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411节

  纳哈出闻言则是反问道,“可可豆应该是一种豆子,这秋牛又是什么,该不会是一种牛吧?”

  “不。”汪大渊当即摇了摇头,“听陛下说,好像是一种风干的土豆,被土人当作干粮食用,就跟咱们的烧饼类似,都是充饥之物。”

  “原来如此。”

  陈友谅听完则是说道,“希望真能找到那什么玉米和土豆,不然咱们船上的补给绝对撑不到回去,到时恐怕都得饿死在外面。”

  “肯定能找到的,咱们出来也有几万里了,到现在为止,陛下说过的话全部应验,还没一句对不上的,想来这玉米和马铃薯也肯定存在。”

  “嗯,希望如此。”

  两天之后,铁匠老魏真的把那堆金子熔成了一体,浇铸出一块切菜墩子那么大的大金饼,足有七百多斤重,就这么个东西,他们还得用船上的起重机吊上去,否则凭人力根本别想搬得动,这下就不怕有人偷了。

  又给旧金山当地的土著留了几面旗帜,跟他们约定自己还会回来购买黄金,远望号这才再次启程南下。

  离开那个好莱坞灾难大片里,每次都花式被毁的金门大桥所在地,向南沿着海岸线又行进三天后,众人终于抵达了下一站,寓渚矶(洛杉矶),这里全是一个自称‘楚马’人的土著部落的地盘。

  刚到寓渚矶,众人便感觉到了一阵燥热,赶忙脱去了身上的冬衣,现已经到了六月中旬,而洛杉矶的夏天还有焚风效应,更显的燥热了几分。

  直到他们在这里遇到了楚马人,才终于见到了鲁锦描述中的那种美洲刻板印象的‘印第安人’,腰里裹着围裙,头上插着羽毛装饰,并且喜欢在身上绘制图腾或纹身的地道原住民。

  不过令众人失望的是,洛杉矶都已经距离中美洲那么近了,遇到的这些原住民居然还是靠捕鱼狩猎为生的‘野人’,丝毫没有‘文明’的样子,既不会耕种粮食,也不会建设城邦。

  照例和这些楚马人做了些交易之后,远望号没有停留,就再次踏上了南下的旅途,半路上陈友谅还吐槽道。

  “真是白瞎了这地广万里的土地,让这群野人占着这些土地,简直是暴殄天物,他们真是蚩尤的九黎部落移民吗?如果这些人真是从神州来的,为何却不懂得耕种?

  “而且陛下说的真没错,这里竟然不见任何大型牲畜,牛马驴骡全都没有,也不见车轮等物,他们当初从神州逃过来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带上这些东西?”

  杨惠这些日子也渐渐开朗起来,闻言当即道,“如果按公输氏先人的推测,假设他们真是蚩尤九黎遗族,那就正好能解释的通了。

  “上古传说,炎黄二帝与蚩尤战于逐鹿,将蚩尤斩杀,其部族下落却几乎没什么记载,有说法一部分南下,变成了当今的三苗,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被称作东夷,后又被姬周吞并,化夷为夏,这也是黎民百姓的由来,或许你我都是九黎的一部分。

  “但唯独没有说他们北上跨过白令陆桥,迁徙至新大陆的,不过虽然没有,但却不能否认这种可能。

  “至于陈将军所说的牲畜,耕种,车辆,车轮乃黄帝轩辕氏所创,稼穑亦为炎帝神农氏教授天下,这牛马似又是西来之物,不是说所有好马都源自西域吗,如此说来,这蚩尤的九黎一不在西面,二又不与炎黄为伍,他们怎么可能会耕种和造车轮,更不会有牛马了,怀疑其为九黎遗族,简直合情合理。”

  陈友谅闻言这才点了点头,但是纳哈出听完又疑惑道,“可是漠北便已如此寒冷,而且这黎洲距离神州有数万里远,他们又是怎么迁徙到这来的呢?”

  “这”杨惠顿时被问住了,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汪大渊见状当即解释道,“第一,历朝历代的气候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秦时代远比当今的气候要温暖炎热的多,春秋、左传之中,便记载列国多用犀牛皮做甲胄,河南的古称还叫豫,豫便是大象。

  “这说明当时黄河两岸还有野生的犀牛和大象,现在你们在河南可还能看到大象犀牛吗?大象只有云南和安南等地才能见到了,犀牛更是只有南洋才有。

  “由此,我们可以怀疑,在炎黄蚩尤那个年代,远比现在要温暖炎热的多,那么漠北说不定也比现在温暖,可能近似于如今燕云的气候,而极北之地可能更像当今的漠北。

  “第二,即便当时和现在的气候一样寒冷,可我们来时不也见到有因纽特人在极北之地生活吗?他们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

  “第三,至于几万里路如何迁徙,这更简单了,咱们一次过来当然觉得远,可如果是上千年一直在迁徙呢?每年迁徙几十里,一千年下来,也早就遍布整个黎洲了。

  “陈将军别忘了,如今是轩辕历4051年,就算这些九黎遗族是用了一千年才迁徙到此处的,距离现在也早已是三千年前的事了。”

  “原来如此。”陈友谅这才恍然大悟。

  杨惠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当即捋着胡子点头道,“不错,这样的话就说得通了,想不到历朝历代的气候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之前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这岂不是说历朝历代一直都在变冷?”

  汪大渊点了点头,“我也是跟陛下学了些皮毛而已,至于历朝历代都在变冷,确实有这个可能,气候变冷,雨水必定也会跟着减少,干旱就会接踵而至,陛下让咱们来寻那些黎洲的高产良种,想必也是有这方面的担忧吧。”

  “这,若是真的一直变冷,干旱,人又该如何生活?”纳哈出有些惊讶的疑惑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车到尽头自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必然有应对的办法,现在担心这些,岂非杞人忧天?”汪大渊当即道,“再说咱们这次过来,不就是来寻高产良种的吗,有了这些高产的粮食,面对天灾定然更有底气。”

  众人也是在船上闲得无聊,每日竟聊这些气候地理知识,他们还是从汪大渊这里学到了‘大陆漂移说’的理论,知晓了板块运动和地震的关系,让众人大开眼界。

  而汪大渊则是谦虚的说这都是跟陛下学的,一句话就让鲁锦在众人心中的高度又拔高了几分。

  离开洛杉矶几天之后,远望号又来到了如意湾,也即后世大名鼎鼎的圣迭戈军港,因该军港口小腹大,港内湾区的形状是长条形,还有些弧度,形似中国的玉如意,故而被鲁锦取名如意湾。

  不过众人没在圣迭戈做过多停留,在这里补给了淡水和木柴之后,就立刻继续南下。

  途中汪大渊还对众人感慨道,“多亏了陛下规划的这条航线,我们才能每隔几日就补给一次淡水和木柴,否则绝不会那么轻易的来到此处。”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对此十分认同。

  从圣迭戈沿着海岸继续南下,下一站就来到了下加利福尼亚中间的拐弯处,这里后世称作格雷罗内格罗,不过鲁锦取的名字却叫‘吴钩湾’,因这里的形状像是一柄吴钩而得名。

  但这里没有并无淡水,只有一个比较大些的天然港口,众人便没在此停留,绕过吴钩湾之后就继续南下,又行驶了五日,终于来到了南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尽头‘卡波圣卢卡斯’。

  发现他们已经抵达‘北黎洲’的尽头之后,船上的人也发出了一阵欢呼,这说明他们已经到了墨西哥的地盘,离着此程的终点阿兹特克和玛雅越来越近了。

  绕过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最南端之后,远望号继续向东南行驶,直到再次看到陆地,就又来到了一个大型的天然港口,被鲁锦标注为‘玉兰湾’,实则是后世的罗萨里奥附近。

  再次向南行驶,沿着海岸一路前进,在后世的科利马州附近,众人终于在海边见到了更多的人类活动,还见到了当地土著耕种的连片农田,正是他们苦苦寻觅的玉米。

  远望号还未到香蕈港(阿卡普尔科),汪大渊便忍不住强行靠岸,向当地土著指着玉米问道,“玛雅?阿兹特克?”

  得到当体土著肯定的点头之后,众人这才激动的难以自已,他们终于到到目的地了!

第517章 阿兹特克

  “原来这就是玉米啊,果然如珠玉玛瑙一般,晶莹剔透,这生吃起来竟然还有丝丝甜味,就是里面水分太多,吃起来跟果子一样,不当饱啊,应是还没到成熟的时候。”杨惠捧着手中的玉米,一边啃着一边感慨道。

  跟着下船的其他人也每人拿着一个玉米啃起来,众人都十分兴奋,陈友谅闻言也说道,“生的不怕,只要能找到就行,大不了咱们在这里等到它成熟就是。

  “这下有了粮食,咱们也不用担心补给的事了,真等船上的粮食吃完的那天,咱们大不了在这里开荒种地,怎么也不至于饿死,还能凑够回去的粮食。”

  张潮也听的连连点头道,“现在既然真的找到了玉米,就说明陛下给的那黎洲方物图志准确无误,能找到玉米就肯定能找到其他物事,咱们安下心来慢慢收集就是。”

  二副王纵则是有些不忿道,“这玉米倒是不赖,就是这里的土人,没想到也不是啥好东西,这的佃户还没咱大明百姓过的好,刚才要不是咱们用一只瓷碗给那主人家赔不是,那伙计险些被这地的主人家给活活打死。”

  王纵说的是方才众人刚发现玉米,一时激动之下,情不自禁从人家的田里掰了不少没熟的棒子下来,而看管这一片玉米田的,正好是一个农奴。

  然后这片地的地主发现之后不干了,汪大渊他们乘坐那么大的船只,穿着打扮也非这里的常人,身上还配有金属刀剑,那地主不敢轻易招惹,于是就拿那农奴撒气,险些把那奴隶打死。

  而这农奴就是最开始回答汪大渊问题的人,见自己这群人的冒失给人家造成了损失,累得那‘佃户’遭主人家毒打,再加上汪大渊他们初来乍到,还要寻找其他种子,免不了要继续与这些人打交道,也不想给当地人留下坏印象,于是就提出用一只青花瓷碗赔偿给地主。

  当地的阿兹特克土人哪里见过如此精美的瓷器,见到那瓷碗之后顿时两眼放光,当即答应了汪大渊等人的要求,放了那奴隶,还将半亩田的玉米全都给了他们,这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汪大渊听到王纵对那挨打的奴隶打抱不平,这才放下吃了一半的玉米对众人说道。

  “陛下曾经跟我说过,这阿兹特克国类似于咱们中国殷商那个时代,最上面有国王和祭祀国师做主,往下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权贵人物,也就是公侯将相那些,同时也是这里的大地主。

  “再往下还有士兵,不过这里的兵制有些特殊,有点像蒙元的军户,但又不太一样,他们只是世代为兵,这点像军户,但同时他们又不用交税,种出来的粮食都归士兵所得。

  “士兵之下便是平民百姓和商贾,也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经商,但都需要交税。

  “平民之下还有奴隶,便是蒙元所说的驱口,多数是从敌国抓来的战俘,也有国内因欠债还不上,最后卖身为奴的人。

  “因此刚才挨打的那个,并非你们所知的佃户,而应该是这家地主的驱口奴隶,是人家的私产,这样的奴隶,生杀予夺都在主人家一人之手,他非要把那厮打杀了,咱们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总之,你们都注意点,今后切不可如今天这般冒失。”

  “原来如此。”杨惠顿时恍然大悟,接着又吐槽道,“想不到此处还如此原始,当权者都是世代公卿,连查举制和科举都没有,这如何选拔人才?难道就全靠权贵世袭?”

  杨惠便是科举进士出身,若是没有科举,他哪里有机会能在朝廷当上大官,作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当然也是要维护科举制度的,因此一想到这里落后的世袭制度,就免不了一阵吐槽。

  陈友谅的角度也不相同,闻言当即反问道,“这么说,这个什么阿兹国还有不少世袭的常备军户?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军队,如果军队很多的话,咱们只在这里留三百人,能守得住港口吗?”

  此言一出,纳哈出也面色凝重了起来,汪大渊和陈友谅他们等任务完成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但他和杨惠却是要留在这里好几年的,肯定要经常和这里的土人打交道,真要是起了什么冲突,到时候挨揍的也是他们,不由得他不重视起来。

  汪大渊这才说道,“所以这个事还是得从这阿兹特克国的朝堂入手,最好是在两国的外交层面打好基础,才能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二来,这阿兹特克允许贩卖驱口奴隶,在这黎洲,对咱们来说倒不是一件坏事,咱们带的货物不少,你们要是觉得咱们带来的人口不多,可以从当地用货物换来一些驱口,挑些青壮土人训练成士卒,以此来增加据点的防御兵力,还能买些驱口当佃户,让他们帮忙耕种土地,这样你们就不用自己干重活了。

  “第三,若这阿兹特克国真要打你们,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刚才就说,他们这里的驱口奴隶有一些是敌国战俘,既然有敌国,那你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搞平衡嘛.”

  汪大渊当即把附近这一片,阿兹特克国和玛雅国的争端介绍了一遍,两国互相攻击,互相抓对方的人作为奴隶,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搞互相制衡。

  历史上的西班牙人是如何怎么轻易覆灭阿兹特克和玛雅的?就是因为当地人的政治体制太过简单,全部的命令都出自国王和祭祀等少数的几人,下面的百姓又大多是刚刚被征服不久,还没有归心的玛雅人,而且国内的自由民和奴隶比例相差不多,本国自由民对奴隶的人口数量没有达到压制级的效果。

  这就导致了一旦国王和祭祀等少数核心,被杀或者被抓之后,国家立刻变成一片散沙,失去运转能力,再加上各地的奴隶暴动,一个看起来很庞大的帝国,轻易就被西班牙人瓦解了,阿兹特克,玛雅,印加,中美洲三帝国全都不外如是。

  相比之下,什么火枪,马匹,天花还都在其次,只能说中美洲的这三个文明还太过初级,扛风险能力太低。

  反观大洋彼岸的中国,无论是汉高祖被围白登山,唐太宗被逼城下之盟,这些事且不提,哪怕是靖康耻,国都沦陷,皇帝被俘,或者明朝的英宗土木堡被俘这种极端情况,只要朝廷还能继续运转,就能立刻从宗室中重新挑个藩王继承皇位,还能从残余国土之内继续征兵征粮,补上损失的缺口,虽免不了让国家元气大伤,但至少还能弄个南宋什么的苟延残喘一阵。

  而中美洲的三个国家就不行了,只要国王被抓,国家立刻就会崩溃,西班牙总共就那点人,也没能力往美洲派大部队,可他们就靠着用小部队斩首国王这一招,就把三个文明都灭了。

  杨惠听完此地介绍,当即捋着胡子琢磨道,“这么说,将此处比作殷商还真没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也是奴隶暴动,反戈一击,才致殷商覆灭。

  “按汪使君的意思,只要能抓住他们的国王,国内那些大量的驱口奴隶,他们自己就压不住了,就得暴动起来。

  “不过咱们只是来收集种子的,没必要灭人家的国吧?”

  纳哈出闻言当即道,“双方相安无事自然好,可他们要是对咱们图谋不轨,说不得咱们也只能被迫反击了。”

  汪大渊当即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能相安无事当然最好,但如果他们攻击你们,你们或可向北逃跑,也可向南投奔玛雅或者印加,暂时等待一年,一年之后陛下肯定会再派人来。

  “今后咱们可不止搜集种子那么简单,这阿兹特克和玛雅也有不少金银,咱们肯定要长期贸易,将他们手中的金银都赚回来再说,到时候再看情况,决定黎洲的去留。”

  杨惠和纳哈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陈友谅则是再次问道,“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这什么阿兹特克国,那我们还要往南去找那什么香蕈港吗?”

  汪大渊看了看海边的情况,当即道,“还是去看看吧,这里没有港口,就这么把船停在海边,万一来一场大风,船就找不到了,而且装卸货物也不方便,此处也不适合给你们建造据点,咱们一边走一边找,总要找个适合的地点建城的。”

  众人全都点了点头,于是再次登船朝着南边航行过去。

  过了科利马州之后没多久,众人很快就找到了一处非常适合建城的地点,这里在后世被称作‘拉萨罗卡德纳斯’,是一处略微突出海岸的海角,之所以说这里适合建城,是因为此处是一条淡水河的入海口。

  有淡水河就意味着可以生存,可以沿着河流两岸开垦农田,还可以制造内河船,沿着河流向内陆发展,交通方便,入海口旁边还有一处口小腹大的天然的港湾,可以停泊船只,唯一的缺点就是湾内的面积不算特别大,像是远望号这样船,最多只能停十几艘,只能算个小港。

  汪大渊在这里测量了一次当地纬度,发现这里并不是鲁锦标注的香蕈港,于是并没有立刻决定在这里扎营,而是先将此地标记在海图上,然后远望号继续南下,先去鲁锦说的香蕈港(阿卡普尔科)看看再说,若是那里的情况不如这边,到时候他们再回来也不迟。

  几天之后,远望号终于来到了阿卡普尔科,仔细在附近侦察了一下,才发现这里的情况与之前那个‘拉萨罗卡’相比,好坏参半。

  好处是这里的天然港湾,果然如鲁锦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口小腹大,形如蘑菇的伞盖形状,港内的面积足够大,像是远望号这样的大船,起码也能停个几十上百艘。

  而且港湾两侧还有弧形的小山,将内港遮蔽在里面,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抵挡台风,小山和内港之间还有一圈平地,可以建造房屋仓库,供人居住,两边的小山上还能建造灯塔、瞭望台、炮台等军事设施。

  而且港湾两侧的小山,犹如一只大碗,将整个海港保护在内,但在朝向内陆的一面还有一个缺口,直通内陆的平地,换言之,只要他们能堵住这个通向内陆的山口,就能阻挡土人攻入港区,地形的防御价值拉满。

  只按建立海港的条件来说,这里的地形简直绝佳,唯一的缺点就是缺少淡水,不适合种地,如果人都住在这里,怎么补给饮水和粮食是个问题,这可是关系到能不能生存的大事。

  好在附近就有两条淡水河从这里入海,缺点就是离着香蕈港稍微有点远,有一条水量大的大河,距离香蕈港有四十多里,另一条水量小的小河距离港口也有八到十里的距离,而且还在港口山脉的外面,取水十分不便,除非挖一条几里长的人工河,把这条小河引到港内来。

  众人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在香蕈港这里下营,无他,因为这地方的港口条件实在太好了,不仅可以避风,港内面积又大,四周还方便防御,至于缺少淡水和粮食的问题,大不了可以城市功能分区,港内建造城池和集市,山外的河流附近开辟农田,反正只有几里的距离,弄成城区和乡下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开渠引水的事,可以等以后人口多了慢慢来。

  而且香蕈港还是分内港和外港,内港是被群山环绕的大港,外港是在山外的小港,虽然没有山脉遮挡避风,但好处是外面这个小港离着淡水河更近,他们可以先在小港这里扎营,等以后有能力了再开发里面的大港。

  拿定了主意,众人当即开始下船在小港旁边扎营,船上的三百名死囚也终于被放了下来,众人看到这里就是他们以后的家园,也不免一阵唉声叹气,没想到这辈子居然还会被流放到几万里之外,不过心大的已经开始主动适应新环境了,把船上的生活物资搬下来之后,众人就开始商量着怎么经营这里。

  那二十多只哈士奇和阿拉斯加犬也被放到了岸上,开始撒欢似的到处跑。

  杨惠看着那些狗子哀愁道,“早知道带些猪羊之类的家畜,不然以后总不能就一直吃狗肉吧,也不知道这里的土人有没有家畜之类的,能不能买来一些,这样好歹像个家的样子。”

  汪大渊当即道,“猪羊牛马驴骡这些牲畜,这里还真没有,不过我听陛下说,黎洲这里有一种叫羊驼的畜生,似羊又似驼,当地土人养来代替牛马,商贾行走贩卖商货,皆赖此物驮运,这次倒是要买一些带回去,到时候我会给你们留下一些。”

  “有牲畜便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强,不过使君若是明年再来的话,还是别忘了带些牲畜崽子来。”杨惠松了口气说道。

  汪大渊点了点头,“我会禀告陛下的,不过什么时候回去,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还不好说,总之你们先在此处扎营,我先想办法联系一下当地土人,看看能不能以使者的身份见到他们国王再说。”

  “嗯。”

  经过几天忙碌,众人总算在香蕈港扎下一个临时营寨,按军营的样式打造,外面有木头做成的寨墙,里面暂时搭了些帐篷和茅草屋,等之后有时间了再慢慢升级成木头房子和土坯房子,另外也看看这附近有没有石灰,想办法烧些灰土和砖块出来。

  纳哈出和杨惠暂时被留在了港内建设营地,张潮和王纵仍然负责看守远望号船只,汪大渊和陈友谅则是划着远望号上自带的三条小艇,沿着香蕈港旁边的内陆河向上游划去,想看看河流附近有没有什么土人的村落,然后联系到当地的权贵,继而找到他们的国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让他们找到了附近的一个土人地主,送了见面礼之后,那地主才表示愿意将他们的事介绍给附近的一个贵族。

  几经波折之后,汪大渊他们总算是联系上了阿兹特克的大贵族,愿意带他们去国都找国王。

  当代的阿兹特克国王名叫特诺克,据说还是位开国之主,而最早的墨西哥城是在1325年才刚开始建设的,现在是西历1354年,也就是说阿兹特克建都还不到三十年,那位初代国王也还活着。

首节 上一节 4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