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拯救贾敏开始 第43节

  “玉儿回来罢,有些人呐,知人知面不知心,咱们往后少和他说话。”

  “唔~”

  黛玉鼓着腮儿,有些不愿。

  姚弘旭笑着推了推她:

  “妹妹去吧,乖乖听姨妈的话,我从金陵回来的时候给你多多带些礼物。”

第59章 加条件如海终点头(求追读!很关键!)

  黛玉仰着脑袋,神色怏怏:“子明哥哥你要出门了吗?”

  贾敏转眸望来,欲言又止:“子明你......”

  姚弘旭心头微暖,含笑回道:

  “已定了今儿午错出发,但多不过三五日的工夫便能回来,还请姨妈和妹妹勿忧。”

  哪个担忧你了,不过怕你甩手走了,玉儿的病症又没着落罢了。

  贾敏羞恼地横他一眼,便拉过黛玉和柳氏、关氏两位姨娘说起了话来,还关心地问了问林修远的病情。

  林修远受宠若惊地回了,又得意洋洋地瞥了眼“落寞”的姚弘旭。

  待要讥刺几句时便见到林如海大步进来,忙起身相迎,张口欲言。

  林如海坐回主位,肃容摆手道:

  “都坐罢,三件事说一下。”

  “王景安杖责一百,合家打发到关外田庄,自此不准入关!往后由林之忠总管家中事务,先由林武代他父亲一阵。”

  贾敏柳眉轻扬,抿唇未语。

  “王景安的家产计有两万出头,且都不入公中了,由太太取五成,梅姨娘四成,关姨娘和柳姨娘各拿半成,以弥补他往日的克扣贪污。”

  关氏眉眼弯弯,喜气洋洋。

  “还有,那贾师傅是由王景安荐来的,又和张家关系匪浅,我已将他辞了。

  玉儿先放几日假罢,且等爹爹再为你寻个好的。”

  黛玉明眸晶晶,梨涡浅浅。

  堂内的气氛骤然松快许多,关姨娘、柳姨娘忙张罗着传饭,亲领着丫鬟们在桌旁伺候。

  直到贾敏点头才于下首入座。

  一时饭毕,林如海收拾着去前头上衙,姚弘旭也抬步跟在后头。

  一路沉默着到了官邸,林如海屏退左右,点烟吞吐,打望着对面坦然端坐的姚弘旭,久久不语。

  直到一袋烟抽完,他才轻咳着挪开了目光,叹息一声道:

  “张家有意赔银万两,我让他们捐去赈灾了,若能多活些灾民,也算是年儿的功德......

  愿他来世能无病无灾,再不用生在我这等人家罢。”

  “还请姨爹放心,我会让傅恒盯紧了,务必让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实处。”

  姚弘旭先郑重应下了,又诚恳劝道:

  “此事原乃命运弄人,实非姨爹之过,如今妹妹又小,姨爹定要珍重身体才是啊。”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因为他着实不忍心小黛玉早早遭那离丧之苦。

  林如海认真看了他一眼,还是放下了烟杆,又把掏出半截的烟丝塞回了荷包,方才沉吟着问他道:

  “非得我下令让盐商捐输赈灾,你才愿告知救治玉儿的法子?”

  看来贾敏还是帮我转达了。

  姚弘旭心头一动,颔首应下:“正是如此,只等侄儿忙过这段,便会原原本本据实以告。”

  林如海浓眉愁蹙,起身踱步半日,最终还是摇头叹道:

  “不够!这些还不够!”

  不够?!

  为了自家女儿痊愈的希望,这林如海都不肯去得罪一下四伯?!

  可自己除了这张本就虚张声势的底牌,眼下哪里还有其他的法子好想?

  姚弘旭骤然一惊,勉强镇定道:“...还请姨爹明示。”

  林如海双目灼灼,一字一顿:“日后玉儿若能生有二子,你须得让其中一子承我林家香火。”

  姚弘旭骇然离座:

  “姨爹何出此言?!”

  “天地可鉴,我对妹妹从无此心!”

  “...且侄儿的婚姻自己说了也不算的,哪敢就好应承此事?”

  “子明你...”

  林如海神色古怪地瞅他一眼,不禁抚须纳罕道:

  “你都知道玉儿存了这会遗传的疾症,我即便请史老太君说动了皇贵妃娘娘,这婚事也还是成不了的。

  而玉儿往后定是要做正室夫人的,自然得再找个门当户对、才貌堪配的良人才是......却是与你无缘了。”

  ???

  我警告你啊,这种骗婚行为,放在前世是妥妥要被撤销的!

  还有啊,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愿意了?大不了不生孩子就是了。

  姚弘旭讪讪地坐了回去,一面心中腹诽,一面试探着道:“所以姨爹的意思是?”

  林如海沉声道:

  “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务必要让她未来的夫君答应此事,子明能做到吗?”

  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姚弘旭还能如何,只得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然后捧着一卷新鲜出炉、章印俱全的两淮盐令去寻何思道誊抄发行去了。

  不过他虽然终于得偿所愿,但宝贵的人品这下也被透支了许多。

  往后只能对林妹妹加倍的好,才能稍稍弥补一二的样子。

  还有贾敏那儿,自己一时不忍说了实话,她却也丝毫不信,往后自己又该如何和她解释呢?

  暧,看来也只能加倍对她好了。

  至于林如海......他若能活到自己功成,自己自然也不会吝啬公侯之赏!

  姚弘旭做好了心理建设,便一径收好了盐令副本,意气风发地出门登车,直奔南河下而去。

  ------

  辰末时分,汪家豪宅。

  向南大厅之内,汪朝宗仔细端详过眼前墨迹未干的盐令副本,和那封署名【内务府总管大臣内侄傅恒】的拜帖。

  再瞧向对座淡然品茗的姚弘旭,心中便有了一些揣测,一时暗暗叫苦。

  但面上仍还从容笑问:“姜夫子今儿光临寒舍,却不知是为公事还是私事?”

  姚弘旭放下了茶盅:“哦?这公事...汪堂商怎么说?”

  汪朝宗面露苦涩,言辞直率:

  “夫子若为公事而来,那这盐令汪某已经收悉。

  只是这一百万两的捐输我等实难办理,恐怕还会妨碍行盐,务本堂公议之时定然是凑不够七票的,还请盐政大人收回成命。”

  这等捐输原来竟需要七票赞成?这可就和罢免首总是一个难度了。

  姚弘旭心头微动,笑意如故:“那私事又怎么说?”

  汪朝宗坐直了身子,挥退了下人,肃容回道:

  “若是为了私事,敢问夫子......是为哪位王爷而来?”

  “不愧是能获赏臬台的汪广达!”

  姚弘旭拊掌而赞,“坦然”笑道: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汪堂商想来也已经知道,雍王爷不日就驾临江南。

  而殿下此次所奉圣命中,那查堪官吏暂且不论,剩余的督办河工、赈济灾民,哪样不需要钱粮?

  因此在下此次请缨南下,便是要为殿下效这犬马之劳。

  如今林盐政已经点头,说不得要再请诸位贤绅慷慨解囊一番了。”

第60章 棉袄漏风朝宗失措

  原来他是四皇子的门人?

  是了,此人出身镶白旗姜佳氏,而四皇子封王之时,得赐的正是镶白旗。

  若非如此,林如海也难对他这般礼遇,更不会突然下令捐输。

  只是......竟连被已抬入镶黄旗的马齐都在与四皇子暗通款曲,可见这位“冷面王”其志不小啊!

  汪朝宗登时信了大半,好容易压下了心头惊讶,也不再去问印信凭证,只拱手向北道:

  “雍王爷若要奉圣命开捐,我等盐商世受皇恩,原不该推辞。

  但如今各家为了行盐已将现银投入得七七八八,急切之间断凑不够百万两的......

  还望姜夫子能代为陈情,以免误了盐务,损了国计。”

  姚弘旭神色不变:“那究竟多少诸位才愿纳捐?”

  汪朝宗蹙眉沉吟道:“最多不过二十万。”

  “二十万......这赈灾救民许都不够,更遑论还要修河!”

  姚弘旭放下脸来,语气阴森:

  “早听闻九皇子在几家盐旗都有暗股......尔等莫不是有意和雍王殿下打擂台?”

  “不敢,这些都是捕风捉影之谈,雍王爷定会明鉴。”

  汪朝宗面作惶恐,却不松口。

  姚弘旭心中可惜,面上展颜:

  “汪堂商莫急,适才不过相戏尔。

  试想殿下若不相信诸位,又怎会着我先来与诸位有商有量?”

  大约雍王爷也怕骑虎难下罢。

  汪朝宗心中微哂,嘴上随意答应着,一面就将目光落在了那封拜帖上。

首节 上一节 43/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