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元灭亡的消息逐渐在福建传开,一些人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别样的心思,比如历史上亲自把陈友定招入队伍的汀州府判官蔡公安,这货本身就是汉人,如今大元都灭了,他又何必继续一条路走到黑,为已经覆灭的大元陪葬呢?
不仅蔡公安自己不打算抵抗,他还写信劝说已经是清流县尹的陈友定,让他也不要抵抗大明天兵,到时也好保得一条命在。
还有漳州路万户罗良,他本身也是汉人出身,大元都已经灭国了,新朝廷还是个汉人朝廷,并且只用一次北伐就收回了燕云,还活捉了鞑子皇帝,声称要把驱逐鞑虏进行到底,新朝武德如此充沛,自己铁定是打不过的,那自己又何必去给鞑虏陪葬?
如今眼看着明军就要打过来了,福建平章普化帖木儿四处召集兵力,准备与明军决战,但漳州的罗良、汀州的蔡公安、清流的陈友定,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县令孔楷等人,全都找各种理由推脱,一个兵不出,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普化帖木儿不用猜都能想到。
无非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但鲁锦又不曾主动招降过他,而且还有传言说,这位大明皇帝极其痛恨鞑虏,基本落到他手里的蒙元大官和色目人,就没几个好下场的,他自然也不敢轻易投降大明。
于是乎,最后被逼无奈,普化帖木儿只能带着那群由波斯人组成,还算忠心的亦思巴奚军,和他直属的部分兵马,勉强凑齐了三万人,前去福安迎战明军,这下倒是省了明军不少功夫。
朱亮祖亲自带领的那一路,绕过武夷山,第一站就来到了浦城城下,结果一仗未打,浦城、崇安、松溪、建阳四城就直接投降了,而建宁路的首府建瓯,本来还想观望一下,一见这情况,也立刻献城投降,朱亮祖未动一兵一卒,便直接收复了建宁一路之地。
之后朱亮祖领着二方面军一半主力,还有新投降的部分福建兵,继续向延平路的首府南平推进,结果才走到半路上,绍武路、汀州路的蔡公安,漳州路的罗良,就先后率兵来投,整个福建直接有一半当场归附。
不过那南平守将倒是冥顽不灵,因为这货是个蒙古人,知道投降也没好果子吃,但其手下那些士卒却不这么想,最后虽然守将有心拒守城池杀敌,可他挥下的汉人士卒却主动打开了城门,将王师迎进了城,南平也被轻易拿下。
守将不堪受辱,最后刎颈殉国。
延平路的首府南平被拿下后,其他城池自然也不敢抵抗,纷纷献城归附。
如此一来,朱亮祖没费什么劲,便收复了大半个福建。
倒是冯胜那一路,因为撞到了普化帖木儿的三万福建元军主力,打的稍微‘激烈’一些。
冯胜是先从处州到温州,再从温州沿着沿海平地向南方推进的,正好和普化帖木儿遇上,双方在福安城下摆开阵势野战。
由禁卫第八师督师俞通渊指挥的炮团,虽然给朱亮祖和廖永忠那边分了几十门,可他自己这里仍然还有八十余门重炮,拉到城下专门对着敌阵中的亦思巴奚军方阵一通猛烈炮击,剩余那些没被打到的汉人士卒当场溃散逃命,由波斯人组成的亦思巴奚军也死伤惨重。
冯胜立刻指挥主力步兵上前冲杀,火枪齐射和手榴弹,以及大枪方阵冲杀之下,这些亦思巴奚军很快就被消灭了个干净,福建行省平章普化帖木儿,在兵败之后也刎颈而死,不愿被俘受辱。
福安城中的残余元军见状,立刻开城投降,随即整个福州路也几乎全是望风而降,一直到冯胜率领大部队兵临福州城下,也没再打一仗。
与此同时,廖永忠率领的三个师的偏师,也搭乘方国珍的水师,从泉州神兵天降,突然在泉州登陆。
泉州位于战线‘后方’,本就没有防备,被廖永忠突袭之下,也轻易攻克,泉州一破,周围的晋江、南安、安溪等地也望风而降,至此,福建七路之地全部归附大明,只剩后续慢慢清理宗教即可。
第533章 军改的风声
哗啦啦————
六月十二,福建福州,外面下着大雨,福州府衙的后堂内,二方面军的一众高层将领却在这里躲雨闲聊。
昨日廖永忠安排好泉州那边的驻军事宜,立刻赶来福州跟朱亮祖、冯胜等人会师,方国珍也早早的安排好了船队进港避风,然后跟着他们来了这里。
只见首位上的朱亮祖把茶杯往桌子上重重一敦,发出嘭的一声闷响,然后这才吐槽道,“唉,这仗打的没甚意思,我之前才到浦城那边还没打呢,就直接降了一个路,之后还没到南平,就又降了两个路,这仗打的,光在路上行军了,早知道我就跟冯胜换换,去打北路好了。”
刚过来没多久的廖永忠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你也不看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咱们连大半个天下都打完了,大元也让咱们灭了,这福建自古就是兵家不争之地,要不是为了清理那些个外藩的邪教淫祀,照我说,这福建打的就多余,直接派几个能说会道的书生来招降都没问题。
“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觉得他们还有多强的抵抗意志,除了那些个真鞑子和色目人,其他人脑袋让驴踢了,还真打算给鞑子陪葬啊.”
冯胜闻言也嘀咕道,“司令就算真去了北路,不也是差不多吗,如今你都是方面军司令了,难道还打算亲自冲阵不成?就连我这个总兵,现在也只有坐镇中军看着的份。
“大炮一轰,排枪一放,甲兵一冲,那什么亦思巴奚军就没了,你来不也是这么看着?
“说起来,我现在总算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军改了,咱们圣武军这个编制也打了几年大仗了,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枪步兵方阵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好像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一样。”
几个方面军高层将领闻言顿时皱眉点了点头。
廖永忠当即道,“确实如此,当然这也跟咱们军中本来就跟那些传统军队编制不同有关。”
这些将领跟着鲁锦打仗久了,不知不觉间也跟着鲁锦学了不少新词,连传统军队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
“若按传统军队的编制,刀牌手和弓弩手一定是要占据很大编制的,起码步兵当中,刀牌手就要占到两三成,弓弩手也要占到一两成成,剩下五六成是枪兵。
“可咱们圣武军自成军以来,陛下就从没重视过弓弩,至今没让总装自行生产过一把弓弩,箭矢更是不曾造过一支,全是用的缴获的弓箭。
“按道理来讲,若无刀牌手在前掩护,没有弓箭手的远射压制,只靠枪兵根本就列不了阵,更别提打什么大仗了,可偏偏陛下又弄出了火铳,完全把弓弩手替了下去,论远程压制,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更是能把投石车比到地下去,关键是投石车也没办法随军行军啊,但火炮可以。
“如此一来,咱们的编制就成了如今这副不伦不类的样子,没了弓弩手和刀牌手的掩护,各主力部队只剩枪兵,根本就没有单独作战的能力,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只靠枪兵都没法打。
“相比之下,禁卫师虽然编制小,兵也少,但他们的战力却过于强悍了点,论攻城摧阵,人家一个师有六十多门火炮,论野战巷战,人家有九千重甲步兵和火枪兵。
“咱们这几次大战役打下来,哪次不是让禁卫师冲在前面,攻城的时候都是先筑炮台,压制住城头守军后,再让禁卫师的重甲先登营登城肉搏,抢夺城门,等城门打开之后,才能轮到咱们这些‘主力’枪兵进城巷战。
“可就算是巷战,长枪兵也比不过那些火枪兵灵活啊,长枪兵五米多高的大枪,野战列阵时是真有优势,可在城里的街巷中却反而有点施展不开,若遇到敌军布置在房顶等高处的弓箭手时,长枪兵又无力反击,还没刀牌手掩护,只能站在那挨打。
“和长枪兵一比,还是火枪兵在打巷战时更为灵活,能远能近,就算那刺刀在近身肉搏的时候拼不过长枪,可手里都有火枪了,谁还跟你拼长矛啊,直接离着几十步,还没冲到近前就被排枪打死了,就算敌方人多,也能先用手榴弹将敌军炸散。
“野战更是不用多说,若是两军列阵,哪次不是先靠炮兵破开敌阵,再让火枪兵上去打排枪,几轮排枪一放,直接将敌阵击溃,长枪兵最后才冲上去收割敌军溃兵。
“可是话又说回来,既然只靠火炮和排枪就把敌阵击溃了,跟在后面捡便宜收割的,是不是长枪兵也没什么两样,如果全换成火枪兵,这野战还不是一样打,反而长枪兵成了跟着捡便宜的。
“嘿,咱们这几个方面军,明着说是全军主力,可真打起来,就成了给禁卫师打下手的,朝廷花那么多钱粮,养着几十万大军,真打起来还是要靠禁卫师,也难怪陛下要搞军改了,有钱也不是这么个糟蹋法。”
堂中众人闻言沉默片刻,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没了禁卫师,主力兵团几乎打不了仗,有了禁卫师,主力兵团又成了给禁卫师打杂的,这么一看,他们还真成了可有可无的。
一直没说话的赵仲中也蹙了蹙眉问道,“可是军改,那要怎么改,把全军全都换成禁卫师那样的火器部队?这也不现实吧,禁卫师虽然厉害,可也并非完全没有弱点。”
赵仲中一指门外的雨幕,当即道,“就像是这种天气,你火枪火炮再厉害,碰到下雨还能打的响吗?”
一旁的毛贵闻言也冷不丁的说了句,“可真要是下这样的雨,又有多少敌军能冒雨跟我们作战?下雨的时候火枪是打不了,可敌军的弓箭一样不能用,若要肉搏的话,禁卫师还有一个重甲先登营看场子呢,只要能把敌军挡住一时半刻,等雨停了,还不是要被火器压着打?”
“这么说,咱们这些长枪兵还真没用了?”赵仲中还是有些无奈道。
“恐怕还真是如此。”毛贵虽然也有些不情愿,但也还是点了点头。
不过真要说他们对全军火器化改革有什么抵触,那倒也不至于,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应该算是一种失落感和无所适从吧,就好比一个练了几十年大刀长矛的武功高手,等他终于学成出山了,结果看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全用火枪火炮了,真·大人,时代变了,论谁都没办法一下子就能接受的.
就在这时,坐在朱亮祖旁边的总训导官高耀也说了句,“其实你们不必如此,之前陛下就不止一次的说过,咱们这些人,应该就是最后一批传统将帅了,起码像是史书上的那种猛将,今后应该是不会再有了,你就算再能打,难道还比的过火炮?能挨一轮排枪不死?
“军改是肯定要改的,若是跟不上陛下前进的脚步,陛下虽然会念及旧人情面,但也肯定不会把他留在军中碍事,估计会给安排个什么其他的职位吧。”
众人闻言顿时心思一动,50军的总管胡海突然对高耀问道。
“高训导,你是不是从陛下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陛下可有说军改具体究竟要怎么改?”
高耀看了他一眼,想了想才说道,“我确实听陛下提起过一些,提前给你们透透风也不是不行,也好叫你们有个心理准备,首先你们这些督师以上的将领就不用多想了,陛下还舍不得一下裁掉那么多大将,不论将来军改怎么改,总还有你们的一个职位。”
众人闻言这才暗自松了口气,胡海闻言又追问道,“可我不是听说陛下这次军改要裁军吗,那究竟要裁多少,从哪里动刀?”
高耀当即又蹙眉说道,“具体要裁到多少,这我也不清楚,至于从哪动刀,既然是裁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那肯定是从人数最多的士卒开始了。
“我估计会先裁汰老弱吧,尤其是三十岁以上,职位又不太高的士卒和基层校尉,恐怕这次要裁掉不少,不然今后没什么大仗打了,他们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校尉军官和老卒,留下来也是蹉跎岁月。”
众人闻言都皱了皱眉,廖永忠顿时道,“咱们这些人,陛下定然会有个爵位给咱们等着,可下面那些校尉,就这么直接裁汰回家,也没个爵位啥的,他们毕竟也出生入死了那么久,估计心里会不好受吧?”
高耀闻言当即道,“廖总兵这想的就有点多余了,裁军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就算要裁汰这些老卒和校尉,朝廷也必定会给他们一个交代的,估计会让他们转业到地方,在地方上给他们安排个官职吧。”
冯胜挑了挑眉,“这是什么意思?”
高耀当即反问道,“陛下对政务院六部的改制,难道你不知道?”
“当然知道。”
“那就对了,不说别的,这从以前的刑部改过来的警务部,听说下面还要在各省府州县设警务厅,警务局,听说就和古时的县尉,前宋的提刑使差不多,全国一千多个县呢,还有省府两级,这又能安排多少人转业回地方任职?
“再说咱们不是还有内卫军吗,从主力编制退役下来,转到地方内卫担任军官,估计还能再升一级职位,也算是高就了。”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么个安排法。”
朱亮祖这时也补了一句,“不止呢,我还听说陛下有意裁汰一些战斗力不行的部队,尤其是那些元军的俘虏兵,或是顶着暂编某某师,还没有正式番号的部队,要从主力编制中整建制裁撤下来,或转为农垦兵,或转为工程兵,听说以后要负责修桥铺路什么的。”
众人闻言再次面面相觑,这个,整建制转业去修桥铺路?那他们还不如直接退役呢,这不是去干苦工吗,还好他们都是主力部队的将领,倒是不用担这个心。
不过这时赵仲中却又说道,“那主力部队的改编,司令和训导可还有什么消息,听两位说的这个裁汰法,估计要裁汰不少兵力呢,咱们的主力总不会缩编的太严重吧?”
高耀当即摇了摇头,“这个我说不准,甚至可能陛下和枢密院都还没想好究竟怎么改呢,陛下那里都没准信,我上哪知道去。”
朱亮祖闻言则是捋了捋胡子,“这个我倒是有些消息。”
众人当即看过去,纷纷问道,“什么消息?”
“我也是道听途说,听说啊,等国内的仗全打完了,陛下有意新设几个战区司令部,负责各地圣武军主力以及地方各省内卫军的日常工作,比如征兵,训练,退役那些,有统兵练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或者只给有限的调兵之权。
“估计是每个战区负责一个大方向,比如一个专门负责辽东、高丽、日本方向,一个防范漠北、西北方向,一个防范东南方向等等。
“另外除了战区之外,可能还要新建几个兵种司令部,负责全军各军兵种的建设。”
“战区司令部和军兵种司令部?”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额。
冯胜顿时好奇道,“战区我大概能理解,前宋的枢密院不也分这个房,那个房,每个房专门盯一个方向的敌人吗。
“可这军兵种司令部又是什么意思?都有战区了,再继续分,不就多余了吗?”
朱亮祖当即道,“我现在也弄不太明白,也只是听到一点风言风语,但军兵种司令部和战区还是有区别的,战区司令能统兵,真打仗的时候也要战区上,这军兵种主要负责建设,军校,训练,打造专用的器械,推演相应的新式战法。
“比如海军,陆军下面还分火枪兵,骑兵,炮兵等等,更多的我就不清楚了。”
众人闻言顿时若有所思,鲁锦如此分权,难不成是为了让他们互相制衡?不过这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就在这时,朱亮祖又对众人说道。
“咳咳,你们现在也不要想太多,咱们国内的仗还没打完呢,就算要军改也不会那么快,估计咱们可能还要再打一仗。”
第534章 平定两广
“再打一仗?打哪,云南?”众人闻言顿时一愣,当即问道。
朱亮祖点点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此战结束之后,福建、两广、四川就都平定了,只剩云南还未归附,听说那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手中还有近十万大军,大理的段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们又岂会轻易归附。
“而我们的五个方面军,一方面军在镇守河套、山西、四川,要时刻防备漠北的残元势力,杨璟的三方面军在镇守辽东,要看着辽东的残元、女真、还有高丽,四方面军盯着西北,估计也无暇分身。
“五方面军要镇守两广,还要时刻紧盯南面的安南,只有我们二方面军,现在打完了福建,又在腹地,还没什么防备任务,打云南不用我们还能用谁?最多再让常遇春的五方面军出一支偏师,从广西侧翼给我们掩护一二罢了,打云南的主力还是得我们来。”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朱亮祖这分析倒是有理有据。
不过冯胜这时又突然问道,“可要是这样的话,等打完云南,我们岂不是也要在云南长期镇守了,五个方面军都有各自的防备任务,那还怎么军改?”
“这有何难,大不了先从每个方面军抽调一半的兵力,先调一个集团军回京师,等改编完了再去把驻地把另一个集团军换回来,轮换改编呗。”廖永忠闻言当即道。
“而且我以为军改这个事绝对没那么快,别的不说,就按全军火器化的改编法子,你总得先把几十万支火枪,上万门火炮造出来吧,不然没有武器怎么改?
“还有刚才仲中兄弟所说的火器缺点,别忘了咱们军中那些火器都是谁造出来的,陛下亲手打造的燧发火枪和各式火炮,禁卫师的火器战法也是陛下亲手操练,这世上论及对火器的精通和运用,陛下若认第二,谁还敢称第一,连你都能想到的火器缺点,陛下会想不到?
“之前咱们也在建康驻扎了小半年,早就有风声说陛下在让总装的那个陶广义改进新式火枪,这改进新式火器,再等造出来量产,怎么不得一年半载,新式火器造不出来,军改又哪是那么快的事。”
“这倒也是。”众人闻言顿时纷纷点头,一想到今后还有云南要打,便也不再过多讨论这军改之事。
只是与他们同处一室的方国珍,却因为是后来的降将,而且没怎么跟二方面军的人接触过,导致互相之间比较生疏,若是杨璟在这的话,方国珍倒是能跟他聊两句,好歹当初两人在杭州见过,但是现在.
方国珍见几人聊的起劲,想了想还是问道,“说起这军改,不知几位将军可听说过什么海军的消息?”
“不知道。”
“没听说过。”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的摇了摇头,这个事他们还真不清楚,而且本来就是一群陆军军官,对此也不怎么关心。
方国珍见众人都在那摇头,便尴尬道,“若是不知道就算了。”
就在这时,坐在上首的高耀倒是说了一句。
“海军之事,他们不知道也很正常,不过北伐的时候,我倒是在大都听陛下和枢密院的几位尚书提起过一些,海军本就是另组建的新军,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军改之说。
“若是询问职位方面的安排,这个方将军倒是不必担心,水师方面的将领,除了方将军和我军本就有的三支水师,以及从徐宋投过来的陈友谅陈将军,肯定都有安排。
“陛下欲组建三支海军舰队,每支大舰队都是集团军级,海军总部为方面军级,三支大舰队下面又下辖数支小舰队,以方将军的资历和功劳,我记得你本来就有军总管的职位,到了海军起码也是在三大舰队之一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