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59节

第365章 直辖领地和贵族领地

  欢呼声持续很长时间,最终缓慢平息。

  维格展开一幅羊皮卷轴,念诵受封人员的名字。台阶下方特意组织了一队大嗓门文官,负责把皇帝的旨意传达至更远的范围。

  领地面积过于广袤,维格一次性册封了六位公爵,按照各人的功勋、能力和意向,分封到南方边境。

  自西向东,各人领地大致如下。

  首先是约伦,这位海军提督获得加斯科涅,防御比利牛斯山脉的西半段。

  托尔嘉获得图卢兹,防御比利牛斯山脉的东半段。

  以上两人负责应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威胁,防止西哥特人向北翻越比利牛斯山脉。

  伯劳鸟功劳最丰,获得普罗旺斯,境内有马赛、蒙彼利埃两座大型城镇。相对应的,他的任务最为艰巨,防御阿尔卑斯山脉的西南端,还要应对地中海猖獗的摩尔海盗。

  乌特加德获得勃艮第,防御阿尔卑斯山的西北侧。

  蝮蛇获得士瓦本,防御阿尔卑斯山脉的正北方向。

  道格拉斯获得巴伐利亚,防御阿尔卑斯山脉东北方,以及摩拉维亚等地的势力。

  这四位公爵防御意大利地区的法兰克残部,假设敌人纠集大股部队反扑,他们需要争取至少半年时间。

  接下来是其余功臣。

  十八人被册封为伯爵,例如莱夫、英瓦伦,也包括让·德·波瓦尔这类投降的法兰克贵族。

  同时,亲自参加战争,表现上佳的贵族获得新的伯爵领,例如瑞卡德。

  底层贵族的晋升名额庞大,维格总计册封了二百四十户男爵,以及两千三百个骑士。

  为了节省时间,他略去大部分信息,仅诵读获封者的名讳,忙活很长时间,终于完成这场至关重要的册封仪式。

  除了分封出去的领地,维格保留英吉利海峡南岸的大片领土,作为直辖领地。包括布列塔尼、诺曼底、法兰西岛(巴黎地区)、加莱、佛兰德斯,划分为二十个直辖郡。

  如此一来,王领的直辖郡扩充到三十八个。他还掌握着南特地区,预计作为二王子的领地。

  此外,普通士兵至少获得二十英亩土地,作战时间每多出一个月,相应地增加一英亩。有人从头至尾参与了整场战争,土地面积达到五十三英亩。

  剩余的大片地产用于偿还战争债券。

  战争期间,随着前线局势的变化,民间自发交易战争债券,价格时常出现波动。

  假如己方取得大胜,例如顿沃庄园之战,债券价格自发上涨。

  一旦出现不利消息,比如卡洛曼率军跨过大、小贝尔特海峡,奇袭北欧联军,民众争相把债券卖给别人,价格相应下跌。

  随着战争进行到后半阶段,债券价格不再出现波动,而是保持缓慢上涨的趋势。

  发售时,每份基础债券价值一镑,等到战争结束,它的市值达到2.5镑,堪称这些年最划算的投资。前提是持有者在中途没把它卖掉。

  册封仪式结束,维格召开贤人会议,让他们参考原来的王国法典,编纂一套更符合目前状况的新法典。

  这方面的内容过于繁杂,忙碌到四月,工作进度还不到百分之五,维格实在受不了会场的憋闷与嘈杂,逐渐把精力转移到其它事务。

  四月中旬,后倭马亚王朝派来使者,邀请维格夹击西哥特人,遭到明确拒绝。后续,使者表示可以联络突尼斯等地,进攻意大利,仍然没有劝动维格。

  经过这场战争,不列颠很明显吃撑了,难以消化如此多的领土,如果征服更多地区,容易动摇帝国的统治根基。

  目前,不列颠的总人口大约二百八十万,战争期间的永久性减员超过一万(阵亡、病故、伤残)。

  另一方面,维格不久前册封了大量的骑士和男爵,新贵族通常会带上家眷、邀请同乡的小伙子们前往法兰克就封,预计要流失4~5万人口。

  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列颠陷入后备兵员短缺的困境。而欧陆的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弗里斯兰人等群体不认同帝国统治,叛乱度极高,不适合招募进军队。

  摩尔人的使者离去,维格召见下一位访客——东欧留里克的使者。

  时随境迁,如今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留里克在信中的语气极为谦卑,祝贺维格缔造一个庞大的帝国,还赠送了许多礼物。

  过去的两年,留里克担任佣兵中介,趁机狠捞一笔,实力稳步增长,但仍然上不得台面。情报系统对于他的评价依旧是低威胁度,如果有必要,一个野战师足以荡平他在诺夫哥罗德的统治。

  接下来,维格抛出一个好消息,尽管战争结束,帝国仍打算购买战马,雇佣游牧民。使者大喜过望,满口应承下来,继续从事这份利润极高的生意。

  战争结束,四个野战师被迫裁去大部分兵力,和平时期只保留四分之一的人数,不适合用于剿匪战争。相比之下,招募雇佣兵剿匪的性价比更高。

  为了控制海峡南岸的二十个直辖郡,维格计划保持十个守备团,四个游骑兵营的编制,让源源不断的东欧雇佣兵处理各种叛乱。

  剩余地区由新晋升的公爵、伯爵负责,这是作为领主的本职工作,容不得他们懈怠。

  第二天,维格参加内阁会议,要求增加医疗方面的投入。

  各地修道院的资料表明,和平时期,风调雨顺的情况下,西欧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5%~1%的范围。

  近些年,维格费尽心思,给直辖领地的每个镇建设医院、维持较低水平的农业税、冬季提供低价蜂窝煤,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有2%

  他决定加大资金投入,培训更多的医生,让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升至2.5%,获得更多的后备兵员。

  对此,诸位大臣表示赞同,会议进行到下一项议题——处置俘虏。

  现在泽西岛关押了将近四万战俘,内阁建议区别对待。

  把法兰克贵族和抵抗意志最坚定的士兵扔去新大陆垦荒,让他们和原住民相互折腾,是死是活全凭他们的本事和运气。

  抵抗较为坚决的士兵有六千人,需要服很长时间的苦役,从事修筑道路、排干沼泽、采矿之类的工作。

  剩余的三万民兵几乎没发挥作用,稀里糊涂就被俘虏了。维格懒得折腾他们,而且内阁缺乏资金修建更多的大型工程,与其留着他们吃白饭,倒不如遣送回原籍。

  虽说奇观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但维格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帝国背负着数万镑的战争债券,应该尽早还清这笔钱,而不是增加开支,修建一系列古罗马风格的巨型奇观。

第366章 贵族的司法权

  会议结束,维格分配给皇储一个新任务——巡视不列颠岛新设立的六个直辖郡。

  憋在伦底纽姆两年半,皇储欣然接受,他回家逗了下新出世的儿子,随即收拾东西,带领一队禁卫军启程北上。

  很快,皇储返回阔别多日的卢顿镇,这里的布局没有太大变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水芬芳,似乎不久前举行过大型宴会。

  “发生什么事了?”皇储走进官邸,询问正在处理账目的镇长。

  “殿下?呃,没什么大事,远征军的成员陆续返乡,有些人挥霍财富,邀请家人和邻居大吃大喝,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

  后续的谈话中,皇储得知小镇在这场战争的遭遇:

  卢顿镇和下辖村落总共九千居民,累计出动三百一十人,全部编入野战部队。历经多场战斗,六十人战死或者病故,二十人伤残,还有十五个幸运者晋升为骑士,实现阶层跃升。

  狂欢过后,新晋骑士邀请同村的小伙子前往欧陆,答应给他们土地、减免赋税。

  按照陆军部的建议,每个骑士至少要招募五个青壮,让这些同乡协助稳固秩序,防止庄园内的法兰克人发生叛乱。

  “骑士们陆续离开了,包括家眷在内,总计迁走二百八十人。算上那些阵亡、病故的人口,卢顿镇失去三百四十个居民,绝大多数还是青壮劳动力,未来几年的考核估计不好过.”

  伴随着镇长的细碎念叨,皇储翻看办公桌上的各类纸质资料。

  卢顿镇的情况中规中矩,应征人员被补充进第三野战师,没有遭遇太多的硬仗,伤亡率、贵族晋升率属于中等水平。

  总体上,伤亡最大的是第一野战师,在瑞克原野之战,出现过一个步兵营遭遇骑兵冲锋,减员超过九成的惨状。这个步兵营全部来自诺丁汉郡的某个镇,致使当地民众的情绪一蹶不振。

  相对应的,第一野战师的贵族晋升率远高于其他部队,出现了三个伯爵、四十三个男爵,以及五百多个骑士。

  吃过午饭,皇储在镇上闲逛,邮局清闲,神庙一切正常,医院忙得不可开交,小镇边缘还新建了一所小学。

  小学只有两个专职老师,事务繁杂,萨满偶尔过来帮忙——这种现象很常见,皇帝是个勤勉的性格,自然容不得底下人偷懒,各地的神庙萨满往往身兼数职,除了医院和学校,偶尔还要出席巡回法庭,旁听判决。

  依照内阁的规划,目前只在伦底纽姆、泰恩两郡推广镇小学,偿清战争债券之后,再轮到巴黎郡。

  泰恩、伦底纽姆、巴黎,这三个地方具备特殊地位,优先级最高。剩余的三十多个直辖郡,预计每个郡开办一所公学(小学和初中)。

  另外,内阁还计划在不列颠的每个伯爵领建设公学,从而培养足够的识字人口。

  逛完小镇,皇储来到乡间巡视。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冬小麦的麦苗长势较差,部分田地没有耕种,而是用于放牧羊群。

  途经小溪,一个正在垂钓的老头吸引他的注意。

  “你是劳伦斯?”

  “殿下,您还记得我?”老人拄着拐杖站起,他的左脚跛着,脸上残留着一道疤痕。没等对方询问,他解释道:

  “去年冬季在巴伐利亚作战,弟兄们被敌人伏击,我稍不留神中了五箭,之后在野战医院休养一段时间,幸好捡回了一条命。”

  虽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勋,但劳伦斯跟随维格的时间太长了,整整二十五年。得益于这份资历,他幸运地被晋升为男爵,获得香槟地区的一座大型庄园。

  可惜的是,男爵的健康状况不佳,已经不想动弹了,他让长子过去治理封地,自己留在卢顿镇养老。

  临近黄昏,男爵邀请皇储前往自家吃饭。餐桌上,皇储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仔细倾听对方的见闻。

  之前,皇储是从宏观角度看待战争,接触到的是各种报表和文件,如今站在基层军官的视角,更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艰辛。

  “如此庞大的人力和战马数量,法兰克不愧是欧陆霸权。幸好父亲指挥得当,如果一直拖下去,迟早要被法兰克人耗垮。”

  在庄园留宿一夜,皇储启程北上,巡视新获得的直辖郡。

  沿着平整宽敞的主干道,一行人前往利物浦。途经曼楚尼境内,皇储发现二百多个平民聚集在某座神庙附近的草地,似乎在举行临时法庭。

  草地中央摆了一张橡木桌,法官、神庙萨满坐在桌后,两个争执的农民站在桌前,争夺一块不到十分之一英亩的菜地。

  法官听着,手指偶尔敲打桌面,他蓄着灰胡须,穿体面的细羊毛外套,袖口露出干净的亚麻衬里。围观者们窃窃私语,偶尔能听见某人的哈欠声,女人哄孩子的嘟囔声,还有远处一只布谷鸟聒噪的鸣叫。

  证据是一张虫蛀过的羊皮纸,上面画着歪斜的线条。法官把它摊在桌上,用一块小石头压住卷角。农民们伸着脖子观望,议论声越来越大。

  很快,法官做出裁决,神庙萨满写下三份裁决文书,一份钉在神庙门前的布告栏,一份保存在伯爵府,还有一份递送至伦底纽姆保存。

  “看来,父亲的措施起作用了。”皇储陷入沉思。

  旧王朝统治时期,大贵族在领地内拥有全部的司法权,拉格纳和两位王后忙于享乐,没兴趣插手这部分事务。

  内战结束,泰恩堡家族成为新王室,维格颁布王国法典,宣布最终的主权和最高司法权属于国王。

  后续,国王通过一系列变革措施,不断削弱大贵族的司法权。时至今日,他们只能管理境内民众的土地、债务、财产、继承等纠纷,以及偷窃和小规模斗殴等较轻的违法行为。

  根据皇储得到的消息,帝国法典编纂结束后,不列颠境内的大贵族的司法权还会削弱。

  涉及5镑以上的财产纠纷、重罪(谋杀/劫掠)或三十英亩以上的土地纠纷,需移交王室巡回法庭。

  至于欧陆的贵族领地,内阁的行政能力不足,很长时间内不会插手那些贵族的司法权。即便法兰克某地惹出乱子,也无法越过不列颠海峡,波及到伦底纽姆。

第367章 迁移

  四月下旬,皇储到达利物浦,看见默西河口停泊着二十艘柯克船和五艘双桅帆船。

  码头堆积着大量的货物,由踏轮式起重机吊运至甲板,一些家属提着包裹依次登船,准备前往遥远陌生的西法兰克。

  得知皇储莅临,布雷肯伯爵特地前来迎接。

  “殿下,您来的正巧,我已经完成交接手续,即将带领最后一批人员登船。”他的语气欢快,迫不及待想要前往新领地。

  纵观不列颠本土的各伯爵领,利物浦属于最差的一档,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第一任伯爵乌尔夫没待几年就跑路了,后来布雷肯成为第二任伯爵,仍然无法振兴这片地区。

  连续遇上挫折,布雷肯选择和前任一样的做法——摆烂,找个合适的时机请求封君更换封地。

  他的运气不错,皇帝赐予的新封地位于法兰克南部,与波尔多相隔不远,是绝佳的农耕产区。这段时间,布雷肯以最快的速度和内阁办理交接手续,防止皇帝突然反悔。

  “殿下,各种纸质文件存放在伯爵府,不,现在应该称其为郡长官邸,内阁的事务官已经检验完毕。熬到今天,终于可以解脱了。”

  两人交谈片刻,布雷肯忽然提到一件事情。上个月,一些北欧商人特意跑来收购战争债券,伯爵猜测他们的背后是某些北欧贵族。

  关于这件事,皇储早就收到风声,内阁建议采取放任态度,皇帝也是同样的看法。

  北欧贵族收购战争债券,是为了兑换法兰克境内的土地。

首节 上一节 159/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