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大理的段氏,段氏倒是有称臣之意,前提条件是要朕允许他们段氏仍旧统治大理,让段氏做云南的一方土皇帝,可朕又岂能容忍国中之国的存在,这云南迟早还有一场大战!
“此次你们进军两广之后,就要派最少一个军的兵力到广西与云南交界处驻守,同时不要放松练兵,也可派出精锐斥候,提前侦察云南的情况。
“等今年同时平定了两广和福建,还有四川,若是没出什么意外,朕准备明年就发起云南战役。
“到时候朕会让打完福建的二方面军,作为征云南的主力,他们要从正面进攻,到时也需要你们的五方面军从广西方向策应一二,虽然你们不会主力尽出,但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是,臣明白。”常遇春再次拱手应道。
“嗯,然后还有民治问题,你们进军两广之后,暂时由石亨代理两广布政使之职,后续的地方官,等今年的科举结束之后,朕会立刻派往两广,但在这些文官抵达之前,朕不求你们做出什么政绩,只要稳住两广别出什么乱子即可,明白了吗?”
石亨也连忙抱拳道,“臣明白。”
“就这样吧,你们准备一下也立刻出发,先到赣南和廖永坚、邓顺兴的第十集团军汇合,还有那个新归附的熊天瑞,把他也带上,你们看好了他,然后布置一下进兵计划,就立刻向两广进兵,不要拖的太久。”
“是,请陛下放心!”常遇春和石亨两人也当即起身抱拳领命,这才退了出去。
等这些将领都离开之后,鲁锦又让冯国用和夏煜等人介绍了一遍进兵四川的计划。
目前圣武军的五个方面军中,廖永安的第一方面军,其中有一半在山西、河套、漠南等地驻守,还有另外一半,也就是缪大亨麾下的第四集团军,自上次豫湘赣战役结束之后,就一直留在夷陵(宜昌)一带没动,连北伐都没带上他们。
缪大亨的第四集团军,本来就是鲁锦准备进攻四川用的,现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而冯国用他们制定的四川战役计划,也比较简单,同样是两路夹击,一路由缪大亨的第四集团军为主力,从宜昌出发,沿长江逆流向四川盆地进攻。
另一路是俞廷玉的第四方面军,上次北伐的时候,四方面军曾派出傅友德的一个师作为偏师,从陈仓道进抵汉中,这次正好让傅友德继续作为偏师奇兵,率一个师从汉中经米仓道进攻巴中,再从巴中进抵阆中,最后从阆中直插成都腹地。
而之所以不走金牛道,是因为那边有剑门关,从古至今,从来就没一支军队能从正面打通剑门关的,那地形光是看看就让人感到绝望,相比之下,米仓道就要比金牛道好走多了,只要进入成都平原,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再无阻碍,唯一的缺点就是比金牛道稍微绕远了一些。
不过米仓道的地形同样崎岖难行,汉中的这一路偏师又是作为一支奇兵,因此并不需要多少兵力,有一个师足矣,最多再加强一两个禁卫团。
再加上之前答失八都鲁所率领的四川元军主力,早已被圣武军歼灭在了荆门一带,四川现在人口稀少,兵力空虚,还有没有兵力继续抵抗都还两说。
这次的四川战役,与其说是战役,还不如说是一次武装拉练行军,只要两路大军走到成都就算胜利,估计根本就打不了什么硬仗,于是鲁锦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也就不用再把相关将领召回京师专门开会叮嘱了。
直接给缪大亨和俞廷玉下令,让他们按照枢密院制定的作战计划,今年六月初一正式发动四川战役即可,现在是三月中旬,到六月初一还有两个多月传信和准备的时间,足够他们使用了。
别看今年同时发动了福建、两广、四川三个方向的战役,但这三场战役的战争烈度,都远远比不上之前的豫湘赣战役、中原战役、以及北伐战役,毕竟中原和北伐都打完了,该消灭的元军主力也早就消灭的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地方的军阀,根本就不是圣武军的对手,这也是鲁锦敢于同时三面出击的原因。
交代完战役部署和使团回访高丽之后,大明建国二年的整个上半年就在忙碌中度过。
三月下旬,以罗贯中为首的册封使团,准时和廉悌臣一起乘船返回了高丽,而廉悌臣整个人都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这次出使大明,王颛交代给他的事情不仅一件都没有办成,可怜他年过半百的一把年纪,还被鲁锦气的不轻,还从高丽敲诈了如此多的贡品,这次回去之后他还不知道怎么跟王颛交代。
不过只要高丽没胆子跟大明翻脸,他们即便心中再是愤恨,也只能咬牙把这口气吞了。
而大明这边,鲁锦部署的三个方向战役命令发出后,朱亮祖和廖永忠的二方面军主力,也开始向着前线集结,由于处州路已经主动归附,这里就自动变成了大明所掌握的浙江最南端,战役自然也要从这里开始。
朱亮祖和冯胜率领的主力这边,兵分两路,冯胜率领一半主力,从处州路的丽水出发,经青田、温州,然后走沿海平地向南进攻,一路向福州平推过去。
朱亮祖率领另一半主力,从上饶旁边的永丰(广丰)出发,沿着武夷山和仙霞岭之间的平地穿过去,先进攻浦城、继而拿下整个建宁路(建瓯),再继续扫荡延平路(南平),最后再从南平折道向东,沿着闽江向福州进攻,去福州跟冯胜会师,两路大军会师后,再继续向南边的莆田平推过去。
泉州则交给廖永忠的偏师和方国珍的水师。
拿下福州和泉州这两个福建的核心,剩余的漳州、长汀等地,皆可传檄而定,然后就慢慢清剿全省的宗教即可。
而另一边的常遇春,他的第九集团军则是先要去赣南与廖永坚的第十集团军汇合,然后才能正式向广州推进,他们这一路时间还早呢,估计要等到和四川同一时间才能发动进攻。
到了当年的四月下旬,就在福建已经开打之时,罗贯中率领的使团,也和廉悌臣一起乘船抵达了高丽。
而且他们这次回去的路线也很有意思,因为使团乘坐的是大明水师的船只,他们从长江口北上之后,先是在山东的胶州湾停泊休整了一日,随后根本不去辽东,便直接从胶州横跨整个黄海,抵达了高丽开京附近的江华岛海域,竟是从海路直抵高丽京城!
这样的航线虽然有些危险,比如可能半路上遇到倭寇,但大明水师的船只体型大,遇上倭寇不与之缠斗的话,倒也不用太过担心,反之,这条航线的收益可就多了,那就是可以暗戳戳的威慑一下高丽。
如果大明真的要打你,不要以为大明只能走辽东和双城总管府南下,从山东走海路,一样可以直接兵临高丽开京城下,这既是威慑,同时也是在告诉高丽君臣,你们担心双城总管府在大明手里,对高丽是个威胁,纯属多余,难道没了双城总管府,大明就拿你们没办法了吗?
廉悌臣自然能看出鲁锦如此安排的目的,同时心里也被气的直骂娘,有你们这么安慰人的吗?还不如不安慰呢,这岂不是在说高丽浑身都是破绽,他们想要抵御大明就是在自欺欺人?
好吧,确实有这样的意思,毕竟高丽是个半岛国家,从纯陆战角度来看,高丽还有上千里的陆地纵深,但如果大明有成规模海军的话,那高丽就几乎没有任何战略纵深可言,大明随时能从高丽任何一处海岸登陆。
四月二十六,使团直接在开京登陆,王颛见大明的使团直接到了开京,也是大为震惊,先是让人将罗贯中等人安顿下来之后,这才立刻召见了廉悌臣。
“恺叔先生,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你和明国的使团直接就从开京登岸了,怎也不事先通知国内一声。”
廉悌臣当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不禁失声痛哭道,“大王恕罪,臣此次出使明国,实在是有辱君恩呐。”
王颛的脸色顿时就苍白起来,连忙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廉悌臣这才哭诉着将此次谈判的内容详细说了一遍,一时间听的王颛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有愤怒,有恐惧,但更多的还是无奈。
“他不还咸兴永兴二府,还以汉四郡为要挟,难不成还真要与我高丽开战吗?”王颛浑身颤抖着喃喃说道。
廉悌臣连忙抬起头,“这倒不至于,臣以为那明国皇帝只是拿汉四郡为借口,实际上只是为了不想归还咸兴和永兴二府找理由罢了。”
王颛这才暗自松了口气,可随即又无奈道,“他还索要如此多的贡品,这两万马匹,孤尚且还能想办法给他凑一凑,可这两万名贡女,让孤上哪给他找去。”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郑世云,闻言犹豫片刻,还是帮忙出了个主意。
“大王不必忧心,既然那明国皇帝也说,这两万名贡女是为了犒劳士卒所用,又不是进献给皇帝自己,那自然也就不用刻意挑选了,不必什么大家闺秀,只要是个女子不就行了。
“如今高丽到处都是失地流民,朝廷可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从灾民手中买些女子,如此一来,凑够两万贡女还不容易?反正灾民为了一口粮食,卖儿卖女的也有的是。”
王颛闻言一愣,蹙了蹙眉,这才道,“这倒也是个办法。”
第532章 平定福建
这次廉悌臣出使大明的经历,让王颛很不满意,最重要的两件事,换回双城总管府,讨回自己的堂叔德兴君,这两件事一件也没有办成,反而被鲁锦强行索要了不少贡品。
双城总管府是不用想了,鲁锦直接以汉四郡为要挟,大有再敢继续索要,大明就收回汉四郡的架势,小小的双城总管府也不过两个县而已,而汉四郡的地盘可是将高丽的国土囊括了大半,孰轻孰重,王颛心里还是有谱的,看来这双城总管府是肯定收不回来了。
另外一件就是讨回他的叔叔德兴君,鲁锦倒是没有一口回绝,但却要让王颛拿宗亲兄弟或者嫡子来换,且不说王颛现在才25岁,比鲁锦年龄还小,压根还没有孩子,就算他真的有嫡子,拿儿子去换叔叔,那不是跟没换一样吗?
王颛又不是真想要那个叔叔,他只是担心大明会利用他叔叔的高丽宗室身份,强夺他的王位而已,现在既然鲁锦不给,那就算了吧。
不过这次出使也并非全是坏事,从鲁锦的各项要求和表现来看,大明看起来是真的对高丽‘没什么兴趣’,别看鲁锦态度强硬,还勒索了不少贡品,但其实鲁锦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挺‘保守’的。
其实主要就两点,一,明确两国边界,只要高丽不进犯大明领土,大明也不会对高丽有什么惦记,两国以现有疆土为界,互不侵犯即可。
二,鲁锦虽然第一次索要了两万匹战马和两万名贡女,还要求之后每年继续上贡六千匹马,十万斤铅,但是,鲁锦并没要求高丽出兵,跟着大明一起南征北战。
另外,除了要求高丽态度鲜明的跟大明一起表明抗元立场之外,鲁锦并没有插手高丽国内朝堂之意。
仅从这三点来看,鲁锦的大明比蒙元强多了好吧!!!
你再看看蒙元是怎么对待高丽的,蒙元不仅惦记高丽领土,九次攻打高丽,还要在高丽国土设置征东行省,派遣官员。
同时蒙古还拉着高丽打仗,让高丽出血税,从他妈灭宋开始就有,襄阳战役,崖山海战,都有高丽出兵从征,之后更是跟着元军一起打安南,打缅甸,打日本,打红巾军。
结果日本不仅没打下来,反而惹一身骚,弄得现在倭寇天天堵在家门口.
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元军在打仗,几乎就没有高丽不出兵的时候,相比之下,鲁锦只是让他们每年出十万斤铅而已,跟元朝一比算个屁。
还有朝堂政治这一块,鲁锦只是让他们站队,跟蒙元彻底划清界限,彻底清理国内的亲元派,其他的并无什么要求,反观元朝,又是扶持亲元派,又是操控高丽朝堂,一言不合就强行换个高丽国王。
跟蒙古人一比,鲁锦都瞬间慈眉善目了起来,而鲁锦只想表示,全靠同行衬托
其实高丽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怕新生的大明和蒙元一样。
不过这回倒是他们‘错怪’鲁锦了,鲁锦并非对高丽没有惦记,只是他们还不了解鲁锦的为人,他是那种要么不动手,一旦动手就要把对手彻底弄死,不留后患的人。
现在表现的对高丽不感兴趣,不过是为了麻痹他们罢了,再说现在打高丽也不是时候,起码要等个几年,等海军上点规模,等国内稍微恢复一下元气。
对大明来说,高丽这样一个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打赢一两次很容易,但彻底将他们灭国,且将领土全部吞下,今后还要不留后患,却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技术活。
这可跟反元不一样,大元再强,但主体也是汉人,鲁锦只管在军事上打赢就行了,根本不用操心消化的问题,这就是区别。
高丽君臣一番自我安慰之后,便接受了鲁锦的各项苛刻要求,还在自己心里反复强调,虽然这个明国皇帝不做人,但与之前的元朝相比,那也好得多不是?
自使团在开京登陆,两日之后,王颛正式召开朝会,并当着正使罗本的面,宣布了废除宝塔失里正妃之位,且将其流放江华岛的消息。
江华岛其实就在开京旁边不远,也是高丽流放政治犯的常用地,有多吃苦倒算不上,但这辈子基本也别想再回来,也算王颛给这位昔日的结发妻子最后一点颜面,谁让大元败了呢,这确实不能怪他。
之后王颛又特意设宴款待了大明使团的一行人等,然后斋戒沐浴三日,正式在朝堂上接受大明的册封,不过这次就成了罗本站在上面,王颛领着一众高丽文武跪在下面听旨了。
圣旨中首先表彰了高丽迷途知返,幡然醒悟,决意与大明一道抗元的决心,又点明了高丽愿奉大明为宗主,愿为大明藩屏东海的宗藩关系,大明与高丽从今后结为父子之国。
鲁锦册封王颛为高丽国王,享亲王爵位,仪同三司,赐金印,衮服、蟒袍各一件,赐大明历一本,从今以后,高丽和大明一样用公元年号。
其他还有些乱七八糟的赏赐,锦缎、瓷器、折扇、团扇、象牙,沉香,漆器、笔墨纸砚之类的文房用具等物,都是些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奢侈品,当然比不得高丽上贡的两万匹战马,十万斤铅,还有两万贡女了。
王颛领旨谢恩之后,这次的册封仪式也就算结束了。
之后王颛自然要再次宴请罗本等使团一行人众,但罗本却催促他,让高丽尽快把贡品凑齐,别不当回事,他不会在高丽停留过久,自己临走之时,必须带一部分贡品回去,也好给皇帝陛下交差,其余贡品在今年年底之前也要交割清楚。
王颛等人自然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开始搜罗贡品。
一时间高丽骑兵四出,到处驱赶那些流民和灾民,宣布朝廷即将赈灾分田的消息,文官们也趁机在各地张贴公告。
先前从奇、卢、权三姓亲元派家中抄没的土地,朝廷全都半卖半送的分给流民,只要愿意将女儿卖给官府,便可以获得三十亩田地。
有些灾民虽然想获得分田,但也怀疑朝廷征集那么多女子的用意,而高丽官府给百姓的解释则是,要将这些女子许配给士卒为妻,至于是哪里的士卒,要嫁到多远,这就没必要给他们解释了。
如此一来,还真让他们换到了不少女子,既解决了之前亲元派强抢民田,搞土地兼并惹出的麻烦,安置了四处游荡的灾民,又顺带着完成了给大明搜罗贡品的任务。
什么,你说没女儿的怎么办?
没女儿的那就是纯牛马劳动力,这不是更好?正好也不用分什么田了,直接拉去矿山采铅,大王给你安排一个做工的机会,还赏你一口饭吃,还不快说谢谢大王
这一顿骚操作,什么土地兼并,流民遍地,两万贡女,十万斤铅,全都解决了,既完成了搜罗贡品的任务,还解决了国内的问题。
当然两万匹战马也不能落下,只是高丽在短时间内真的很难凑齐,于是便答应第一批先让罗本带走一万二千匹战马,外加一万名贡女,剩下的贡女和战马,高丽会在今年八月前移交辽东,让大明那边准备人接收。
另外还有那十万斤铅,这个实在是没有准备,也没有现成的,只能从现在开始采,不过高丽也答应在今年年底之前一定交齐数目。
就这般,一直到了五月二十日,在高丽停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罗本这才押着大批的战马和贡女,由高丽出兵护送着前往辽东的鸭绿江边境。
同一时间,如果说高丽这边的册封使团还算比较顺利,那福建那边的战事就只能用意外来形容了。
福建的战事麻烦倒是谈不上,只是随着大军的推进,事情的发展和鲁锦的印象有了些出入,不过这也都是鲁锦自己的问题。
鲁锦是记得元末福建发生过亦思巴奚兵乱,其首领那兀纳占领福州、兴化、泉州等地,大量屠杀汉民来着。
还有后续陈友定与亦思巴奚军之间的争斗,最后陈友定击败亦思巴奚军,将这些色目人屠了个干净,然后被朱元璋捡了个便宜,等朱元璋的明军进军福建的时候,这场长达十年的亦思巴奚兵乱早就结束了,而陈友定当时也成了福建最大的军阀。
这件事情鲁锦倒是没有记错,但他记错了时间
原历史上,亦思巴奚军确实很早就成立了,从1351年红巾军刚开始起事,各地就涌现了一大批打着帮元廷镇压红巾军旗号的‘义兵民团’,亦思巴奚军也是那时候成立的,但这个阶段的亦思巴奚军其实还算比较听话。
鲁锦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支亦思巴奚军先后经历过塞甫丁、阿迷里丁和那兀纳三任首领。
这支民兵组织是在1357年开始活跃的,从1357到1366年间,亦思巴奚军在塞甫丁和阿迷里丁的执掌下,先期只是占领了泉州,随后又介入了兴化路的权力争夺,跟陈友定打了起来,但并未做出什么过激举动。
一直到1366年那兀纳兵变掌权后,才开始扩张地盘,先后攻占了福州等地,并展开血腥的暴行。
亦思巴奚军行为的转变,还牵扯到大都那边帝党和太子党的政治斗争。
然而在这个时空,还未等哈麻正式发动政变,扶持爱猷识理达腊上台,鲁锦就北伐把大元灭了,那后续帝党和太子党的争斗自然也就没有了。
并且现在才1355年,离历史上亦思巴奚军占领泉州还有两年时间。
原历史上独占福建的大军阀陈友定,如今也才刚应募入伍不久,只打过福建几个地方起义军的山寨,因功被升为清流县县尹,说到底现在也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远没到他搅风搅雨的时候。
目前这个时间段,实际执掌福建权柄的人,其实还是元廷册封的福建行省平章,普化帖木儿。
但眼下这个情况,对普化帖木儿来说,也不过是个烂摊子罢了。
福建虽地处山区,交通比较闭塞,但也不是真的一点消息都传不进来,鲁锦在建康称帝,建国大明,平定了中原,北伐收回了燕云,大元皇帝、皇后、太子在大都被明军一网打尽。
太子和皇后被杀,小铁锅被鲁锦封为昏徳侯,这些消息虽然是他们道听途说来的,可大元被灭国这样的大事,如果不是真的,想来也不会传的人尽皆知。
更重要的是,占据他们北面台州和温州两路之地的方国珍,据说也归附了大明,如果元廷被灭的消息不是真的,想来以方国珍的脾气,也没必要这么做。
而等他们确定了这些消息之后,事情就那麻烦了,现在明军已经平定了大半天下,连燕云和辽东都被收了回来,元朝皇帝也被活捉,做了大明的阶下囚,下一步明军要进攻哪里,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