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这些靠渔猎为生的阿伊努人,没有什么土地所有权的观念,他们的部落本来就会到处搬迁,到处跑,所以大明移民占下一些土地,他们也不认为有什么,真想等到双方因为土地发生矛盾时,那也得等移民人口多了之后。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双方这才暂时相安无事,也让大明的移民顺利站住了脚。
并且从建康北上的路上,他们的船队还在济州岛停靠了一次,朱重八从岛上买了一百多匹马带到了澄州,然后组织了一支只有几十人的亲兵队,朱重八自己整天带队东奔西走,游走在15个移民营地之间,检查各地的安置和屯田情况,顺便收集大家遇到的问题,他好集中想办法解决。
而另一边,在大明的京师建康这里,鲁锦也在枢密院召开了一次关于裁军和军改的小会。
过年之前,鲁锦曾做过一次枢密院官员的人事调整,原总参谋部尚书包毓,被他调到了政务院任警务部尚书,原枢密院侍从司郎中夏煜,被升任总参尚书。
把夏煜调到这个位置来,本意就是让他负责主持裁军和军改的,夏煜忙活了三个月,也总算按照鲁锦的要求,把军改方案做了出来,因为军改涉及多个部门,于是鲁锦才召集相关人员举行了这次小型会议,各部门一起讨论军改的方案,如果没问题就确定下来,然后逐步实施裁军改革。
首先是武相冯国用说明情况,他看了看手中的资料,清了清嗓子当即说道。
“这次实施裁军和军改,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军当前兵力太多,导致军费开支过大,所以必须裁减一些兵力,以节省军费;
“二来如今我们面对的敌情变了,曾经我们是以逐鹿天下为目标,面对的是都是割据一方的天下群雄,但现在天下已经被我们夺取,我们今后面对的敌人,主要是辽东、漠北、西北的蒙古残余势力。
“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就算真打起来,最需要的也是骑兵,而恰恰我军就是步兵最多,骑兵反而很少,步兵拿来防御或者打大型会战尚可,但草原上的鞑子最不喜欢的就是硬碰硬,他们仗着马匹多,肆意往来,根本不会跟我们打会战。
“而我军因为缺乏骑兵,机动性不足,真打起来也拿他们没什么好办法,所以这次裁军将和军改一起进行,不止是要裁减步兵的编制,而且还要增加骑兵的编制,调整我军的军兵种比例。”
在场的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们是心里有数的,鲁锦很早就说过要裁军的打算,而去年还跟高丽索要了两万匹战马,以及后续每年六千匹战马的贡品,一边要裁军,一边又弄来这么多战马,当然是为了扩编骑兵而准备的了。
冯国用则是继续说道,“以下是我军目前的一些情况,我大明圣武军全部野战主力部队,共分为五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员额10万零8千人,五个方面军加起来就是54万人。
“另有一个刘福通的第11集团军,这个是后来新编的,员额54000人,加上前面那五个方面军,仅这些步兵主力部队,就有59万4千人,将近60万人的兵力。
“其次还有陛下直属的八个禁卫师,每个禁卫师一万人的员额,共八万人。
“另有独立骑兵师,现有三个,在编一个,共四个骑兵师,合计54000人。
“以上,全军仅算陆军,不算水师和海军那些,总共就有72万8千人,这个兵力太多了,陛下的意思是,这次至少要裁军二十,到三十万人,把总兵力降到五十万,乃至四十万以下。
“但是兵力虽然裁减了,可全军总的战斗力却不能下降,不仅不能下降,反而还要提高,这便是此次裁军和军改的宗旨。
“下面请总参的夏尚书介绍一下军改的拟定方案,然后大家讨论一下。”
夏煜闻言当即站了起来,先是朝着上首的鲁锦拱了拱手,鲁锦摆摆手让他坐下,然后夏煜这才说道。
“关于军改的方案,不仅是要裁减编制那么简单,更要结合我军战术的更新一起改动,新的编制必须配合新的战术,如何才能在裁减一半兵力的情况下,不仅不让战斗力下降,反而还要提升呢?
“陛下的意思是,要将全军的野战部队,改革为全火器部队,以下这份方案,便是在下根据陛下的要求所作。
“以团级编制为例,过去我们的主力步兵团,采用的是四四编制,12人一班,四个班为一排,四个排为一连,四个连为一营,每个团下辖这样的四个战兵营,外加一个辎重营,一共五个营,编制员额为4500人。
“这种老式步兵团,兵种以披甲长枪兵为主,作战方式为长枪方阵突击,但严重缺乏远射兵种,难以单独作战,以往历次战役中,都必须有禁卫师的配合,这些长枪步兵才能发挥效用。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历次战役,在座的各位应该也不难发现,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亦或是巷战,长枪步兵发挥作用的机会都不多,其实历次战役主要都是在靠大量装备火器的禁卫师打主力。
“野战时,我军必先以火炮摧毁敌阵,继而用火枪兵抵近接敌施放排枪,这两招打出来,对面基本没有任何军阵能扛得住,然后敌军就会溃散,等真正需要长枪兵出力的时候,就只剩追击敌军溃兵了。
“而攻城和巷战时,也必是先用火炮压制城头守军,再以重甲陷阵营蚁附登城,抢夺城门,接应主力进城巷战,在这个过程中,长枪兵依然派不上用场,等进城巷战时,五米四的大枪在狭窄的街巷中也不好用,远没有火枪兵和重甲掷弹兵的战斗小组更加灵活。
“既然野战和攻城巷战都用不上长枪兵,那没有长枪兵,或者把长枪兵换成炮兵和火枪兵,既不影响追击溃败的残敌,反而能在交战中投入更多的远射兵力,增强一线的火力,这也是全军火器化改革的缘由。
“还有最后一点,以往历次战役中,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巷战,火炮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以往的编制中,火炮都集中在禁卫师,只有战时才会临时加强下放到各个方面军,这就导致在没有禁卫师火炮配合的情况下,方面军很难单独作战,故而这次军改,火炮下放到各个部队,也是改革的重点。
“下面是我草拟的一个编制方案,大家先听一下,我这里也有对应的编制表,每人一份,请大家互相传递一下。”
夏煜递出几张纸,旁边的人接过之后自己留下一份,再把其他的发给下个人,很快在场的众人就人手一份,然后夏煜这才对照编制表给众人介绍道。
“新编制的班,从原来的12人改为每班十人,这样即使其他都不改,也能裁掉10万人左右。
“然后是班以上的编制,从原来的四四制,改为三三制,三个班为一排,三个排为一连,三个连为一营,三个营为一团。
“这样每个排,加上军官和通讯兵,共有35人;每个连除军官外,增加一个通讯班和12人的炊事班,负责全连一百多人的伙食,全连合计130人。
“每个营除军官外,增加一个35人的警卫侦察通讯排,另增加一个营属炮连,拥有野战火炮四门,炮连编制60人,全营合计521人。”
此言一出,在场有几个不了解内情的人,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火炮要下放到各个部队,这他们是能猜到的,但他们猜测最多下放到师,或者团一级,没想到这夏煜更狠,居然连营属炮这种编制都弄了出来。
就连冯国用闻言也皱了皱眉,当即举手表示提问,鲁锦见状立刻道,“冯相有什么话要说?”
“陛下,火炮下放到营一级,陛下知道这个事吗,火炮本来就比较笨重,而营连又是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更强调作战的灵活性,这样的小编制,还要带着几门炮到处跑,会不会拖累行军的速度或者机动范围?”
鲁锦闻言当即道,“朕当然知道这个事情,或者说,火炮下营就是朕的要求,朕原本设想的是,给营级步兵配备一种快速伴随支援火器,最好比较轻便的,不超过一百斤重的,分解之后几个人就能扛着行军的,且威力和射程都不能太小的火炮,但在技术上暂时还达不到,因此只能让总装试制一种比较传统的火炮,具体情况可以让总装的陶尚书来介绍。”
鲁锦想要的东西,当然是迫击炮或者无后坐力炮了,这才是步兵营一级,能随时伴随步兵前进的火器,不需要向上级申请,自己就可以灵活使用,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援。
但奈何他现在还搞不定无缝合金钢钢管,以及触发引信,还有无烟发射药和猛炸药这些东西,即便能在实验室里搞出一些,也难以量产,所以干脆先让总装备部搞个传统的前装滑膛炮用着吧。
听了鲁锦的解释,冯国用微微点了点头,若是真有一种鲁锦说的那样,不到一百斤重,扛起来就能跑,威力和射程还不俗的小型火炮,那确实适合装备到营,但是现在那种笨重的火炮嘛,他就不太建议了.
就在这时,陶广义也拿出资料向众人介绍道。
“关于营属炮的项目,也是陛下制定的指标,为了能够让该款火炮灵活的伴随步兵行动,陛下制定的要求是,拖曳火炮的挽马最多不得超过四匹,且火炮分解后,可以由人力搬运上山。
“并且要求火炮本身在发射实心弹时,射程不能小于一里,还要能打霰弹和开花榴弹。
“为此总装经过讨论之后,选定了四斤炮的口径,并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目前一共有两个方案,也是准备拿到这次会上确定的。
“这门营炮,就叫四斤山炮吧,口径80毫米,弹重四斤二两,14倍径身管,属平射野战炮类型,炮长1.22米,炮重有两种规格,一种重320斤,另一种重260斤,除身管厚度不同外,没有其他区别。
“这两种型号,以下称为厚管和薄管,厚管使用1/3弹重装药,发射实心弹时,有效射程810米,榴弹1150米,霰弹有效射程250米,最大射程400米。
“薄管使用1/4弹重装药,发射实心弹时,有效射程650米,榴弹900米,霰弹有效射程220米,最大射程350米。
“这两种型号相差60斤重,不过对于火炮来说,差别不是很大,两种型号都可以由四名士兵抬着搬运,还可以抬着翻山越岭,炮车可以拆解成三个部件,两名士兵一人扛一个轮子,再来两人抬着炮架,弹药箱也可以分由四人搬运。
“另外还有挽马,这种小炮最多只需两匹驽马就可以拉着到处跑,如果用壮骡子的话,一匹骡子也可以拉得动,全炮连同炮车,加40枚标准弹药,不算挽马,可由一个炮班12人分解搬运上山,详细资料在这里,诸位可以讨论一下,看是选轻一些的,还是重一些的。”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冯国用也惊讶道,“这小炮居然只有二三百斤,还能扛着上山,射程居然还能打出一里半地?”
陶广义当即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也几乎把这个口径的火炮挖掘到极限了,除非有新的技术,否则这就是最轻的重量,实在是无法继续减重了,我们把能想到的减重法子几乎都用上了。”
第562章 裁军三十万(中)
使用黑火药的前装滑膛炮,最佳倍径是13到24之间,小于13倍径,会有火药燃烧不充分,烟雾大,火光大,且炮弹加速也不充足,威力不够大,精准度较低等缺点,因此短倍径的滑膛炮只能做榴弹炮使用,不能当平射的加农炮使用。
而超过24倍径之后,无论再加长多少身管,也不会让炮弹的精准度和威力继续增加,反而会增大炮身重量,影响机动性,因此除了岸防炮这种强调射程和威力的火炮外,其他无论陆军还是海军,都很少会把火炮做到那么长。
当然这里的最佳倍径只针对黑火药,用现代无烟发射药的火炮,二战时就已经发展到了29倍径,冷战时发展到32到36倍径,到现代时各军事大国的身管火炮倍径已经发展到52倍了。
鲁锦要求营属火炮要能把实心铁弹打到一里之外,同时还要能发射榴弹和霰弹,能满足这种要求的,就只有滑膛加农炮一种构型,同时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射程和精准度,陶广义就卡着倍径的下限定了个14倍径身管,这个倍径之下,炮身长度最短,相同口径之下,火炮越短当然就越轻了。
但是等他们按照标准做出样炮之后,发现这款火炮的射程,居然还超出了鲁锦的要求一大节,鲁锦要求营炮打实心铁球至少要打一里,这款样炮居然打到了810米,明显是有些‘火力过剩’了,也就是说在炮重方面,还有向下挖掘的空间。
于是他们就按照原来的样子,其他尺寸不变,只把炮管的壁厚减少了一些,从而减轻火炮重量,但是炮管变薄了之后,能够承受的膛压也就跟着变低了,为了防止炸膛,那就只能跟着减少装填火药的数量。
不过最终实验的结果还不差,在整体减重60斤,且降低火药量的情况下,打实心铁弹仍有650米的有效射程,霰弹的杀伤范围也有二百多米,算是卡到了鲁锦要求的最低标准,但整个炮身却成功降到了260斤重,也就两个成年人的体重而已,算是很轻便的一款小型火炮了。
冯国用听他说已经将减重做到了极致,当即也不再追问,而是反而向鲁锦问道,“这个火炮陛下应该也早就知道了吧,那这两款里面,陛下觉得哪个更好,臣看夏尚书做的这个营属炮连的编制是60人,既然只有四门炮,又为何会有那么多人?”
鲁锦当即说道,“一个营也就五百人的规模,是纯战术单位,这种级别的部队和敌军交战时,都是非常靠前的,火炮有一里的射程已经完全够用了,敌军反冲到跟前时,还能打霰弹用来阻击。
“至于攻城或者会战,自然有更高一级,比如团级或军级的重炮用来压制敌军和敌军的炮兵,因此营属火炮没必要追求过分的射程和威力,在满足这个条件之下,自然越轻越好,尤其是山地或巷战的情况下,越轻便的火炮机动性就越高,故而朕选那个最轻的,只有260斤的薄管营炮。”
冯国用点了点头,鲁锦这个说法确实非常合理,营是直面敌军的小股兵力,他们的武器自然够用就好,再大一些的目标也不是他们这个级别能够处理的,于是他又再次转头看向了夏煜。
夏煜当即解释道,“以往的正常炮班是12人,但陛下要求营炮可以由士兵搬运上山,总装给的方案是,四人抬炮,四人抬炮车,四人抬弹药,这样正好12个人。
“但还有两匹用来拖炮的挽马,也需要人看顾,还有打炮用的那些长杆子,也需要有人拿,所以我就给每个炮班编了14个人,加两个人牵马,另外万一炮班有人出现了死伤,这两个人也可以作为替补。
“如此一来,四个炮班就是56人,再加两名军官和传令兵,正好60人。”
“原来如此。”众人全都恍然的点点头,冯国用则是在纸上记了什么,随即又道,“我没问题了,请夏尚书继续介绍编制。”
“是。”夏煜当即又道。
“每个营有三个连的战兵,另外加上军官,一个警卫侦察排,一个四门制营属炮连,合计521人。
“每个团有三个这样的营,加团级军官,两个通讯班,一个勤务班,一个炊事班,一个团属警卫连,一个团属辎重连,另有一个团属野炮营,装备八斤野战炮八门。
“这样加上营属的三个炮连12门炮,以及团属的8门野战炮,全团合计20门火炮,全团共计2000人,比原来4500人的老编制裁减了一大半,但其拥有的火力已经堪比原来的半个禁卫师。
“原来的禁卫师也才只有4000多支火枪,以及64门炮,而且往往还是分派到各个部队中使用,但改编后的新编制,一个团就有20门炮,一千多支火枪,已经具备单独执行一些任务的能力了,就算是只派一个团攻城,只要不是太大的城,都完全可以胜任。”
众人听完这个新编制,除了少数几人外,其他人都有些无所适从,以前他们也知道圣武军中的火枪火炮厉害,但厉害归厉害,在他们心里,火枪火炮这类奇特的武器,仍属于辅助型兵器,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真打起来还是要靠大刀长矛,就连军队中也仍然是冷热兵器混编的状态,毕竟打了几千年的仗,一直都是这么打的。
现在可倒好,全军火器化,大刀长矛一下子就被全面淘汰了,好像时代突然就变了一样,难免让他们其中有些人觉得也不说是难以接受吧,就是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突然感觉自己看不懂了,不会玩了,这其中的代表就有军宣的尚书施耐庵,以及现任总政治部右侍郎的张必先,这位历史上陈友谅的拜把子兄弟,大汉的丞相。
这次军改,也就是鲁锦这位皇帝亲自带头,他们才敢这么大刀阔斧的改,若是没有鲁锦,但凡换一个人,甚至是将来太子登基,朝廷也不一定敢进行如此激进的改革。
全面火器化,万一不会打仗了呢?万一打输了呢?到时候谁敢负这个责任?既然不敢负责,自然会偏向保守,他们就不一定敢直接全火器化了。
而鲁锦正是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才选择现在军改,不然拖到以后,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施耐庵犹豫的提出一个问题,“陛下,臣有个疑问。”
“施尚书请说?”
施耐庵当即道,“陛下,军队全面火器化,会不会有些过于激进了,臣也知道火枪容易训练,制作材料也比弓箭所需的筋角等物更容易找,且还有威力巨大等诸多优点,但火枪也有火枪的缺点,比如怕风怕雨等等。
“一旦全面火器化,军中一支长矛刀剑都不留,万一敌军趁雨天进攻,那全军岂非难以应对,手里的火枪不就也成了烧火棍吗?”
这个问题当然也是保守派们心里的疑问,若不说清楚的话,恐怕他们心里对这次改革还没有信心,于是鲁锦当即指了指陶广义说道,“这个问题让陶尚书回答。”
“是。”陶广义当即站了起来,指着会议桌中间的两支火枪样品说道。
“施尚书提的这个问题,在以前的火枪上确实存在。”
他拿起其中一支燧发枪说道,“这支是以前禁卫军所用的火枪,靠外置燧石和钢镰击发点火,引药需要倒在外侧的药池里,确实有容易被风吹散,以及被雨打湿的问题,哪怕是稍微下一点小雨,都会使外置的引火药受潮,严重影响激发率。
“若是火枪仍有这些问题,自然无法全军普及,更无法全面替代弓箭、刀矛这些兵器,但是,去岁陛下带我们研制了新枪,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他又拿起桌上另一支击发式火帽步枪,“这支是去岁总装备部研发定型的五二年式步兵火枪,简称五二步枪,更改了发火方式,以及火枪口径,就连子弹形状也做了修改,总之是做了许多改进,新枪的性能相比老枪,已经犹如天壤之别!”
他讲到这里还回头看了鲁锦一眼,立刻问道,“陛下,臣可以在这里演示一下火帽吗?”
鲁锦点点头,“可以,别装弹就行。”
“是。”陶广义答应一声,当即兴冲冲的给众人介绍,他是总装备部的尚书,要是不拿出点成绩来,别人还以为他是吃闲饭的,因此该展示功劳的时候一定要展示。
“这两年在下和理综班的40名学生,跟随陛下修习公输秘典,尤其是化学一科,无比神妙,就在去岁,吾等按照陛下所传之法,炼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秘制火药,此种秘药十分敏感,无需用明火点燃,只需重物轻轻击打,即可自行发火炸响,故而可以当作引药使用。
“我们后来又制作出一种铜盂,只有一颗红豆大小,再将秘药填入其中,便可以当作击发枪械的引火装置,因其形状酷似一顶大帽,故而取名为火帽。”
他拿起一粒火帽捏在两指中间给众人展示,众人皆震惊无比,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神奇的火药,更神奇的是,这秘药的制法居然是陛下传授的,再结合最近陛下要举办恩科,扩招理综班学生的事情来看,明显是这批学生非常好用,陛下才起了扩招的念头。
看来这公输秘典和理综班都是好东西啊,自己要不要也让家中子弟报考一下.
“新式火枪在操作时,只需先从枪口装填弹药,再往后面的传火孔,也就是火砧处套上一粒火帽,打开击锤,扣动扳机,击锤落下锤击火帽,即可顺着传火孔点燃枪管内的火药,就像这样。”
他一扣扳机,顿时发出啪的一声炸响,这声音在屋子里还是挺大的,同时枪口也冒出一缕青烟,众人顿时觉得十分新奇。
陶广义又道,“使用此种火帽击发装置,因为没有外置的药池和散装引药,所以不怕风吹,就是再大的风,也不影响发射,同时因为秘药装填在铜盂里,也不太怕雨水,一般的小雨也不会影响发射,只要不是那种瓢泼大雨,都无甚影响。
“可是话又说回来,真要是那种狂风大雨的天气,恐怕敌军也很难冒着这么大的雨继续作战吧?雨水对弓箭同样会有影响,箭矢的尾羽会被雨水打湿,导致箭矢飞不远,弓身在下雨天也会受潮,强行雨天拉弓的话,可能还会导致弓身开胶,弓弦吸水后也会导致射出的箭矢软绵无力。
“雨水对敌我两军的影响是相同的,我们打不了仗的时候,难道敌人就能打仗?因此在下以为,这种新式火帽步枪,已经完全可以普及全军,替代其他所有刀矛。”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陶广义的解释,但张必先这时也举手问道。
“在下还有一问,敢问陶尚书,若敌军真的趁着狂风大雨偷袭我军怎办?即便敌军的弓弩失去效用,可他们还有刀矛可以与我军肉搏啊,我军无法使用火枪,又没有刀矛,该如何抵挡?”
陶广义心说你这就是抬杠了,但他还是回答道,“张侍郎来自归义侯麾下,可能对我军的情况还不甚清楚,其实我军的火枪从最早装备时,便同时配发了枪刺,这枪刺犹如一支矛头,可将其卡在枪口上,如此一来,火枪瞬间便可化作一支短矛,即便无法与真正的战阵大枪相比,可也不至于全无还手之力。
“再说装备都是跟随战术一起改变的,明知道己方武器的弱点,指挥官更应避免此类情况,不给敌军在下雨天突袭我军的机会。”
他一边介绍着,一边将刺刀拔出来卡在枪口上,立起来总长度将近一米八,已经比一般防身的‘齐眉棍’还要长了,比花枪也只短了一点点而已,看起来的确有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