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第143节

  这场略显简陋的欢迎会便宣告了结束。

  不过在结束之前,白杨喊出了一个名字。

  “请问谁是俞宏儒同志?”

  听到白杨的话,众人研究生们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一个国字脸,一头黑发梳理整齐的青年站起身来。

  “我是,白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吗?”他微微举起手询问道。

  “跟我们一起来吧。”白杨对他笑了笑,而后与郭先生离开了学部。

  来到走廊上之后,白杨继续开口道:“你好,俞宏儒同志,我看了你发表的文章,一直都想与你交流讨论一下。”

  “没想到咱们这次有机会见面了。”

  “你好,你好!”感受着对方热情的态度,俞宏儒也激动的握手回应了一下。

  “跟白助理的成绩相比,我这点学术研究算不得什么。”

  “没有,俞同志只是受限于知识,也许就缺少一个施展的平台。”白杨在与其握手的瞬间,脑海中便响起了久违的提示音。

  “叮,检测到气运人物,检测中……”

  “检测完成……获得奖励:激波风洞技术。”

  果然!

  听到这个声音,白杨的心中一喜!

  气运人物判定方面,钱先生等人已经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了大佬,因此在接触方面,并未触发提示。

  而类似于刘永坦等人,他们也是刚刚起步,未来的技术都还未实现。

  因此在判定上,便会进行检测,从而生成技术。

  激波风洞是一种利用激波压缩气体,再利用定常膨胀方法,从而产生高超音速气流,主要的驱动方式便是爆炸。

  目前国外最大的风洞,便是鹰酱的涡扇风洞,利用大功率进行气流模拟,造价昂贵。

  而激波风洞是利用氧气、氢气与氦气等气体混合物作为爆炸物,爆炸所产生的脉冲激波与温度,进行的气流模拟。

  可以看成一台巨大的热气炮。

  涡扇风洞需要大功率,造价也是几千万打底,每次开机也是要消耗大量的资金。

  而激波风洞,依靠着爆轰驱动模拟气流,只要完成爆炸控制的技术突破,八万左右就能建造一个风洞。

  并且性能与持续时间上,也要优于涡扇风洞。

  龙国的激波风洞研究其实很早,按照计划明年就会开展对激波管技术的研究。

  然而因为中间发生的一些意外,最终还是在65年到69年才完成的。

  未来的导弹研究,必然是离不开风洞的。

  现在有了成熟的激波风洞技术,加上集成电路计算机研究也逐渐完善,未来的导弹研究的众多难题也都得到了解决。

  钱先生等人的限制也少了不少。

  “俞宏儒同志,你对风洞有了解吗?”几人并排走在走廊中,白杨询问道。

  “有些了解,之前也看过许多国外的文献。”

  “咱们国家若是想要在航空领域发展,就必然离不开风洞技术。”

  “我也希望能为国家建设一台超高音速风洞出来。”俞宏儒谈及风洞,神色认真的点了点头谈论了起来。

  “但咱们国家的情况你也清楚,动辄几千万的资金投入,财政很难支撑下去。”

  “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研制出一台更经济的风洞技术。”

  “你对这方面若是感兴趣,郭先生也许能够给你一条道路。”白杨说着,看向了郭先生。

  对方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没问题,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随时都可以来我办公室找我询问。”他原本就打算发展激波风洞,在这之前,肯定也需要选定培养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第199章 9-13战机!

  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技术之后,白杨也准备找个机会,开展激波风洞的项目研究。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先将计算机与雷达的研究搞定,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刚好也给俞宏儒一些准备时间。

  这个年代中,龙国的许多科研人才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受限于基础技术的发展。

  相信等到风洞与计算机等研究都完成之后,各种导弹研究,在钱先生等人的带领下,也就能更顺利的推行下去了。

  这天,白杨正在筹备高级语言编程的文件,霍助理的身影此时走了进来。

  “白所长,刘组长与华先生那边有消息了!”

  “脉冲多普勒雷达小组!?”白杨闻言,眼前顿时一亮。

  “没错,已经有成果了!目前还在中科院那边。”霍助理点头确定道。

  “太好了,我们去看看!”白杨立即起身,将手里的工作暂时先放下,离开了办公室。

  很快,两人便来到了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

  刚进入实验室内,便看到刘永坦小组与华先生,正围在一台圆形蜂窝板状的雷达面前,讨论着什么。

  “白所长,你来的!”

  “快来看看!”见到白杨两人进来,华先生立即招了招手。

  “这段时间下来,我跟刘组长讨论研究一下,按照你的方案要求,还真的给研究出来了!”

  “通过大量的计算,将雷达模拟信号转变为了数字信号!”

  因为之前集成电路计算机研究、与电子管计算机研究还未确定下来。

  并且毛熊那边援助的技术图纸,也是一月份才发过来的。

  所以这段时间里,华先生便将重心微微侧重一下,协助刘永坦的雷达信号计算研究。

  在有着集成电路与方案的基础下,雷达的电子数字计算很快便完成了。

  白杨走上前,看了看雷达显示屏幕上,原本的弯曲的电子波动也已经转变为了数字解析波。

  紧接着,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图纸,那是一个网格图,电磁波动的弧线在网格中的每个点都被标注了出来。

  模拟信号简单来说,就是将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之后,模拟出的雷达波信号。

  将其放置于坐标表格图中之后,图形经过的地方标记1,其余的就标记0,整个雷达盘也就转为了二进制。

  转变为二进制后,其实也就是一台小型的计算机了,模拟信号也就由此转变为了数字信号。

  “这项技术突破之后,对于防控体系而言,将会划时代的发明!不仅能够解决9-13战机高速移动时的杂波影响!”

  9-13就是米格-25的新代号,准确的说,米格-25这几个字,只在白杨脑子里出现过,对外,他从没有说出过口。

  当这款战机真正试飞成功后,上面的领导,就命名这个型号!

  “除此之外,也能作为主动制导导弹的火控中枢!”白杨深吸一口气,神色激动地说道。

  目前来说,各国的战机都还只是亚音速飞行。

  因此在雷达探测上,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多普频移的影响。

  但是9-13战机的巡航加力速度能够达到2马赫以上,这种速度对于多普频移的影响,会造成非常大的杂波。

  甚至可能会出现,将地面的石头误认为目标的情况。

  “没错!”华先生认同的点了点头。

  作为参与计算研究的科研人员,他很清楚这种雷达探测的优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超越时代的发明。

  “其他的研究怎么样?”白杨将手中的图纸放下,再次询问道。

  “全都研制完成了,若想要测试,还需要进行地面与试飞测试。”刘永坦上前一步,将手中的资料递了过去。

  “高通滤波器,变带滤波器,多普勒滤波器等多种硬件,随时可以加装上去。”

  如此多的滤波器,无一不需要通过对数字信号的复杂处理来实现解析,也只有集成电路计算模块才能完成。

  当然,这也离不开华先生的能力,对方可是世界上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到时还需要奉天小组那边协助测试。”

  到了这一步,其实也就来到最后的测试了。

  “好,按照方案继续推进,也可以开始空空制导导弹的研究项目了。”

  “争取在今年之内,完成雷达与机载导弹的研究!”白杨眼神略微有些失神,开始回想秃头引进RB-57A侦察机的时间。

  大概就在58年到59年之间,为了应对这种高空侦察机,9-13战机想要在隐藏的情况下完成打击,就必须要完成雷达与机载导弹的升级才行。

  “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刘永坦闻言,自信的回应道。

  现在已经完成了数字信号的计算研究。

  接下来的研究中,只要再解决引信爆炸和冷却问题,就没有太多的难题了。

  “行,我等你们的地面测试。”白杨说完,继续查看起了其他的成果,计算方面的研究突破之后,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增加集成电路模块的性能。

  ……

  白杨在计算机研究所待了一天,一直都在查看雷达的网格计算模块。

  一直到了下班时间,白杨看了看天色,想起自己还有事要做,便放下手里的滤波器模块,看向了华先生他们。

  “我今天家里有点事,就先走了。”

  “好,你回去忙吧!”华先生摆了摆手,他知道白杨这是要回去看她媳妇去了。

  最近随着钱文惠的肚子越来越大,白杨也有些担心。

  因此都会抽些时间去老丈人家里看望一下。

  现在他所负责的各个项目研究,已经都步入了正轨。

  各个小组也都能熟练的按照方案继续研究,不再需要白杨每时每刻都要盯着。

  离开了中科院之后,白杨便在车辆的护送下来到了军属大院。

  刚刚进门,便看到家中多了一个人。

  对方还身穿着军装,体型挺拔,似乎刚回来的样子。

  “白杨来了!”见到人进来,钱忠文立即笑着招了招手。

  白杨看向那个面色严肃建议的青年,心中大概有了猜测,但还是出声问道:“这位是?”

  “这就是我家那个老大,钱文海,这次放假回来了一趟。”

  “这位就是妹夫吧。”钱文海站起身来,主动伸手笑道。

  “之前父亲在信中经常提起你!”

首节 上一节 143/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