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湿法版筑,同样是外支模板,但内里填充的却是水泥砂浆,此物用水较多,形如稀泥,可在模具中随意流动,能灌注到每个缝隙和角落,且只需三五个时辰,水泥便会凝固为一体,至多28日,便可坚如磐石,犹如天然形成的巨石一般,毫无缝隙,浑然一体。
“这建造楼阁殿宇所需的巨木,非采自深山老林的百年巨木不可,但此种栋梁之材采伐不易,入山千人,出来不到五百,死伤颇为惨重,朕不愿徒耗民力,更何况,若真有此种巨木,朕宁愿拿去多建几艘海船,也不愿拿去建造宫殿。
“故而此处学宫,所用栋梁不需一根巨木,全部采用水泥灌注而成。
“再者若用木材,建筑大小必然会受到木材尺寸的限制,而湿法版筑便没有这个问题,需要多粗多高的柱子,直接支起模板,浇筑一根石柱便是,便是粗一丈,高百丈的柱子,只要想造,都能浇筑出来,如此想造多大的殿宇都可。”
几人顿时听的目瞪口呆,王祯这老头更是惊讶道,“世上竟然还有此种建筑之法?若此法为真,那岂不是说,只需做出模具,便可浇筑出随心所欲的巨石,这若是真的,那以往各种不能建造的工程,今后岂不是都能建造了?”
鲁锦点点头,“不错,这湿法版筑既可用做建筑房屋,亦可用来铺设道路,所筑水泥路便如巨型石板铺就一般,坚固耐用,还可以用来修建水坝水渠等水利设施,亦可用来架桥,比之寻常木桥石桥更加坚固。
“甚至于长江黄河这种大江大河,只要运用得法,一样可以架设桥梁,供车马往来于两岸,自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几人都听傻了,在长江黄河上架桥,还要供车马往来,你莫不是在戏弄于我?
以往在长江黄河上并非没有桥梁,但那都是临时架设的浮桥,或者像唐朝建的黄河浮桥那样,铸几个铁牛在那拉着浮桥,当作长久设施,但再怎么说那也是浮桥,顶多能让行人往来就不错了,你还想在上面跑马车,那不是开玩笑是什么?
“陛下所言当真?”叶兑当即半信半疑的问道。
“君无戏言,先生看朕像是在说笑吗?”
“那这水泥,恐怕此物造价也十分不菲吧?”叶兑再次问道。
鲁锦当即道,“水泥所用材料,并非多么稀罕之物,最简单的水泥,只需用石灰与粘土,混炼烧制而成,烧制成熟料后再磨成细粉,即可兑水和成水泥使用。
“再高级一些的,还可加入铁矿石粉,增加水泥的坚固程度,又可添加少许石膏粉,根据所含石膏比例的不同,用以调控水泥干燥的速度,可以制成快干水泥,或者水硬性水泥,就是直接在水中浇筑,亦可凝固成型的水泥,用来建造桥墩,码头,海港等水下设施。
“百年巨木需要去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采伐,相比之下,石灰和粘土却到处可得,虽同样费工费时,可成本却远比巨木便宜的多,也比采伐巨木安全的多。
“当然,制作水泥仍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造价并不比砖块低多少,但公输氏还有一法,在湿法版筑中,可用碎石、河沙与水泥掺在一起混炼,谓之混凝土。
“其中碎石用四成,河沙用两成,水泥只用一成,按此种比例制作的混凝土,不仅更加坚固,还可极大的减少水泥的用量,节省建造成本,如果按建筑体积来算的话,混凝土的成本可能比青砖还要更便宜一些。”
“竟有如此廉价?”叶兑顿时更加吃惊了,他还以为那么厉害神奇的东西,会很贵才对,没想到竟然比青砖还便宜。
王祯也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工地上会有如此多的碎石与河沙,原来是制作混凝土所用。”
“不错,等以后制作技法成熟了,混凝土的造价只会越来越低,到那时,像是水坝、桥梁、道路这样的建筑,才有可能广泛使用水泥。”
经过鲁锦这一通介绍,两人顿时对这种建筑之法更感兴趣,当即就提出要去看一看。
鲁锦却说道,“两位先生想现在去看,恐怕是看不到了,如今才刚刚开挖地基,离浇筑混凝土还早着呢,若是想看学宫什么样,不如先去看看学宫的建筑模型。”
“那真是太可惜了。”叶兑顿时惋惜道,他下个月就要跟着汪大渊出海,恐怕来不及看到了。
但王祯却是个‘闲人’,反正他在哪都是一样养老,于是当即道,“老朽倒是想去看看,反正闲来无事,待在家中也是在门前晒太阳,倒是不如陛下这里有趣。”
“那就去看看。”
接着鲁锦就带他们去了理综班和工坊那边,先给他们看了模型,每栋教学楼高五到七层,平面图是长方形,就是后世常见的筒子楼形状,中间是大厅,正对大厅的是主楼梯,楼梯后面还有个后门,大厅两侧各有一个走廊,直通两侧的侧门,侧门处还各自有一个副楼梯。
教室则分布在走廊两侧,对称式分布,每侧各有五间教室两两相对,一层就有二十间教室,两侧还有厕所和水房,整栋楼就有一百间教室,正中间的大厅要比两侧的教室高出两层,因为上面还要盖歇山顶,因此中间的六层和七层还有两间大型会议室,当然也可当作储藏室,档案室之类的使用。
如果按每个班50名学员算的话,这一栋楼就能塞下五千名学生,而他们看着整个沙盘模型,发现这样的教学楼竟然有十座之多,这岂不是说全校能容纳五万名学生就读?
这也太离谱了,北宋的太学巅峰时期,在校生员也不过3800人,还没鲁锦这一栋楼的学生多,更为关键的是,听皇帝陛下的意思,将来这样的大学还不止一所。
这位陛下确实注重教育,但,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之后几人又参观了鲁锦亲自带的理综班,见识了教室真实的布局,还有黑板和粉笔这等教学利器,顿时对此物大加称赞。
但等他们问及教学内容时,又不禁十分诧异,因为陛下亲自教授的这个理综班,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冶金、材料,什么都教,就是不教四书五经,也不教什么诗词歌赋,跟文科沾边的鲁锦是一点不教啊。
鲁锦对此的解释是,这天底下举人满地走,秀才多如狗,能吟诗作对的人多了,教四书五经的书院也遍地都是,不差朕这一个,反倒是能做实事的人才,比神仙还难寻。
“朕想要一群会治水的人才,让黄河重回故道,让淮河夺回自己的入海口,以此解决江淮地区的水患,朕还想治理辽河,把辽泽变成千里沃野,可这治水的本事,四书五经里教吗?不教?那朕要它干什么?
“朕还想要懂稼穑之术的人才,便如伯善先生这样的大才,若是先生能年轻个几十岁,朕的农业部尚书又怎会空置至今?朕想要能带领百姓屯田的人才,可是四书五经里教吗?
“满口之乎者也,论及做实事,天下儒生便个个呆若木鸡,叶先生为何会到此处,不正是因为先生精通天文地理,而朝廷又恰好稀缺这样的人才吗?
“程朱理学脱实向虚太久了,当今的儒生只会空谈性理,却根本做不得实事,一个个的全是眼高手低之辈,朕求贤若渴,可却找不到朕想要的人才,朕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既然人才找不到,那就只能自己办教育,培养朝廷需要的人才。”
两人闻言都是一阵沉默,然后便是叹息,因为皇帝说的就是事实,尤其是王祯,对鲁锦这话最是认同,他本来就看不起其他元朝的官,按照王祯自己的话说,你要劝农,你自己都不懂怎么种地,你会劝个锤子?
而叶兑也总算知道了,皇帝为何如此‘疯狂’的大办教育,搞出那么大个学宫不说,甚至还不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教授数十名学生。
接下来两人又去参观了秦淮河畔的那几间工坊,还有化学实验室,只见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台黑沉沉的初代低压蒸汽机,呼哧呼哧的喷吐着白色的蒸汽,活塞往复之间,带动着重达千斤的飞轮,以每分钟十几转的速度,缓慢且有力的旋转。
而飞轮又通过皮带传动,连着车间房梁上的数根天轴,天轴又带动着上百台各式机床不停做工,此情此景,顿时让初次见到这一幕的几人震撼莫名,机器竟然可以不靠人力和水力,便可自行运转。
还有那各式的机床,竟能削铁如泥,将钢铁胚料加工成各种奇形怪状的零件,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机器!
等二人又来到化学实验室的时候,正守在这里的陶广义顿时将几人拦了下来,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棉质口罩,还让他们只能站在门口远远的看一眼,不允许进入,鲁锦询问了一下才得知,原来里面正在制备甲醇和乙醚,用来尝试加工橡胶,于是当即不再进去。
而叶兑和王祯几人,见皇帝都不进去了,他们也只能戴上口罩站在门口观看。
就这么远远的看上一眼,实验室内的情况便更让他们感到神秘莫测,只见几张长长的桌案上,摆着各式各样晶莹剔透的水晶器皿,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药水。
屋里有几个.人,嗯,应该是人,穿着白色的怪异衣裳,浑身上下裹得跟粽子一般,就连整个头脸也被兜帽罩住,不露半寸肌肤,脸上还戴着猪鼻子一样的怪异面具,眼睛的位置镶嵌了两块圆形的透明水晶,以供里面的人对外视物,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看的人恐怖谷效应都犯了。
陛下这是在搞什么邪法.
“陛下,这实验室里这是.?”叶兑满头问号,当即蹙眉问道。
鲁锦也没说话,而是招了招手,带他们离开了此地,等到了外面另一个院子里,才摘下口罩对他们说道。
“先生刚才可闻到了酒的味道?”
“确实有一股烈酒的酒味。”
“那其实不是酒,而是甲醇,闻起来与酒味相同,但却有大毒,若错当酒水饮下,可致双目失明,还会毒入肝脏,虽不会轻易致死,但也与残废无异。
“还有一种乙醚,只需轻轻一闻,便可让人昏睡数个时辰,人事不省,不知痛楚,纵是开膛剖腹,也不会中途醒来,效用堪比神医华佗失传的麻沸散,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人闻言顿时大惊,王祯那位重孙女王清婉更是震惊道,“陛下还会炼制麻沸散?”
“并非麻沸散,但更甚于麻沸散。”
“想不到公输氏竟然还会炼制此等神物.”
叶兑则皱眉道,“陛下令人炼制这些东西做什么?”
“当然是加工橡胶啊,甲醇和乙醚都可将橡胶溶解,然后将液化的橡胶重新塑形,做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若是弄来橡胶不加以利用,那朕还让博望侯远渡重洋找什么橡胶。
“只不过甲醇和乙醚这类化学品,都有些毒性,因此不论是炼制,还是使用,都要佩戴防毒面具。”
鲁锦比划了一下他们看到的猪鼻子形象,“那下面的罐子里的东西,可以过滤毒气,只有戴上那东西,才可以直接接触此类危险的化学品。”
几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那东西叫防毒面具,不过看起来还是怪吓人的。
而王清婉则是再次问道,“陛下,那橡胶又能用来做什么呢,为何非要蹈海十余万里寻找此物?”
“那用处可就多了,先不说鞋子、手套、防雨布这种东西,单说此物密不透气,便可拿来制作导气管,这也是目前朝廷最需要的东西。”
王清婉闻言更加不解,睁着一双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疑惑道,“那导气管又是何物,有何用处,怎么就成了朝廷最需要的东西?”
“.”鲁锦顿时无语的瞥了这小丫头一眼,板着脸道,“朕懒得给你解释,你只需知道,有了此物,便可制造几种事关天下社稷的神器,可使大明更加昌盛,亦可惠及天下万民即可,至于怎么做,做什么,这些你不需要知道。”
王清婉闻言顿时偷偷吐了吐小舌,而鲁锦则是又补了一句,“便说这兴办教育,办教育总要印刷书籍吧,而这橡胶便可用来改进印刷术,可使书籍印刷更加廉价快捷,到时天底下所有百姓都能买得起书,难道这还不是惠及万民,事关社稷的大事吗?”
“陛下要改进印刷术?”
“此物竟还能用于印刷书籍?”
此言一出,王祯和叶兑顿时更加惊讶起来,鲁锦说什么导气管,他们自然听不懂,但你要说印刷术,那他们可就来兴趣了,要知道王祯本人便是木活字的发明人,还自创了一套古代版的拼音检字法。
而叶兑虽没干过印刷,但他好歹也是浙江大儒,自然知道改进印刷术,让书籍大幅降价,让天下百姓人人买得起书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再加上他也听说,去黎洲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为了这橡胶,得知橡胶可以改进印刷术后,当然更加在意。
“不错。”鲁锦当即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你们也见了那蒸汽动力工坊,朕打算制作一种自动印刷机,上面便要用到橡胶来做印辊,几根橡胶辊子就有数十上百斤重,所耗橡胶极多,因此先生此番去黎洲还需更加努力才是。”
“原来如此。”叶兑顿时恍然大悟。
鲁锦则是又转过头来对王祯说道,“伯善先生也曾改良过印刷术,还创出木活字和韵书字谱,如今雕版,泥活字和木活字都有了,朕还想造出一种铅活字。
“朕观老先生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也还硬朗,反正回家闲着也是闲着,可愿留在京师,帮朕改良印刷术,到时造出印刷机来,老先生自是也有一份功劳。”
王祯的重孙子王永怀闻言顿时大喜,如今陛下给安排了差事,若能留在京城做出点功绩,那他们一家将来可就发达了,这也正是他爹派他跟着老太公一起来的原因,于是连忙偷偷扯了扯王祯。
王祯只当作没看见,但他对改进印刷术确实感兴趣,功劳不功劳的无所谓,他都85了,土埋到脖子的人,也不在乎这个,能让他参与到这件事里才更重要,于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鲁锦见状自是高兴不已,这一下就给自己招来两位大才,王祯虽然岁数大了点,但改进一下印刷术还是没问题的,而叶兑这边,鲁锦也对他做了一番嘱咐。
这次前往黎洲,香蕈港那边已经打下了基础,没什么问题,只需增加移民,维持橡胶贸易即可,重点是开拓巴拿马的新据点,那里可以连接两洋。
以中国的角度,想要殖民开拓美洲东海岸,还是太困难了,远不如欧洲那么方便,从欧洲前往美洲,既顺风又顺水,而中国却要向西绕过大半个地球,过了非洲的好望角才能到达美洲东海岸。
与其这样绕远路,不如直接打通巴拿马地峡,中国走太平洋到西海岸更近,那就从巴拿马这边过去,走陆路到另一边,再分从南北经营北美和巴西,这样一来就省的绕半个地球了,会更加方便。
反正巴拿马地峡最窄处只有48公里,总共不到一百里的路程,就是走陆路也用不了几天。
当然,短时间内是别想着能挖通跨洋运河的,鲁锦现在只想让他们开辟一条跨洋道路,然后移民过去,在东海岸的加勒比海就地建立造船厂,然后移民造船工过去,这样东海岸就能有船用了。
于是鲁锦这次给叶兑安排的任务就是,让他开辟巴拿马的陆上跨洋道路,那里气候恶劣,有烟瘴之气,但可以从当地买奴隶,开辟出道路之后,在道路两侧种植橡胶。
橡胶树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凡是种植橡胶林的地方,雨林就会自动后退,而不会再长回来,因此只要在道路两旁种满橡胶林,便可以消除雨林的瘴气,让热带雨林退避三舍。
这样不仅可以维持一条更宜人的跨洋路线,两边的橡胶园也能产生大量收益,是暂时挖不了运河的情况下,最优解的一种无奈之举。
第560章 恩科,中权府与河间王
到了当年二月底,从去年腊月便开始忙活,足足忙了三个月的陶广义,终于把第一批橡胶管试制实验品呈到了鲁锦面前。
“陛下,我们按照陛下所说的方法,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大量实验,目前共试制出两种橡胶管材。
“这种黄色的便是直接使用乙醚溶解成橡胶生料,然后用管材挤出机塑性成气管,再经过高温高压硫化所得,既不漏水也不漏气,确实非常适合当作导气工具。”
鲁锦闻言拿起一根黄色橡胶管在手里盘了盘,非常柔软,他还用力拉扯了一下,但只要一松手,管子瞬间就收缩了回去,这东西可是具有很大弹力的,这玩意立刻就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去医院输液时,护士用来绑胳膊,拍着手背找血管的那东西,好像是叫压脉带?
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就连民国时期的输液器,也是用这种黄色橡胶管制作的。
同时这东西还能用来制作充气轮胎的气门芯,小时候谁要是有一节几尺长,还未裁断的气门芯,瞬间就会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因为这玩意还是制作弹弓最好的材料。
不惜代价蹈海十几万里,从美洲取来这橡胶,大明终于可以拿它制作弹弓了.啊不是,是拿来做气管,终于可以搞‘工业法器’乙炔焊枪了。
有了气焊就可以焊接出耐高压容器,比如中高压以上的锅炉,这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的蒸汽火车来,否则就凭瓦特那种初代低压蒸汽机,一辈子也别想造出实用的火车。
还可以焊接耐高压气瓶,空气压缩机,制冷空调,空气深冷分离设备,用来生产液氧和液氮,进而为人工合成氨铺平前置科技。
同时有了空气压缩机,还能解锁一系列气动、风动工具,比如打铁的空气锻锤,拧螺丝、打铆钉的风批、风炮、气锤,甚至还有采煤用的风镐。
前苏联劳动模范斯达汉诺夫,曾经就用人力风镐采煤法,创造过单人六小时单班采煤102吨的生产记录,虽然这个记录后来被证明是苏联人造假,实际生产效率只有单人六小时34吨的产量,但是,你得看跟谁比!
大明这个时候,纯人力挖煤,甩开膀子抡圆的挖,一个成年壮劳力一天也才挖一吨半,不要命的核动力牛马大概能挖三吨,这就是人力的极限了。
因此一旦大明普及了人力风镐采煤法,全国的煤炭产量立刻就会翻80到100倍!
但前提是,得有焊接而成的高压气罐,和充足的橡胶导气管。
鲁锦看着手中的胶皮管子,当即夸奖道,“干的不错,这东西已经堪用了,有了这玩意,我们就能做出很多其他的器械来,让生产力再次提升一大截,这次给你们记一大功。”
陶广义连忙谦虚道,“都是陛下指导有方,学生们也不过是按照陛下教的法子干些苦工而已,不敢称功。”
鲁锦却摆摆手道,“就算是干些苦工,那也得知道怎么干才行,你从大街上随便拉几个人来,他们懂物理化学吗,他们知道怎么干吗?是你们的功劳就是你们的功劳,不用推辞。”
“是,那学生就先替理综班的同学愧领了。”
陶广义拱了拱手,然后才继续说道,“还有这种黑色的橡胶管材,我们是按照陛下所说的,先用松烟墨与橡胶、硫磺一起加热混炼,然后再用管材挤出机和编索机制成管材,最后再高温高压硫化而成,做成了便是这种类似蛇皮的样子。
“这种管材因为里面加了亚麻纤维层,还有混炼的松烟墨(炭黑),导致橡胶没多大弹性,也比较硬(类似车轮外胎),但它的耐高压性能好,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因此学生觉得,若是做工业用途,这种蛇皮管应该比黄胶管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