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3我赶山打猎发家致富 第813节

  “这点玩应也就能分着手指肚那么大的肉,还不如喝点汤了。”

  “哈哈哈,我老婶炖汤能不放辅料啊?咱吃点辅料就行,好东西得可着弟妹来啊。”

  “行,赶紧回家,狗还在下套子的地方了吧?”

  “诶呀,可不是咋地,赶紧回去吧。”

  也不怪他们忘了狗,属实是头一次瞅着飞龙,故此磨叽了两分钟。

  回到下套的地方,捡起地上的布兜和装着跳猫子、山鸡的麻袋,他们才把狗绳解开。

  青狼、黑狼等狗不满意的朝着徐宁叫唤两声,徐宁大笑抬脚一踢,青狼就往旁边窜了两步躲过。

  “狗东西,你还敢跟我犟嘴啊?给我整急眼了,今年也让你当太监!你还幸福……”

  李福强笑说:“兄弟,青狼这精神头备不住真能配两回。”

  “配两回更好,咱家里就两条母狗,等回去问问老哥家的老肥能不能配,到时候让灰狼也幸福幸福。”

  灰狼听到喊它名字,转头对着徐宁呲牙,跑到他腿边蹭了蹭,好像在溜须拍马。

  三人将狗帮抱到车厢中,便拎着麻袋钻进了车内,随即驱车先回了家。

  “妈!瞅瞅我们整着啥啦!”

  刘丽珍抬头一瞅,说道:“我哪知道你们整着啥了。”

  “飞龙!”

  “诶妈呀,真的啊?搁哪呢?这不是山鸡么……”

  “搁这个兜子里呢。”

  王虎说道:“我二哥使弹弓打的,拢共打了四只,放在一块能有不到三斤。”

  刘丽珍等人围了过来,瞅见飞龙和山鸡长得不一样,便吧唧嘴叨咕着:这就是飞龙啊。

  或许要疑问,她们就生活在山边子能没见过飞龙?还真没咋见过,因为老娘们进山就是捡蘑菇、要不然就是摘野菜,对于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几乎没啥兴趣观察,主要是威胁不到她们的生命,自然不会去关心。

第780章 庆安肉铺 蜂王 买卖不错

  日头斜挂,白云悠荡,轻风带着寒气肆意袭过村屯街道,只是寒风并不刺骨,属实是难得的好天气。

  老徐家,屋内,热情腾腾,热气和冷气对冲形成冲天白烟,顿时将厨房笼罩,犹如在迷雾当中。

  刘丽珍手持舀子往铝盆中倒热水,李福强坐在马扎上伸手拔着飞龙毛,其余人也是各自有活……

  徐宁和王虎眼见时间尚早,便驱车来到楞场送猪,工人见到徐宁相当热情,得知车厢里有两头野猪,喊两嗓子就招来六七个人,在他们卸野猪之时,徐宁和王虎已经进了窝棚。

  最近他没有给马六买高粱红,自从马六知晓自个有点小毛病之后,在生活习惯上也比以前多有注意,他的想法就是多过几天好日子。

  徐宁和马六唠嗑时,想带他去市里生活一阵,但马六毫不犹豫的就回绝了,至于原因却没说,徐宁见他决心已定,便没有出言相劝、更没有刨根问底的询问为啥不去。

  在楞场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作息,让很多人觉得没了灵魂,宛如行尸走肉!

  但当他们去年底拿着钱回家时,却看到了家人发自内心的笑容,以及闻到肉香、吃到肉的快乐,这让大多数人心中为之触动,今年恨不得整个人都睡在山上,最好也别开春入夏,且让他们莽劲干一整年!

  马六喊来潘岩和冯野卸肉,期间徐宁和他们唠了一会,得知吴海涛这阵都在17楞场干活,便默默地点了头……

  半小时后,徐宁和王虎离开楞场,驱车行驶到庆安屯东口,转头便瞅见老姜和李峰手持笤帚在扫院子、修木栅子。

  他将汽车停下,刚下车就瞅见大喇叭端着洗脸盆从屋内走了出来,一脸笑嘻嘻的模样朝他扬了扬头。

  对于这座土胚辫子房,他们三人都挺满意,虽说屋中空间比较小、昏暗,但辫子房的好处在于夏季凉爽,因为墙壁和房顶都是用大叶樟、小叶樟,这种野草编成的,经过泥浆浸泡和揉搓使得野草具有韧性,带拉成合辨之后,还有拒腐蚀的效果。

  当然也有用谷草拉合辫子的,但以前谷草比较稀缺,哪像大叶樟这种野草多?找些人随便去草甸子就能割两三车,材料很好找,所以造价相当便宜。

  这座辫子房的外屋地有个10多平米的地窖,正好用于储存剩下的牲口肉,不过冬季倒还好,一旦入夏地窖也没法长久保存肉质,最多放两宿就变质了。

  听闻老姜想要在院门口挂个牌子,就叫‘庆安肉铺’,在木栅子上再挂些小牌子,写明当天经营的肉类。

  大喇叭却认为应该写上价格,让人一眼就能看懂,可李峰却说写明价格以后,应该没人过来买……

  仨人各有话语,最终老姜询问徐宁可行性,徐宁指出三人的问题都是可圈可点的,既然出了问题,那就要用方法解决,而不是固执己见的争锋相对。

  “应该挂个大牌子,这个是肯定要做的,其次你们卖肉,不可能每天都卖光,那就把剩下的肉在第二天打特价,原本一块肉是3块多,那你们就卖2块钱,这样的价格不仅赔不了,反而还能快速处理。”

  “另外要记得宣传,把肉铺开业的消息广而告之整个庆安十二个家属屯,但老哥和峰哥还是要骑车去各个屯子溜达,你们俩卖肉的价格要比在肉铺价格贵一点,意思就是把各个屯子的人吸引到肉铺。”

  “肉铺开始营业之后,前三天都要搞点吸引人的噱头,啥玩应能吸引人?主要还是价格便宜,前三天可以全部肉类打八折,这个价格能挣着钱么?”

  老姜默默听之,闻言点头:“还能挣点,但挣的不多了。”

  “咱们只在前三天搞打八折的活动,然后就恢复成原价。”

  大喇叭点着头问道:“老弟,那如果卖特价肉成习惯了,往后旁人都不愿意买当天的肉了,咋办啊?”

  “特价肉也分好赖,现在还没开春,肉类都能冻住,但到了夏天咋办?放到地窖里也只能放一宿,那就只能把肉烀了,制作成咸肉或者熏肉,能卖就卖,不能卖就自个吃。”

  徐宁想了想接着说道:“而且特价肉不能每天都卖,隔三差五卖两次就行了,夏天进肉的时候也要注意,别进太多肉,买不掉就得砸手里了。”

  “明白!”

  跟他们说完,徐宁瞅着天色逐渐黑了,便招呼他仨去家里吃饭,不过老姜说周慧和张桂芳在他家整菜呢,今晚间他们哥仨喝点。

  喝点也是要研究如何分账、怎么搞好这间肉铺,所以徐宁就和王虎回了家。

  晚间,一锅飞龙山珍汤让孟紫烟、王淑娟、关花、孙莲芳喝的满头大汗,直说这汤真鲜灵!

  徐宁等人也吃了两口飞龙肉,但这玩应嗦了进嘴里根本吃不出味道,长时间的熬煮让肉质都变柴了。

  关磊吃罢下桌,拎着刘丽珍给盛的一罐头瓶飞龙山珍汤去了杨军家,汤是给孙翠萍送去的,杨军得知相当感动,孙翠萍也是满心激荡,差点热泪盈眶。

  三日后,徐宁仨人牵着狗连续打了两天围,去到蛇塘沟和柳树沟中间的大片平地猎了两头鹿,一头卖给了大喇叭,剩余一头老徐家留着自个消化了。

  早晨,七点多钟。

  老徐家吃完饭,徐宁就和李福强等人去了屯东肉铺,前些天李峰和大喇叭骑着倒骑驴在庆安十二个家属屯都做了宣传。

  待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完之后,肉铺也就算正式营业了。

  老姜在屋门口位置整了两张长条案板,案板上摆着各种肉。

  此刻,李峰和老姜手持切肉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抬起脚跟时不时的向外张望。

  徐宁等人是过来帮忙的,就在院门口持续不断地放炮,大喇叭站在街道上见着来人就上前搭话,然后将其送到屋内。

  与想象中的成群结队不同,院门口显得有些萧瑟凄凉,不过等到头午九点多钟的时候,情况有了好转。

  为啥?当然是家里孩子和老爷们都去上学、上班了,只剩下老娘们在家,又听说今个肉价便宜,就揣上钱往庆安屯走。

  九点半的时候,肉铺院里终于排起了长队,一直排到主路。

  切肉的老姜和李峰已经忙活懵圈了,幸好张桂芳在屋里帮着收钱找钱。

  临近晌午,这一群来买肉的老娘们走后,老姜等人也得到了休息,坐在温乎的屋内,一边吃着面条,一边唠着头午拢共买了多少钱。

  张桂芳数了两遍,当她说出钱数的时候,老姜和李峰、大喇叭都笑了,因为出货量比较大,哪怕打了八折,他们也卖了120多块钱!这里边的利润就能有20块,比给旁人打工强多了!

  大喇叭忽然收起笑容,转头盯着案板上的肉,说道:“剩下的肉今个能卖完么?”

  “能!二宁说午后虽然不比头午人多,但咱们今个预备的量却正好,我估摸三点来钟就能卖完。”

  李福强惊呼:“诶呀!咱这些天收的货,明个就能全都卖了吧,那得赶紧去进货啊!”

  老姜笑说:“不着急,我先前就联系南兴村了,他们打着牲口直接送到这,省着咱去接货了。”

  “这么整是挺方便的,要不然以后也让他们送过来?”

  大喇叭摇头:“不行,我老弟说过,咱们做买卖得经常出去接触人,不能就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否则外面的世界变了,咱们都不知道。”

  “嗯呐,如果有人看咱们整的肉铺买卖好,也在他们屯子整个肉铺呢?到时候咱们心里也能有个准备,不至于晕头转向。”

  “对劲儿,一点不差。”

  午后,他们又卖了80多块钱,当天拢共卖了200多,利润就有将近30块钱,差不多是林场普通职工一月的工资了。

  连续三天,肉铺拢共挣了80多块钱,当天晚间大喇叭收肉回来之后,便和李峰、老姜找到了刚到家准备休息的刘大明。

  当老姜把80多块钱分成四份的时候,刘大明有点发懵,问道:“啥意思啊?”

  “分账啊!这是咱们这三天卖肉的利润,我寻思李峰跟着咱干了挺长时间,也不能只挣差价,所以我和国兴就寻思也算李峰一份,以后就不从他手里过一遍货了。”

  大喇叭点头:“嗯呐,这钱我算过好几遍,咱仨之前是平分的,而且你还有钱在进货的账上,所以还是按照咱之前说的分,今个过来一是分账,二是想问问你给李峰多少股合适。”

  刘大明说道:“啊,你们三天就挣了80多?诶我艹,这比我干楞场挣钱啊。”

  “那必须地,先前特意准备了挺长时间呢。”

  “我同意倒是同意,但这钱也不能今个就分吧?往后不还得进货么。”

  “进货的钱充裕,这三天挣的今个就分了吧,省着以后账本乱套。”

  刘大明问道:“以前我分几股来着?”

  “三股!我和国兴分剩下的七股。”

  刘大明点点头:“啊,那你们给我留一股就行,以后我也不参与卖肉了,货都是你们干的,我就掏了点钱……”

  老姜瞅了眼炕梢织毛衣的吴秋霞,摇头:“你听我说,咱先这么分行不行?让李峰掏300块钱入股,再帮着收肉卖肉,给他两股半,然后你占一股半,我和国兴各占三股。”

  “行!这有啥不行的,我也没出力,搁家躺着也挣钱,还不好?”

  大喇叭笑道:“成!那就这么定了,要不然咱哪天签个合同?”

  “签合同真行,咱也不是为了防着谁,主要是这么整正规!”

  李峰呲牙点头:“我看行!”

  刘大明说:“嗯呐,但这把分完钱,以后得定个日子,不能想啥时候分就啥时候分,这么整不是乱套了么。”

  “对劲儿,那就每个月的月初分账……”

  他们唠完之后,刘大明就收下了分红,拢共12块7毛钱。

  翌日,所在山沟子里的庆安地区下了场小雨,由于昼夜温差巨大,在夜里雨水混合着雪结成了冰,直到一个礼拜后才在暖阳的照射下缓缓融化。

  这阵子徐宁等人没有去跑山,不止是山上有冰雪融化造成的泥泞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哪天在黑石塘打狍子,李福强的脚踩空落在石缝里,脚脖子肿的如同馒头,回家就被老妈骂了,所以徐宁也就消停了。

  但他在家也闲不住,趁着天气逐渐变暖,他和王虎就跟着马六去了东山地窨子,先将蜂王送到后山的蜂箱中,然后跟着马六在后山养了几天峰,说是养蜂,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照顾蜂王……

  孟瘸子给制作的十多个蜂箱全都拿到了后山,但苦于没有蜂王入巢,所以马六就催促他赶紧去市里买蜂王。

  徐宁办事不磨叽,翌日早晨就开车去了市里,这次他没有带着媳妇和嫂子,因为过两天是劳动节,徐龙得开车回来,到时候让她们跟着徐龙一块去市里就行了。

  到了市里就紧忙联系朋友,询问哪里有卖蜂王的,小杜当天晚间就拽着叶旭来到了杨立国的饭店。

  最近杨记家常菜馆的生意不错,因为杨立国听了徐宁的话,无论吃啥都不要票,哪怕价格比有票的贵一些,来饭店消费的人群也都能接受,由于杨立国的手艺不错,还有不少回头客。

  和叶旭喝酒唠了两句,临着回家时,叶旭说明个给徐宁送来几只蜂王,待叶旭走后,徐宁才听小杜说,叶旭姥姥家的村子就搁山边子,整个村全是养蜂的……

  次日,徐宁和老钱碰了面,他让老钱赶紧联系工程队,然后他也联络了砖厂的老板,让砖厂李老板在5月3号之前送来10车红砖,还给孙伟民打了通电话,跟他要了10车炕石板,买炕石板并不是要盘炕用,而是要铺地面!

  午后三点多钟,叶旭找到了徐宁,递给他七个柳条编制的笼子,嘱咐道:“每个笼子里都有一只蜂王,你拿回去得注意保暖,这两天气温变化太大,蜂王很容易死。”

  “嗯呐,明儿我就把它们都送回去。旭哥,这些蜂王得多钱啊?”

  “啥钱不钱的,你往后要是碰着合适的好车,给我留一辆,我老舅可能想买辆车。”

  “诶呀,那必须地!有好车我告诉你一声,多钱来的,我多钱给你。”

  “妥!等你开始建房的时候,要是有啥事不好解决的,你就联系我。”

首节 上一节 813/8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