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07:开启学神殿 第147节

  大学教授都是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的,一开始他们也会为了学术而奋斗,但是到了后期,思路枯竭,很难有突破的时候,人就会开始焦虑。时间一长,有的人看淡,有的人则是会不择手段,接着就是师德有亏,利用资源和地位的优势,掠取学生的成果。

  这已经违背了江州大学“厚德达理,明诚弘毅”的校训。

  而该校训就挂在曾校长的身后,极其的讽刺。

  曾校长被怼得说不出话来,但他深知今天必须要说动陈启仪和周炜,不然的话自己的乌纱帽保不住,名声也保不住。以后去哪里,自己都是过街老鼠。

  “陈院长,周院长,把帖子撤了吧,学校紧急公关后,事情就会平静,我答应你们,庐山的事情由你们说了算!我不再过问!”曾校长彻底让步了。

  陈启仪和周炜没说什么,他们不是为了自己,所以没有资格踢陆山做决定。但一这回,陈启仪和周炜拿出了最强硬的态度,他们生怕自己让步一点,陆山立马就走。

  一肚子火的曾校长打电话把沈言春骂了个狗血淋头,也把谭明给骂了一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摊子烂事,他没法管了。

  沈言春和谭明非常的慌,把材化团队凑在一起想办法。

  这一次材化团队非常安静。

  “说话!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办法就说!大家一条船上的蚂蚱!谁都跑不掉。”沈言春开口了,到了这一步,即便他解释自己之前对于论文发表一无所知也没用。发表小论文可以说不知道,后面要抢成果呢?还能说不知道吗?

  光这个就能让沈言春吃不了兜着走。

  材化团队的成员如同老僧坐定,他们才不慌,反正自己又不是主谋,到时候就推个干净好了。

  “谭明说有事他扛……”

  角落里面也不知道谁说了这么句话,其他人默不作声,都是这个态度。有荣誉全给谭明和沈言春,有事自然得这俩顶上去。

  谭明脸色变了又变:“分东西的时候你们可是积极得很,现在想让我全部扛下来?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没有底气。”

  “这话我不乐意听,一开始就是你提出来的。”

  “就是,你费力说服我们,什么条件你都同意了,现在想反悔?”

  “不承认也不要紧,真出事了我不觉得我会被关注。”

  谭明顿时跟他们对骂起来,最终不欢而散。

  这场架吵得沈言春手脚冰凉,能吵架就意味着谁都没有底,谭明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硬气。

  “你给我想个办法,不然我把你沉塘!被你坑死了!”沈言春气坏了,大吼一声,把谭明都吓了一跳。

  “要不然花钱找一些媒体,找一些报纸,把事情给说一下,把原因都推到陆山这里。”

  “能行吗?找什么理由说得通?”

  “我们就这样说,陆山为了个人的荣誉,把成果窃取了。因为之前有企业跟材化学院谈项目了,项目涉及几百万,他为了独吞这么多钱,就把成果窃取了。”

  “能行吗?能让所有人都相信我们?”

  “不必所有人相信我们,只要有人不相信陆山就行。”

  “我们要的是把水搅浑,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清白。”

  “人们都喜欢听不好的消息,都喜欢搞阴谋论,所以事情做成罗生门,真相就不重要了。很多事情通过无休止的议论,慢慢的就会被人淡忘。”谭明算是把舆论研究透了,他发现再大的事情也很难撑过一个月的热度。

  沈言春皱眉不语,谭明趁机加了一把火:“再把陈启仪和周炜也加进去!说他们有利益在里面,所以出面为陆山争取利益。有这种料加进去,老百姓就会议论故事本身,不会议论背后的错对!”

  “只能这么做了!沈院长,我们这样做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做,立马就要出事!拼一把!联系《南南周末》这样的媒体,只要有一家争议性大的媒体加入,事情就会扩散开来。我们描述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听见,我们就越安全!”谭明不断说服沈言春。

  沈言春想把把方案跟曾校长说,但是谭明拼命阻止:“他自顾不暇,不会管我们。如果他有办法自己洗干净,也不会管我们!”

  就这样,一则陆山伙同陈启仪院长,周炜院长企图侵吞材化学院项目利益的新闻上了《南南周末》,迅速抢了大家的关注。

  民间的反应很快有了些转变。

  “我早说了,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果然是两边利益分配不均,狗咬狗。”

  “一个学生哪能弄起这么大的风波,原来是他的院长在背后撑腰。”

  “说不定那个成果真是材化团队的,一个学生怎么可能做出这样重大的突破。”

  曾校长突然看到这个新闻,顿时明白是沈言春他们的手段,可是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现在江州大学内部依然失控,各个高层的想法都不一样,让曾校长非常的头大。

  陆山看到抹黑自己的新闻出现,一点都不担心。

  事情越闹越大的时候,上面就越会重视,那么真相就一定会查出来。

  陆山手里有新材料,这是他最大的底气,不怕上面的人不查。

  如果换个人,或许这趟水就真的被搅浑了,可惜这一回遇上的是陆山。

  事情闹大了之后,上面过问也不解决问题,干脆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由夏国教育部门以及夏国科技部门派人组团。

  调查组首站赶往夏国科学院,他们得先给事情的严重程度定性,然后再给事情的本质定性。

  “夏光明同志,配合一下,把事情说清楚些,上面很重视。”田墨作为调查组长,带着任务过来。

  夏光明准备了一下,就开始说了起来:“陆山研究出来的材料叫做拓扑半金属半导体,能打破外国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垄断!每年我们要给外国人数千亿,如果陆山的材料投产,我们不仅能省下这笔钱,甚至还能倒过来挣这几千亿!甚至数万亿!”

  要定性有多严重是吗?夏光明干脆说点直接的,谈钱!

  听到这个价值,田墨的眼睛都亮了。

  “你们看看这些资料,陆山已经搞出了实验室的材料。还对制造工艺进行了优化,也就是说,只要机器设备到位,立马就能生产!”

  “有了这些材料,我国就等于掌控了下一个时代的钥匙,高端芯片能造,高性能的计算机也能造,国防,航天,教育,就业,税收全都能上一个层次,所有的产业水准也要提升起来。我们会从低端代工变成高端的原创。”夏光明非常严肃。

  “真的?”

  “我早就给过了报告,你们自己也去调查一下,我敢保证,一定比我说的还要重要!”

第187章 必须还陆山名誉!

  调查肯定是全面的,不会光听谁说话。

  说实在的,夏光明都把报告提交了上去,上面也同意了,按道理来说上头应该知道的。那为何还有调查组过来?

  这不是漏洞,而是多角度监督的需求。

  一开始上头只知道这材料重要,所以批准了。

  后来出了那么大的风波,上面自然也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才要派人调查,调查清楚了就是了解事情真相。

  一个学生搞出了新的半导体材料,这件事放在哪个国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调查组立马就近组织全国计算机半导体以及体材料专家进行研讨。

  研讨会开了四个,每次都是不同的专家,所以尽可能多的听取了多方的意见。

  每次研讨会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讨论陆山新材料的意义,第二个环节讨论是陆山改良制造工艺后的可行性以及产品性能预期。

  专家们尽可能的赶来了,这是一场盛会,当初陆山在夏国科学院作报告的时候,他们有很多在国外考察,有的在祖国偏远地方做研究,生生错过了。

  现在终于有机会拜读一下这篇论文,跟同行探讨探讨,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没想到的探讨的竟然是两份论文,大家的反应都跟夏光明当初一样,这也太快了!

  从实验室到改良制备流程,少说也得两年。

  再者,路上改良制备工艺全是“纸上谈兵”,在电脑计算模拟,没有在生产线尝试,更没有在生产线进行核验,这能行吗?

  带着疑问,诸多专家仔细看了下去,全篇下来根本找不出破绽。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通篇理解,但专家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里面找不出陆山的问题。

  论文的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

  肯定了论文的真实性,才有了探讨新材料的意义。

  根据铂锡铁合金新材料的检测数据,专家们集体沸腾了。

  “这个性能已经超过现有已知最高水平的二十倍了吧?”

  “我的估计也是差不多,就算其他国家还有更好的做法,应该也不可能超过陆山的材料吧?”

  “即便是改变制备工艺后的简化版本,也轻松超过了五倍!太厉害了!”

  二十倍起来很多,其实这都算少的了,划时代产品产生的突破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就好比2G变成3G,网速一下子提升了多少?

  陆山的铂锡铁合金薄膜这才刚出来,还有的是深挖的潜力,哪怕是改良版的铜锡铁合金薄膜也有提升的空间。

  这样的工艺,这样的成本,这样的生产简易程度,真是拿来就能用,还好用!

  专家们一致给出结论,这绝对是国家的重点级研发。

  要扶持!更要推广!

  之前的两个问题用一个答案就全部得到了解释。

  既然事件的重要程度已经定性,那么就意味着有了深究的必要,下一步就是给事件的本质定性,看看到底是谁抄袭谁,以及谁到底研究出了什么。

  这么多专家经过细致排查和对比,得出了结论,江州材化学院的分项论文逻辑无法自洽。

  “材化学院开头的那些论据论点跟后面的研究没有关系,整个思路都不在一条线上?谈不上启发,更谈不上共同成果。”

  “同意!陆山的论文,从头到尾,逻辑一环扣一环,没有一个论点是多余的,没有一个步骤是没用的。而材化学院的分项论文,前言不搭后语,实验结果看上去是强行搞出来的。如果排除伪造的可能,那就是凑巧的。”

  “我也是这个想法。而且分项论文当中的数学模型非常完美,就是实验过程跟数学模型不搭调,白瞎了这么好的数学模型!”

  “分项论文当中的数学模型是陆山提供的,如果没有陆山的帮助,材化学院连分项成果都凑巧不出来。”

  “真不是个东西!”

  夏光明已经让江州材化学院交出成果,但材化学院这么多天过去了却没有复刻成功。

  陆山光是一份改良制造工艺的论文,成果就远超当初作报告那会的论文了,甚至能够影响战略的思考,材化学院的东西就算是真的,也不过是分项成果。

  两者一对比,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就一目了然了。

  两者水平相差太大,根本没有交互的可能。

  调查组已经从专家这里初步有了判断,接下来就直奔江州大学寻找相关人士进行了解。

  田墨首先见了陈启仪,他联合行业教授们去举报,才引发了这么大的风波,所以自然要从陈启仪开始问起来。

  “……事情的过程就是这样,我联合大家去举报,去反映问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义。一个好好的孩子,做出那么大成绩,却要被逼成这样!你看看这是什么!”陈启仪愤怒的掏出陆山的退学申请书。

  “什么?陆山竟然主动要退学?不能让他退学!要让他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好好的培养起来!这是个人才。”

  田墨立马表态,重点说了“视野范围内”,这几个字其实就是委婉的说,不能把陆山逼出国了!

  他的表态肯定是经过了上头的允许,这种人代表的不是个人,是某一个群体。

  陈启仪的嘴巴犹如机关枪,这段时间可把他给气坏了,也憋屈坏了:

  “谁不知道陆山不能退学?他还没跑呢!现在就有其他外国的大学开始给陆山发邮件了!有些人联系不上陆山,邮件直接发到我这里来!”

  “有的大学甚至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联系陆山,我们再不快点动作,给陆山正名,他即便不离开夏国,以后也很难再尽心做研究,这是国家的损失啊!”

  “我知道了。你这里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有!关于成果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糊涂账,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老说洋鬼子这不好那不好,但起码给钱的时候是清楚明白的!

  “做研究的人有多大贡献就给多少钱,事先说得明明白白。”

  “可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就是要把个人的贡献融入集体,然后分配利益的时候按照等级来分。搞行政管理的比实际研究的人收入还高得多!”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太多了,我们真不要再这样下去了!不然人才的流失太严重。前段时间有个机构研究员因为工资低出走,那可是国宝级别的,会有什么后果你们比我更清楚!”

首节 上一节 147/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