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430节

  当然主要还是为了通知一下马尼拉情报站的分站长赵环,告诉他一声远望号回来了,不然赵环还得继续整天提心吊胆的等着。

  离开马尼拉之后,远望号便径直向西北航行,横穿南海去了广州,而且还碰巧在珠江口的伶仃洋,遇到了悬挂大明国旗的近防水师。

  “前面就是广州了吧,终于到家了!”

  “岭南我知道,可是从来没去过啊,你们谁去过岭南?”

  一群水手兴奋的趴在船舷上四处张望,互相诉说着回国的喜悦。

  “没去过。”

  “我也没去过。”

  “我以前在入伍之前,在商船上做水手的时候去过一次。”

  众人闻言顿时都看向那个老水手,又有人问道,“那广州离着俺们庐州那里还有多远?”

  那老水手想了想才说道,“庐州应属新设的安徽行省吧,安徽往南还有江西行省,过了江西才是两广,怎么不得几千里路,不过要是从海上算的话,那可就快了,从广州北上,过了泉州、福州,再之后就是杭州,绕过松江府就到了长江口,也就是咱们出海时路过的刘家港了,速度快的话,也就是不到十天的事。”

  “嘿,终于快到家了。”

  几人正说着话,突然有个眼尖的水手指着前方大喊道,“快看,前面好像有两条白船,朝着咱们过来了。”

  “快去通知舰长!”

  不等几人通报,其实桅杆顶端的瞭望手早就发现了那两条船,并通知了张潮等人。

  汪大渊、陈友谅几个立刻拿着望远镜出来,爬到顶层甲板上面用望远镜瞭望。

  “船是小福船样式,刷了白漆,船首两侧还有红蓝两色条状涂装,悬挂大明国旗,这涂装样式像是陛下的喜好,还悬挂国旗,应该是朝廷官府的船,可这是什么部队,怎么之前在南洋的时候李站长没说过?”

  汪大渊看完有些疑惑的将望远镜递给陈友谅,陈友谅看了看才说道,“就这刷漆的样式,除了陛下没人能想得出来,肯定是官府的船没错,至于那李彬没说,可能他也不知道吧,咱们现在怎么办?”

  汪大渊想了想才说道,“咱们也升大明国旗,全船戒备,降低航速,右舵二十度斜着插过去,把咱们船艏的舰名亮给他们,再让炮手打一发空包弹,让他们知道咱们有武装。”

  “是!”

  张潮立刻下达各项命令,很快远望号就微微调整航向,斜插着朝对面两条船靠过去,同时侧舷炮窗打开,伸出五门黑洞洞的炮口,轰轰轰一轮齐射,顿时惊呆了对面的两条小船,同时远望号的主桅杆上也升起了大明国旗。

  对面排水量只有二百多吨的三桅小福船上,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舰长看到对面放炮,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大副也震惊道,“队长,前面那是什么船,怎么还挂起了咱大明的国旗,船上的火力比咱们还猛,刚刚那一轮齐射好像就有五门炮,这该不会是海军的船吧?”

  “放屁,海军就得挂海军的旗,哪有只挂国旗的,还有刚才他们那轮齐射,你没看到只喷了烟吗,海面上根本就没有炮弹落水的水柱,说明他们打的是空炮,这是警告射击,告诉咱们他有武装。”船长覃家兴立刻说道。

  “那咱们怎么办?”

  “咱们也放一炮,然后上去截停检查,这船看样式应该不是外人,还有那么多大炮,除了大明谁还能造的出来,肯定是朝廷的船,就是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咱们就过去问问,例行检查而已。”

  “明白了。”

  轰的一声炮响,这边也很快放了一炮回应,不过他们这二百吨的小船,装载的火炮数量还真没远望号多,哪怕远望号自身现在也没几门重炮。

  不过这船上的弗朗基后装回旋炮足有八门之多,算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武装巡逻船,用来检查过往民用船只,打击一般的海盗足够使用了,但是遇到真正装载几十门重炮的军舰,那就根本不够看,军舰站着不动让它打,它都打不动。

  等双方离的又近一些,巡逻船上很快就看到了远望号舰艏侧面刷的‘远望号’字样,覃家兴顿时疑惑道,“这是什么船,看样式像是海军的军舰,但海军的船不是应该刷那什么大食数字的舷号吗,这条船怎么还写上字了,远望号,你听说过没有?”

  那大副想了想,突然灵机一动,“这会不会是陛下之前派去黎洲找什么仙粮种子的那艘船?”

  “什么黎洲的仙粮种子?还有这回事?”覃家兴当即皱眉道。

  大副连忙解释道,“队长你是方将军麾下出身,可能有所不知,咱们陛下登基建国之前,曾派了一艘船去海外找什么种子,就是去年北伐之前的五月,听说陛下还带着百官在建康祭了天,事情办得挺大,只是这一年多没消息了,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可能就是这一艘。”

  “哦,我想起来了,好像是听人说过。”

  覃家兴顿时恍然大悟,他以前是方国珍的手下,长期在温州那边,而他们又是在鲁锦北伐成功之后才正式投靠的,因此大明之前的事他们也不太清楚,想不到这艘出海一年多的船,原以为没了消息,早就不知葬身何处了,今天还能叫自己碰上。

  “走,只要不是外人就好,咱们过去看看。”

  “是。”

  当下两船继续靠近,远望号也放慢了航速,等覃家兴他们的巡逻船来到远望号旁边时,船上的人顿时无不倒吸一口凉气,真他么的大啊!

  他们的巡逻船也才200吨的小身板,停到近四千吨的远望号旁边,就像是刚满周岁的娃娃到了身高八尺的壮汉面前一样。

  覃家兴仰视着远望号的侧舷,看着面前这艘几层楼高的家伙,不禁咽了口唾沫,就在这时,汪大渊从船舷边探出头来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拦截我舰?”

  覃家兴连忙拱手道,“我们是大明广州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船,负责缉查走私,海盗,检查过往船只,你们是什么船?从哪来,到哪去,船上装了什么?”

  汪大渊闻言顿时和陈友谅对视一眼,这从哪冒出来的海岸警卫队,没听说过啊,他当即再次对下面那人说道。

  “本官汪大渊,陛下亲封的探洋使,大明开国元年,公元4051年,奉陛下之命出海探索黎洲,如今刚刚回国,正要去广州府拜访驻军的常司令官和广东布政使闵子顺,至于船上装的东西,朝廷机密,恕不奉告!”

  覃家兴等人闻言顿时暗自咂舌,一口一个陛下亲封,张嘴就要找驻军司令和布政使,这来头可太大了,汪大渊说的那些人物,他们这些人平时想见一面都难。

  不过既然已经过来检查了,断没有被人吓一吓就撤走的道理,于是他当即硬着头皮说道,“口说无凭,能否让下官登船检查一下?”

  “那你上来吧,只能上来两个人。”

  “好。”

  汪大渊当即命人放下绳梯,等覃家兴和大副爬到远望号甲板上时,顿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群胡子拉碴的糙汉子,还有几只大笼子,里面装着模样怪异的鸡鸭,船上还拴着十二只怪模怪样的东西,说是绵羊吧,可那羊的脖子也忒长了点,邪门的很,还有十几只长毛的小狗冲着他们乱叫。

  正在他四处张望的时候,汪大渊就让人递来一块金牌和任命文书,陈友谅也让人拿来了自己副使的腰牌,覃家兴看过之后皱了皱眉,这东西确实弄得挺正规的,但是他不认识啊,他又没见过陛下封的探洋使什么样,怎么知道这东西是真的假的。

  正在他犹豫之际,旁边远望号的舰长张潮瞅了那个巡逻船的大副几眼,突然出声问道。

  “你是水师一团三营的唐修永吗?”

  那人闻言一愣,“啊?阁下认识我?”

  “你娘的,老子是一团一营的营官张潮,好小子,出息了,查船查到老子头上了?”张潮见对面真是熟人,顿时笑骂道。

  “啊,一营的张营官?真是你?你不是早就被陛下调回建康了吗?”唐修永顿时惊讶道。

  “哈哈,老子调回建康又不是直接退伍,陛下给咱升了官,现在是这艘远望号的舰长,你们是什么情况?这广州海岸警卫队是什么部队,啥时候成立的?”张潮当即问道。

  覃家兴一看这情况,就知道应该不会是假的了,连忙恭敬的将委任状和金牌双手还给汪大渊和陈友谅,这才说道,“原来是两位使君当面,在下也是奉命行事,职责所在,还请万勿见怪。”

  汪大渊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而是听着张潮在那里询问,唐修永很快解释清楚,原来这海岸警卫队是今年八月份才刚成立的,一共有五支舰队,分别在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浙江杭州、山东胶州、河北天津各设一支,每支舰队有20条小福船,都是从水师淘汰下来的,刷上白漆换个涂装就上任了。

  舰队军官都是从原来的圣武军三个水师团,以及方国珍麾下的水师抽调,再从舰队当地招募渔民成军,编制上隶属于内卫军系统,行政上归市舶司缉私局管辖,受到军队和市舶司的双重管辖,平日里就负责打击走私,防御海盗,检查过往的不明船只。

  而他们广州海岸警卫队的人,平时主要负责的就是珠江口伶仃洋这一块,天天没事就在这附近巡逻,今天正好碰上远望号,因为没见过这条船,这才过来临时检查。

  讲清误会之后,接下来就好办了,汪大渊当即重复了自己的目的,要见常遇春常司令官,或者广东布政使,实在不行广州知府也可以,有事情要交代他们去做。

  覃家兴闻言哪敢怠慢,连忙主动请缨帮他们通报,还派另一条船给远望号带路,省的他们不清楚珠江口的水文情况,远望号这么大的船,吃水很深,又不熟悉当地水文,可别在珠江口搁浅了。

  半个时辰之后,远望号终于来到了广州城外的码头上,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有汪大渊和陈友谅几个人下船,张潮带其他人在船上守着,不过常遇春并不在广州城中,听说是去了靠近云南那边,方面军总训导官石亨也下部队布置任务去了,只有广东右布政使闵子顺听到消息前来相迎。

  闵子顺当然是知道汪大渊的,虽然没见过几面,但他对汪大渊的事迹可是清楚的很,闵子顺本身就是情报局出身,而汪大渊也是他们江西情报局请来的,他怎么会不知道。

  得知汪大渊探访黎洲刚刚回来,闵子顺十分高兴,连忙邀请汪大渊他们上岸休整,不过却被汪大渊拒绝了,只说有要事要尽快回京师面见陛下。

  闵子顺也不强求,于是汪大渊就像交代李彬那样,给他留下了剩余的橡胶、木薯、金鸡纳树、可可树等作物的种子,又留下了种植手册,然后交代他最好在琼州岛、广东广西各地种植,种子和树苗一定要派专人负责,陛下知道之后肯定会派人过问,让他一定要仔细做事,闵子顺自然连连答应。

  之后远望号又在广州稍作补给,便再次起航向着京师而去。

  几天之后远望号便越过了福建,不过之前听李彬说福建现在海盗多,他们就并没有在福建停靠,一直等到了杭州湾的时候,众人这才松了口气,终于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不过众人更是不敢大意,因为越是靠近京师,海上的船也就越多,岸上的人也更多,万一让人惦记上他们船上那二百多吨的金银就麻烦了,于是汪大渊也不敢在杭州久留,只是匆匆见了浙江右布政使包衡一面,让他派人快马加鞭去京师汇报他们回来的消息,并约定了抵达建康的日期,然后这才再次离开。

  而当鲁锦得知汪大渊终于回来,并且已经到了杭州的时候,也立刻做决定,要亲自率百官出城相迎。

  如今因为棉花品种的问题,大明都建国两年了,鲁锦还迟迟没有命令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就是因为如今国内的天竺树棉不适合推广,他一直在等着汪大渊快点把美洲的大陆长绒草棉弄回来,才好在全国推广。

  还有漠南跟河套的移民计划,那边草原上生存环境恶劣,只种小麦很难维持多少移民,急需他带回来的玉米土豆。

  工业方面现在也被橡胶材料卡住了,可以说鲁锦的很多计划,现在就等着汪大渊带米回来下锅呢,两年了,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终于把他们盼回来了!

第545章 船政改革

  大明建国二年,公元4052年,西历1355年,十一月十五,鲁锦带着百官来到建康城西的码头上,正在等待着远望号的归来。

  此时鲁锦正在跟水师的两员老将,桑世杰和缪友珍,还有枢密院的夏煜、包毓、总装的尚书陶广义,还有内阁的两位丞相,以及工商部的郭子兴,几人站在一起说着什么,四周站满了侍卫,码头上还停着新造的四艘新式战舰。

  这四艘船有两艘是74炮战列舰,属于三桅双层主炮甲板的主力战舰,在鲁锦设计的海军舰艇分类中属于三级舰,专门用来舰队决战用的,属于海战的主力中坚力量。

  另外两艘则是46炮战舰,同样是三根桅杆,但只有一层主炮甲板,在海军舰艇分类中属于四级巡航舰,当然也可以叫护卫舰。

  这种船的性质和美国的宪法号护卫舰类似,相比于那些主力舰来说,航速非常高,比一二三等战列舰跑的都快,但火力相对贫弱,遇上那种正经的百八十门长炮的战列舰,一个也打不过。

  这样的船拿来打战列线的大海战没什么卵用,但用来给一些低威胁地区看场子就很好用了,主要是造价也比较便宜,可以看作殖民地巡航舰的一种。

  属于是那种‘打得过我的没我跑得快,能追上我的又打不过我’,让人十分恶心的万金油老赖船型。

  鲁锦跟枢密院的几人,还有那几个海军将领研究过后发现,其实这种四级舰才是最适合当前情况的船。

  得益于鲁锦超出常人的见识,大明海军不论是装备还是战法战术,都已经领了先全世界好几个版本,欧洲这个时候还在用克拉克船,连盖伦还没弄出来,距离两牙开启大航海至少也还要一百年的时间。

  而大明海军的舰艇技术都已经跨越到19世纪中期,木帆船的巅峰水平了,只是火炮技术距离二鸦时期的英国海军还稍差一些,二鸦时期的英军当时已经用上了后膛火炮,这个暂时鲁锦还造不出来。

  不过就目前14世纪中叶这个阶段来说,哪怕是这种46炮的巡航舰,不论是放到南洋一众小国之间,还是放在东北亚的高丽和日本之间,都能做到碾压全场的局面,而欧洲暂时还没有能力抵达太平洋,即便来了也打不过大明海军,这样的情况下,再大力建造74炮,或者96炮的二三级战列舰,就纯属浪费资源。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二三级战列舰不是不能造,而是放眼世界,周围根本就没有一个能上的了台面的对手,这样的话,你花那么多钱造出来,拿来打谁?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造出来没地方用,只能花钱充门面。

  最后几人商议决定,调整海军舰艇的比例,海军三支大舰队,每个舰队只配一到两艘远望号那个等级的96炮战列舰,当作大舰队的旗舰使用,全国一共只有五六艘;

  每个大舰队下辖的分舰队,装备二到四艘74炮战列舰,当作分舰队旗舰和主力核心,剩下的各舰队编制,全都用四级巡航舰填充。

  这样下来就能节省很多军费,一个分舰队十条船,大概就是两艘三级舰,加八艘四级舰这样的配置;或者四艘三级舰,加六艘四级舰这样的配置,具体分配可以看部署地区的威胁等级,比较混乱的地区就多配两艘三级舰,比较安稳的地区就少配两艘三级舰。

  南京龙湾造船厂一共两个干船坞,第一年只造了一艘远望号,第二年由于船厂设备逐渐丰富,工人也掌握了一些经验,建造开始加速,第二年造了两艘,三级四级各一艘。

  今年是船厂运营第三年的年末,已经到了十一月中旬,如今又有两条新船下水,这便是大明所有的新式舰艇,一共五艘,除一艘正在执行任务的远望号外,另外四艘新式战舰都停在这里了。

  现在龙湾船厂仍在以每年两艘的速度,不紧不慢的继续建造着新船,如今又有两条新船的龙骨,已经在干船坞里竖了起来,到明年九月的时候,又能增加两条新船。

  另外再加上福建和两广今年也已经拿下,龙湾造船厂这里也开始走上正轨,于是鲁锦决定,在沿海地区增设几个新的造船厂,加快海军建设速度,同时也是为接下来的海贸打基础。

  冯国用亲自拿着一副地图举在众人面前,鲁锦手指划着海岸线说道,“首先海军的三大舰队,都要有自己的主基地,起码要能做到修补战舰,广州今后肯定是要开埠的,这里又是南海舰队的基地之一,肯定要在广州新设一个船厂。

  “另外福建这边,自古就比较擅长造船,肯定也要建一个船厂,就放在福州吧,福州是闽江的入海口,闽江又发源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贯穿整个福建,这样就可以采伐全福建的木材,沿着闽江顺流而下运到福州,然后在那里造船。

  “东海舰队的主基地就放在宁波,分别在宁波、杭州、以及刘家港部署三个分舰队,用于就近保护长江口,拱卫京师安全。

  “北方的造船厂设两个,分别设在山东福山(烟台),辽宁的大连,木材来源从辽东的长白山采伐,沿着鸭绿江顺流而下到入海口,再海运到大连和福山,北海舰队的主基地放在旅顺。

  “暂时先新设这四个船厂,再加上建康的龙湾船厂,五个船厂一起开工,一年下水一个分舰队,不出十年就能把海军三大舰队的架子搭起来了。”

  众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之前经过他们多个部门的核算,一艘远望号那样的二级战列舰,把所有武器,尤其是那96门重炮配齐了,整体造价大概是45到50万两左右,以此预估,上百门炮的一级舰造价可能达到60到70万两,实在是不划算。

  与之相比,74炮的三级战列舰,整体造价大概只有7到8万两左右,就划算了很多,46炮的四级巡航舰就更便宜了,造价只有一万二到一万五千两左右,具体价格差异主要根据木材价格波动决定。

  如此一来,按照鲁锦的造舰计划,一年建造两艘三级舰,八艘四级舰,两条三级舰需要15万两,四级舰那样的船,五万两能造四艘,八艘就是十万两,合计25万两,海军每年拨给25万两的造舰费用,能获得一支十条船的分舰队,载炮总数516门,十年下来就有一百条船,五千多门炮了。

  而且每年25万两的造舰费用也不算高,朝廷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花250万两,用十年时间买一百条船,建一支海军,实在划算的很。

  这时暂代工商部尚书之职的郭子兴忽然问道,“陛下,那这几个船厂是置于枢密院的总装之下,还是置于政务院的工商部之下?”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放在工商部下面吧,成立一个国营船舶总公司,五个船厂为全资子公司,总部就设在建康的龙湾船厂,五个子公司独立运营。

  “造军舰肯定是要造的,但也不能全都一直造军舰,海军的规模是有限的,将来这些船厂肯定要转去建造民船,只会偶尔再造一些军舰,用于替换老旧军舰,到时候就不好继续放在枢密院了。”

  总装的尚书陶广义这时闻言又问道,“陛下,那造军舰的时候质量如何保障?”

  鲁锦当即又说道,“船厂的运营归国营公司管,但在建造军舰订单的时候,需要海军和总装分别各派一名军代表,驻厂监督建造,保质保量的完成,建成之后再由海军和总装共同派出一个验收小组,到船厂检验接收,如有哪里没达到要求,验收小组有权拒绝接船,并责令船厂进行整改,直到满足海军的要求为止!”

  “那就明白了。”陶广义和郭子兴这才点了点头,这样双方的权责就明晰了,以后谁出了错就找谁负责。

  桑世杰这时也问道,“陛下,那水师现在那些船怎么处理?”

首节 上一节 430/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