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439节

  “原来如此,臣明白了,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快将警务部的架子搭建起来。”包毓当即说道。

  “嗯。”鲁锦点点头,又嘱咐道,“你回去之后,先仔细想想,挑选几个情报局的接班人出来,由朕最后裁定,然后过完年你就到警务部上任,现在距离军改还有一段时间,你可以先做一个筹备计划大纲出来,如何选人,如何培训,都要做哪些准备,先把计划做出来让朕看看,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你可以慢慢做。

  “还有对付那些勋贵方面,你不用给任何人面子,谁为非作歹,作奸犯科,欺压百姓,你就惩治谁,端起你国公的架子来,朕在后面给你撑腰,谁若不服气,你就将他捆了送到朕这来,朕亲自发落!”

  “是!”

  “嗯,暂时就这些了,你回去吧。”

  “那臣这便告退。”

  等包毓离开之后,鲁锦又看起了桌子上那张勋贵名单。

  这次大封开国功臣,鲁锦是直接按照职位等级册封的,方面军司令,集团军总兵一律封国公,这样的话,就是十一名国公。

  但其实按照鲁锦原本的打算,他是准备给几个方面军司令封郡王的,不过鲁锦之前也跟朱亮祖说过,想封郡王可以,但是得把兵权交出来,什么时候他们不再带兵,回京城养老了,自己就什么时候给他们封郡王,因此这次他们五个司令也只封了国公。

  不过即便如此,国公与国公之间还是有所不同,这从几人的封号中就能看出来。

  比如五个方面军司令,廖永安封楚国公,朱亮祖是齐国公,杨璟是吴国公,俞廷玉是郑国公,常遇春是湘国公,这些封号即是各个方面军主要的作战区域,廖永安的第一方面军主要功劳就是打下江西、湖北、荆襄等地,这里都是以前楚国的地盘,因此封楚国公。

  同时廖永安还是真正的巢湖元老,又是巢湖元老当中,最早表态全力支持鲁锦上位的,没有他的支持,鲁锦当初连巢湖水师都不一定能抓得住。

  鲁锦当皇帝之前就自封楚王,现在又专门给廖永安封了个楚国公,便有认定其为第一功臣的意思。

  再比如,杨璟的第三方面军主攻江浙,因此封吴国公;朱亮祖的第二方面军主攻淮北、山东、河北,故而封齐国公;俞廷玉的第四方面军主攻河南、陕西,因此封郑国公;常遇春的第五方面军主攻皖南、赣南、湖南,故而封湘国公。

  而且这些封号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即便在国公封号里,也属于比较高的那种。

  相比之下,几个集团军总兵,缪大亨封了个鄂国公,主攻湖北荆襄和四川;廖永忠作为朱亮祖的副手,封了个鲁国公;俞通海北伐时主攻塞北的漠南地区,封了个代国公;华高主攻中原和陕西,封了个梁国公;冯胜主攻淮北、山东、河北,封了个卫国公。

  这几个封号,就全是春秋时小一些的国家。

  另外还有廖永坚,这家伙当过第十集团军的总兵,但他的军事才能,在诸将里并不出众,纯粹是资历太老了,想压也压不住,而且他最早是水师将领出身。

  现在大封开国功臣之后,廖氏三兄弟一门三国公,显得有点过于离谱了,但是他们的功劳都在那摆着,又是元从之臣,不封又不行,于是鲁锦就给廖永坚封了个瀛国公,这不是春秋时的国家名,算是个雅号吧。

  同时鲁锦还准备将他调离陆军主力野战部队,廖永坚有大将军衔,又是水师将领出身,干脆把他调到海军去,做海军总司令,以此打压拆分廖氏三兄弟在陆军中的权柄。

  总共十一个集团军,他们三兄弟就掌握了四个,这太离谱了,打仗的时候没什么,和平时期必须限制一下。

  正好海军那边也缺个能镇场子的大将,白广泰、桑世杰、缪友珍,这三个水师将领的资历和功劳还是太浅了,做舰队司令可以,做海军军种司令就有点不够格。

  而方国珍、陈友谅他们又不是鲁锦的自己人,自然也不可能让他们坐这个位置,放眼全军,还真就只有廖永坚最为合适。

  最后还有刘福通,这个‘第十一集团军’的总兵,鲁锦也大方的给了个颖国公。

  虽然他不是鲁锦的嫡系,但这人怎么说也是红巾首义,第一个起兵反元的人,且在鲁锦起事发育的初期,在北方死死挡住了元军的进攻,给鲁锦争取了发展壮大的时间,哪怕这并不是他有意为之,鲁锦也承这个情。

  还有最后的中原决战之时,刘福通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投降,虽然是被鲁锦包围之后被迫投降归附的,但归附就是归附,起码减少了士兵伤亡,为提前结束乱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说军中像刘福通这样不属于圣武军嫡系,而是其他势力归附的将领,还有许多,鲁锦需要给这些人立一个榜样,只要诚心归附,自己就不吝赏赐和重用。

  就当是千金市马骨吧,也给刘福通封了个国公,因为其主要作战区域就在颍州一带,故而封颖国公。

  除了这十一个司令、总兵之外,还有一些职位只做到中将军长一级,但资历却无比深厚的将领,这次也在册封国公之列。

  比如第一个投奔归附鲁锦的降将叶升,早先帮鲁锦活捉朱亮祖,之后又带过一段时间骑兵,还是鲁锦的骑术老师,枪棒老师,后来又跟着杨璟一起打江浙的东征战役,以及后来北伐时攻打辽东,功勋卓著,资历深厚,特封为辽国公。

  类似的还有骑兵将领郑用,鲁锦打左君弼之前投奔的,封庐国公;禁卫军的两大统领,鲁锦的心腹铁杆班底,朱寿封越国公,张温封舒国公;

  还有几个军长级别的巢湖元老,赵庸、赵仲中两兄弟,一个芮国公,一个莒国公;张德胜,封魏国公。

  以及鲁锦攻破庐州后,和杨璟同一批自带兵力前来投奔的徐用,封曹国公。

  还有徐州芝麻李所部的毛贵,封宋国公。

  在这些外部势力归附的将领当中,不能只有刘福通一个国公,不然这些将领容易抱团,给芝麻李势力的毛贵也封个国公,就能分化他们,方便鲁锦控制。

  再说徐州芝麻李所部,在反元,抵抗元军这方面的功劳也不小,这个国公也是他们应得的。

  最后还有水师的白广泰,封蕲国公。

  虽然在圣武军中,三个水师团一直都只是担任辅助角色,但白广泰的水师一团功劳尤其突出,尤其是长江口的崇明沙一役,击败了方国珍的庞大水师,掩护了杨璟东征战役的侧翼,在后方空虚之时,有力的保卫了南京中央。

  还间接造成了方国珍的暗中归附,以及缴获170余条海船,为圣武军海军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之后更是辅助第三方面军打完了山东战役,以及后来的北伐战役辽东部分,大明建立之后,从江南海运军粮供给辽东,也都是白广泰在做,没有功劳有苦劳,特封为蕲国公!

  蕲是白广泰的老家,他籍贯是蕲春人。

  最后还有文官封国公者,一共只有三人。

  文相李善长,还是和原历史一样,筹备粮饷有功,封韩国公。

  武相冯国用,协助鲁锦管理军队有功,主要是扩军、练兵方面,为圣武军中后期的快速爆兵有突出贡献,封兴国公。

  总参谋部包毓,执掌情报局细作有功,封信国公。

  以上,活着受封国公者一共25人,其他就都是些侯爵,伯爵这样子,比如目前还是军长的徐达,因为资历浅,职位也不是特别高,这次只封了一个九江侯。

  还有同为军长的邓顺兴,邓愈他爹,同样因为资历浅,战功少,这次只封了一个南雄侯,而职位还在他之下的胡大海,甚至只封了个伯。

  圣武军全军一共11个集团军,22个军,44个师,还有一些骑兵师,禁卫师之类的,加起来一共五十多个师。

  除了那20多个国公外,这次册封的侯爵也有二十余人,伯爵近四十人,其中不仅有武将,还有夏煜、詹鼎这样的军师参谋,这两人都获封伯爵,江宁伯夏煜,宁海伯詹鼎。

  以及负责打造装备的元帅府营造司掌司许济川,这家伙三年之内建起了三座铁厂,给全军打造了多少兵器甲胄,火枪火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鲁锦也许诺过,只要他把后勤搞好,一定少不了他的爵位,这次直接封了个铁官侯。

  另外,鲁锦这次大封开国功臣,还有个和以往朝代不同的地方,以往的朝代封爵位,往往还顺带有食邑多少户,这个食邑根据不同朝代,有实封有虚封。

  然而鲁锦这次并没有封食邑,而是直接赏钱,反正这次汪大渊弄回来的金银够多,今后还有源源不断的金银运回来,那不如干脆赏金银。

  于是最后制定出赏赐标准,公爵每人一万两白银,五个方面军司令,还有李善长、冯国用,这七个人额外再多加一千两黄金。

  侯爵每人八千到五千两白银不等,视功劳而定,伯爵每人一千到三千两白银,全加起来总共也用不了一百万两,很划算。

  这次赏赐为一次性奖赏,并不是今后的常态,主要用来奖励给他们,拿来改善一下生活,鲁锦这个皇帝并不小气,黄金白银在元末明初这个时代还是很值钱的,购买力并不低,一万到几千两的银子,足够改善生活了。

  现在给足了赏赐,以后要是再作奸犯科,欺压百姓,就别怪他这个皇帝不讲情面!

  另外还有海外赐田,就像朱重八在北海道的三千亩赐田一样,这个以后再说,目前大明掌控的海外土地还太少,晚些时间再分也不迟,这种实封的低税赐田,可比虚封的食邑实惠多了。

  哪怕他们自己不愿移民海外,派个管家什么的去经营海外庄园,也比吃食邑俸禄更划算。

第557章 引来两位大佬

  大明建国三年,公元4053年,西历1356年,岁在丙申,正月初八。

  新年伊始,年节刚刚过完,朝廷开始恢复工作,鲁锦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建康的龙湾码头,检阅海军,举行四艘军舰的入役仪式。

  上千海军士卒在码头旁排着整齐的队列,几名将领站在队列前方,鲁锦则是站在众人对面,身边还跟了一群将领和几个文官。

  先是由桑世杰对士卒们训话,然后才是鲁锦出来讲话。

  “我大明的海军,有别于以往历朝历代的水师,海军的事业就应该建立在大海上,而不是内陆的江河湖泊中。

  “如今黄海、东海有倭寇肆虐,南洋、西洋有胡商把持,成立海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更要保卫祖国在海外的领土,海外的利益,还有我们的渔民同胞,以及大明的海商。

  “都说国家无农不稳,无工不兴,无商不富,那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祖国兴旺富裕起来呢?这就需要海商以及海军。

  “在场的将士皆来自五湖四海,你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或许你们的父亲、兄弟,就在某个作坊工厂中做工,或许你们的母亲、姊妹,就在某处田间采茶植桑。

  “但是生产出来的这些瓷器、铁器、茶叶、丝绸,只靠我们自己是用不完的,必须得想办法将它卖出去,才能换成钱,才能给你们的父兄发放工钱养家,才能让你们的母亲姊妹赚到银子贴补家用,才能让你们嗷嗷待哺的妻儿,做饭时能多加二两油,碗里能多添两片肉。

  “可是现在,有色目胡人要抢我们的生意,有倭寇海盗要打劫我们的商船,他们不想让我们父母兄弟妻儿过好日子,你们告诉朕,应该怎么办?”

  站在士卒队列中的缪友珍立刻挥振臂大呼一声,“用舰炮击沉他们!”

  “用舰炮击沉他们!”其余上千士卒也跟着大呼一声。

  “没错,就是要用你们的舰炮,狠狠的击沉所有敌人,现在朕宣布,海军101庐州舰,今日正式成军入役,海军102扬州舰,正式入役,海军401无为舰正式入役,海军402当涂舰正式入役。

  “凡我大明海军舰艇,皆等同于移动的国土,望你们保护好脚下的国土,更要保护好祖国的海疆,舰长授旗,接匾!”

  “是!”

  王纵作为101庐州舰的舰长,第一个出列上前来,从鲁锦手中接过红蓝白黄四色的大明海军军旗,以及一柄舰长佩戴的宝剑,同时大副、二副两人也从侍卫手中接过一面不太大的牌匾,上面用金漆书写着‘庐州舰’三字,这东西是要挂在舰长室的。

  接下来又是扬州舰、无为舰、江宁舰的三名舰长依次接旗,然后回到队列,桑世杰顿时又高呼一声,“奏乐,唱海军军歌。”

  四名舰长立刻拔剑竖于身前,带领全体将士齐声高唱。

  “在黄海之滨,在老虎滩旁,年轻的战友汇聚一堂,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海,蓝色道路从这里启航;献身严格,求实图强,团结友爱百炼成钢,让那青春的光辉在浪里闪耀,让理想的翅膀在蓝天飞翔,我们的事业啊~,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

  看着眼前整齐的队列,听着耳畔雄壮的歌声,立在鲁锦身侧观礼的陈友谅不禁咽了口唾沫,神情一时有些恍惚。

  曾经他也幻想过这样的场面,若是自己成了事,一定要造许多大船,然后给它们取一些霸气的名字,什么混江龙,撞倒山,江海鳌,塞断江之类的,可是现在看完了鲁锦的海军舰艇入役仪式,顿时只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羞耻。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人家直接以府县名称为军舰命名,还有舰艇编号,有统一的船型和武备,还说军舰就是大明移动的国土,处处都透露着一股正规军的王师气概,让人看完了就觉得海军就应该这么建!

  再想想自己取的那些破名字,两相对比之下,顿时就让他有了一种自惭形愧的感觉,难怪自己做不了皇帝,格局就比人家低了不止一筹.

  等那边唱完了军歌,入役仪式结束后,各舰舰长也带着队伍登船,把军旗和牌匾也都送到船上去,鲁锦这才对身边的几人说道。

  “这四条船,庐州舰今年三月要跟着焕章先生继续去黎洲,无为舰要跟着沔阳侯(陈友谅)去南洋。

  “当涂舰要去广州服役,今年先熟悉一下广州到琼州岛,以及‘大越国’沿岸到占城国宾童龙和金兰湾的航线,还有当地的气候。

  “过几年等咱们船多了,海军至少要在广州部署一个分舰队,执行封锁‘大越国’的计划,让他们一条船也出不了海,让外面一条船也进不去,先困死他们,好为后续的计划做准备。

  “另外一艘74炮的扬州舰,会到宁波驻扎,今年的任务不仅要配合方国珍,继续清剿福建沿海的海盗,还要抽时间探索一下屏州岛(台湾岛)的情况,尤其是从福州、泉州、漳州三地,到屏州岛的航线,为后续移民屏州做准备。

  “福建素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只靠当地的土地是很难养得起那么多人口的,今后屏州暂时也归福建省管辖,暂时先设一个府,逐渐把福建的多余人口迁徙过去,也好让福建百姓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耕种,等将来屏州岛人口多了,可以考虑设省。”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陈友谅没有什么意见,他带一条炮舰去南洋是说好的,而且这个月就要出发,汪大渊那边也是如此,今年去黎洲的序列中要多加一条船。

  想到此处,汪大渊又提醒道,“陛下,臣觉得陛下若是想加速探索海外,同时又要维持多条航线的运行,可以考虑再寻一个精于天文地理和航海之人,这样才能更快一些,不然都指望臣一人,臣也是分身乏术啊。”

  鲁锦闻言叹了口气,“先生说的倒是容易,可让朕上哪再去找个焕章先生这样的大才,懂天文地理的不见得懂航海,懂航海的不见得会天文地理,难啊。”

  汪大渊则是安慰道,“我神州人才济济,臣也并非什么绝世天才,想找还是能找一找的,或许陛下可以张榜求才试一试,万一就有人自己寻来了呢。”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宋濂闻言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犹豫片刻还是出列说道,“陛下,臣知晓一人,或可堪一用。”

  “哦,是谁?”鲁锦顿时来了兴趣。

  宋濂当即介绍道,“此人名叫叶兑,字良仲,号四梅先生,台州府宁海人,臣曾与叶公有过几面之缘,此人尤擅兵略,又极其擅长天文地理,就是不知是否出过海,但仅凭精通天文地理这一项,应该就足堪一用了。”

  鲁锦闻言顿时就想起了这个人,叶兑啊叶兑,原历史上给老朱进献‘武事一纲三目策’那个?

  这篇文章在后世也是极为有名的,堪称元末版的隆中对,叶兑在文章中给老朱分析了天下大势,还提出‘北拒李察罕,南灭张士诚,东平方国珍’的战略规划。

  后来的发展果然如叶兑分析的一模一样,被老朱评价为‘攻城略地之策,果如其计’,建立大明后还曾感叹,‘若得叶公辅佐,早成十年大业’,只不过叶兑并不愿意给老朱做官,因此并未出仕。

  还有,叶兑这个人只是个朴素的反元隐士,只要是反元的,他就支持,但是各个反元势力之间的争霸,他就不愿意参与了,你看他进献的那篇‘武事一纲三目策’也能看出来,只说了北据元廷,南灭张士诚,东平方国珍,但是对于长江上游的陈友谅,他一句都没提。

  在叶兑看来,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是反元的,而张士诚和方国珍,都是被元廷招安的官,所以打张士诚和方国珍,他没有丝毫顾虑,但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争霸,他直接两不相帮,你们谁坐天下都行,只要把元廷打跑了就行,反正你们都是重建汉室。

  这是个非常有个性的隐士,堪称元末版的诸葛亮。

  鲁锦确实记得这么个人,只是一直没有征辟他的打算,一来他只知道叶兑擅长军事战略,但鲁锦自己也不差啊,鲁锦还知道历史走向呢,他制定出来的战略比叶兑更出色,抓住各种战略窗口飞速发展,三年就平定了天下,所以没用上叶兑这个人。

  二来鲁锦并不知道叶兑还精通天文地理,要是早点知道,早就把他招来了。

  而叶兑那边,这个时空也没向鲁锦进献什么‘武事一纲三目策’,主要是鲁锦打的太快了,他还没来得及进献,天下就已经平定了,没给他出手的机会.

  现在是西历1356年的正月,原历史的这个时候,朱元璋才刚刚渡江不到半年,距离朱明建国还有12年呢,而在这个时空,鲁锦的鲁明都已经建国第三年开春了,时间差距这么大,真不怪叶老先生反应迟钝.

  鲁锦当即问道,“既然此人是个大才,为何景濂先生之前未向朕举荐?”

  宋濂立刻拱手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此人其实是个隐士,他不愿出仕做官,陛下若是征辟他来做官,他还真不一定愿意来,但若是像博望侯一样探索海外,臣估计他八成不会拒绝,毕竟这与寻常的官不同。”

首节 上一节 439/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