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自己啊!本王拜托你别讲了啊!
不然父皇等会又要雷霆大怒了。
李世民听此话,脸黑得要死,身边的气压极低,让不少察言观色的内侍皆垂首,不敢看天幕。
还我做错了?!!
明明是你瞎指挥造成的。
真是气死我了!!!
不行,不泄这一口气,我心里不舒泰。
等天幕结束后,赏青雀几鞭,让他涨涨教训。
我要把以前的宽容全部都粉碎掉,不再留情了。
李宽也不忍着,噗嗤笑道:“哈哈哈,父皇,你最爱的青雀说你做错了呢!”
毕竟他最大的乐子已经是看李世民气得不行又拿自己不能怎么办的样子了。
高阳公主一脸惊恐看着他。
虽然经过前面几番刺激,但还是难以置信他为什么要次次怼李世民,是为了好玩吗?!
李世民听此,额头上冒出几丝黑线了。
二话不说,当即挥起马鞭,向李宽抽去。
他此刻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朕就不信,马鞭之下,不出孝子!!!
我嘞个豆的。
父皇,你这次怎么反应这么快啊!
李宽一个紧急闪躲,避开了马鞭。
尔后,又是撒腿就跑。!
李世民则是追着。
没几下,又变成了先前出现的一轮追逐赛了。
对此,高阳公主只能是傻愣傻愣的看着。
【经过大臣商议后。】
【李泰下令让苏定方尽快战胜东突厥主领的各国联军。】
【同时,已经对各大封王有了很大警惕心的他还私自下令,让各州官员警惕封王,若有异动,必要时,可不靠圣誉,先诛杀封王。】
【这一条命令,让各州官员与封王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以至于各州兵马不敢妄动。】
【然后,不少世家也蠢蠢欲动了。】
【尤其是一些小世家。】
【他们看出李泰是庸人之辈,打不过李宽。】
【所以他们想乘上楚王的这一快车。】
【终究,只要一成功,便极有可能成为新朝廷的重要大臣,让家族更加繁荣。】
【当然,一些大世家,则坐观山虎斗,尽量保持中立,两不得罪。】
【除此之外,一些被李宽早些年收买的底层官员,也纷纷异动,静待佳机。】
【各大臣,也在议论,要站在哪一边?】
【至于长孙无忌是没得选,一条路走到黑了。】
【其中,一些忠于太宗皇帝的大臣,完全没有动摇,都站在了李泰这边。】
【哪怕李泰做错了那么多事。】
【但只因他还是太宗皇帝认可的大唐天子。】
【翌日。】
【朝会上。】
【突然,一道急报拉开了长安的慌乱的序幕。】
【一位专门来汇报军情的内侍,急促道:“陛下!前方传来急报,潼关失守,程将军在前往潼关途中,遇袭,以疲惫之师对抗楚王的骑兵,惨败!!!”】
【刚听完,李泰的眼睛瞪得老大了,语气慌张:“什么!?你在说什么?!”】
【众大臣也彻底慌了。】
【“陛下,是前线逃回长安的溃兵所说的。”】
【李泰接受不了事实,斥责道:“谣言!都是谣言!”】
【“朕不相信李宽那个小人这么快闯过易守难攻的潼关。”】
【有些文化的内侍见到他疯癫的样子,咽了咽喉咙,犹豫了一下,修饰了一下言语,说道:“从潼关逃回来了的士兵说。”】
【“在夜里,不知为何,城门突然打开,守门士兵连预警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了。”】
【“随后,便有楚王的士兵悄无声息的闯入。”】
【“最后,守将被杀,副将反叛,士兵倒戈,投入楚王麾下。”】
【随着,他详细描述,李泰内心仅存的一丝希冀散了。】
【“陛下,他们还说,楚王的士兵可能正赶过来了。”这最后一句话,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
【李泰摇了摇头,眼中透露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否认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潼关怎么会无缘无故落入楚王手中。”】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指着各大臣,声嘶力竭:“是不是你们当中有人勾结!”】
【“是不是你们私自串通楚王!!!”】
【“是不是啊!!!”】
【众大臣听着,也互相打量周边人,他们都在怀疑哪些人已经投入楚王的麾下了。】
【长孙无忌:“陛下,陛下,你要冷静。”】
【“朕冷静不了!!!”】
【李泰盯上了他,像只疯狗一样,乱咬人了:“司徒,朕还没有追究你的罪!”】
【“你不是说,楚王攻不入潼关吗!!”】
【“可现在,你看看你看看!楚王要来了!要朕的命了!!!”】
【“朕已经不管你是不是朕的亲舅舅了!”】
【李泰这句话,吼了出来:“朕要把你罢官!!!”】
【褚遂良等大臣,神色一变:“陛下,万万不可啊!司徒他。”】
【“滚一边去!!!”】
【“给朕滚一边去!!!”】
【盛怒下、情绪失控下的李泰,已然是听不进任何话了。】
【长孙无忌也是彻底对他失望了,摘官帽、褪朝服:“是,陛下!臣这就走。”】
【褚遂良等人一见,也一样,失望透顶,当即,摘掉官帽等物:“陛下,若陛下罢免司徒,那会是陛下之错,还请陛下收回命令。”】
【李泰一见,更加疯癫了,一整个人,暴躁如雷:“反了!!反了!!!”】
【“你们这是在逼朕!!!”】
【“你们是看朕在劫难逃了,想加入楚王麾下是吧!!”】
【“朕不会给你们机会!!!”】
【“朕要把你们通通下大狱!!!”】
第54章 薛仁贵射杀李泰!以报当年侮辱之仇!
【李泰宛如癫狂,大喊大叫,身上完全无帝王之范:“来人来人!把他们通通下大狱!!!”】
【一些忠于皇帝的千牛卫,一瞬间从外面闯了进来:“是,陛下。”】
【“诸位大人。”】
【长孙无忌等人也不为难千牛卫,扭头就走:“我等自行前去。”】
【司马苏瑁等人一看,噤若寒蝉,内心甚至在想,能打仗的主心骨没了,那后面该怎么办?】
【但他们实在不敢站出来,劝说李泰收回成命。】
【生怕等会被暴怒的李泰下大狱,然后待楚王夺了长安后,连跑的地方都没有。】
【而李泰见他们被千牛卫带走,心里的怨怒消散了一些,随后,坐回龙椅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此时此刻,大殿的气氛格外寂静与压抑,唯剩下李泰那气愤的喘o息声。】
【待了一阵子,李泰的情绪稍微平复,突然开口,问道:“玄武门守军与宫中千牛卫还剩下多少?”】
【司马苏瑁小心翼翼道:“陛下,先前程务挺领兵走时,抽调了两千人,目前,应该还剩两千余人。”】
【“招新兵呢!!!”】
【“招一万新兵呢!!!”】
【李泰连续发问,语气越来越不耐烦:“这样,守不守得住长安?!!”】
【“守不守得住长安?!!”】
【听到这话,司马苏瑁内心无奈了,陛下,你让臣怎么给你回答啊?!估计这时候,楚王都有五千兵马了,甚至还即将赶到长安了。】
【再说了,哪怕现在招兵,也是一些毫无战力的民兵,根本扛不住楚王精锐,万一民兵里面有一些楚王安排的奸细,那败得更快!】
【“快回答朕!!“守不守得住长安?!!”】
【司马苏瑁避重就轻,躬身一下,谏言道:“陛下,我们逃吧!毕竟天子不坐垂堂,陛下的圣体最为重要。”】
【李泰一怔:“逃?!!”】
【司马苏瑁:“没错,陛下,走水路还可以逃走的。”】
【“我们还有两千兵马,可护送陛下。”】
【“只要通过水路离开,楚王哪怕是骑马追上来,那也鞭长莫及。”】
【有大臣也跟着建议了:“是啊!陛下,大不了,我们逃去边境,边境那边还有数万大军,可护陛下啊。”】
【“只要陛下一天还在,那楚王就是乱臣贼子。”】
【“到时陛下还可以以大唐天子的名义,让各大封王勤王保驾。”】
【司马苏瑁则不建议逃去北方,说道:“陛下,不可把希望寄托在苏定方身上。”】
【“苏定方是裴行俭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