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第215节

  他走到窗边,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头窗户,一股凉风裹挟着外面街道上的喧嚣声涌了进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合同是签了,技术资料也拿到了……但是……”

  他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跟香江一家合作,咱们厂只能拿到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原本喧闹的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

  技术员们的笑容僵在了脸上,面面相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百分之五十?这……这也太少了吧?”

  一位戴着眼镜,头发有些花白的技术员首先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是啊,李厂长,这技术可是咱们厂辛辛苦苦……哦,不对,是白杨同志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凭什么他们香江的公司要分走一半?”另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李卫国叹了口气,解释道:“周部长说了,这是上面的决定。说是要……要‘创汇’,要支持香江的‘爱国同胞’……”

  他越说声音越小,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个理由有些牵强。

  “创汇也不能这么个创法啊!”

  “就是!咱们厂的工人同志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摩托车,凭什么让他们白白拿走一半的利润?”

  “这不公平!”

  技术员们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李卫国看着他们,心里也感到一阵憋屈。

  他知道,技术员们说的没错。

  这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分成,确实太不公平了。

  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上面的决定,他一个小小的厂长,根本无力改变。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

  “请进。”李卫国无精打采地说道。

  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老杨?你怎么来了?”李卫国惊讶地看着来人,竟然是三轧钢的杨厂长。

  他跟对方在几次工业会议上见过面,算是熟人。

  杨厂长身后还跟着几个人,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太原化肥厂的。

  “果然是你,卫国同志!”杨厂长热情地跟李卫国握手,脸上堆满了笑容,“我陪太原化肥厂的同志们来一机部办点事,这不送对方来招待所,刚刚老远看到就像你。”

第310章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杨厂长,你们这是……”李卫国疑惑地问道。

  “嗨,还不是为了化肥厂那套设备的事。”杨厂长摆了摆手,然后指着身后的人介绍道,“这几位都是太原化肥厂的同志,这位是王主任,这位是……”

  李卫国跟太原化肥厂的几位同志一一握手,寒暄了几句。

  “卫国同志,你这是……看你脸色不太好,遇到什么难事了?”杨厂长是个细心的人,很快就发现了李卫国情绪低落。

  李卫国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也没什么,就是……就是跟香江那家公司合作的事,有点想不通。”

  他把刚才在会议室里的事情,以及跟技术员们的讨论,简单地跟杨厂长说了一遍。

  杨厂长听完,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老李啊,你这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杨厂长拍着李卫国的肩膀,笑得前仰后合。

  李卫国被他笑得莫名其妙,一脸疑惑地看着他:“杨厂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杨厂长止住笑声,压低声音说道:“老李,你呀,还是太年轻!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你还在这儿纠结什么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分成?”

  “好事?这怎么会是好事呢?”李卫国更加不解了。

  “你想啊,老李,”杨厂长开始给他分析起来,“这香江的公司,凭什么要跟你合作?还不是看中了你们厂的技术?这技术是谁的?是白杨同志的!白杨同志是谁?那是咱们国家顶尖的科学家,是总工程师,是研究所的所长!他研究出来的技术,能差得了吗?”

  李卫国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倒是承认。

  白杨的技术水平,那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了,”杨厂长继续说道,“这香江的公司,可不是一般的公司。我跟你说句实话,你可别往外传啊……”

  他神秘兮兮地凑到李卫国耳边,小声说道:“我听说,这家公司跟上面中财部有关系,背后真正的人……很可能就是白杨同志!”

  “什么?”李卫国震惊地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嘘……小声点!”杨厂长赶紧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这事儿我也只是听说,你可千万别往外说啊!要是传出去了,我可担待不起。”

  “你想想白杨同志出了那么多技术,科技,可见他跟上面要过研究经费?”

  “你再想想之前去年给那么多技术人员颁奖,所奖励的金钱,像上面的作风不?”

  “这些,都是白杨同志自己掏的口袋。”

  “反正,我就说这么点,你自己看着办,出了这个门,我就不承认我刚刚说过的。”

  杨厂长说了一连串。

  李卫国听闻,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他终于明白杨厂长为什么说这是好事了。

  如果这家香江的公司,真的是白杨同志在背后操控,那这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分成,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说白了,这不过是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的事情。

  白杨同志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深意。

  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的工业,或许是为了引进国外更先进的技术,又或许是为了……

  李卫国不敢再往下想了。

  他只知道,自己刚才的想法,实在是太狭隘了。

  他也明白之前周部长为什么会说自己级别不够了。

  “老李啊,你可得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啊!”杨厂长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可是跟白杨同志搭上关系的大好机会!以后你们厂的发展,可就前途无量了!”

  李卫国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杨厂长,谢谢你!我明白了!我一定不会辜负白杨同志的期望!”

  杨厂长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就对了嘛!你还在这得了便宜卖还乖的,真不知你脑子怎么想的?这么不相信上面。”

  “谢谢杨厂长解惑!”李卫国感激地说道。

  送走了杨厂长和太原化肥厂的同志们。

  李卫国回到房间,看着那些还在为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分成而争论不休的技术员们,心中感慨万千。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同志们,安静一下!我刚才想了想,这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分成,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技术员们都愣住了,不明白李卫国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

  李卫国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咱们要相信组织,相信领导的安排。上面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咱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利益,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咱们的目标,是把咱们国家的工业搞上去,是让咱们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卫国的话,掷地有声,在房间里回荡。

  技术员们面面相觑,似乎都被他的话给镇住了。

  “李厂长说得对!”那位戴眼镜的老技术员率先反应过来,说道,“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为国家的大局着想!”

  “是啊!咱们要相信组织,相信领导!”

  “咱们的目标,是把咱们国家的工业搞上去!”

  “……”

  白杨轻轻推开家门。

  换上门口的布鞋,走进堂屋。

  屋子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

  一张八仙桌摆在正中央,桌上铺着洗得发白的蓝格布。

  “回来了?”钱雯蕙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件织了一半的毛衣。

  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布拉吉,头发简单地挽了个髻,用一根木簪子固定着。

  虽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但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韵味。

  白杨点点头:“嗯,回来了。浅浅呢?”

  “睡了。”钱雯蕙走到他身边,伸手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今天又忙到这么晚?吃饭了吗?”

  “在所里吃了点。”白杨走到八仙桌旁坐下,端起桌上的搪瓷茶缸,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凉白开。

  “所里最近事情多,新项目刚上马,千头万绪的。”白杨放下茶缸,解释道。

第311章 先从一些试点城市开始

  他知道钱雯蕙虽然不怎么过问他工作上的事情,但心里总是牵挂着。

  钱雯蕙在他对面坐下,拿起毛衣继续织着:“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垮了。”

  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关切。

  白杨笑了笑:“放心吧,我有分寸。”他知道钱雯蕙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作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兼所长,他肩上的担子很重。这个年代,国家百废待兴,科研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他所在的研究所,承担着一项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可想而知。

  “对了,爸今天来电话了。”钱雯蕙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

  “爸说什么了?”白杨问道。

  “也没说什么,就是问问我们的情况,还有浅浅。”钱雯蕙顿了顿,又说道,“爸说,让你有时间去他那边坐坐。”

  “嗯,我知道了!”白杨点了点头。

  ……

  吃完饭,钱雯蕙收拾碗筷,白杨则坐在桌旁,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今天的工作记录。

  他习惯于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工作情况记录下来,一方面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明天的工作。

  笔记本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

  白杨写字的速度很快,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钱雯蕙收拾完厨房,回到堂屋,看到白杨还在忙碌,便没有打扰他。

  她走到五斗橱旁,拿出一个针线笸箩,坐在白杨身边,开始做针线活。

  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白杨写字的声音和钱雯蕙缝补衣服的声音。

  昏黄的灯光下,两人各自忙碌着,却又彼此陪伴着,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白杨终于合上了笔记本。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忙完了?”钱雯蕙轻声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15/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