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第191节

  白杨嗯了声,然后试探问道,“那,我确实还有一些别的计划,不知道您现在有没有时间?”

  钱老赶紧制止。

  “打住!你现在手头上的引擎还没有着落呢,先搞出这个再跟我说后话!”

第274章 我们赶得及吗

  “之前催着你来中科院,你说你还要搞研究,结果给我造出这么多麻烦来!”

  钱老恨铁不成钢的数落着,这也是在变相的让他赶紧来做钱老的“学徒”。

  白杨挠挠头,“也不是我不想去,主要是,如果我到了中科院,这些事情就不能做,要是强行推进,就变味道了。”

  钱老被这句话噎住,因为他很清楚,如果白杨到了中科院,那地位几乎是属于科研界最前沿的少数人。

  本身就有那么大权力,在坐上这么高的地位,要是还要在些打破规矩的事,影响就可大了。

  反观现在的白杨,地位不算很高,但声望很好,反而不会束手束脚。

  钱老理解这个事后,还是长长的叹了了声。

  “你小子……之前不是一直醉心搞科研吗?哪怕是中间想要给蔡司公司搞私营,也没见你出多大力,怎么现在非要上赶着?”

  白杨张了张嘴,原本想说些什么为了国家之类的话,最后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只是觉得,还是太慢了,我们现在的进度,特别是在敌特事件和杜鹃计划出现后。”

  钱老一时没反应过来,白杨则继续道。

  “一开始我想的很简单,只需要搞科研,然后提升国家实力就好,其他的事情,由您和上层领导们安排。”

  “但之前因为稀土那件事,我清楚的发现了科研不是单独的事情,或者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必须要全面提升赶上进度才行。”

  “如果做不到,我们面临的将会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毛熊和白头鹰不会等我们。”

  白杨没有把话说全,但他相信钱老这个被鹰酱扣留过的人,能明白他的想法。

  他白杨毕竟是亲眼见识过后世的那些历史,那些错误,那些被国外全方位排斥的过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这个世界发生新的能波及全球人民的世界大战,以龙国的理解,就是以龙国自己大战世界。

  之所以后世的龙国能撑过来,是因为白头鹰自甘堕落和毛熊的不正确路线。

  换句话说,不是龙国自己变的更强了,而是那些敌对势力自己变弱了。

  无论是当时被解体的毛熊也好,还是当了几十年世界霸主的鹰酱也罢,他们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能提早将龙国彻底瓦解。

  后世的龙国是靠着敌方衰退赢得的发展时间,而现在,这两个超级大国已经比历史上更早的注意到龙国。

  电话那头一直没言语,白杨便继续道:

  “我们要面临的是两个强国“正值壮年”的时期,那他们在有着绝对强悍的军事实力下,会亲眼看着龙国发展崛起吗?绝对不会。”

  “我不得不急切,因为面对国家机器,不是只靠武力就能换来和平,还有财力,工业能力,人民动员能力,甚至教育医疗宣传信仰等等。”

  “如果我们不能领先这两个超级大国一代以上的工业军事实力,战争必然是对方的可选项,可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来去追赶这个差距。”

  电话那头沉默了良久,才传来钱老一声嗯。

  “我明白你的想法了,可这些不是拔苗助长就能成功的,你有这方面的想法和计划确实难得,但你也得相信我们这些老家伙。”

  钱老犹豫片刻,最后还是继续说着。

  “你不是加入了现在那个新的中央司令部吗?就是你审批今年科研项目的那个,这就是我通过上报后,领导们给你的新职位。”

  “这种往后能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事务,你迟早会接手,届时你的位置比我现在还要高,所以你不必急于现在。”

  白杨摇摇头,“猜到了,所以也是在趁早提前适应这种处事方式,趁着现在不会被怪罪的时候,多做一些能做的事。”

  钱老直接怼过来一句,“那也不用现在这么急啊!不怕累垮吗?好好搞你的引擎项目!至少也得在我手里把中科院任务接过去再说!”

  数落完,钱老又有点不爽的骂了几句,什么把他看重的人给掰成好几份来使唤,迟早得把这么好的苗子给累垮不可。

  他老人家的态度一向很明确,毕竟在严峻形势下,几乎每个身居高位的科研学者,都早就找好了自己的接班人,还不止一个。

  惟独钱老,培养出来的得力学生虽然多,但都被钱老安排到别的岗位上去了。

  不是钱老不想留,而是现在国家太缺少合适的“砖块”,只能哪里需要哪里搬。

  好容易杀出来个白杨,而且行事风格和综合科研能力上,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

  其实不止钱老想让白杨做接班人,中央部一些管行政的老领导,还有矿物部的总部长,军务部的几个老首长,好几个都想把白杨抢走。

  最后都是看在钱老兢兢业业的份上,才没有明着抢。

  但虽然没有明着抢,可暗地里却准备把白杨抬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

  也就是现在那个中央司令部的负责所有前沿项目审批和修改的职位。

  因为在这个位置上,白杨不仅可以归属中科院,还能给其他部门做事,当真是把他当作万金油来用了。

  所以钱老才很不爽,不过白杨也知道,这是他老人家把他白杨当自家人心疼。

  最后,钱老还是给白杨兜底:“有关国私合营的项目,后续你可以跟进,但不能亲自掺和了,把重心放在科研上,真出问题,我来解决。”

  白杨重重的嗯了声,才等着钱老挂断电话。

  坐回椅子上,白杨长长呼出口气。

  “这两天打电话,似乎格外的多啊,过年那几天都没有频繁问候的。”

  “不过当大领导的感觉也太古怪了些,仅凭几个电话定下目标,然后会有其他人来促使完成,就是总感觉不真实,想要去亲眼看着些,不然总感觉会出错……”

  就这么想着想着,白杨就缓缓陷入沉睡。

  这段时间身体倒是不累,但脑子真的就没消停下来过。

  而就在这时,办公室外面响起脚步声,有几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兴冲冲的捧着一份报告。

  报告封面上写着:【摩托车技术民间应用化普及与改进方案】。

第275章 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白杨看完报告上的内容,满意的点头,“很好,已经把该补充的都完善了。“

  在这份报告之前,他们这边专门负责“三蹦子“研发的部门,已经交过一次报告,只是很多问题都不达标。

  比如虽然是安着一个摩托车的车头,但实际上却是以货车标准来制作的。

  个头大,耗油高,短途运输太浪费,中途运输不如四轮货车,甚至不如拖拉机。

  有个天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新性的为这三轮摩托箱车加装了两台引擎。

  白杨夸赞了这个行为,却表示了不理解。

  “拿一辆汽油机汽车的车头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挂上两个摩托车引擎增加重量?说到底三轮摩托也只是摩托而已。“

  别看这个设计很笑话,但实际上这才是科研的常态。

  在一件事物没有找到合适的路线发展前,几乎就是要不停的试错,从千万条岔路里找出一条能够行得通的,可以复制的,可以逻辑通顺解释的。

  因此也不能怪他们,好在因为白杨的指导,现在的设计方案,倒是贴合实际多了。

  至少是真的有三蹦子的雏形了,而且还给了白杨一个惊喜。

  “电动摩托车?这个思路倒是不错。“

  原本以为还会挨白杨批的几个年轻人,顿时喜上眉梢。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想,毕竟现在煤电厂的发电量已经非常高,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电存储起来利用到这些载具上,至少在节能方面绝对要比纯汽油引擎高。“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现在因为白杨他们机器厂制造的矿山设备,全国各地的采矿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单单煤矿这一条,产能就提高了十倍。

  据张老说今年还要在多建设几个火力发电厂,到时候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建筑公社。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蹦子之外,电车都出来了?

  在龙国的发展时期中,有过三个民用载具阶段。

  第一个是自行车时代,另一个就是电动自行车时代,第三个时代是全民公共载具建设,例如地铁什么的。

  可以说,在不同的民用载具时代,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民生建设发展。

  白杨点头,“想法不错,不过有个问题,既然是电动车,那总得有装电的地方吧?相关的电池组不是还得重新设计?而且相对价格来说,怕也不便宜吧?怎么定位?“

  一行人顿时哑口无言,可还是那句话,这也不能怪他们。

  设计想法是正确的,但也不代表这是对的。

  现在的龙国,自行车虽然也是普及到位了,但相对价格来说,一辆自行车无异于后世家庭买了一辆苏7。

  而白杨搞电动摩托三轮,是为了实现短途运输,例如从村到镇,或者短途商铺进货拉人,都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东西。

  只不过在定位上,三轮摩托算是高档车,地位在大车队的货车与民用自行车之间。

  也就是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但有些钱或者农村公社集体出资,都能买个好几台的标准。

  现在哥几个想要整的电动摩托,那就等后面国内工业化实行的差不多再说吧。

  至少材料成本下降到,制造一辆自行车的成本足够低,以至于家家户户的孩子上学都可以用上的地步。

  不过白杨相信,这个时代不会多远了。

  甚至于,就在眼前。

  ……

  现在是1960年三月底,全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尾声。

  在去年刚完成了龙国第一颗蘑菇弹的试射,举国都在欢庆龙国的腾飞。

  原本这事儿百姓们体会并不深刻,直到一场新的建设运动即将开始。

  四月份,国内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道路建设计划,将城镇主干道完善到部份农村的同时,连接到国家主干道上。

  这些事由各地方进行注资和工程建设车辆租用,以成立自己的建筑公社。

  而面对如此之大的缺口,领导们紧急开设了足足四条新的工程车辆生产线。

  经过白杨他们机器厂研发改进的车床增设,每条生产线将会在一个月内输出超过五百台以上的工程特种车辆,三个月后初步达到每个建筑公社都有的用。

  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主干道铺设的计划。

  在此期间,白杨指导生产的新式各种引擎,也开始交付各个国企厂子里建设。

  特别是一些小型引擎和三轮箱车的制造也开始进行,只是这些厂子是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初步进行私企建设。

  一开始只是白杨出资周厂长找人搞得这些三轮车制造工厂的建设,但之前跟白杨吃过红利的诸如可乐厂,化肥厂,电热毯厂,也都加入其中。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国内成立少说十家三轮车建设厂,在二月末完成初步材料和车床建设,三月份开始生产,到第四月月初,上千台三轮车开始对外销售。

  五月份的时候,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了自己的建筑公社,而与之相对的三轮车,也已经开始初步铺向成为各个大型城市内。

  而这些三轮车,也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经济生态链。

  例如运货,例如当出租,例如变成移动小摊,等等等等。

  虽然相对来说摩托车看着更拉风,也更有面子,但在实际效果上,三轮货车在使用性上确实更强。

首节 上一节 191/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