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07:开启学神殿 第137节

  陆山哑然失笑,鹰国是出了名的美食荒漠,除了薯条炸鸡块,外加收汁小黄豆,什么都没有了。想好吃的容易,夏国有的是!

  论文有关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性质,里面详尽的记录了数学模型,实验想法,实验过程,对拓扑半金属半导体的缺陷进行了描述,还对避免缺陷的思路进行了讲解,后面的事情就不说了,直接上证据看疗效。

  这个时候,夏光明越想越不踏实,他对比了陆山的数学模型和江州材化学院的东西,看到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

  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亲自去江州见陆山一面。

  感谢大家的月票!

  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第172章 什么!你材料都搞出来了?

  对于夏光明的突然出现,陆山非常的意外同时又更加尊重夏光明了,这样的人是纯粹的学者,一切只从学术出发,丝毫不考虑陆山跟自己之间的身份差距。

  夏光明提出了诸多的问题,陆山一一解答,把自己的想法和江州材化团队的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这一次夏光明彻底明白了问题出现在哪里。

  “你说的这么详细,但这些毕竟是实验上的问题,你是如何确保你的想法是对的?”夏光明在数学上认同了陆山,可在材化上还是有些顾忌的。

  “我自己也做了实验,所以才能这么肯定。”

  “做实验?伱得到了多少实验数据?”夏光明一下子感兴趣起来,他想看看陆山的实验记录,印证一下,对自己或许有所启发。

  没想到陆山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惊喜,直接掏出了没发表的论文。

  “我的天!”夏光明半信半疑拿过来,越翻越吃惊,很快就沉浸进去了。

  论文当中的过程非常具体,每一步的操作和结果都非常的清楚,除了关键的参数没标,什么都是有证可查的。

  夏光明没发现有什么问题,里面的记录的东西自己就经历过,设备的作用全都非常准确,甚至还有一些设备进行组合操作,还能印证不同的数据。这就意味着陆山的实验设计非常正确。

  看了好一会,夏光明越翻越快,最后看到了结果,材料真的搞出来了,还进行了性能上的测试,性能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同类型材料。

  呼吸不自觉的粗了起来,夏光明觉得有点头晕。夏国科学院这么多人才,这么多资金,这么多的好设备,搞了这些年,进展极其缓慢,要不然也不会到处找高校进行合作,分散工作细节。

  陆山才多大,才研究了多久,这就拿出了结果。

  “难怪你不会在材化学院的论文上签字,原来你自己就已经有了结果!这些实验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做的吗?材化团队没帮忙?”

  “他们忙着做自己的实验,没时间帮我。我是晚上趁着设备空闲过去的,有个学姐当我的助手,除了她没人帮我了。”陆山心想,材化团队不捣乱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帮忙?

  夏光明更加震惊了,设备空闲才用设备,只有晚上才去做实验,用的还都是边角料!这是什么爽文剧情?一把最烂的牌愣生生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材料呢?有没有在手上?”

  “材料暂时不能公开,还有许多性能没有稳定,还有改进的空间,等到流程稳定成熟之后再说吧。”陆山委婉拒绝了夏光明,材料不可能给任何人看!哪怕拿出来也得是自己有了更好的才可以。

  成果被抢夺的事情不算新鲜,只要不掏出来,那么自己就更安全。

  就算是陈启仪问自己要材料都不行。

  就这么简单。

  夏光明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陆山的担忧,他没有说什么,尊重陆山的决定。

  随即夏光明诚恳的邀请陆山到夏国科学院去做学术报告,陆山这一次没有拒绝,因为他尊重夏光明这个人。

  谈妥了陆山,夏光明一回到研究院就宣布中止该实验,并且还要跟合作方通报一下,免得再浪费下发的资金,能回收多少就回收多少,做好财务上与法律上的事情。

  这个决定当即让科学院的团队都懵了,纷纷问为什么。

  夏光明苦笑着说:“这个材料已经被人搞出来了,性能极其优秀,哪怕我们继续研究,也不一定在短期内成功,更何况搞出来的性能也比不过别人。继续下去,人家的材料还会继续更新换代,我们完全没有市场支撑。”

  “啊?谁搞出来了?”

  “是外国实验室吗?他们搞出来了我们就更应该加油了!”

  抬抬手,大家都安静了,夏光明揭开了答案:“大家都错了,是陆山研发出了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材料。”

  “陆山是谁?外国人吗?”

  “他是哪里人?”

  “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人群议论纷纷,突然间有个大声喊起来:“我想起来了!是不是给庞加莱猜想封盖的那个年轻人?”

  “不会吧!搞数学的又不是搞材料的!”

  “是不是同名同姓?”

  大家齐刷刷看着夏光明,没想到夏光明点点头,人群陷入了沉默,根本没法接受。

  夏光明安抚了下躁动的人群,大家的心情自己可以理解,这么多优秀人才忙了这么些年,没想到被一个人跨专业给击败,一时间无法接受很正常,自己都差点自闭了。

  此时江州大学材化学院的沈言春院长在夏国科学院焦急的等待结果,今天将会宣布论文的最终评定结果,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没事的,设想,模型和结果都对得上,论文一定没问题。”谭明也跟着来到了夏国科学院,他是第一次来这样的殿堂,有些紧张。

  谭明的脑子非常乱,他似乎看见了自己凭借这篇论文走上更高的舞台,获得更大的荣誉,同时还手握新材料的专利,随之而来的是难以计算的财富。

  这时候走出来个人,是负责论文审核的,沈言春立马迎了上去询问结果。

  “拓扑半金属的论文评定?我找找。”说着他就看向手上的论文名单。

  “还没有消息下来,你们再等等吧。”

  “说好了是今天有结果,早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实际的验证,应该是有结果的。”谭明有些不甘心。

  这时候,此人的手机响起了,他接起电话说了两分钟就挂掉。然后对两人的说:“你们的论文没有评定,因为已经有人把相关的材料给研发成功了,所以相关的论文都要重新评定。”

  这种事情很常见,一样东西研发成了,大家的论文也就知道对不对,科学院自然会剔除那些不对的论文,然后留下正确的论文,工程量挺大,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完的。

  沈言春很是懵:“有人研发出来了?谁?”

  面对提问,审核论文的人摇头:“具体的事情我不太清楚,对了,夏院长会邀请你们来听学术报告,迟一些会有通知。”

  沈言春和谭明呆在原处,心里非常乱。

  多个团队同时收到了该信息,一个个询问,但是没被告知太多,只让他们过来听学术报告。沈言春和谭明也不例外。

  报告会在一天后就举行,沈言春和谭明满肚子的好奇来到了会场,发现了许多高校的同行都来了,大家相互打招呼,讨论这件事。

  “拓扑半金属材料研发成功了,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好是好,就是不知道我们的研究能占多少贡献度。”

  “能占多少贡献度心里应该有数吧,实验结果能不能引发重大突破难道还看不出来?”

  “说的也是,反正不是我们的团队,是不是你的团队?”

  “也不是,真不知道是哪个高校的突破让科学院搞出了拓扑半金属材料。”

  沈言春和谭明越听越开心,自己前脚刚把论文送上去,后脚科学院就宣布研发成功,那肯定是自己的功劳。

  为了确定这个功劳,他们甚至还问了别人上次提交论文的时间。

  “我这好几年没提交过论文了。”

  “我就没提交过,惭愧惭愧。”

  “半年前吧,不过那是个小突破,完善之前的结论而已。”

  这一圈下来,沈言春志得意满,谭明满心欢喜,肯定是江州大学材化团队的论文造就了这个成果!

  学术报告终于开始了,这个过程让沈言春和谭明觉得等待了一个世纪。

  夏光明走到演讲台:“今天诸位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见证一个划时代材料的诞生,不久前,拓扑半金属半导体研发成功,意味着我们掌握了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讲了十分钟后,夏光明郑重宣布:“下面有请拓扑半金属材料的发明人——陆山!为我们进行学术报告!大家鼓掌!”

  “啊?”谭明瞬间傻掉了,即便是沈言春,也沉不住气了,整个人的脑瓜子嗡嗡的作响。

  怎么可能是陆山?他连设备都没怎么用过,他就一个搞数学的,他就只有一个人!

  在大家的掌声中,陆山谈定的走上演讲台。

  他这一次答应过来,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给这些人做报告是爽的,积分收集起来极快,一会一定要好好讲,讲得详细点,除了不能说的,其他的一定要让这些人明白。

  “众所周知,拓扑半金属材料的难点就在于制备过程中的缺陷难以避免,很多时候为了解决一个缺陷往往会引发更多的缺陷,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定要事先构建好足够优秀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模型,每一步都要看差了多少。

  偏差值太大一定要及时改变,因为模型是整体的,一个地方偏差大了,就会引发其他节点更大的偏差,到最后即便结果看起来很合理,但其实无法实现整体逻辑的自洽……”

  说到这里,谭明的脸色非常难看,沈言春感觉有人在用力扇自己耳光,脸热到已经感觉不到存在了。

第173章 如此如醉积分暴涨!

  “院长,先别急!他说的东西还不一定是对的呢!学术报告还没结束!”谭明不甘心,用手肘碰了碰沈言春。

  沈言春精神一振,是啊,自己自怨自艾做什么?学术报告上被人问到尿裤子下不了台的事情又不是没有。

  “我就不信了,这么多人他就能全部说通!哪怕有个人问得回答不了,他就是错的!”谭明已然咬着牙齿了。

  恨啊!自己触手可及的名誉,地位,金钱全都在今天之后消失,谭明怎么能不恨?

  陆山的报告从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材料的缺陷出发,然后再讲述如何通过数学逻辑来计算各方面的数据,设计各个方面,各个方面又有不同的办法。

  知道计算逻辑之后,就是设计实验过程,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详细把控,尽量让实验结果靠近模型。

  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模型和实际的逻辑自洽。

  于是,沈言春和谭明第三次听到陆山这么说:“第一对Weyl半金属(导带-价带以节点接触):通过分析拓扑缺陷的微分结构,发现其中的Weyl节点为动量空间中的单极(Monopole),是一种三维拓扑缺陷。在这些奇点处,陈数没有良好定义,有拓扑相变发生。在Weyl半金属中也存在二维拓扑缺陷,即半子(Meron),其拓扑荷给出半金属的陈数。

  第二对节线半金属(导带-价带以节线接触):通过分析拓扑缺陷的微分结构,发现系统中存在四维点缺陷,在这些奇点处,Hopf不变量没有良好定义,有拓扑相变发生……

  我对各处需要定义的地方都做了相应的改良,这些数据都是通过构想和实验之后才能得到的检测结果,具体的办法就不能再展开来讲了,时间不够……”

  事实上,光是讲个大框架就花费了一个多小时,可见这个工程的复杂性。

  哪怕是一些较为具体的定理也涉及到了上百条,更不谈衍生出来的组合。

  不过来听讲的都是人才,一个个都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年,有些东西提一提他们就开始自我推导自己脑补,这让陆山开心不已,积分哗啦啦的往上跳,可见每个小细节都让下面的人得到了启发。

  【积分:+2】

  【积分:+3】

  【积分:+6】

  ……

  如果不是时间确实不够,陆山真想抓住这群人说上一个星期,除了最核心的细节不能说之外,其他的都给他们说清楚。

  所以陆山的话语是简练的,总是直达核心,把话语压缩到了极致,最好是这些人能记住一些关键点,回去后很快就能领悟,要是想上二三十年才明白,对自己还有什么意义?

  随着陆山越往后讲,沈言春和谭明的脸色越是难看,因为陆山的逻辑链非常的长,但是非常的合理,一环扣一环,没有一点点的破绽。

  外部逻辑大循环,内部逻辑小循环都是如此,然后大小循环又完美的形成闭环。

  “这个陆山,为什么从来都不跟我们说这些逻辑?”沈言春神色不愉,“如果一开始就说的话我们也就不会走其他路了吧?”

  谭明非常尴尬,团队从头到尾都没有把具体的打算告诉陆山,会议更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通知陆山,都是自己想好了路数再找陆山要数学模型。之前陆山也提出过建议,但是谭明他们都否决了。

  “额,可能是他一开始也没有完整的逻辑,一边做实验一边完善吧。或许他是故意告诉我们错误的……”谭明编不下去了,陆山每次都把他们的要求完美实现,给的数学模型没有任何问题,错的始终都是实验部分。

  直到现在,谭明和沈言春才愈发意识到自己的这边的思路有问题,陆山的那一套才是对的。

  自己的实验结果是歪打正着搞出来的,只怕难以重复。

  实验团队自从那次搞出来之后,就一直放假,连重现实验都没做。

首节 上一节 137/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