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不行,实在是小铁锅留下的女人太多了,后宫光是嫔妃就有四五百人,没名分的宫女更是有近两千之众,说后宫佳丽三千可能有点夸张,但也离三千人差不多了多少,都够开几个纺织厂了
这么多女人带回去,怎么安置都是个问题,让鲁锦一个人睡是肯定睡不过来的,而且都是小铁锅玩剩下的女人,再加上鲁锦在南京的那个皇宫,说白了就是个临时对付的前朝行宫,根本就装不下那么多宫人,哪怕是带回去打扫宫苑也用不完,那还不如拿去赏赐功臣呢。
于是这两千多嫔妃宫女,干脆就被鲁锦直接分了,这次参与北伐的将领人人有份,辽东和山西那边,鲁锦直接各自送了五百人过去,让将领自己挑,他们挑完剩下的再赏给下面的基层军官。
甚至就连文官这边,上到李善长这个左相,下到奉天知府刘子贤,就连鲁锦身边的夏煜和包毓,也各自分了几个,就这到最后居然还剩下一千多,鲁锦准备全部打包带回去,到南方再分一次。
与数量庞大的嫔妃和宫女不同,元廷太监的数量就少多了,只有五六百人,而且有八成以上都是高丽宦官,这里面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朴不花。
这货也是个高丽人,而且和奇皇后还是高丽同乡,被安排贴身伺候奇皇后,替奇皇后掌管小金库,官至荣禄大夫,资政院使,还和奇皇后、哈麻一起预谋逼宫篡位,是二人的重要党羽。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有元一朝,除了这个高丽太监朴不花,几乎没有听说过太监干政的传闻,这是因为元朝有怯薛军制度,跟在皇帝身边做贴身内侍的,大多都是怯薛军的人,寻常太监很难接触到皇帝。
反倒是怯薛军出身的权臣出了一大堆,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哈麻,不外如是。
这说明干政的内侍,跟是不是太监没多大关系,只要是能接触到皇帝的,靠近权力中枢的,无论男女还是侍卫,都可能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政事,跟用什么人无关。
所以想避免内廷干政,还得皇帝自己来管,而内侍干政大多又都是后来的皇帝主动放出去,用来制衡外朝的,所以这个事没辙,纯靠自觉,只要外朝的大臣跟皇帝争权,那内侍干政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以后的话且不提,从元廷俘虏的这一批宦官,鲁锦可没打算全都留着,朴不花在那天处决奇皇后的时候就被杀了,剩下的高丽籍太监,鲁锦准备把他们全部发配去挖矿,最后还有几十个汉人和蒙古太监,倒是被鲁锦带了回去。
就这样一直到了十月二十日,朱亮祖的二方面军已经开始集结回撤,前锋都已经抵达天津的时候,塞北前线的各路大军差不多也已经就位了,关铎和潘诚的144师顺利抵达高丽东北面的双城总管府。
得知大都已经被攻克,元顺帝被俘虏,辽东全境和漠南的上都开平,都已被明军接管的消息,元廷封的双城总管府达鲁花赤李子春,很识时务的就选择了归顺大明,至此双城总管府也并入大明版图,高丽这次再想跟原历史上那样向北扩张,几乎就不可能了。
至于李成桂,嗯,他现在才十九岁,双城总管府达鲁花赤李子春就是他爹,历史上这爷俩在元末时投靠了高丽的王颛,帮助高丽向北扩张,后来还篡位夺了半岛的政权,然后才有了李氏朝鲜。
原历史上也是李成桂带兵杀死了关铎麾下的中路红巾军,这下可好,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下关铎和李成桂又碰到一起了,只不过这回李成桂成了关铎的手下,可谓造化弄人
与此同时,王显忠的142师也进驻了辽东半岛,白广泰率领的水师,这次完成运输部队和粮草的任务后,也开始分兵进驻旅顺,收到鲁锦的命令后,又派了一支二十条船组成的分舰队,载着粮食和物资南下绕过高丽半岛,进驻高丽东海岸的双城总管府,有了粮草和补给,关铎在那里的驻军才能站得住脚。
另一边,俞通海也从上都就近撤到了全宁驻扎,廖永安和徐达则是率领部队从太原北上,占领了河套和上都一带的城池。
常遇春带着第九集团军正在向南撤退,不过回程时部队行军很慢,现在才走到太原。
等张德胜带着115师和李旺的禁卫第一师来到大都坐镇时,鲁锦这边也不再继续等常遇春了,让他从山西慢慢南下吧,鲁锦自己则是带着此战抓获的俘虏,跟着朱亮祖的二方面军一起班师回京。
大军向南回撤的路上,关于北伐的捷报也正在以露布报捷的方式向南方传播,四路大军一战尽收山陕、河北,辽东,甚至还打到了漠南,将上都和应昌也收了回来,还俘虏了元廷君主。
大明才刚立国两个月,就取得如此大胜,连带着让全国军民的士气也跟着高涨起来。
鲁锦南下回京的路上,就看到不少百姓在道旁驻足围观得胜凯旋的大军,还有些百姓对着那些俘虏的元廷官员指指点点,一副大仇得报的模样。
而等消息传到江南,更是让那些心怀叵测的士绅地主彻底绝望,鲁锦占领江南后立刻施行了阶梯税政策,还给民间借贷利息设置了年利20%的上限,虽然没有直接夺了士绅的土地,可这一招却直接打断了他们的骨头,逼着他们不断的卖地分家析产,以此来逃脱重税。
以前算作家中私产的奴仆,也被官府强制换成了雇工契约,每个月还得给奴仆发工钱,就鲁锦这么个搞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眼看这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江南的那些士绅地主们也蠢蠢欲动,可之前有三十万圣武军主力在江南压着,他们什么都不敢做,后来野战军主力虽然走了,可内卫军却留了下来,这内卫军制度更狠,直接深入村镇,来自各个村的内卫军士卒全是朝廷的眼线,但凡那些乡下土豪有半点动静,都会立刻遭到官府和内卫军的镇压。
杀鸡儆猴几次之后,土豪士绅彻底不敢动弹了,只能在鲁锦的治下委曲求全,再加上圣武军在前线连战连捷,就更吓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他们虽然不敢公然造反,但心里却对以前的大元无比怀念,蒙古人对他们可真好啊,只要给官府交够赋税,其他不管他们怎么搞,元廷的官府都不管,这在乡下当土皇帝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不少人心里是盼着元廷能够再打回来,把鲁锦赶走,好让他们重新夺回自家田产的。
但是现在嘛,元廷回来是回来了,不过却是被鲁锦俘虏回来的,连大元皇帝都成了俘虏,漠南的应昌都被朝廷夺回,他们这下终于彻底绝望了。
一些认清现实的士绅,转而开始积极配合官府的分地政策,之前一直宁愿多交一档重税,也一定要把土地攥在手里的人,这下也终于舍得分出来了,希望此举能给自家子弟多争取点政治分,为将来的科举做官做好准备。
南方的士绅如此,那些还未归附之地的军阀和地方势力,这次听到明军北伐大获全胜的消息后,也纷纷献表归附。
就在鲁锦渡过黄河,抵达徐州的时候,留守建康坐镇中枢的冯国用,就给鲁锦发来两条好消息,位于浙南山区的处州路,也就是丽水、遂昌、缙云、龙泉、庆元、青田等地,来使献表归附。
处州路位于浙南山区,鲁锦之前一直在努力争取平原地带,那穷乡僻壤的处州就一直留着没动,现在终于主动归附,也只能算瓜熟蒂落了。
刘伯温的老家就是处州路青田的,不过自打鲁锦攻占了浙东,封锁了浙南后,他就一直隐居在嘉兴乡下的朋友家里,已经好几年没回过老家了,这两年干脆在嘉兴当地找了个私塾,在私塾里当先生。
因此这次作为处州路代表,来建康献表归附的使者,并不是刘基,而是元廷的处州路总管府判官,被誉为浙东四先生的丽水名士叶琛。
现在大元都亡了,叶琛又是处州路本地人,他自然不想自己的家乡再遭战火,而且鲁锦新建立的大明武德如此充沛,现在北伐也结束了,鲁锦的几十万大军腾出了手来,元末这盘棋局,胜负已分,他就算想硬抗也打不赢,干脆投降拉倒。
另一个主动献表归附的,是赣南的熊天瑞,此人原本是荆州的乐工,后来跟着徐寿辉起兵反元,去年徐宋主力被元军打散之后,熊天瑞也领着一支溃兵逃到了赣南,在山区里打游击。
然后九月鲁锦发动豫湘赣战役,平定了江西北部、两湖、荆襄以及南阳,但当时因为兵力有限,并且赣南全是山区,价值不高,于是就放过赣南没打,熊天瑞就这么在赣南苟了下来,并且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还发展壮大,已经有了三万兵马。
不过今年虽然鲁锦发动了北伐战役,但在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鲁锦还留了一个廖永坚和邓顺兴的第十集团军,驻扎在湖南郴州,和赣州的熊天瑞对峙,有这五万多大军盯着,熊天瑞也一年没敢轻举妄动。
现在北伐胜利,鲁锦率领圣武军主力班师南下的消息传来,熊天瑞就再也不敢拖了,北方已经平定,圣武军主力那边还腾出了手来,下一个挨收拾的会是谁,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猜到,于是这货也麻溜的献表归附了。
不过也幸亏鲁锦在南方有布置,留了一个集团军在旁边看着他,不然这货指不定真能搞出什么事来。
熊天瑞在原历史上就不是很老实,他原本是徐寿辉的部下,陈友谅杀死徐寿辉篡位后,熊天瑞又跟着陈友谅,结果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的时候,熊天瑞却一个兵不出,坐在旁边看戏。
后来陈友谅死后,常遇春率军打到赣州,熊天瑞迫不得已才投降了老朱,不过那时候他还是没老实。
陈友谅的陈汉被灭后,熊天瑞作为陈汉部将被老朱收编,再后来打张士诚的时候,熊天瑞居然再次叛变,带兵投靠了张士诚,只可惜他没想到自己的心思早已被老朱察觉,反而利用他的叛变,给张士诚投喂了一个假消息,害的张士诚在湖州大败,张士诚兵败之后,熊天瑞也被再次抓获处死。
从此人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这货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说是四姓家奴也不为过,这次要不是大势已去,他实在是没办法了,这货是绝对不会轻易投降的。
公元4051年,腊月初十,鲁锦从扬州渡江,于镇江上岸,又转陆路去建康,得知鲁锦凯旋而归的消息,留在建康中枢看家的冯国用,立刻带领百官出东门十里前来迎接。
等众人见到鲁锦的行驾后,冯国用当即带领百官上前行礼,“恭贺陛下收复燕云,凯旋而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鲁锦见状连忙下马迎上来,拉着冯国用的手问道,“先生辛苦了,家中可一切安好?”
“与陛下相比,臣不敢称辛苦。”冯国用连忙谦虚了一句,然后再次说道,“家中一切安好,陛下尽管放心,几位娘娘和皇子也好着呢,太子殿下还常常询问陛下何时回来。
“朝中也无大事发生,倒是南方那些元廷的残余势力,听说了我大明北伐的军威,纷纷献表归附。”
言罢他又指向身后百官中的一个中年,给鲁锦介绍道,“陛下,这位就是处州路总管府判官叶琛,此人与宋濂相识,并称浙东名士,这次便是作为处州使者,来京献表归附的。”
叶琛闻言也连忙上前行礼,“处州儒生叶琛,拜见皇帝陛下。”
鲁锦当即上前扶住他说道,“朕早就听景濂先生说过你的大名,先生不必多礼,此番你们能幡然醒悟,献表归附,不使处州百姓遭兵刀之祸,实乃仁义之举。
“前面几番科举都未涉及处州,导致处州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不知叶先生可愿出仕,为处州士人做个表率?”
叶琛也没想到鲁锦居然会直接邀请他来当官,而且还直接说出了让他给处州士人做个表率这种话,这让他怎么拒绝,于是只能拜道。
“陛下谬赞了,若论学问,在下又岂敢与宋景濂相比,不过陛下要我为处州学子做个表率,在下却不能拒绝,否则回去之后得知处州士人不能参加科举,恐怕都要指着在下的鼻子骂了。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哈哈哈哈,那先生就先跟朕一起回京,早听闻先生的大名,这次倒要跟先生好好讨教讨教。”
“在下不敢。”
和来迎接的众人客套一番后,行驾再次向建康城而去,等快到城门的时候,远远望见龙湾造船厂那边蒸汽升腾,这是造船厂木材烘干房在干活,鲁锦当即对冯国用问道,“这都十二月份了,南洋那边可有汪大渊和远望号的消息?”
冯国用当即答道,“暂时还没消息。”
(本卷完)
下一卷:朝乾夕惕
第四卷卷末小结及新卷预告
第四卷《气吞山河》,文如其名,剧情从主角占领安徽大部、江苏全部和浙江大部为根基,利用抓来的俘虏整编出五个方面军,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拿到了逐鹿天下的入场券。
之后靠着江浙的钱粮,在两年内接连发起数次大型战役,皖南战役,扫清了进攻江西的侧翼威胁,豫湘赣鄂鲁战役,一举平定了江西北部的鄱阳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以及河南的南阳盆地,山东行省大部,将天下最富庶的精华之地全部纳入掌中。
并用谣言和离间计迫使已经被打散的徐宋各部不敢重新聚集,各部之间不敢联系,而主角则趁机挥师南下,将分散的徐宋各部纷纷收入囊中,造成徐宋崩溃瓦解的事实,最后再对徐寿辉进行招抚,将残存的徐宋势力彻底吞并。
中原方面,二、四两个方面军分别进攻山东、南阳和洛阳,完成了对汝宁刘福通部,和汴梁李察罕部的战略包围,使其无法北逃至山西河北。
之后又发起汴梁战役,逼降刘福通,击败李察罕和王保保,将其消灭在黄河以南的中原,为之后干净利落的北伐,收取山陕河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一系列战役的铺垫和准备之后,发起北伐战役的条件已经成熟,主角开始积蓄力量,并利用情报局对元廷中枢实施战略欺骗,使元廷误以为主角要先南下平定福建两广,从而放松警惕。
西元1354年,黄帝历4051年,九月,主角穿越的第三年,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主角正式发动了北伐战役,并采用两路侧翼迂回包抄,正面围堵的方法,分别从山西和辽东绕道燕山以北,封锁了河北所有的北逃之路,最后南路军一击致命,攻破大都,彻底完成北伐。
至此,第四卷‘气吞山河’的目的已经完成,主角成功收复了神州大部分核心领土,并正式建国称帝,还在南洋占领了苏拉威西岛的望加锡,为开拓南洋打下了第一个据点。
——
接下来还未平定的敌人,有广东的何真,福建的亦思巴奚军,云南的梁王和大理段氏,贵州的八大洞蛮,这是第五卷很快就会解决的事情。
至于盘踞在蒙东和齐齐哈尔的辽王阿扎失里,也就是朵颜三卫,和漠北贝加尔湖附近的鞑靼,以及新疆的瓦剌,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估计会放在番外篇来讲。
还有有些书友关心的,会不会把高丽和日本纳入版图,这本书肯定是会写的,预计会放在第六卷,【计划中一共是六卷,再加些番外】。
这本书是穿越文,肯定不能修仙,所以在主角寿命有限的情况下,决定优先经略东北亚,东三省,以及高丽和日本是一定要灭掉的,而南洋几乎没什么可以和大明抗衡的岛国,收取南洋诸岛会比较容易,毕竟欧洲人殖民东南亚也没费多大力气。
反倒是中南半岛的强权不少,安南,缅甸的麓川王朝,以及大城国(暹罗/泰国),这三个国家都不是容易平定的目标。
并且小冰河事件无法改变,再过个一百年,等气候变冷之后,东南亚也会凉爽一些,到时候再经略南洋会更容易一些,所以重心暂时放在东北亚。
另外,乌斯藏和西域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但估计不会在主角这一代,这个番外里会有交代。
——
然后是【新卷预告】.
第五卷,朝乾夕惕,字面意思是‘从早到晚,奋发图强,时刻保持警惕的意思’,翻译成人话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国家大部分地方已经平定,除了东南还有一些小仗要打,国内几乎就没什么战事了,很快就要转入战后重建阶段。
对于战后恢复这个问题,传统儒生认为应该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但主角并非那一套,他认为朝廷应该多作为,多发号施令,多为战后建设进行指导。
因为这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战后恢复,更是主角这个穿越者对古代社会的彻底改造,改革,如果无为而治,又要怎么改革呢?
新式的教育体系要推广,美洲的作物也要推广,工商业要大力发展,海贸也要发展,税收结构要逐渐从农业向工商业过渡,军队要进行全火器化改革,一边裁军一边军改,武器和战术也要进行更新,海军也要发展建设。
已经分割四百年的南北方要重新弥合,靖塞省、河套省、兴安省和东北三省,这些地方也都要移民实边.
主角有那么多计划和事情要做,所以他不能无为而治,更不能与民休息,反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才会发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感慨。
他必须在自己死之前,将大明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然人亡政息,没有自己指导,鬼知道那些后代和儒生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所以他必须‘朝乾夕惕’,这就是第五卷的主线。
第511章 远望号的冒险(一)
冯国用见鲁锦问起远望号,当即反问道,“陛下跟汪焕章约定的是多长时间,他那船上又带了多少补给,算算时间,如果补给不足了,他肯定要回来的吧?”
“这可不一定。”鲁锦解释道,“朕跟他约定的是一年,最多两年,而他船上七百多人,所载的口粮最多够吃十个月,还有六个月的淡水。
“按理说当年回来的话,那些粮食是够用的,淡水也可以沿途补给,但如果他抵达了黎洲,又不愿当年回来的话,他们船上也带了农具和种子,黎洲也有作物可以耕种,完全可以在黎洲多待两年再回来,只要不出意外,那何时回来就看他的心意了。
“不过朕跟他约好了,若是最迟两年还没回来,朕就要再派出第二批船前往黎洲寻找,只当他们全都死了。”
冯国用闻言当即宽慰道,“那也可能是汪焕章还未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陛下让他去寻找黎洲作物,可万一到了当地又没赶上农时,等当地收获了种子,又错开了最佳的回程时机,他临时决断,决定晚一年再回来也有可能。
“况且就算到了黎洲海岸,想要找到那些作物也要深入内陆寻找,多耽搁几月时间,也是正常的,不一定就是路上出了事。”
鲁锦闻言这才点了点头,“不错,这就是朕跟他约定两年的原因。”
冯国用则是再次说道,“至于派
鲁锦点点头,“那就过两日先去船厂看看,这两条船很快也会有大用,正好一艘拨给新斤府那边,一艘拨给辽东的玄菟府那边。”
“玄菟府?”冯国用闻言顿时疑惑道。
“就是辽东与高丽交界的双城总管府,此次北伐,刘福通的暂编第十一集团军,已经收复了元廷在辽东与高丽交界的所有疆土,双城总管府本就是汉朝的玄菟郡,如今不过是恢复旧称而已。
“而且朕还在大都还见到了高丽使者,和高丽现任国主的堂叔,德兴君,塔思帖木儿,朕这次也把他带了回来,扣做人质。
“此次高丽还应元廷征召,派了两千多士卒和军将来大都作战,被我军俘虏,朕杀光了他们的将领和高丽亲元派权臣,只留了一个高丽前任宰相回去报信,和他们约定,元朝旧土全部归大明所有,警告他们不许北上侵地,还向他们索要了济州岛,用来靠前监视倭寇。”
冯国用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他们答应了?”
鲁锦当即道,“如今高丽内忧外患,北有元廷操纵高丽朝堂,南有倭寇时常寇壤,内部还有亲元派权臣跋扈,兼并百姓土地,欺男霸女,掳民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