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3我赶山打猎发家致富 第616节

  刘大明说道:“二宁,你得寻思好喽,用红砖垒起来的狗窝不能移动,现在眼瞅着快入冬了,靠着西墙根搭狗窝没毛病,但等到了夏天咋整?这些狗钻进窝不得热懵逼啊?”

  “我是寻思搭完狗窝之后,再搭个棚子遮阳。”

  老魏说:“那夏天搁哪垒灶台?东墙根啊?”

  “嗯呐!现在是这么想的。”

  老姜点点头:“这么整倒是没毛病……”

  “那就整吧!”

  随后,五人去到下屋将石灰搬到后院,掺点沙子倒两桶水搅拌成水泥,再用破水梢将水泥拎到前院的西墙根,由老魏、老姜和刘大明垒砌,徐宁和关磊一趟趟搬运红砖和水泥。

  搭狗窝很简单,定下章程之后,狗窝很快就起底了,徐宁特意瞅了眼空间大小,刚好能容下两条狗蜷缩,不过每个狗窝只能住一条狗,毕竟得给它们留出活动空间。

  直至晌午,徐老蔫等人驱使两台汽车回来了,他们把2号和3号楞场里的树枝子和比较细的树头都拉了回来,但他们没着急卸车,因为孙莲芳跑过来招呼众人该吃饭了。

  徐宁五人放下手里的活,与众人朝着李福强家走去,进到院里后洗了手,刘丽珍便凑过来问:“你于大爷咋样啊?”

  “昨晚折腾一宿,现在没啥事了,就是全身肌肉连着骨头疼。待会让莲芳给他送点饭菜去,省着我于大娘再做饭了。”

  刘丽珍擦着手说道:“行,我现在就去盛,莲芳啊……”

  孙莲芳小跑过来呲牙道:“干啥呀,大娘。”

  “我盛点饭菜,你待会给于开河送去。”

  “妥啦!哥,你们快进屋吃饭去吧,我嫂子特意给你整的油滋啦炒豆芽,你尝尝啥味。”

  徐宁愣了愣道:“她炒的?她啥时候学的啊。”

  刘丽珍拍着他臂膀道:“人家本来就会!”

  徐宁有些恍惚,前世他和孟紫烟结婚后,她好像不太会做菜,每回她整完饭菜端上桌,徐宁尝一口就吐了,随后挑肥拣瘦评判一番,如此说来应该是他带有偏见,所以瞅孟紫烟干啥都不顺心!

  徐宁转过头便见到孟紫烟躲在西屋门帘后偷摸瞅着他,他笑着走过去钻进门帘内,见到西屋除了他俩没外人,抬手托着孟紫烟后脑勺,便将嘴唇子递了出去,吧唧一口。

  “诶呀,这小嘴嘎嘎甜呐!”

  孟紫烟睁着杏眼,上下抿了抿嘴唇道:“诶呀,这屋里全是人,别让旁人瞅着!”

  “怕啥呀,再有一礼拜就该结婚了,这不是瞅你今个挺辛苦么,我犒劳犒劳你……”

  “那你待会别喝酒,咱俩找个没人的地方……”

  徐宁闻言摆手道:“快拉倒吧,你还整上瘾了呢,我可不当你玩偶,你想咋摆楞就咋摆楞。”

  “诶呀……”孟紫烟贴到他身前,噘嘴说:“谁让你说犒劳我的,那不得拿出点实际的东西么。”

  徐宁挣脱开笑道:“我怕拿出来吓死你!哈哈哈……”

  说罢,留下略微懵逼的孟紫烟,徐宁转身就去了外屋地,门口空出一块,老娘们都很自觉的远离了西屋门,想必刚才他和孟紫烟的对话,她们应该听见了,徐宁心寻思乐意咋听就咋听,反正你们都是过来人,还怕谁笑话啊?

  东屋内,徐老蔫、王二利分别坐两桌,旁边是孙继业、孟瘸子、杨军等人,众人面前的杯里都已经倒满了酒。

  见到徐宁进屋后,孙继业笑说:“二宁,少整点啊?”

  “必须整!乔迁之喜能不喝点么。”

  今日晌午菜系偏家常,有熟食熏鸡和炸鱼,这两样是刘大明去街里时,刘学敏帮着买来的,另外有扒肘子、鸡蛋炒韭菜、三丝爆豆等等。

  徐宁特意品尝了孟紫烟炒的豆芽,其实味道是不错的,谁都挑不出毛病,在孟紫烟的注视下,他连夹了两筷子,让孟紫烟内心一喜,小脸红噗噗的扬着似乎在炫耀。

  这顿酒徐宁只喝四两左右,便撂下筷子提前离桌了,狗窝还没有搭完,肯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他和刘大明、老姜、老魏、孟银河回到了新房继续搭狗窝。

  三点半多钟,孙连军和连旭、刘柱、杨军、李野等人也过来了,将车里的柴火卸到了院内,由于这些柴火都锯短了,所以直接码柴火跺就行。

  老娘们再次分成三波,一波收拾新房、一波打扫老房、一波在李福强家整饭菜。

  其实在新房也能生火,但外屋地堆积着锅碗瓢盆,根本施展不开,所以刘丽珍和韩凤娇商量过后,决定晚间在新房里吃饭……

  晚间8点多钟,众人在老徐家新房餐厅的能转动的大圆桌上喝的酒,喝完酒之后就坐在迎客厅里喝茶唠嗑,众人都感觉挺舒适的,特别是迎客厅里摆放的茶几,他们围坐在一堆显得很有氛围。

  徐宁等人已经用红砖和水泥将狗窝垒完了,并且在狗窝里边铺上了一层木板,等过些天水泥干燥之后,只需在狗窝顶盖上石棉瓦就算是封顶了。

  待孙继业、杨军等人走后,王二利和韩凤娇、关花、孙莲芳也回了家,杨淑华和张桂芳住东二屋,徐宁和关磊则住西一屋,冷不丁搬到新房,刘丽珍感觉有些兴奋和不自在,总觉着有点陌生。

  徐老蔫笑道:“珍呐,这新房的炕好烧不?”

  刘丽珍坐直身体点头:“嗯呐,挺好烧……”

  “那你快泡泡脚,咱俩睡觉啊。”

  “你不会自个捂被啊?我现在还有点发懵呢。”

  “懵啥呀,你是亲眼瞅着咱家房子盖起来的,这不就是咱俩养老的家么!往后生老病死都在这屋了。”

  “诶呀,这大喜日子说啥死不死的啊?”

  徐老蔫抽着烟笑道:“这不是实话么,你瞅瞅这地面、这双层窗户、这木板棚顶……嘎嘎新!”

  刘丽珍在心里想了想,忽然咧嘴笑道:“嗯呐,确实嘎嘎新,真好啊,瞅着就高兴!”

  “必须高兴啊!你过来,我搂会儿……”

  “别瞎扯犊子,你赶紧捂被,我打点水泡泡脚,快点嗷。”

  “得嘞!”

  西屋,关磊躺在炕头,皱眉说道:“哥,我大娘把这炕烧的太热了,我后背都快烫出泡了。”

  “那你把褥子往炕上拽拽,诶……我妈是烧惯了老房的炕,冷不丁到新房不知道咋烧了,这要是住两宿,嘴唇都得爆皮。”

  “可不咋滴。诶,今个三叔说,莲芳他爸给我买的拖拉机没法开进我那头院里,到时候停这啊?”

  “停这干啥,等明个让我孟叔把你那边大门拆了,重新整个宽敞点的门不就得了。”

  “那也行。”

  俩人将褥子拽到炕梢后,徐宁重新钻进被窝,道:“闭灯,睡觉!”

  这一夜,至少有仨人是失眠的,比如刘丽珍、韩凤娇和王二利,至于徐老蔫?他在哪都能凑合一宿。

  他们心中掀起激荡,各种情绪流露,特别是韩凤娇,她和王二利一直唠到了天亮,从他俩结婚、生王虎、王彪、将老公公伺候走、再到现今,他们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属于稳步上升。

  但到了今年却是拔地而起,如同窜天猴似的,不仅盖了新房、手里还有点存款,直逼万元户!

  “我到现在都寻思像是做梦似的,你说二宁咋变化这么大呢?”

  王二利闷声想了想,道:“我觉着二宁变化不大,他除了不耍钱、不抽烟,你觉着他还有啥变化?性格上有变化么,还是跟咱们唠嗑的语气有变化?”

  韩凤娇说:“除了不耍钱、不抽烟,别的地方好像都没啥变化,他从小就主意正、有脑袋瓜、机灵,出去混了几年回来就能说会道了,咱家虎子跟着他都变了不少,你发现没?”

  “咋没发现呢,以前我总担心虎子出外头吃亏,他性格随你了,彪性格随我……”

  俩人唠到天亮兴奋劲还没散去,韩凤娇瞅了眼挂钟就爬了起来,说道:“你眯一会啊?我去烧火。”

  “眯啥眯,我去老房那边喂猪。”

  王二利坐起来穿衣服,说道:“来年你真要养猪啊?”

  “嗯呐,咋滴啦?”

  “养猪太费工夫,再把你累出个好歹,咋整?要不然别养了。”

  “诶呀,你是不是怕我让你伺候猪?用不着你!到时候我养猪,嫂子养点鸡鸭鹅……”

  王二利撇嘴说:“现在不都是我喂猪啊?这俩孩子都不搁家,你能拎动泔水桶么。”

  “过了年虎子能不搁家么?他就是这段时间有点事,再说我大儿子也是出去挣钱了,你还嘟嘟囔囔。”

  王二利笑道:“诶呀我滴妈,你大儿子挣钱了,可把你牛逼坏了。”

  “那咋啦?我没出去敲锣打鼓就不错了。”

  王二利下地穿鞋道:“你可消停点吧,咱刚盖完房子,屯里眼红咱两家的人多了,别瞎嘚瑟。”

  “知道哇,你寻思我像你似的?搁林场没少吹牛逼吧?”

  “哈哈哈……你咋知道呢?”

  “你和大哥凑到一块,嫂子和我就能闻出来放的啥屁!”

  韩凤娇瞪了他一眼就出了屋,但她现在可没法翻墙了,因为徐王两家的西院墙和东院墙不是挨着的一道墙,中间还隔着二十多米宽的距离呢。

  之前徐老蔫就说想把这个空间利用起来,比如种点高粱或者苞米,但徐宁提议就在这里养猪和鸡鸭鹅,到时候把两头用木头板堵上,再将两堵墙顶挂上网,鸡鸭鹅就飞不出来了,只是喂猪和鸡鸭鹅的时候费点劲,还不能在墙上凿洞开侧门,因为之前的李师傅说过,前后合抱,东西两侧必须得严实,否则容易漏财。

  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何况徐王两家这种平头小老百姓。

  韩凤娇刚推开屋门,关花和孙莲芳就跟了出来。

  “二婶,昨晚睡得咋样啊?”

  “根本没睡着啊,我跟你二叔唠了一宿。”

  “哈哈哈,我琢磨就得这样,刚搬到新房肯定激动,睡不着也正常。”

  老徐家的院门是敞开的,三人走进院内,便瞅见刘丽珍在柴房里抱柴火。

  韩凤娇说道:“嫂子,咋没从小门进柴房啊?这多费事啊。”

  “可别提了,我都进来了才想起来还有个小门,这冷不丁真不习惯!你们咋醒这么早啊?”

  “我二婶昨晚没睡着觉,跟我二叔唠一宿。”孙莲芳呲牙道。

  刘丽珍笑道:“我也没睡着,听你大爷打一宿呼噜。”

  “哈哈哈……”

  关花说道:“我哥他们还没醒呢?”

  “还搁屋里打呼噜呢,他们到哪都能凑合一宿,我换个地方就睡不着。”

  “嗯呐,我也是……今早晨整点啥啊?”

  “淑华说烙点饼,我待会让二宁去老秦家买点豆浆和豆腐脑,咱们凑合吃一口得了。”

  “行!”

  这时候杨淑华和张桂芳已经醒了,两个人正在外屋地洗脸,见到她们进屋笑了笑,然后杨淑华说:“待会吃完早晨饭,你们再补个觉,我和桂芳去老房再收拾一下。”

  “老房不用收拾了,就这么着吧,过两天再说。”

第593章 中秋月饼 跳进黄河洗不清

  白露过后,寒气骤然增长,虽然白昼有阳光照射温度能达到23-26度,但入夜的气温会巨降10度左右,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早晨出门上茅房都得披个厚外套,蹲下后甚至有点凉风吹腚,不过这点温度对于东北地区的人来说不值一提,冬季时夜晚温度能达到零下30多度,如此不也像没事人似的排忧解乏么,但其中心酸苦楚只有腚知道……

  搬到新房已有两日,这两天徐宁带着关磊、孟银河、孙连军、孙连旭等人没少干活,先将徐王两家的老房收拾干净立正,并不是搬到新房后,往后就不住老房了,这老房装载着爹妈的心血和回忆,哪能轻易荒废?

  更何况等徐宁和孟紫烟结婚时,柴、吴和孙三家人还得过来呢,到时候肯定得留宿一两宿,新房肯定住不下,那就只能委屈住进老房。

  然后将老房里的干柴用车拉到新宅的柴房中,拢共就拉两车,足够烧到10月中旬就行,因为入冬之前,他们还得去山里拉柴火,这是靠着山生活的居民,每年都需要重复的事。

  或许有人要问整那么多柴火干啥?够烧就行呗!其实不然,经历过天寒地冻季节的人会理解,柴火永远不怕多,将柴火垒的越高就越有安全感,这是一种童年挨冻、成年后怕冷的心理作用,就像小时候瞅着别的小孩吃罐头,长大后偏爱吃罐头是一个道理。

  随后又将老房里的空缸、小酱缸、咸菜坛子等,搬到了新房下屋和地窖,这些缸和坛子是刘丽珍的宝贝,磕掉茬都得挨顿骂,还有四块品相极好、甚至能当传家宝的‘压酸菜的石头’也搬到了新房下屋。

  刘丽珍带领一众老娘们用脸盆打水,将酸菜缸和石头擦了两三遍,并讨论着今年应该腌几缸酸菜,以前老徐家四口人(徐宁不算、王淑娟没进门)只需一缸就能过一冬,而今年老徐家马上就要有七口人了,最少也得腌两缸。

  但韩凤娇觉着不够,她的意思是两家最少得腌五缸,然后吴秋霞和杨淑华再各腌两缸,大约莫才能够吃,为啥?因为刘大明和关磊要去守着楞场,到时候肯定得经常给他们送点菜,冬天除了萝卜、土豆和白菜,那就剩下酸菜能储存久一些了。

首节 上一节 616/6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