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429节

  汪大渊怕引起土著的怀疑,还特意绕了个圈子,先去南大岛后面,离开了土著们的视线之后,再转向西南方向,朝着驻马群岛驶去。

  从夏威夷离开后,汪大渊立刻下达了全舰节约使用淡水的命令,开始每天按人头限量供应淡水。

  虽然鲁锦帮他们规划的航路上,有驻马群岛(马绍尔群岛)这个站点,但其实马绍尔群岛,大多都是环礁,基本没有什么地表淡水,就算遇到下雨能够存下一点,也很快就会被涨潮的海水污染,所以他们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万一在马绍尔群岛无法补给,他们就得靠着在夏威夷补给的淡水,一直到南洋的那些大岛屿上,才能再次获得补给,这也是整个航程最危险的一段航路。

  从夏威夷到马绍尔群岛3800公里,和旧金山到夏威夷的路程差不多,路上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别说什么岛屿,就连海鸟都很难看见一只,船上的人都极其无聊,不过这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他们也大多学会了怎么打发时间。

  有人在下象棋和五子棋,还有人在打麻将、打纸牌,纸牌也是中国发明,起初被称为叶子戏,也有人在甲板上练拳,擦拭火枪,或者由军官组织着训练操作火炮,还有人在甲板上喂火鸡番鸭,以及那十几只羊驼和二哈,大家各忙各的,倒也热闹。

  张潮和王纵以及其他几个想要进步的军官,则是整天跟着汪大渊刻苦学习航海和天文知识。

  就这样足足走了十多天,终于在十月中旬,远望号来到了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环礁,不过这地方一眼可知,岛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淡水河流,甚至连小溪都没见一条,还真和鲁锦说的差不多,想要淡水的话,恐怕只能上岸试着打井了。

  不过打井是不可能打井的,他们可没时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耗下去,船上的淡水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足以再坚持一两月,有这个时间他们早就到南洋了。

  于是汪大渊只在马朱罗停留了一天,在当天登岸测得当地经纬度,确认了自身所处的位置后,众人第二天就再次出发,朝着西南方向继续行驶。

  张潮已经学会了看罗盘和海图,还学会了规划航线,他见汪大渊行驶的方向并非关岛方向,于是就问道。

  “使君,我们这次是朝哪走?这看起来不像是去关岛的样子啊。”

  汪大渊当即解释道,“关岛还在驻马群岛的西北方向,如果是去关岛的话,那再下一站最好是去吕宋岛的马尼拉港,然后再从马尼拉到广州,或者到福州。

  “但我准备先去一次南洋,把咱们船上的橡胶种子和橡胶树苗,还有金鸡纳树的种子和树苗,送到南洋的新斤府(望加锡)去,陛下说过橡胶树很难在中原种活,最多也就是能在琼州府或者岭南两广还有云南试一试,因此咱们即便把种子带回去,到时候也得再送去南洋。

  “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咱们直接送去南洋就好了。

  “而如果要去南洋的话,走关岛到马尼拉这条航线就不是很顺路了,因此我决定直接去更南边的宿雾岛,或者新斤府(苏拉威西岛)的最北端,然后再去新斤府(望加锡)。”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张潮当即点了点头,如果是去南洋的话,这个航线就规划的比较合理了。

  从马绍尔群岛到菲律宾群岛的最南端,大约是五千多公里,这段距离足足跑了十七天,中间还遇到一场风暴,把船吹的偏南了一点,差点拐到所罗门群岛去,还是汪大渊根据星象重新测定了航线和方向,才让远望号回归正轨,终于有惊无险的抵达了菲律宾群岛的最南端,也即后世菲律宾马利塔附近,众人都是心有余悸。

  不过在这里他们也遇到了当地土著,甚至还有华人商贾,还从这里的华人商贾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大明已经北伐成功,收回了燕云,还占领了漠南和辽东,今年上半年,陛下再次发兵,同时攻略福建和两广,以及四川。

  如今福建和两广,以及琼州府,中国所有沿海省份都已经被大明光复。

  还有一件事情,让这华人商贾大为惊惧,据这人所说,皇帝陛下在福建大开杀戒,几乎把福建的蒲姓色目人屠戮一空,各种外藩宗教寺庙也被捣毁,还令福建各州府的百姓主动脱离邪教,上交邪教经书,违者抄家流放。

  而那时中国到南洋,以及中国到天竺、波斯的海贸生意,几乎都是被这些福建的色目人把持的,皇帝陛下这一举动,几乎一下把世界海贸打的倒退了五十年

  原本从福建过来的中国海商,几乎都要到苏禄苏丹国这里补给休整,苏禄国这里自然也成了一个货物集散地,平日里商贾云集,货船往来不断,这下可好,鲁锦一下把福建的色目人杀光了,再也没海商往苏禄国来了。

  现在苏禄国的港口门可罗雀,百业凋敝,再也不复往日盛况,许多华人商贾都把商号迁离了此地,生怕遭到大明皇帝的牵连,眼前这个告诉他们消息的华人商贾,就是今年刚刚从苏禄国搬到宿务这边来的。

  远望号众人闻言顿时激动不已,他们当年从建康出发的时候,大明还没有举行建国登基仪式,鲁锦也还没有北伐,没想到这才短短不到两年,陛下就已经北伐成功,还收复了南方沿海的所有省份,众人全都兴奋不已。

  不过在激动过后,汪大渊虽然知道近乡情更切的道理,但还是让众人保持镇定,然后继续前往新斤府,先把这次的任务办完了再说。

  几天之后,当远望号来到新斤府,见到南阳情报站站长李彬等人时,不少人当场就激动的哭了出来,两年了,他们总算回到了大明的地盘。

  嗯,苏拉威西岛那也是大明的地盘,没毛病。

第543章 这是朝廷与南洋之间的纽带

  当李彬听到属下汇报,说那艘熟悉的远望号出现在新斤府河口的时候,顿时惊喜起来,立刻带人前往河口迎接,并很快见到了汪大渊等人。

  “汪先生这是从何处而来?自前年南洋一别,我就听说先生准备前往黎洲,如今一晃两年过去了,始终未能再次听到先生和远望号的消息,现在突然就来了,还真是让在下惊喜万分啊。”

  新斤府的码头上,只有汪大渊和陈友谅,还有王纵和几名士卒上了岸,张潮则是带着其他人继续待在船上,并时刻保持戒备。

  汪大渊见李彬亲自来迎,这才笑着说道,“原来是李站长,我和远望号确实刚从黎洲回来,前年腊月于南洋一别,我先是于次年春季回国,上半年五月下旬受陛下派遣出海,去大洋彼岸寻找黎洲,没想到这一去就是近两年。

  “不过赖陛下洪福,吾等幸不辱命,总算找到了陛下所需的那些东西,今岁九月初,我率远望号返航,历时近两月之久,终于回到南洋。

  “其实我们前几天刚刚在吕宋群岛南端的宿务停靠一次,听那里的华人商贾说了些国内的消息,那商贾说如今大明已经收复了漠南、燕云和辽东,南方沿海的福建、两广、琼州也都被收回了,可有这回事?”

  李彬闻言当即点了点头肯定道,“确实是这么回事,先生出海的那年,你们五月出发,陛下九月就发动了北伐,不仅成功收回北方半壁江山,就连大都的虏酋和元虏朝廷也被陛下一网成擒,元帝妥雚帖穆儿还被陛下抓回建康,封了个昏徳侯。

  “今岁夏初,陛下又发兵南方数省,福建和两广,以及四川行省,也被收回,如今除了西北以及云南一些地方还未收回外,其他故土都被收复的差不多了。

  “如今汪先生又带着远望号从黎洲归来,又是大功一件,若是让陛下和朝廷知道,加上今年的多方大捷,这就是双喜临门了,在下可是要先在这里恭贺先生高升了。”

  李彬说着便主动拱手贺喜道。

  汪大渊却摆了摆手,“这点微末之功不算什么,我也只是跟陛下学了点皮毛,听命行事罢了,贺喜的事先不提,我还听说陛下在福建清理色目人和外藩淫祀,现在连苏禄国的贸易都停了,这又是怎么回事?李站长可否清楚。”

  “确有此事。”李彬点点头当即道。

  “其实这也怪那些色目人咎由自取,尤其是福建泉州的那些波斯人,这些家伙不仅跟鞑子沆瀣一气,对抗天兵,还妄图割据福建,屠戮汉人,用夷代夏,毁我中华道统,陛下一怒之下,就派大军顺便把他们都杀了,连带福建那些淫祀也一并清理干净。

  “汪先生经常出海,应当知道这南洋及波斯的海贸,以前多是那些泉州的色目人把持,如今这些色目人被清理一空,海贸生意受到打击再正常不过。

  “但是这样的局势不会持续多久的,我已经收到了朝廷的消息,陛下要重建海贸,还要打造新的航线,上个月朝廷已经发了公文,这件事最迟明年风季来临之前就要办妥。”

  汪大渊闻言有些惊讶,“这么着急?”

  “嗯,不急不行啊,陛下是个做大事的人,这想做事就免不了要花钱,而海贸的关税又是个大头,前宋时仅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的关税,就占朝廷财政总收入的两成,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如今国家初立,朝廷又连续两年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收复了那么多土地,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因此这海贸的事当然拖不得,陛下一力支持,朝堂诸公自不敢忤逆圣意,这办起来自然就快了。”李彬当即解释道。

  “原来如此。”

  汪大渊恍然大悟,他总算对如今国内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于是当即再次问道。

  “我还有一事想要请教,不知广州现在局势如何,我若率远望号去广州停泊,会不会遇到危险?”

  李彬闻言一愣,“先生要去广州?”

  他左右看看,当即再次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生蹈海万里,远来辛苦,何不让大伙上岸休整休整,咱们去岸上慢慢说?”

  汪大渊立刻摆手拒绝道,“不必了,我们不会在这里久待,在你这稍作补给,最迟今日就要走,多谢李站长好意。”

  李彬顿时惊讶道,“这么着急回去吗?”

  “呵呵。”汪大渊敷衍的笑了笑,“这些士卒水手都跟着我出海近两年了,现在已经到了南洋,眼看着就到家门口了,大伙都想家想的不行,李站长也应该知道近乡情更切的道理,我也不好让他们在这里久留啊。”

  其实汪大渊的真正理由,是船上那两百多吨,价值上千万两的金银,之前在美洲的时候,他还不用太过担心,那边都是野人,也不知道金银的价值,海上也没什么敌人,土著也造不出大船,可到了西太平洋这边就不一样了,这边邦国林立,南洋海盗又多。

  再加上船上还有上千万两金银的财富,一旦消息泄露,遭到有心之人的围攻,仅凭一艘武备稀松的远望号,搞不好真的栽在这里,到时候他怎么跟鲁锦交代。

  因此他都只带了几个人下船,还让张潮带人留在船上时刻戒备,就怕有人打他们这一船金银的主意,汪大渊自己就更不敢在南洋久留了,要不是为了获取国内的消息,好规划后续的航线,他连新斤府这边都不想来。

  “哈哈,近乡情更切嘛,这道理我懂,那不知先生都要什么补给,我先让人给你们准备着,然后咱们再慢慢说?”李彬也不深究,当即说道。

  这下不等汪大渊说话,旁边的王纵就咽了下口水问道,“有大米吃吗,我们船上的兄弟都一年多没吃过米了,再不尝尝就忘了米是什么味儿了。”

  “哈哈哈哈,那你可算问对人了,我这里别的不多,就稻米管够,新斤府这边热是热了点,但是稻米可是一年三熟啊,今天让你们敞开肚子吃,能吃多少吃多少!”李彬当即爽快的说道。

  “诶,还是悠着点,大家快一年没吃米了,一下子吃那么多小心吃坏肚子,咱们接下来还有事做,稳妥为要,还是等回国之后再好好休整吧,今天先掺着土豆玉米吃一些,慢慢适应一下,以免水土不服,水也要烧开了再喝。”汪大渊当即摆手提醒众人道,言语之中谨慎之意十分明显。

  啪一声,王纵一拍脑门,当即反应过来,“唉,看我这脑子,这离家近了反倒变蠢了,嘴一馋就差点忘了正事,还是使君说的是。”

  远洋航行最忌讳的就是饮食突然变化,万一整出个水土不服,到时候全船人一起拉肚子,哦嚯,接下来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李彬闻言也没说什么,不过他听到汪大渊的话,当即好奇问道,“汪先生,你们真找到那什么土豆和玉米了?”

  “当然,不仅找到了,我们这一年来就靠吃这东西活着呢,王大副,一会你去给李站长取些玉米土豆过来。”

  “是。”

  等王纵应下,汪大渊又说道,“这些种子得来不易,除了船上的口粮,剩下的都要带回去交给陛下,故而就不能让李站长解馋了,只能给你们一些样品,让诸位尝尝鲜,也算我们从黎洲带回来的一点薄礼。”

  “好说好说,还是应当以朝廷大事为重。”李彬当即通情达理的摆摆手道。

  于是接下来双方当即开始补给,汪大渊让人把船上剩余的铁器商品全都卸了下来,现在都到家门口了,这些铁器留着也就没什么用了,他们还要在新斤府补给不少物资,也不好从李彬这里白拿,那些铁器就当是报酬了。

  大量的装满淡水的水桶和粮食被运到码头,再由远望号上的自己人吊装上船,以免外人上船发现了那些金银。

  汪大渊也从远望号上卸下了四成的木薯种苗,还有六成的橡胶种子,七成的可可种子,以及全部的橡胶树苗和金鸡纳树的树苗,汪大渊自己只各自留了一棵,准备带回去当作样品,也是给鲁锦一个交代,毕竟口说无凭,怎么也得带个实物回去。

  剩下的木薯和橡胶种子,以及可可、金鸡纳树树种,则是要带回广州,交给当地官府在两广和琼州岛试种,看能不能种活。

  留下一本书册,上面有介绍几种作物的详细种植方法,还有橡胶和金鸡纳树树皮的样品,然后汪大渊才嘱咐道。

  “这就是橡胶,就像神州的漆树,漆树割开可以取生漆,这橡胶树割开便可采集这样的橡胶,割时胶液如同乳汁,一两日便会凝固,将里面的水分挤干,再用树皮树叶熏制三日,得到的便是此物。

  “陛下对此物十分重视,不远万里也要得到,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土豆和玉米,李站长当晓得此事轻重。

  “这些种子我留给你,你要派专人种植,一颗种子也不能丢,每棵树苗都要记录在案!

  “先弄个苗圃种植树苗,待树苗长成,就择地移栽建立胶园,十年之后割胶之时,有多少朝廷就收多少,陛下都会高价收购,也算是一项收入。

  “只要此物能在南洋遍地种植,朝廷就绝舍不得放弃南洋的土地,还有将来这胶园的收入,谁掌控胶园谁就有享不尽的富贵,我这么说,李站长应该懂了吧?”

  李彬又不是傻子,他好歹也是南洋情报局的总负责人,汪大渊都说这么直白了,他怎么会听不懂。

  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胶园能挣钱,二来橡胶是朝廷和南洋之间的纽带,没有橡胶的话,朝廷那些大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放弃南洋了,而有了橡胶,他们就是想放弃都不可能,这也是李彬等人的功劳所在。

  想想看,如果朝廷打定主意要撤出南洋,那他们情报局之前干的事不就全白费了吗,功劳自然也跟着没有了,而有了橡胶,朝廷就不能轻易撤出南洋,他们情报局在南洋开疆拓土的功劳也就保住了,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他们的功劳簿!

  “先生放心,我都省得,这些种子我一定安排专人种植。”李彬当即郑重答应道。

  “嗯,还有这金鸡纳树,此树的树皮可以入药,治疗疟疾有不可思议的奇效,说句起死回生也不为过,你当知道此树的价值,将来朝廷开发南洋,少不了要往南洋移民,而疟疾又是南洋最常见的疾病,这树的作用,不用我多说了吧。”汪大渊再次介绍道。

  李彬顿时听的两眼发光,“先生这一趟黎洲可真不白去啊,想不到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还有如此神物!”

  “还有这可可树,是黎洲的一种吃食,这个作用倒是不太大,但种出来也是一项收入,关系到南洋将来的经济,你也收下吧。

  “还有那两种木薯,种植方法我都写在那本小册子里,此物有毒,需炮制之后才能食用,但好处是产量高,亩产足有几千上万斤,非湿热之地不可种植,也是南洋的重要作物,你可别把这东西忘了。”

  汪大渊一项一项的介绍着,把那些只能在热带地区种植的东西,给李彬都留了一大半下来,现在朝廷在南洋只有新斤府这一块可靠的地盘,不交给他们种也不行,李彬也都认真听着。

  半晌之后,看着人装完补给的陈友谅也走过来问道,“怎么没见南洋水师的赵羽赵指挥?”

  李彬当即答道,“上个月朝廷来信,要往南洋再移民几千个流放的犯人,让吾等准备接收安排,而陛下心心念念的石油又一直没有着落,于是我便和赵指挥商议,要不要等那些流放的罪人来了之后,再去对面的婆罗洲开一块新地,尽快把那些油田拿下来。

  “于是赵指挥便率领船队,前往对岸的婆罗洲侦察情况去了,等摸清了对岸的情况,说不定今岁年底还有一场小仗要打,他已经去对岸几天了,许是你们过来的时候没碰上他。”

  “原来如此。”

  陈友谅顿时恍然大悟,不过南洋那种打土著部落的事,确实只是小仗,欺负这种土人没意思,陈友谅之前打过一次就不感兴趣了,因此也就没有多问。

  而汪大渊那边交代完了一些需要在新斤府种植的作物,然后又对李彬问道。

  “这些热带的种子,除了一些交给你之外,剩下的最好送到广州种植,那边的情况是否稳定,我带远望号过去是否会有危险,李站长还没说呢。”

  李彬想了想当即答道,“两广毕竟是新附之地,听说两广的官员也是陛下新任命的,许多偏远地区,这个时候可能有的地方官还没上任,因此我不建议先生到两广乱晃。

  “不过如果只是去广州的话,那肯定没问题,广州是广东的首府,还是我大明圣武军的驻地,有方面军级将帅驻守,先生在广州短暂靠岸,安全还是能保证的。

  “福建那边的话,倒是比两广稍微乱一些,听说当初大军进兵福建的时候,有些色目海商驾船逃跑做了海盗,打劫过往船只,陛下正在令水师围剿。

  “先生过福建回建康,一路上只管冲过去就行,反正你们船快,只要一心想跑,也没什么人能留的下你们,到了杭州以北就算安全了。”

  汪大渊和陈友谅等人对视一眼,当即和李彬拱了拱手,“多谢李站长告知,那我们就不在此地久留了,出海日久,我们还要尽快回去向陛下复命,这就别过了吧。”

  李彬也回礼道,“朝廷正事为重,我就不留先生吃酒了,等先生哪日得闲,再来新斤府,我一定摆酒款待先生。”

  “告辞!”

  “保重!”

  “起锚,升帆,我们回家!”

第544章 陛下出城亲迎

  从新斤府离开后,远望号就再也没在南洋逗留,而是一路顺着望加锡海峡北上,穿过苏禄海,又到吕宋岛的马尼拉湾停靠了一次,做了些简单的补给。

首节 上一节 429/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