。

  “你们真的打算做生意?”

  当地的西哥特贵族大为震惊,他继承领地已有二十年,第一次见到愿意安分做生意的维京蛮子。

  赫尔吉用维格的话语回复对方,“长期贸易提供的利益超过单次劫掠,我们当然选择前者。”

  最终,两人达成协议,以后希洪港可以临时停泊维京船只,但是必须缴纳每艘船两套铁甲的停泊费。

第238章 年终内阁会议

  十一月中旬,北大西洋的海况日益恶劣,幸好双桅横帆船的抗风浪性能优越,船队有惊无险返回伦底纽姆。

  码头上,维格闻讯赶来迎接,发觉船员们的情绪异常兴奋,内心生出一个不好的预感。

  “你们劫掠了某座港口?”

  “没,当然没有,我和里斯本的总督达成协议,总督允许我方在当地销售货物。还有,阿斯图里亚斯的希洪港允许我们短暂停泊,条件是缴纳铁甲作为停泊费。”

  赫尔吉拿出羊皮纸,上面记载了里斯本的物价和各种商品的征税比例,还有本次航行采购的商品。

  按照协议,船员将获得本次航行的一半收益,但是也不至于高兴成这个样子。维格聆听他们的吹嘘,听到一个略显耳熟的名字——“加纳利群岛”。

  “你们找到了那片岛屿?”

  赫尔吉点头,“对,在里斯本停泊期间,弟兄们在酒馆玩乐,找到一个本地水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向南航行十天,发现了这片群岛。”

  按照“谁发现,谁占有”的惯例,赫尔吉理应成为加纳利群岛的主人,然而船队的所有权属于维格。经过讨论,赫尔吉以加纳利伯爵的身份向维格效忠,换取维格承认和保护他对加纳利的统治权。

  册封仪式结束,赫尔吉返回家中,清点大半辈子的积蓄,总价值九百三十镑,大部分来自西海毛皮公司的历年分红。

  “不够,远远不够。”

  开发新领地需要船只和水手,王家舰队没理由帮他干私活。目前,一艘崭新的双桅横帆船售价一百四十镑,再加上雇佣水手、安装重型弩砲、采购军械,总开支将近二百镑。

  其次,加纳利群岛与不列颠相距甚远,如果遭到外敌入侵,本土短时间难以增援,赫尔吉的想法是修筑石砌堡垒,开销巨大。

  最后,他还要招揽大量的雇工垦荒、种植甘蔗。如今不列颠有的是空余土地,除非工钱足够高,否则没多少人愿意前往陌生的南方海域。

  看着丈夫为难的模样,布丽塔劝阻:“你确定要为一座荒岛投入所有积蓄?假设种不出甘蔗、葡萄,往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然而,赫尔吉的决心远超妻子的想象,他非但投入所有积蓄,还用西海毛皮公司的股份作为担保,邀请商人们投入资金,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

  十二月,内阁汇总859年的收支,同时考察下辖十一个郡的工作状况。

  北境五郡和泰恩郡的官员熟悉维格的秉性,不敢在这方面敷衍,总体上符合标准。

  剩余五个郡的表现极差,非但税收不合格,而且工作报告写的乱七八糟,许多支出没有标明去向,治安状况也是一塌糊涂。

  显然,如今的国王不像旧王室那般好说话。维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已经盘算着在五个郡大规模裁员,扫清各种弊端。

  “明年夏季,新的一批学生毕业,到时候免除他们在禁卫军的服役,直接让他们填补空缺的职位。”

  他快速用汉字(防止泄密)写下相关计划,完事后伸了个懒腰,前去参加内阁会议。

  经过长达一年的施工,王宫外围砌了一道六米高的围墙,墙外挖有壕沟,引入泰晤士河的河水作为护城河。

  王宫内部,主殿还在修建,其余建筑大致完工,内阁开会的场所和旧王宫类似,同样是一座外表普通的平房。

  下午三点,内阁成员到齐,由古德温主持会议。维格没有落座,而是背着双手在大厅漫步,聆听属下报出的一个个数字。

  人口方面,整个英伦三岛大致拥有二百二十万居民。

  四年前,维格担任首相期间,估算王国的人口为二百二十万。由于农业技术进步,民间不缺粮食,每年大致有1%~1.5%的自然增长率,加上来自北欧的移民,这四年应该有十万以上的新增人口。

  然而,一场持续大半年的战争严重摧残了不列颠南部,导致总人口退回了四年前的水平。

  其中,伦底纽姆和周边的几个郡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农舍被焚毁,水井被堵塞,耕种多年的麦田重新退化成杂草丛生的荒地,需要漫长的时间休养生息。

首节 上一节 104/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