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若真有心赈灾,那一万两银子便交你去办。”
一石米(150斤)才一两银子出头,一万两银子花好了,倒也能救下不少人的......
至于林如海这儿,就只能使出B计划了。
姚弘旭目光一阵闪动,终究还是答应着跟了上去。
————
未初时分,众人早已饭毕。
贾敏正带着黛玉在正卧歇中觉,院里静悄悄得鸦雀不闻。
西厢房南间,林修远虽嫌两个丫鬟粗陋,但见她们拿着针线打盹,仍打发她们上床歇息。
自己则在两个青春女儿水汪汪的感激目光中,满心得意地出了院子,悄悄寻到了自家书僮屋里。
那书僮一见他便哭丧着脸递过一包银子来:
“大爷,那不倒翁别家金店不敢要,永丰号又只愿按五折回收。”
“七折的价都不愿给?!这些黑了心的蛆,遭了瘟的猪!我艹他XXXX......”
林修远登时气炸了肺,但压着声音无能狂怒了一会,还是忍气吞声道:
“罢了,且等小爷过了嗣再去找他们算账!”
说着便接过银包一瞧,立马红眼瞪向了书僮:
“怎么只有24两?你这狗奴才昧了多少?!”
书僮一惊,忙告饶道:
“大爷明鉴,这东西永丰号原价才48两8钱的,小人只拿了4钱,都是昨儿那船伙骗了大爷啊。”
林修远又是好一阵懊悔怒骂,方才咬牙认了这个栽,又从怀里摸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连着几锭碎银塞了进去,仍递给了书僮,细细叮嘱道:
“这两日我告了假,你趁便回一趟家,把这些银子给娘,叫她先还了这月的孳息,剩下的让她和弟弟妹妹都做一身新春衣。
还有,我在堂叔这一切都好,王叔待我也好,再有三五年就能接她们过来享清福了。”
书僮踟蹰:“大爷你还要养伤换药呢,这没了银子可如何使得?”
“无事!到时候我自找汪家去要,你快去快回,路上仔细。”
林修远打发了书僮出来,一开门去却撞见姚弘旭正领人从院里过。
正发愣之际,姚弘旭已经大笑开口:“这却是巧了,原来修远兄的家人也住在此处?
傅恒,记得往后和这位兄弟多亲近亲近。”
傅恒恭声道:“是,六爷。”
“你......”
林修远正要说话,姚弘旭便又拱手道:
“弟还要出门办差,这就告辞了,修远兄回见。”
“哎,回见...欸?”
林修远挠头看着姚弘旭过了转角,面色忽然有些阴晴不定起来。
书僮也害怕道:“大爷,他...他不会都听到了罢?”
“慌什么?!就算听到了,没头没尾的他又能知道什么?还不快去办你的差事?”
林修远强自镇定地冷哼了一声,便匆匆去寻王景安了。
不提。
————
“这林修远原来还背着贷款,那也就不好再苛责他对小黛玉抠抠搜搜了,而且他对家里人还挺好,倒也当得孝悌二字。
不过‘三五年就要接家里人过来享福’...这显然是知道了什么啊。
可一来他不可能也看过《红楼梦》,二来林如海夫妇虽都微有病容却还瞧不出早亡的迹象,除非迹象是在别处......”
“根据前世专家对黛玉病症进行的研究,在名医束手、药石无效的情况下,她要么是先天性的二尖瓣狭窄,要么是先天性的动脉导管未闭。
其中原理自己已记不得了,但表征上,前者会有轻度的口唇发绀,而后者......
如果导管未必合的小孔较大,到了晚期往往会引发肺动脉高压,表现出差异性紫绀——下肢缺氧发绀,出现杵状指。
眼下贾敏一家三口唇色都极正常,黛玉又还年幼,如果能确定贾敏和林如海中任意一人有差异性紫绀的症状,那百分百就是动脉导管未闭了。”
“而林如海头里那句话,和林修远如今的表现,似乎都在昭示着林如海衣物下的身体表症已经遮掩不住了。
可林修远分明也才来不久,又没有叔侄抵足而眠的道理......难道是他那“王叔”王景安告诉他的?
呵,这是在提前下注了!”
“不过,即便林如海真的已经到了晚期,也不好就轻易排除贾敏同患先心病的可能。
毕竟她的气色也不大好,而且三个姐姐还都死在了她的前面......
但此世极重礼教大防,女儿家那对金莲的私密程度几乎不下于**了,自己又该怎么确诊一下呢?”
姚弘旭思绪浮沉,目光飘忽,脚下步伐不停,直到将至前衙才回神笑谓傅恒道:
“萧汪两家乃本地豪族,对咱们的调查有所察觉也是正常,如今知道萧夫人是萧长裕的独女,且并无男丁承嗣也就够了。
既然那汪朝宗兼掌淮北两旗,剩下的马德昌和鲍以安也为他马首是瞻,且等我说动了姨爹,就以你的名义递份拜帖给他。”
傅恒有些惊讶:“我的名义?”
第44章 分利定责王子赈灾(求追读!)
“是啊,尊伯父马齐如今出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正管着这群皇商,可比我这个空头王子说话管用。”
姚弘旭随口顽笑了一句,不由又暗生感叹道:
“要是汪雨涵是个女儿家就好了啊。”
按制,堂商之家若是无子为继,就要被内务府削去虚衔,连本带息地抽走帑银,另选资本雄厚的总商继任。
眼下淮北首总萧家即将绝嗣,但幸有独女萧文淑嫁给了堂商汪朝宗,萧家的旗下散商就还有归处,还不至于人心散乱,择枝而栖。
但如果汪家也没有嗣子,那萧长裕和汪广达这两家的百年基业,都会一朝烟消云散。
如此自己凭借着马齐的关系,就可以轻易拿捏住萧汪两家。
再加上以让薛蟠提前袭职为诱惑,为了夺回恒舒号的控制权,薛姨妈那儿自己想来也能随意揉搓了。
这样一来,两淮首总便尽入自己彀中,非但百万赈灾修河的银两只是小事,就连日后的夺嫡争龙也有了资金来源,岂不是平添了三分胜算?
而且说起来,汪雨涵除了喉结,身段言行也确实很像个女儿家的......
微微狐疑间他已出了垂花门,脸上骤然洋溢出和煦的笑容,大步迎上了二堂外候着的几个师爷。
何思道也早满面春风地领人紧赶几步,递过一封绸袋来:
“姜夫子,文书印信都在里面了,赈灾之事便有劳费心了。”
“何夫子客气,为姨爹办事,当不得‘劳’字。”
姚弘旭含笑接过,验看无误后便交给傅恒收下,然后看向了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刻下都笑出了满脸褶子,再瞧不出半点嫉妒来。
他心头一乐,仍如先前一般随意笑道:
“两位老夫子特意等我,却不知有何见教?”
两人受宠若惊,连道不敢:“姜夫子说笑了,老朽等......特来送行,对,对,特来送行。”
“那就多谢二老了。”
见二人吞吞吐吐,姚弘旭也不理会,只向何思道笑道:
“在下听闻何夫子久在宁、扬为幕,廉能之名著于江南,如今在下虽有些臂助,却苦于人事不熟,还请何夫子帮着引荐些贤绅善民。”
这就是在主动分润利益了。
毕竟一万两银子,即便按米价来算,也值前世三四百万,若按金价来算,更得值上个几千万。
若想在眼下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扬州,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买到尽可能多的赈灾物资,然后再有序地分发在灾民手中,还是得倚仗地头蛇才行。
至于自己,负责制定章程,把握银钱出入便足够了。
而想要寻到和己方利益相合的地头蛇,再没有比林如海首席大秘何思道更合适的中间人了,也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林如海想要关照哪些人。
说到底,林如海虽特意选了自己主持赈灾,以示清廉自守,但这个万两银子的大项目还是会先紧着自己人的。
何思道听了这话,脸上果然笑意更浓:
“我正要和姜夫子说起这事,有几位东家听闻大人善举,有意襄助此事,如今正在门厅等候。
不知姜夫子可有意拨冗一会?”
“固所愿也。何夫子,请。”
姚弘旭含笑应下,被引往门厅去了,却见得几个员外模样的中年之外,屋内还有不少年轻面孔——
浅笑盈盈的汪雨涵,目光闪躲的薛虺也赫然在列。
一时众人见了礼,各自介绍了身份。
一拨是扬州城内粮行、药行、柴行之类的东家,只听姓氏就知道和八大堂商脱不开干系。
比如其中张记米行的张四箴,正是张四可的弟弟,字如圭,曾做过一任府判。
似乎就是那个和贾雨村一案被革的张如圭。
而汪雨涵今儿的身份是汪家青芝堂的少东家,薛虺则是代表着薛家恒舒米行。
另一拨是梅花书院的上舍生,衣着或绸或布,面貌都极昂扬。
梅花书院领受运库拨银,从靠府库供养的扬州书院齐名,举人、进士层出不穷。
这些估计就是林如海要关照的晚辈了,大约是为了替他们刷刷声望,趁便也锻炼下实务能力。
而里面为首的学子年方弱冠,扬州府上年院试案首,本名毕沅,尚志号毕礼之孙。
“前世满清为数不多的状元总督...这似乎又是一个名人。”
姚弘旭只多瞧了他一眼,便开门见山道:
“我有意在虹桥人市和北边县境舍饭施药,开设粥场,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凉饭团子要手拿着能吃!
十日之内,扬州城地面上再不许饿死一人!”
“作为回报,诸位东家物资售价只要不溢出市价一成,我便会用印拨银,所有帮佣者也有一日两百文的补助。
诸位可能做到?”
十天?还额外给了一成的利?这比预计的还稍好一点啊。
张如圭等人见有利可图,已是喜出望外,连忙迭声应了。
汪雨涵却摇手笑道:“爹已有了交代,为襄助盐政义举,我青芝堂这次只按进价卖药。”
众商一阵哗然,却都讪讪地没有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