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47节

  【“这样有违太宗皇帝之意啊。”】

  【李泰把手中军情一摔,歇斯底里:“那你说该怎么办!?!”】

  【“不动用那么多兵力,怎么打得过能把十万大军打没了的楚王。”】

  【“万一长安守军力量不够,李宽这个逆贼岂不是要赢,朕的命也随之要没。”】

  【“难道说朕的命就不是命吗!!!”】

  【“你们告诉我啊!!!”】

  【这是他第二次面临死亡的威胁。】

  【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因而失态了。】

  【不过发泄完后,他的理智也徐徐地回来了。】

  【“这。”】

  【长孙无忌开口道:“陛下,我等必须看过具体战报,才可判定。”】

  【“毕竟我等至今还尚未知道房将军是怎么输的?楚王他是怎么赢的?”】

  【李泰一听到房遗爱这个名字,就大动肝火:“别给朕提他的名字。”】

  【“拿着十万大军,去打,都能输。”】

  【“比一介平民都还废物!”】

  【“朕悔当初啊,悔当初啊!”】

  【说完后,他指了指一旁的内侍:“你,去把军情拿给众大臣看,就先给司徒看。”】

  【“是,陛下。”】

  【司马苏瑁等人这一听,暗叹,不好了,不再挽回点信任,陛下要对我们彻底失望了!!!】

  【之后,长孙无忌接过军情,详细地阅读下去。】

  【“攻城时有雷鸣声?粮草被劫走?大军还未完全汇合就损失上万?房遗爱担心被陛下斥责,拖着知情不报?”】

  【一连串看下来,长孙无忌实属头疼啊,这战报漏洞百出啊。】

  【当然,虽说很头疼,但表面上一定得表现出淡然自若的表情。】

  【因为要把某人的情绪给稳住。】

  【而李泰一看他这样子,也是把内心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朕刚才也是一时昏了头。”】

  【“司徒,你要记得,你是朕的亲舅舅,我们是绑在一块的。”】

第52章 拿着李泰的头颅到李世民的昭陵前祭拜咯!

  【闻此,长孙无忌内心叹了叹,表面上神色自若,应道:“陛下,臣一定会尽心尽力的。”】

  【李泰稍微放心了:“那就好那就好。”】

  【随后,长孙无忌等几位善于战事的大臣,交头接耳的研究起来。】

  【等了好一会,李泰心急如焚,问道:“讨论了这么久,司徒,还有诸位大臣,如何了?”】

  【长孙无忌汇报道:“陛下,其实想守住长安是不用这么多兵马的。”】

  【“只要从临近各州抽调数千兵马,再加上长安自带的五千兵马,便可让长安固若金汤。”】

  【“边境兵力不用调动也行。”】

  【李泰略微不满了,毕竟等了这么久就等了个这么一结果。】

  【察言观色的司马苏瑁,心知自己这个嘴替该上线了,于是,当场反驳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啊!”】

  【“陛下乃是千金之躯,怎可只以数千兵马来护卫。”】

  【“再说了,对手是楚王李宽。”】

  【“要知道,他可是前些日子击溃了十万大军啊。”】

  【这一听,李泰向他投放过去略微赞许的目光。】

  【司马苏瑁心中一喜,终于不像刚才那样被陛下忽略了。】

  【长孙无忌阐述道:“楚王虽然有些军事才能,但能击溃十万大军,实属是主帅房遗爱无能。”】

  【“若老臣来带兵,臣查觉后,会以疲惫粮草之策,诱敌深入,让楚王中圈套,使他再无力阻挡唐军合兵,若运气上佳的情况下,甚至可一举擒住,以绝后患。”】

  【李泰:“打住打住,朕知道他无能。”】

  【“但朕现在不关心这个了。”】

  【“因为朕已经把房家削爵了。”】

  【“朕目前只关心,朕的安危如何能保障!!!”】

  房遗爱一听削爵,满脸不甘心,因为自己大哥被自己受牵连了。

  虽说他明白是给天幕中自己丢失十万大军的处罚,但好歹看在先前帮助魏王登临太子之位前后出谋划策的面子上,让房家保留爵位又如何?!!

  房玄龄倒是看得通透,削爵好啊,削爵好啊,能远离风波缠生的朝廷也挺好的。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李泰挺宽容的。

  终归结底,房遗爱这个小子可是让十万大军惨败啊。

  【长孙无忌不慌不忙,继续道:“陛下的安危自然能保障。”】

  【“楚王想收服被他俘虏的大军,绝非易事。”】

  【“哪怕收服了,粮草也是一件大事。”】

  【“除非他一路带兵攻下来,掠夺粮草。”】

  【“但这样,只会损民心,以及看见他虚张声势。”】

  【司马苏瑁又注意到李泰越听越不耐烦,出声道:“损民心?虚张声势?这又有什么用,要我说,楚王一定会直接掠夺各州粮草,占领各州的。”】

  【长孙无忌平淡回复:“民心,这可重要了。”】

  【“但稍后再论。”】

  【“至于占领各州,那更好办了,但我想,楚王应该不会这么做。”】

  【“因为一占领,兵力必定是大麻烦,毕竟会分配到各州,易被击败。”】

  【“要知道,楚王能胜,是以机动性强的骑兵为主力,其他的,就不足为惧了。”】

  【“司马大人,你可明白?”】

  【司马苏瑁也不跟他争吵,反而堆笑道:“明白。不愧是司徒大人。”】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吹捧了一下。】

  【长孙无忌点点头,没怎么在意他,后又见李泰烦了,也不再拖下去了:“陛下,那我们先来讲讲为何能保障陛下的安危这件事。”】

  【李泰眉头舒开了:“司徒,快说。”】

  【长孙无忌侃侃而谈:“启禀陛下,通往长安的道路,有三处,一是潼关,二是武关,三是水路。”】

  【“武关距离定州太远,若楚王没有攻下其余州,直入武关,那便会让我们断他粮道,难以维持兵马,至此不战而胜。”】

  【“故而武关只需原先的一千兵马镇守即可。”】

  【“若陛下不放心,再抽调临近州两千兵马共入武关,这样一来,三千兵马守武关,便可高枕无忧。”】

  【“楚王水军匮乏,再加上渡河声势浩大,极易发现。”】

  【“故而,需派水军严加看管长安附近水域即可。”】

  【“至于潼关,最靠近定州,地势也最为重要,楚王一定会从这入手。”】

  【“但幸亏潼关地处关隘要冲,南临险峻秦岭,北靠滔滔黄河,属于易守难攻之地。”】

  【“因而,只需派重兵能将镇守,楚王便进不入长安,陛下就能彻底高枕无忧了。”】

  【“自然,后面还需抽调各地边境兵力,汇聚三万余,以苏定方统御,回防与楚王对战。】

  【听完后,李泰茅塞顿开,内心不再担忧了:“有理有理!还是司徒会啊。”】

  【他想起房遗爱的教训,询问道:“那朕该派哪一位将领去镇守潼关呢?”】

  【长孙无忌推举了程务挺:“陛下,在朝廷上,在军事上,唯有程务挺能够胜任此事。”】

  【李泰微微颔首:“好!朕知道了!”】

  【“司徒可还有话要说?”】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他不清楚说完此话后,李泰会不会淡定,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发癫:“臣,尚有一事不明!?”】

  【李泰:“哦?快说。”】

  【长孙无忌:“臣虽知这军情是大败后发回长安的。”】

  【“但却不知楚王是否弃大军而不顾,直率骑兵,跟随溃兵一入南下。”】

  【“倘若真这样的话,那恐怕这时,楚王便带兵,即将临近潼关之处了。”】

  【李泰慌了:“司徒,那该怎么办?”】

  【长孙无忌暗叹果然,立刻安抚道:“陛下,冷静冷静,这只是有可能而已。”】

  【“再者,楚王哪怕这样来,但兵力稀少,也难以起大事。”】

  【此刻,他心中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除非内有应贼,潼关开城门让楚王直入长安。”】

  【一阵安抚后,李泰冷静下来,并按照长孙无忌所说的做。】

  【像什么“抽调长安守兵三千士兵,由程务挺带领,前往镇守潼关。”、“调集水军。”等等之类的事。】

第53章 李世民顺位让李宽登基!诛文官十族!

  【一天后!程务挺领兵出发。】

  【可没有多久,数道军情急报发往长安。】

  【“报!已有三地封王趁机起义作乱,百姓苦不堪言。”】

  【“报!大唐边境遭遇西突厥入侵!”】

  【“报!苏定方领兵折回长安时,遭遇东突厥主领的各国联军的袭击,虽未大败,但处于僵持状态,不能动弹。”】

  【一道道不利的军情,让李泰看着脸都青了。】

  【他死死盯着封王作乱的军情,咬牙切齿道:“这些乱臣贼子!”】

  【“父皇,这件事你做错了!你当初就不应该给他们兵权。”】

  【“现在他们都威胁到孩儿的性命了!!!”】

  李泰嘴抽了抽,内心恳求。

首节 上一节 47/1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