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07:开启学神殿 第330节

  “没时间等两个月。”陆山直接挥手,“找人用现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控制模块,优先实验室验证可行性!”

  赵凯迟疑了一下,但在陆山笃定的语气中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去安排。”

  两天后,加装的气流控制装置上线。

  测试结果显示,涂层误差从3纳米降低到了0.5纳米,达到了基本要求。

  “有效果了!”赵凯激动地跑来汇报,“虽然还没到完美,但至少可以用!”

  陆山淡淡一笑:“继续优化,我们没时间停下来。”

  “拓扑半金属金属格栅共振的频率太低了!”王刚拍着一台设备,一脸无奈地说道。

  “这种频率根本无法支持纳米级的格栅排列,完全不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精度差多少?”陆山问。

  “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0.1纳米以内,但现在的误差在2纳米以上。”

  王刚语气焦急,“而且共振效率太慢,一块金属晶体得三个小时,生产效率根本无法提升!”

  陆山思索了一会儿,打开面板检查设备构造:“设备的频率和功率调整过没有?”

  “调过,但已经是最大值了。”王刚摇头,“我们的设备能力就到这儿了。”

  “设备本身不够,改造!”陆山果断说道,“更换共振模块,同时调整等离子的喷射角度。”

  王刚苦笑:“这种配件得定制,国内可能没现货。”

  陆山冷冷道:“联系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哪怕加钱加急,也要尽快到货。”

  “设备国内外都没有,我们得自己想办法,自己生产设备。”

  与此同时,他拍了拍王刚的肩膀:“短期内先用现有设备完成测试。”

  三个月之后,在图灵指导下,陆山亲自督导,伴矽工厂自己完成设备制造。

  虽然性能不够完美,但蚀刻精度提升到了0.2纳米,勉强满足了需求。

  第三个难题来自量子场效应测试仪。

  赵凯带着测试报告来找陆山,语气无比沮丧:“陆总,我们的测试仪完全捕捉不到电子的跃迁状态。”

  “金属格栅里的量子态变化太微弱了,现有探测器的灵敏度不够!”

  “探测器灵敏度?”陆山皱眉,“你试过增加信号放大器吗?”

  “试过了,但信号一放大就会引入干扰,数据全乱了。”

  赵凯一脸愁容,“我们根本看不到格栅的跃迁行为,更别提优化了。”

  陆山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测试仪的温控系统稳定吗?”

  “温控系统?”赵凯愣了一下,“好像有一点波动,但影响不大吧?”

  “不,温控的微小波动会让格栅结构失去稳定。”

  陆山冷静地说道,“把测试仪的温控模块拆下来,用超导材料重新包裹,尽量把温度波动降到零。”

  赵凯一拍额头:“对啊!温控影响了跃迁状态的稳定性,怪不得数据一直乱七八糟!”

  他立刻跑去安排改造。

  三天后,改造后的测试仪重新上线,终于捕捉到了清晰的跃迁信号。

  赵凯兴奋地跑到陆山面前:“成功了!我们终于看到格栅的跃迁轨迹了!”

  陆山点点头,语气依旧平静:“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把测试数据用于芯片设计,确保所有模型都能验证。”

  接下来的几周里,生产线逐渐稳定下来,但偶尔也会有小问题冒出来。

  比如高温炉的电路因为过载突然烧毁,导致一整批试验材料报废;

  又比如喷涂设备的压力调节器失灵,导致一整天的晶圆涂层厚度都不达标。

  每一次问题出现,陆山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和团队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他几乎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每天工作到深夜。

  伴矽公司的研发车间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从未间断。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眼神里充满疲惫,却又掩饰不住兴奋。

  陆山站在中控室里,盯着巨大的监控屏,屏幕上显示着喷涂设备、刻蚀设备和测试仪的数据流动。

  他手里的对讲机不断下达指令,整个车间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

  “喷涂设备准备好了吗?”陆山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到车间,稳重而冷静。

  赵凯拿起对讲机回道:“正在最后一次校准喷头气流。气压已经调控到0.1帕以内,温控系统也稳定了。”

  “好,把喷涂速率控制在2.3毫米每秒,晶圆传送速度不能有一丝波动。”陆山说。

  “明白!”赵凯看向设备旁的工程师,立即催促,“按照陆总的指示,最后确认气流稳定性!所有人专注点!”

  喷涂机启动了,设备内部传来低沉的嗡鸣声。

  一块拓扑半金属缓缓进入喷涂舱,涂层在等离子流的作用下开始均匀覆盖在金属表面。

  所有人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涂层厚度误差0.2纳米……0.1纳米……稳定了!”赵凯喊道。

  “继续保持稳定。”陆山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

  与此同时,刻蚀设备的操作台前,王刚满头大汗地盯着屏幕上的刻蚀进程。

  “共振的功率已经拉到极限,喷射角度控制在45度。电场强度稳定!”王刚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陆山汇报。

  “频率保持在1.2兆赫,不允许出现任何电弧闪断。”陆山通过对讲机指示。

  机器内部的等离子流开始喷射,一束束高能粒子精准地轰击在金属表面的金属膜上,金属格栅的轮廓逐渐显现,并且按照逻辑排列。

  “格栅稳定,逻辑清楚!”一名操作员兴奋地喊道。

  “别急,还没结束。”王刚冷静地提醒。

  “晶格排列误差小于0.05纳米。”系统屏幕上的数据显示一片绿色,意味着精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王刚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笑容:“陆总,所有设备正常运行,格栅初步成型。”

  “好,继续优化,准备下一步测试。”陆山答道。

  而在测试区,张灵溪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刚刚改造好的量子场效应测试仪。

  “温控系统正常,探测器灵敏度提升到0.02微伏。”

  她一边调整仪器参数,一边看向助手,“实时监测格栅内的电子跃迁行为,信号捕捉不能有误差!”

  晶圆被送入测试仪,一束细小的激光投射在晶圆表面,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探测器被转换成数据流。

  “跃迁态曲线……捕捉到了!”助手喊道。

  张灵溪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频率波动控制在3Hz以内,跃迁行为稳定,符合论文理论中的计算模型!”

  “立刻记录所有数据,传给研发部进行分析。”陆山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

  “明白!”张灵溪立即让助手开始数据整理。

  整个车间内,三条生产线都在高速运转。

  喷涂、刻蚀、测试,各个环节一气呵成。

  晶圆在机械臂的传送下,从一台设备转移到下一台,每一步都充满紧张的节奏。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突发的意外还是来了。

  “陆总,不好了!”赵凯突然冲进中控室,“喷涂舱内部温控异常,温度突然飙升,已经超出预设值!”

  陆山眼神一冷,立刻切换屏幕查看喷涂舱的实时数据。

  “温控模块的反馈延迟了0.2秒,热量无法及时消散。”

  他快速分析,立刻下达命令:“关闭喷涂舱,检查冷却系统!”

  “可是拓扑半金属还在舱里,如果停止,整块拓扑半金属可能就废了!”赵凯犹豫道。

  “再拖下去,整台设备都会出问题!”陆山毫不犹豫,“先停下,保护设备!”

  很快,喷涂舱停了下来。

  工作人员打开设备检查,发现冷却管道的一个阀门卡住了。

  赵凯气得直跺脚:“谁负责检查的?怎么会有这种低级问题!”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陆山冷冷说道,“立刻更换阀门,重新测试!”

  一个小时后,喷涂舱再次启动,温控系统恢复正常。

  这一次,拓扑半金属的喷涂过程终于顺利完成。

  几天后,拓扑半金属完成了全流程加工。

  虽然还不是成品芯片,但金属格栅格结构已经基本成型。

  王刚兴奋地拿着纳米级显微镜拍摄的金属格栅跑到陆山面前:“陆总,您看!”

  “金属格栅的排列几乎没有误差,已经达到了理论要求!”

  陆山接过图像,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不错,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张灵溪带着测试报告走过来,语气中难掩激动:“晶格的量子跃迁状态稳定,数据符合设计模型。”

  “陆总,我们距离真正的芯片成品,又近了一步!”

  赵凯则看着手里的生产记录,感慨地说道:“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条生产线要调试几个月才能正常运转。”

  “没想到在陆总的指挥下,这么快就见到了效果。”

  陆山看向车间里的机器,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更加艰难,但只要方向对,就一定能走到终点。”

  泽梦科技总部大楼,巨大的LED屏幕在夜晚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第392章 股价暴跌

  总部大楼LED屏幕显示着“泽梦生态”的最新宣传口号:“无限可能。”

  此时,位于大楼顶层的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刚刚从伴矽公司来到总部的陆山,没有来得及休息,正在听着各大子公司负责人的情况汇报。

  接近年底,公司很多数据都出来了。

  几乎所有的高管都围坐在巨大的圆形会议桌前,面前的平板电脑上是刚刚出炉的一份数据报告。

  “各位!”陆山目光扫过众人,手中的激光笔指向投影屏幕上的数据曲线。

  声音低沉有力,“泽梦生态的用户数据已经初步跑起来了。”

  他顿了顿,随后继续说道:“音乐平台的日活用户稳定在800万,短视频日均播放量突破了3亿次,直播的月流水已经达到了1.2亿!”

首节 上一节 330/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