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迪知道陆山的底气在哪里,技术牛掰逆天,只怕这个行业无人能比。
但陆山也不是什么都占了,只有跟比迪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要是找别人合作,可能有更好的条件,看起来利益更有保障,挣钱更多。
背后却是无法忽视的其他成本,耽误了上市的时间,没有比迪的推引,陆山的损失更大的。
为了让陆山更快拿定主意,比迪老板还亲自给陆山算了一笔账,讲真,三年后再推出石墨烯电池,陆山亏的更多,少赚就是亏。
“目前神船的出货是一年超过千万台,换算下来就是一个月一百万台。石墨烯电池看介绍是五块一组,那就是五百万块电池。
陆总,您需要多少人手,多大的厂房,多少台设备才能满足这每个月五百万的产出量?
石墨烯电池的技术含量那么高,从产线搭建到品控成熟稳定,又得交多少学费?
现在跟比迪合作,立马就能上市,其他能早两年半吧。
这两年半的时间,您这边得耽误多少事情?
若是陆总顺利和其他同行合作弄出了石墨烯电池,我相信陆总也考察过其他厂家,肯定是三年以后去了,期间的损失,陆总承担不起啊!这绝对不是陆总希望看到的。”王富说话有理有据,全是大实话。
陆山一直听王磊民的调查反馈,自然能辨别真伪。
陆山这边听了王富的条件,询问条件能否再下调一些,更利于自己。
王富明白这是谈判中的试探,也就打哈哈拒绝了。
看来谈判还早着,不过这一轮必不可少,得让双方知道自己谈判的方向,侧重点。
很显然,谈判再次破裂。
吴军跟陆山离开了比迪,说是需要时间考虑,王富恭送出门。
“这个老狐狸!”
刚回到神船,吴军就忍不住吐槽了。
“是个聪明人,也是个难缠的对手。”
陆山陷入了沉思,以前谈判,讨论个大致就能让下面处理细节。
但是这一次,细节太多,显然公司越大,谈判也就越复杂。
“那我们要答应比迪多少条件?有没有平替的可能,让我们获益更多?”
吴军跟上了思路。
合作嘛,就是大家提条件然后互相妥协,不断调整的过程。
有的条件不太好,就换个方式来满足对方的需求,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最符合大家利益的。
王富会算账,陆山也会算账,于是陆山跟吴军再次算账,针对存在的问题一个个算,一个个想办法解决。
如今已经知道了比迪的思路和态度,那就在框架之下尽可能的解决问题。
重中之重就是石墨烯电池的上市时间不能再退,越快越好。
石墨烯电池技术升级之后,神船就打下了占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基础,下一步就是进军手机电池市场甚至是平板电脑。
每一步都必须要快,此时已经到了2011年,初代平板电脑已经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距离全民使用仅仅一步之遥。
鉴于这种最实际的需求,陆山打算跟比迪合作,但是合作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手准备就是以江州实验室为中心,开启自己的生产基地,尽快独立自主解决石墨烯生产问题。
石墨烯是未来的趋势,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彻底走代工一定会造成技术的泄露,最核心的部分由自己解决的话,那么下游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除了石墨烯电池,其他产业也是这么个思路。
前期可以找代工,但是后面就不好说了,看技术的迭代情况或者代工厂的合作情况决定,也不是不能把技术转移一些出去。
第二手准备就是暂停跟比迪的合作,这是一种拉扯手段。
暂停合作之前,让出一些利润,但是技术绝对不能转让。
以这个作为基础,就可以反复拉扯。
看到这么高的利润,比迪就算想要拒绝也会多考虑一些。
陆山还是希望能跟比迪有良好的合作,这样才是双赢的局面,如果比迪死活不松口,即便是两败俱伤,陆山也只能硬气的走自己的路了。
如果行情有变,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比迪那头也开会议进行了讨论,讨论今天陆山的反应,研究下一步究竟该把底线定在哪里。
王富定下了基调,在基调底下填充细节条款。
“合作是一定要促成的,哪怕分成利润少拿,也要用庞大健全的产能绑定石墨烯电池技术。以后同行、消费者市场一提起石墨烯电池,就会跟比迪联系在一起。
我们做到这个程度的过程中,要同时想办法把技术给拿到手。
当比迪彻底绑定石墨烯技术,我们也就有了让陆山转让生产技术的底气。因为那时陆山得考虑市场反响因素。”
道理一点就通,无非就是“标签化”,然后就是顺应大势。
比迪的团队执行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定下基调之后就没人提出乱七八糟的反对意见,而是按照王富的思路去工作。
很快,第三次谈判就展开了。
两边的老板都是聪明人,仅仅两个回合就想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也想明白了对面的忌惮。
大方向就这么默契的确定,然后就是一些细节性的条款,这方面也没有拉扯很长时间。大方向都决定了,小细节对大局已经无伤大雅。刨除了那些可能有歧义的条款,第三轮谈判很快就结束了。
双方的底线都有所让步,既然如此那就一拍即合。
比迪除了代工费,拿到了10%的石墨烯电池利润,合作期限两年。
技术授权,转让的事情暂时没有说,不过进行技术指导的时候,比迪有可能逆推一些技术。
这种事情普遍存在,能学到那是人家的本事,也是自家技术壁垒不高的原因。
从这里也能看出两边的心态,一个是觉得自己能学到,所以不提。
一个觉得对方学不到,自家的技术很难学,并且还会不断进步,也不提,就看谁更快了。
从面谈到签署合同,前后不过三天,快得超乎想象。
王富后来还开玩笑,陆山比自己想的还要着急,真不如再磨磨。
合作达成,双方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
一边是迅速蹿红的计算机品牌商和炙手可热的青年科学家,一边是电池行业的龙头,强强联合让诸多媒体有了报道的素材。
大家最关心的是,为什么神船和泽梦突然间要找比迪建立新类型电池生产线,新的电池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为了报道好,很多媒体,自媒体,博主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了很多专业知识,最后确定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
“比迪的实力究竟能否承担下一个时代的电池生产?”
“科普:石墨烯电池比锂电池强在哪里?”
“国内外石墨烯行业大起底!国外还只存在于报告中?”
一时间,报道铺天盖地,几乎每个人都能聊两句石墨烯。
除了对新事物好奇,普通人更多的是涌出了一股自豪感。
看!石墨烯电池牛掰吧?那是陆山搞出来的,是夏国人搞出来的!外国人一天到晚牛哄哄的,也没见搞出来了。
外国人更是不断转载这种报道,惊呼自家已然落后。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个骗局,专门骗米国等竞争国家掉坑里的。
毕竟当年米国和毛熊竞争,米国搞了个什么“星球大战”计划,让毛熊框框往里面丢钱,最后拖垮了自己。
所以米国那边对这种科幻性质太强的事情天然警觉,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
夏国也有一部分人这么认为,一些是膝盖软,一些人觉得还没见到实物,没有看到测试结果,没有客户使用的反馈,那就不能太早下定论。
讨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热度越来越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诸多平台干脆搞起了调查问卷。
超过八成的人认为这件事靠谱,因为陆山从来没有让夏国人失望过,这个年轻人做事情踏实得很,而且还听说在《自然》发了论文。
另一些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吧,反正就是觉得不太靠谱,想得真实产品出来之后再说。
既然已经签署合同,陆山将技术团队第一时间派往了深市的比迪工厂,带队的是梁文平。
张磊民则是被叫回了江州坐镇,主要照看技术的改进,同时兼顾生产上的文件签署。
值得一提的是,梁文平带的团队当中,有几个成员是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学生。
这是陆山的授意,以后外派公干的团队里面一定要带着学生去实践。
317.第317章 工人不配合
317.
梁文平带着技术团队来到深市的比迪工厂,立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改造啥?
当然是制备电池的产线咯。
制备石墨烯的设备没办法改造,锂电池的生产过程跟石墨烯电池的制备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从原材料,制备过程到设备,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
也许只有处理原材料的化学液,处理池还有点类似。
最关键的石墨烯制备设备都是陆山这边自己特制的,得由陆山这头提供。
梁文平要搞的是自动化产线,配合着生产出电池。
改造的时候,自然需要生产车间全方面的配合。
陆山这边的技术团队等于是全面接管了生产车间,要不然的话进展会很慢。
之前比迪的技术员们一个个都被要求打下手,帮着做一些基础的工作,甚至还有一些体力活。
这不是梁文平他们欺负人,而是有些事情他们真的帮不上忙。
就拿产线控制来说,编程什么的都是陆山这边独有的程序,非常智能,非常科学。
陆山的企业内已经很习惯使用可可助手了。
陆山甚至还专门为不同的行业配备了不同的可可助手,这都是内部试行的东西,没有彻底公开。
但就是这种试行版,也足以领先同行。
再加上陆山手下的员工一直都接触最新的理念,接触的都是最复杂的设备,所以他们的一些操作让比迪的技术员看不懂,不帮着做别的,难道还要掺和进来吗?
本身就时间紧任务重,梁文平这边人手还不够,如果人手够,也不会喊人来帮忙了。
比迪的员工没有很好的体会到其中的差距,毕竟又不是蹲在旁边一直看,他们就觉得梁文平这些人实在是太不客气了。
“神气什么!这么能干嘛不自己搞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