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赵志敬,弟子遍诸天 第93节

  “杨师弟,师兄我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清华想到师父所说,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师兄弟们都要下山游历,自己却没什么好的方向。

  杨过脑子灵活,主意又多,正好可以问问他的想法。

  “师兄直说无妨,只要是师弟知道的,自然知无不言。”

  曹清华轻轻叹了口气,“等到春暖花开时,你我师兄弟就要离开华山,各自远行。”

  “不知道杨师弟心中,可有什么打算了?”

  杨过想都没想,直接答道:“还没有,如果非走不可,等师父安排就是,师弟觉得去哪来都大差不差。”

  “去哪里都是大差不差么?”

  曹清华想着这句话洒脱的很,反过来看看自己,虽然舍不得离开华山的心情为多,但无法否认,也不想离那位一身白衣的陆姑娘太远。

  杨过见他沉默不语,自然以为是舍不得师父和师兄弟们,笑着压低声音道:“曹师兄大可不必烦恼。”

  “到时候要是实在不想走,干脆就撒泼打滚,死皮赖脸的留下就是,师父总不能一脚把咱们从玉女峰上踹下山去吧?”

  曹清华看着小师弟一脸认真的模样,再想象一下自己耍赖的情景,顿时觉得尴尬无比。

  “胡闹胡闹,成何体统!”

第162章 一碗浇头面

  最近这几天,赵志敬觉着有些头疼。

  原本紧赶慢赶的,终于将所有武功完善后传了下去,正想着再为每个徒弟下山的路线和行程做些规划。

  哪知坐忘观中的气氛突然发生了微妙变化,徒弟们总是在不经意间,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怔怔发愣,着实有些古怪。

  尤其是像鹿清笃这种只长个子不长心眼的,做饭不是上顿咸就是下顿淡,那点心事恨不得都要清清楚楚的写在脸上了。

  “师父,我不想下山啊!”

  赵志敬如何会看不出来,但不趁着有自己坐镇,让他们赶快去江湖中磨练,尽量成长,往后哪还有时间?

  而且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过红尘俗世的洗礼,人生阅历太少,武功和未来发展都会跟着受限。

  按照赵志敬的打算,是想让徒弟们通过下山游历,对各自擅长的事情多多感悟,这样自己也好把各项武功尽可能的继续完善。

  在离开之前,怎么也得给徒弟们留下足以安身立业的底子才行。

  “清笃,收拾收拾,把道袍换成寻常人的衣服,随为师下山一趟。”

  等到刚出了正月,这天连早饭还没吃,赵志敬忽然找到鹿清笃,让他跟着自己下山。

  鹿清笃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既然是师父吩咐的,自然老老实实的照做。

  此时山中积雪未消,师徒两人离了坐忘观山门,也不用轻功,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而行。

  下山之后,赵志敬又带着徒弟朝潼关赶去,这次却是沿路狂奔,有多少力气就使出多少力气。

  鹿清笃身材高大,在轻功方面不太擅长,好在全真教的金雁功很适合长途急行。

  不过即便如此,鹿清笃还是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而且除非真是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不然赵志敬都不允许他停下休息。

  就这样,师徒二人用了将近半天的时间,终于在晌午时分赶到了潼关。

  鹿清笃见终于到了地方,顿时一屁股坐在地上,连吁带喘的说什么也站不起来了。

  “师师父,弟子.弟子无能,耽误师父的事情了。”

  赵志敬摇摇头,指着城北的方向说道:“潼关北城那里,有一家面馆很是合师父胃口,浇头浓厚,汤汁清鲜,面条筋道,你想不想去吃一碗?”

  鹿清笃一大清早就跟着师父下山,别说是早饭,连水都没喝一口,一路上又是不停赶路,现在可以说是又渴又饿。

  这时听见师父将那面馆说得美味无比,顿时咽了咽口水,身上不知怎么的又涌出了力气,撑着地面站了起来。

  “想去想去,能得到师父如此赞赏,那必然不会有错!”

  赵志敬心中暗笑,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当即又带着徒弟往城北走去。

  此时刚出正月,潼关又是交通要道,繁华之地,只听城中叫买叫卖声不绝于耳。

  各处酒家、茶肆、饭庄门口都有伙计大声吆喝,宣传自家的美酒佳肴,直把鹿清笃看得眼花缭乱。

  赵志敬一直留意着徒弟的情况,而且自己特意带着他绕远,从客人爆满的酒肆饭庄门前路过,有那么两次鹿清笃已经被香味吸引的挪不开脚步。

  这不仅是因为腹中饥饿,想要赶快填饱肚子,更是身为一个厨子的本能,就像练武之人遇到高手,就想着切磋一二,遇到新奇的招式,总忍不住去学上两手。

  “便是这家。”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赵志敬看徒弟差不多已经达到极限,再拖下去就要饿过劲了,所以随便指向路边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停下脚步。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种店面也实在是破陋了些。”

  鹿清笃在师父身后定睛观瞧,只觉得与自己想象中人满为患,香飘十里的场景相差太远。

  “店家,来两碗浇头面,不要荤腥。”

  见到师父直接走进店里,要了两碗面,鹿清笃心中虽然仍旧存疑,但还是习惯性的选择相信。

  “师父的厨艺胜我十倍还多,必然不会有错,说不定这面馆主人性格就是如此,只要面好吃,其他的倒也不必太过在意。”

  时间不长,两碗浇头面上桌,鹿清笃只看了一眼,便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

  浇头零碎、汤汁浑浊、面条松散,哪有半点师父说的样子?

  赵志敬却不说话,拿起筷子直接开吃,眨眼间小半碗面条都已入肚。

  “吃啊,怎么不吃?”

  听见师父发问,鹿清笃终于回过神来,捧起碗尝了口面汤,觉得就是很普通的一碗浇头面,虽然不像师父夸得那样好,但也说不上难吃。

  此时他饥肠辘辘,喝了第一口面汤便停不下来,稀里呼噜的囫囵下肚,反倒比赵志敬更快吃完。

  赵志敬见状,微微点头,他知道自己这个徒弟绝不是那种不肯吃苦的性子,只是自己有意为之,就是让他多动动脑子。

  无论什么事情,都得亲身经历才行,就像鹿清笃饿着肚子又赶了这么远的路,别说一碗汤面,便是一个冷馒头他也会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提前把这碗面夸得天花乱坠,大大加深了鹿清笃的期待,等到真端上了桌,他自然要产生怀疑。

  唯有自己吃上一口,才知道究竟是什么滋味。

  “跟为师实话实说,你觉得味道如何?”

  鹿清笃人高马大,又是饿了半天,一碗面条下肚,反而把胃火勾了上来,正准备再要一碗。

  “弟子觉得很普通,但还是想要再加一碗。”

  谁知道赵志敬听了,马上挥手道:“店家,会账。”

  这么一来,鹿清笃马上觉得这吃不着第二碗的普通浇头面,回味起来居然又美味了一些。

  赵志敬带着徒弟,再次回到城中的繁华地段,笑道:“为师这次来潼关,就是要带你好好吃上一顿。”

  “而且肉也吃得,酒也喝得,什么都不用顾忌,只要是你想吃的,师父便陪着你一起。”

  “但你要一直记着那没吃到第二碗的浇头面,等最后将整个潼关吃遍以后,再来告诉为师,你究竟有什么收获。”

第163章 天行健

  之后的三天时间,赵志敬果然带着鹿清笃吃遍了整个潼关。

  鹿清笃一开始还有些忐忑,不知道师父究竟是有什么打算。

  可等到吃上刚刚做好,热气升腾,肉香四溢,口感鲜嫩多汁的潼关肉夹馍,他便将一切都忘到脑后了。

  师徒二人一路逛,一路吃,鹿清笃大快朵颐,可以说是吃得不亦乐乎。

  赵志敬除了负责给钱之外,偶尔也提些关于厨艺的问题。

  比如灌汤包要如何做到锁住每一滴汤汁;东坡肉的原料要选择哪个部位;羊肉汤泡馍的羊汤怎么才能去掉膻味。

  每到这个时候,鹿清笃都是十分认真地听着,照比练武更为全神贯注。

  如果回答得到了师父的点头肯定,那他自然眉开眼笑,若是看见师父摇头,就会反复思索,甚至直接去问店家,总之一定要有个确切的答案才行。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这天晚上,师徒二人在路边买了两碗豆花,赵志敬尝了一口,感叹道:“咱们现在吃的这豆花以咸鲜为主,但是到了江南和两广一带,口味就变成以清甜为主。”

  此时鹿清笃正觉得滋味有些淡,听到师父这么说,惊讶道:“以清甜为主?徒弟真想不到那会是什么味道。”

  “远不止如此。”

  赵志敬接着说道:“要是到了巴蜀一带,当地人嗜辣如命,便是这碗豆花,也非得加上三勺花椒不可。”

  鹿清笃听得悠然向往,早在重阳宫时,就听人说巴蜀之地乃是天府之国,“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尤其以麻辣鲜香著称。

  “我若是有朝一日能去到那里,一定得把回锅肉和蒜泥白肉两道名菜学会,带回来给师父和师兄弟们尝尝。”

  想到这,鹿清笃突然一愣,原本经过两天时间已经隐约出现在脑海里的念头,此刻终于确定下来。

  “师父.”

  赵志敬却摆摆手道:“不急说,等明天师父带你去吃完潼关最后一个地方,咱们再细说。”

  转过天来,师徒二人离开落脚的客栈,又一次来到城中往来行人最多,各类美食汇集的街道。

  “清笃,吃完这餐咱们就要回山了,还是跟之前一样,由你来选择吃什么。”

  鹿清笃看着眼前人头攒动,耳里喧闹声此起彼伏,不时还有缕缕香气钻入鼻中,用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将自己吃过的潼关美食想了个遍。

  “师父,弟子还想再去吃一碗浇头面。”

  赵志敬微笑颔首,其实无论鹿清笃怎么选,这趟潼关之行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但看见徒弟能够完全领悟了自己的用意,自然是格外欣慰。

  两人再次来到城北那间很不起眼的小店,还是一人一碗浇头面。

  这缺油少盐的素面味道始终如一,不过鹿清笃心有感悟,连汤带面吃得干干净净,而且没有再要第二碗。

  “清笃啊,你是所有师兄弟中第一个通过考验的。”

  在师徒二人回山的路上,赵志敬轻轻拍拍徒弟肩膀,肯定道:“今后无论是下山游历,还是留在山上,你都可以自己决定。”

  鹿清笃使劲抹了抹脸上的泪水,玉女峰就像那碗浇头面一样,不管自己走得多远多久,它就在那里怎么都不会变。

  “多谢师父!”

  “弟子决定好了,等到积雪消融,就往西南入川,好好磨练厨艺,一定不辜负师父的苦心栽培!”

  等到师徒二人回山,这件事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鹿清笃也恢复了常态,又开始抡起锅铲,变成了在厨房里谁都不准造次的坐忘观二师兄。

  而在之后的两个月内,赵志敬差不多带着每个人都单独下了一回山。

  每次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四五日,短的甚至只用半天功夫,徒弟们有像鹿清笃一样当时表态,也有的心中犹豫,始终无法做出决定。

  无论是什么情况,赵志敬都不催促,只为徒弟们做出启发,然后由着他们慢慢去想。

  其中刘清行仍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想要游历四方,以世间百态磨砺自己道心。

  徐清昊想要行侠仗义,惩奸除恶,另外还要去收集各种矿石,等回山后为师父打造一把天下名剑。

  “师父,弟子想要去尝遍天下美酒!”

  “师父,许多先贤所著乐谱因战乱遗失,弟子希望尽可能寻找保存。”

首节 上一节 93/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