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王 第723节

  “嗯?何事?”

  朱高煦眉头微皱,瞳孔中的双眸微微眯了眯,沉声道:

  “老大,你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你确定....之前我给你看的那个名单上面的人,你不保任何一人吗?”

  “倘若你现如今,还有想法的话,想要改动和改变,咱们一切都还来得及,如若一会入内了,则绝对不可能有咱们两人单独沟通的机会,届时你要是再后悔,或者有什么别样的想法,怕是事已成定局,咱们谁都没有任何的办法。”

  “所以你确定,眼下的事情上,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闻之此言,太子爷面容闪过一抹坚决,神情亦是于此刻变的无比郑重了起来,半眯着双眸深吸了好几口大气,与之对视了片刻,则没有分毫的犹豫,于此间重重的点了点头,沉声道:

  “不保!”

  “一个都不保!”

  “一个都不留分毫。”

  “既然他们能够做出那样的事情,那么就应该知道,一旦事情败露,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和结局。”

  “机会咱们不是没有给过他们,而乃是他们自己不珍惜,是他们不知好歹,还妄图把我们所有人都给当成是傻子,把咱们所言的话给当成儿戏。”

  “那么他们就应该、也就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倘若此次咱再给他们求情,再给他们机会.....”

  “天知道那些个人会不会,有着什么别样的想法,还以为朝廷或者说咱们非他们不可,会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来。”

  “为此....”

  “咱还保他们做什么?”

  “并且咱们大明疆土何其之大,人才何其之多,亦不缺他们这些个狼子野心之人。”

  “祸害该除则除之。”

  “老二....”

  “就依照咱们之前所言的事情办就行,咱这里你不用担心、也不用过问和想那么多,此次事情就当让他们自身好生的长长记性,好生的为之敲敲警钟。”

  “可满意?”

  “可行?”

  得到确定的答复。

  听之朱高炽这等斩钉截铁的话语,着实让朱高煦不禁微微有些侧目,乃是真的没想到,以往爱才如子的太子爷居然在此件事情上,能够表现得这等的决绝之态。

  就眼下发生的事情,之前在与太子爷沟通之后。

  依照他所想的,本是想要当即将这些个,敢于如此行事的官员给直接拿下的。

  但为何留了那么几日,没有对这些个人动手?

  非是他不想,亦非是他不愿。

  实乃就如同,方才太子爷所言的这般,以朱高煦之所见,觉得就这般悄然无声的把这些个人给拿下,虽然他们有铁证,令任何人都没有分毫的话语说。

  但是吧!

  所起到的效果,总感觉要差那么点意思,达不到他所想要震慑的效果。

  为此。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又再次与太子爷两人细细的商量之后,最终决定就不悄然无声的把这些个人给拿下,而是选到大朝会的时候,当着所有人的面,当着眼下上朝的四品及以上的官员,甩出那些个人的罪证。

  之后,再依照这些个人的罪证,依次的将那些个胆大包天的官员给拿下,以此以无比震撼效果,让场中所有人好生的感受一番,好生的借机给场中的所有人敲敲警钟。

  给那些个人的面前,为之划上一道红线。

  让那些个能够,就眼下的事情,好生的思量和思索一番。

  想来朝中为官的人,自是没有任何一人为痴傻之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自是能够猜透和吃透他们两人的用意,那么能够猜透、吃透此间的用意,则就自是没几个人敢,胡乱为之。

  不敢说能够让那些个幸存下来的人,能够约束他们多久,但至少能够给他们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想着,想着,朱高煦目光深邃的看了一旁神情郑重的太子爷一眼,神情中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重重的点了点头,道:

  “行吧。”

  “既然你这般说。”

  “那咱自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就依照咱们之前所言的办吧!”

  “那咱们就走着.......”

  说罢。

  朱高煦没有分毫的犹豫,抬步往里面大步流星而去,见此情形,太子爷亦是紧随其后。

  金銮殿上。

  皇帝的龙椅空空荡荡。

  朱高煦和朱高炽两人,各自坐在左右两旁,下面奴婢准备好的小凳子上。

  见着两人入座,参与此次朝政议事的群臣们,皆是没有分毫犹豫,神情恭敬的跪拜了下去,朗声高呼行礼道:

  “臣等。”

  “拜见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刹那间。

  整个太和殿中,响起一众臣子宛如海啸山呼的声音,偌大的空地上,跪满了大明的臣子们。

  朱高煦和太子爷两人,不约而同的彼此对望了彼此一眼,彼此冲着彼此微微颌了颌首示意,异口同声的高呼道:

  “众卿家平身。”

  此言出。

  “谢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刹那间,整个太和殿中,再次响起了如海啸般的呼喊声,与此同时跪伏在地上的一众臣子,皆是不约而同的从地上站了起来。

  “前些时候。”

  “咱们大明钱庄开业。”

  “所出的成绩,想来众卿家心中,亦是对于此事,也自是异常的好奇吧!”

  就在此时,汉王朱高煦的声音率先响起,传入场中所有人的耳中,说话的同时,朱高煦双眸落到人群中,户部尚书夏元吉的身上,半开玩笑着,继续道:

  “其实,就眼下的这个事情上。”

  “咱亦是心里,比之大家也差不多,也异常的好奇。”

  “为此.....”

  “关于咱们大明钱庄开业,此间的一些个具体情况,就由户部尚书夏大人,前来为我们大家解解惑,满足一下我们所有人的好奇心吧。”

  闻之此言。

  夏元吉像是早有准备般,没有分毫的犹豫,抬步从群臣队列中站了出来,微微躬身行了一礼,沉声道:

  “启禀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得益于朝廷的大力宣传,钱庄的生意实在是异常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百姓和贾商,在咱们大明钱庄中存钱,当然也有不少的人,于咱们大明钱庄中办理借钱、典当和抵押等业务。”

  “可谓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但是太子殿下、汉王殿下,百姓和贾商大多都是以大明宝钞,前来兑换银钱的人,亦是相当的多,索性咱们大明钱庄的储存的备用银两够充足。”

  “可于此间百姓和贾商的疯狂兑换,也是每天如流水般的消耗,用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备用银钱,虽有进账,但是比之花出去的银两,两者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长此以往的话,对于咱们大明宝钞的价值,以及公信力或多或少会有不小的影响。”

  “不知就当下的情况,殿下可有什么好的对策,可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得不说。

  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当的还真的是相当的称职。

  倘若不是真正的悉心翻看,或者详细对比此间的数据,怕是真的难以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语来。

  当然也不否认....

  夏元吉这样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道理。

  因为他们此举的行为,乃是让天下的百姓和贾商,让这些个人重拾对于大明宝钞的信心、亦是重拾对于朝廷的公信力,倘若长此以往下去。

  确确实实的,会对大明宝钞,造成不小的影响。

  毕竟百姓和贾商,以往几乎都是用的大明宝钞,现如今大明宝钞可以兑换等额的银两,不少人担心.....为此,出现了大量的挤兑风波,这些个行为,倒也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在开大明钱庄的时候,他们就有所预料的事情。

  原因无他。

  从太祖时期,大明宝钞施行开始。

  朝廷只顾着发行大明宝钞,并没过多的干于此间发行,以及天下银两、国库储备的平衡。

  刚刚开始的时候,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也不见任何的端倪。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看着手中的钱财的购买能力下降,自是会导致大明宝钞的公信力、以及大明宝钞的名声,于此间慢慢的变的微弱和不遭人信任、待见。

  百姓和贾商面对这样的情况,自是巴不得全部兑换成硬通货,亦完全不担心所谓的贬值问题,这些个行为,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就这般。

  沉思了一会后,朱高煦半眯着的双眸缓缓睁开,脸上的神情不见分毫的变化,依旧淡然淡定,冲着神情略显有些担忧和担心的夏元吉摆了摆手,回道:

  “夏大人安心。”

  “在大明钱庄推行的时候,咱们不是就预料过当下的事情会发生吗?”

  “勿焦勿虑。”

  “本王自是有办法,但是眼下还不是那般行事的时候。”

  “至于钱庄的储备的银两和钱财,咱们大明朝廷的国库,已然不是以往的国库,你为户部尚书,自是应当比任何人都清楚。”

  “前期做了那么多准备,咱们朝廷既然敢这样做,自是就不害怕。”

  “百姓也好、贾商也罢。”

  “他们要兑换,就让他们兑换就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再说了.....”

  “大明宝钞,本就是我们朝廷推行的,哪里有不让别人兑换的理由?”

  “真要如此....”

  “咱们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就眼下大明钱庄的情况,眼下的所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当下一些小问题,咱们要把眼光给放长远些,只要稍稍微给一些时间,等到大明宝钞的公信力上来。”

  “咱们付出去的真金白银,那么最后亦会慢慢的流入咱们大明的国库。”

  “此件事情上.....”

首节 上一节 723/7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