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16节

  为了让长子弗罗德积累经验,维格临时把他调进第三步兵团,叮嘱他不要泄露身份。

  “啊?”

  弗罗德的年纪与伊蒙相仿,未满十五岁。参照表哥莱夫的经历,他原以为自己也会跟在父亲身边,想不到竟然被扔进下面的部队。

  能够脱离父辈的管束,他的情绪陡然变得轻松。“遵命,父亲。”

  随后,第三步兵团的团长布雷肯把他领走,分配至一营二连担任文书,“殿下,遇到问题尽管来找我。”

  “不必了,伯爵。”

  弗罗德清楚父亲的性格,战争结束之前,自己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基层。不过这样也好,担任连部文书,远比待在主帅身边轻松自在。

  打探到三连所在的位置,弗罗德深吸口气,径直走向连部所在的帐篷,里面站着一个愁眉苦脸的中年男人。

  “报告,我是陆军学校指挥系一年级学生鲍勃,奉命担任二连的见习文书。”

  弗罗德递出陆军部的调令,末尾有陆军大臣巴弗斯、陆军学校、团长布雷肯的签名。

  核对无误,中年男人看着这个面容稚嫩的青年,忧虑更甚,“我猜到上面会派一个学生临时充数,但你的外表也太年轻了。”

  抱怨很长时间,男人自称叫做英瓦伦,安排一个老兵带弗罗德领取装备,熟悉情况。

第264章 连队

  如今的常备军不缺盔甲,因此文书、萨满这类非战斗人员也能领取一套装备:

  短剑、圆盾、头盔、黑色制式布面甲。

  此外,他还领到每个士兵标配的生活用品:

  皮革背囊、一套束腰外衣和两套内衣、两双厚重的钉底凉鞋、个人餐具和水壶、用于缝补衣物和凉鞋的针线、肥皂、绷带、一块磨刀石,一件羊毛斗篷,用来遮蔽雨水,夜晚作为毯子裹着入睡。

  “就这些了,在这里签字。”

  团部军需官打着哈欠递出一份表格,安抚这位面容稚嫩的菜鸟,“别担心,文书和萨满无需参战,行军时可以把装备存放在连部的辎重马车。”

  返回连部,连长英瓦伦甩给弗罗德一本名册,“我的文化水平不足,有些信息存在错漏,你找弟兄们重新登记一遍。”

  “遵命!”

  被这个愣头青的嗓门吓到,连长无可奈何,“知道了,以后声音小点,我不是聋子。”

  一个步兵团的战斗人员包括六个长矛连和三个弓弩连,弗罗德所在的二连由长矛兵组成,大部分是维京人,还有少量的高地人和北方盎格鲁人。

  登记时,他坐在长桌后方,手持羽毛笔核对每个士兵的信息。大多数人没有姓氏,为了区分相同的名字,只能加上他们的绰号或者家乡作为前缀。

  任务完成,有几个老兵缠住弗罗德,请他帮忙书写家信——这是文书工作的一部分,弗罗德没有拒绝。

  “嘿,小家伙,你的字写得真漂亮,比连长的涂鸦好看太多了。”

  “对,上次我找连长帮忙读信,结果他有好多词不认识,只能胡乱猜测,差点把我吓死。”

  去年六月,不列颠开始大规模建设邮局和驿站。邮局、神庙、医院,这俨然成为直辖领地每个镇的标志性建筑。贵族领地同样在修建邮局,只是数量少了许多。

  作为军中福利,常备军的士兵每个月可以寄出一封家信,让邮政系统运送至目的地。

  普通平民寄信时,需要前往小镇邮局,支付邮资之后,工作人员会在信封表面盖上邮戳。维格起初计划使用邮票,考虑到种种因素,暂时搁置这个想法。

  忙碌一整天,弗罗德终于熬到晚餐时分,他隶属于连部,伙食相对不错,有炸鱼和烤香肠。

  吃过晚餐,他前往水井提桶打水,简单的清理一遍身体,然后钻进帐篷歇息。作为文书,他被豁免了站岗放哨这类最辛苦的杂务,处境远好于普通士兵。

  第二天凌晨,熟睡的弗罗德被哨声惊醒,他快速整理个人着装,然后帮助同伴拆卸帐篷,存放在连部专属的辎重马车。

  忙完一切,他拿出硬面饼胡乱吃着,抱怨父母为啥要选这种难吃的食品作为军粮,中途偶尔喝上一口清水,防止被食物噎住。

  吃完最后一口面饼,中军营帐恰好传来钟声,距离正式出发还有十五分钟,弗罗德负责协助连长清点物资,确认无误之后钻进队列,默默等待出发的命令。

  “士兵们,远征即将开始,目标是平定爱尔兰地区的叛乱,由陛下担任统帅.”

  整队完毕,各连长官开始训话,英瓦伦的演讲中规中矩,内容参考自他从陆军学校培训班背诵的范本,没有引起众人的兴趣。

  没过多久,军乐队奏响轻快悠扬的曲调,步兵团呈四列纵队走出营区。街道两侧是围观的市民,成年人交头接耳,谈论本次战争带来的影响,偶尔有嬉闹的孩童冲向队列,被纵队两侧的军官揪着衣领提至旁边。

  靠近北城门,城墙上充斥大批禁卫军和宫廷仆役,王室和内阁成员正在送行。突然,弗罗德看见弟弟弗雷指向自己所在的队列大吼大叫,弗罗德瞪了他一眼,而后默默走向伦底纽姆城外的旷野。

  从伦底纽姆至利物浦,这段路程没有敌人,可以从沿途的定居点获取补给,军中气氛相对放松,弗罗德逐渐习惯“连队文书”这个新身份。

  抵达利物浦,这里聚集一支庞大的船队,负责把上万名士兵和五千匹牲畜(战马和挽马)运送至都菲林。

  “跟我去团部开会。”

  英瓦伦拍了下文书的肩膀,一同前往团部所在的帐篷,内部拥挤着四十多个身影,空气格外憋闷。

  人员到齐,团长布雷肯轻咳一声,“两天后渡海,从登船到靠岸,我们听从海军的指挥。”

  说完,他把话语权交给旁边的海军军官。

  这人戴着一顶样式古怪的黑色三角帽,穿着一件黑色双排扣外套,纽扣材质为黄铜,衣领用金色丝线绣着一枚橡树叶和两道横杠,里面是白色背心,长裤同样是白色,腰间挂着一柄轻便的指挥剑。

  无视帐内众人的羡慕眼神,海军军官掏出一份文件缓慢诵读,介绍各连队搭载的船只,弗罗德所在的二连分配到两艘柯克船,“冒险查理号”、“快腿比利号”。

  记住两艘帆船的名字与船舷号,弗罗德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然后聆听后续的内容,唯恐错过任何一条注意事项。

  散会后,他跟随英瓦伦返回连队,听见后者小声抱怨。

  “早知道去年就应该申请转入海军,升迁快、待遇好,还有陛下亲自设计的新式礼服。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凭心而论,陆军的军官盔甲同样得到精心设计,头盔顶部有黄铜材质的尖刺,系着黑缨或者其他颜色的缨穗,布面甲的胸腹绣着各式图案,双臂外侧有环片护臂然而,当军官们目睹海军的待遇,心中免不了产生落差感。

  被长官念叨烦了,弗罗德下意识说出一个消息,“为了应对海上冲突,海军正在筹备组建陆战营,您还有机会。”

  “你怎么知道?”

  弗罗德赶忙找借口,“我在学校偶然听见教官们的闲聊,应该是真消息。”

  英瓦伦略有意动,然后继续唉声叹息,“我没有门路,贸然申请调动只会引来上司的敷衍。算了,老实在陆军待下去,希望退役之前能混个骑士爵位。”

第265章 战时状态

  六月十五日,清晨。

  港口喧嚣嘈杂,简陋的木制码头被沉重的脚步踩得吱呀作响,弗罗德扛着背囊,跟随队列有序登上冒险查理号。

  基层军官、文书、萨满被准许留在甲板,不允许随便走动。大多数士兵被塞进底舱,与堆积的货物待在一块。

  不久,默西河口的潮水涨至最高点,尖锐的号角声撕裂了港口的嘈杂。

  “别着急,还没轮到我们!”

  船长呵斥某些跃跃欲试的船员,等待十来分钟,他猛地挥动手臂,两名船员转动绞盘,沉重的铁锚被缓慢拉起。

  随后,桅杆升起一面巨大的方形帆,底舱的浆手们齐声呼喝,浆橹有节奏地划动,冒险查理号驶出默西河口,前方,爱尔兰海的波涛在阳光下闪烁,折射出无数的细碎光芒。

  风力微弱,柯克船的航速极为缓慢,沿着威尔士的北部海岸线航行一整天,黄昏时分在威尔士西北的霍利岛停泊。

  此时,底舱的士兵们憋不住了,涌上甲板呼吸新鲜空气,有人请求靠岸,遭到长官的拒绝。

  晚餐的伙食味道不错,是鲑鱼、贝类乱炖熬煮的鲜美鱼汤,弗罗德掰碎硬面饼泡入汤中,等待许久,直至面饼彻底泡软。

  晚餐结束后,士兵们闲得无聊,用针线自制鱼钩垂钓,收获寥寥,被长官重新赶回底舱歇息。

  “早点睡,别惹我动手!”副连长的吼声从底舱传至甲板,令人不寒而栗。弗罗德赶忙摊开厚实的羊毛斗篷,紧挨着战友躺在甲板上,望着头顶璀璨绚烂的星空发呆。

  许久,弗罗德被一阵轻微响动唤醒,睁开眼,天空昏暗,一只小巧的海鸟站在他的左手边,时不时轻啄这件厚实的羊毛斗篷,寻找一些硬面饼碎屑。

  挥手赶走小鸟,弗罗德再度闭上眼,似睡未睡之际,耳畔忽然传来尖厉的铜哨声,惊得他立刻坐起,身侧的同僚反应差不多。

  “比学校的教官还严苛。”

  他内心疯狂吐槽,迅速把斗篷折叠收进背包,拿着水囊走向舰艉甲板,船员们正在从下方的小船吊运桶装淡水。

  倒空皮质水囊的陈水,弗罗德重新接了一袋新鲜淡水。他记得父亲说过,木制水壶和皮质水囊的清水容易腐败变质,应该更换材质。

  然而,铁壶容易生锈,铜壶昂贵,铅制水壶对人体有害,银制水壶抗菌性强,不易生锈,唯一的缺点是极端昂贵。经过慎重考虑,维格选择锡作为军中的制式水壶材质。

  出发之前,弗罗德听说伦底纽姆军械所正在尝试锡合金配方,估计明年军中会出现大批量的锡制水壶。

  时间流逝,太阳升入高空,船队驶离威尔士海岸,顺着和煦的东北风进入爱尔兰海。

  海面偶尔出现几头洄游的座头鲸,喷溅的水雾吸引船员们围观。下午三点,船队驶近爱尔兰东海岸,霍斯海岬燃起一道浓烈的黑烟,为他们指引方向。

  都菲林东侧的海湾,许多贫民扛着背篓在泥滩漫步,捡拾牡蛎等贝类,指望卖给军队换钱。

  交易时,当地人优先选择身穿黑甲的常备军,因为常备军的军纪最好,买东西会给钱。伯爵们的部队纪律参差不齐,当地人与他们交易总是小心翼翼,担心赚不到钱还会挨一顿打。

  在码头登岸,第三步兵团进驻城外的临时营地,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负责砍伐树木扩建营地,容纳后续到来的友军。

  六月二十二日,最后一批军队到达都菲林。当天下午,连长带着弗罗德前往集市,采购整整十桶海鲜,黄昏时分,军需官分发啤酒和甘蔗酒。

  开饭前,英瓦伦举起盛满甘蔗酒的木杯,叮嘱全体士兵:

  “大军明日出发,离开都菲林,意味着我们进入战区,警戒状态提升至最高,希望你们收敛性格,别做出格的举动。”

  等他说完,士兵们开始狼吞虎咽,有人用匕首挑开牡蛎壳的缝隙,有人用刀柄砸开天鹅绒蟹的背壳,品尝柔嫩细腻的蟹肉。部分人吃不惯海鲜,选择熏猪肉、香肠和蔬菜炖煮的肉汤。

  弗罗德不挑食,每种菜肴都尝试一遍,吃饱之后盘膝坐在地面,捧着一杯甘蔗酒独自发呆。

  细看之下,这杯浅黄色酒液含有许多浑浊的悬浮物,似乎是没有过滤干净的甘蔗渣,他抿了一口,酒液味道微甜,略带一丝焦糊味。

  “比葡萄酒、威士忌、蜜酒差太多了,舅舅(霍萨)不想办法改进工艺,甘蔗酒注定只能沦为平民饮品。”

  次日清晨,起床哨摧残众人的耳膜,弗罗德收拾行囊,发觉军中的气氛格外严肃。忽然,随军萨满小声提醒,“你为何不穿戴盔甲?”

  “啥?”弗罗德脸色茫然,“我记得文书是非战斗人员,也要带甲行军?”

  萨满翻了个白眼,“这不是规定,而是文书、随军萨满们的自发选择,交战区域充斥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假设你不想被某支羽箭射死,赶紧换上自己的盔甲!”

  来不及吃早餐,弗罗德拿起黑色布面甲从头顶套入,紧接着用侧面的系带将前部和背部拉拢并系紧,确保布面甲贴合身体,不会晃动。

  下一步,他穿戴臂甲,拿起环片护臂套在手臂,同样用系带固定,然后把腰带紧束在布面甲最外侧的腰部位置,用力扎紧。

  最后,弗罗德戴好头盔,系紧头盔下的颌带,防止走动或战斗时脱落。

  穿戴整齐,他匆忙吃了几口硬面饼,在副连长冰冷的眼神中钻进队列,假如是作战人员,这种迟钝的举措必定会挨几下皮鞭。

  离开都菲林之后,行军纵队两侧散布着游骑兵和鸳鸯阵小队,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正午时分,中军响起号角声,军队原地歇息,弗罗德无需站岗放哨,挑了块树荫坐下歇息,搭配清水吃着硬面饼和咸肉。

  突然,一大群骑兵簇拥着一位披着黑色金龙大氅的男人路过,途径弗罗德所在的区域,男人停顿片刻,旋即一言不发走远了。

第266章 直捣腹心

  巡视结束,维格返回中军所在,他拆开伯劳鸟的信件,仔细阅读之后递给身边人。

  “香农河的浮桥架设完毕,途中出了点岔子,差点被叛军用火船焚毁。看来敌人士气旺盛,这场战争没我想的那般轻松。”

  维格摊开地图,综合这段时间的战报,内心逐渐产生一个模糊的计划。

  三天后的黄昏。

  征讨大军抵达阿斯隆,汇合之后,维格拥有的兵力总数多达一万四千,包括两千骑兵,人数、装备、训练水平全方位碾压叛军。

  然而战争不是简单的数学对比,实力相差悬殊,敌人尽数撤离平原地区,躲进西部山区避难,等到时机成熟再发动新的一轮叛乱。

  夜晚,维格在城堡大厅召开作战会议,向众人介绍目前的严峻形势,

首节 上一节 116/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