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白杨知道对方的想法,只能无奈的表示,他的极限在哪,取决于系统的奖励极限。
当然,龙国的基础工业极限也很重要。
白杨这次若是有风洞,数据早就出来了,而不是还要带着团队,吹着低功率风洞。
后续还要如同计算机一般,进行庞大的复制推算工作。
虽然白杨拿出来的技术是成熟的,但想要验证,就还是需要数据来支撑。
若不然,在别人看来,就是拿飞行员的性命在开玩笑。
“嘿,刘永坦同志在这雷达方面的研究能力很强。”白杨嘿嘿笑了两声。
对方可是未来的院士,自己还将未来的技术交给了对方,对方甚至不会受限于时代,进展肯定是更快了。
等到三代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基础生产工业,都研制出来之后,龙国在电子工业方面,也许会连锁式的,实现一次大跨步。
“有时间我可一定要去你们研究所参观一下。”他最近也对白杨的研究所了解了许多,除了众多项目之外,还走出了许多的人才。
尤其是初期从哈工大带出来的人。
其中真空感应熔炉的团队,此时都已经前往毛熊进行援助了。
文静年纪轻轻的,也担任了太原化工厂的科长,再进一步就是相关项目的总工程师了。
刘永坦此时也展现出了令人感到意外的科研能力。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些的他,若不是有任务在身,都有些想去白杨的研究所学习一下了。
“随时欢迎高领导视察。”
“别给我整这套了,听说你们正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是吗?”高领导轻拍了一下白杨的肩膀。
“对,你也听说了。”
“那谁不知道啊,计划部都给各个工厂发公告了,让我们以此为目标学习一下。”
“咱们的战机生产线制定成功之后,我也打算考虑一下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数据。”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毕竟咱们这加工师傅们都靠经验组装,效率太低了。”
“有了相关的标准后,一体化的生产,以后其中一架战斗机出了问题,就能快速找到相应的零部件重新装配。”
这种东西一方面是繁杂,一方面是没有完整的工业基础体系,也没人会去想这些。
……
“报告,飞行工作已经准备完毕,标靶机随时可以起飞。”就在两人谈论的时候,准备好的工程师立即走进来说道。
“好,先进行测试吧,省的高领导还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呢。”白杨笑着调侃了一句,坐在简易的crt显示屏前看了起来。
crt显示屏,早期网吧所装配的那种大屁股显示器,就是这种材质。
不过随着分辨率更高的液晶显示器的出现,这种材质也逐渐被淘汰了。
“我只是刚听说的时候有些惊讶,但回头想想,又觉得还好。”想到之前白杨他们所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他对这台雷达的性能,很快就接受了。
“准备……放!”与此同时,外面的工程师在得到命令之后,立即释放了标靶机。
如同导弹一般的红色标靶机在引擎的喷射下,迅速升空,按照指定的坐标,以最快的速度飞行,逐渐消失在了天边。
而在显示器上,也随之检测到了标靶机的位置,并标注了下来。
随着标靶机越飞越远,显示器的标注也随变化。
一公里,十公里……
高领导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显示屏,神色莫名的紧张。
第132章 留给白杨的时间并不多!(一更求订阅)
很快,在标靶机飞出50公里以外之后,雷达失去了锁定,但还能检测到对方位置。
在锁定期间,战机是可以通过机炮弹道线,进行锁定射击的。
等到制导追踪空空导弹技术出现在战机上后,还会有锁定声音提示。
不过现在锁定,一般是为了机炮弹道提供位置。
类似于枪械的瞄准镜。
单难度而言,可谓是天差地别。
飞行员在锁定后,不仅要计算自身战机的升降与速度等,还要去计算提前量与过载等数据。
这也是为何一名飞行员如此珍贵,甚至各国都有相应的条约约束,用来保证飞行员的安全。
不过现在还没有那么多显示,只是在地面测试了雷达的大致探测距离。
具体的还要装载在飞机上起飞后,才能详细的进行测试。
标靶机还在急速飞行,失去锁定后,雷达上的显示也逐渐模糊了起来。
直到一百多公里之后,标靶机也终于在雷达显示屏上消失了。
白杨还在纸张上计算雷达各项数据,而高领导此时已经是满脸的喜色。
“白所长,快说说具体的数据。”
“锁定距离在56公里,距离检测为106公里。”白杨关闭雷达,将手里的数据交给对方笑道。
因为技术工艺不是很成熟的原因,雷达的性能相比于系统给予的还是要差上一些。
但对于这个年代,全天候雷达都还未出来的空战,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离谱了。
别人在一百公里外就能发现你了,而你还是两眼摸瞎,这在空战中,无疑是最致命的。
雷达毫无疑问,已经实现了超视距打击的探测要求,而攻击手段,还缺少相应的空空导弹。
……
“一百多公里的探测范围,这是把地面雷达给搬到飞机上来了!”高领导听到这个数据,确实如同白杨刚刚所说,忍不住震惊道。
“也可以这么说。”白杨收拾着雷达,随意的说道。
毕竟这个雷达的技术追溯下去,也是毛熊去年建造的单脉冲地面雷达。
只不过经过了电子管缩小化的技术,加上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的技术,改进成了机载雷达。
不过电子管因为需要真空环境,必须要有容器。
也就代表着其缩小化的能力极限,不可能如同半导体一般,缩小到一枚毫米级的芯片上。
这也是为何,毛熊后来战机,虽然依旧能达到世界先列水准,但体积依旧有些粗犷臃肿的原因。
精度不够,数量来凑。
“高领导,过两天我们会前往冰城风洞做最后的模型测试。”
“你跟纪首长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将雷达收起来之后,白杨继续询问道。
“去,当然要去了。”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高领导立即点了点头。
他也想要看看,能够装载两台八吨推力发动机的机身成果,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到时候我把纪首长也叫上,若是成功了,他那边也好与空军领导申请一下。”
“也好!”白杨也知道,接下来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就广了。
研究设计与二维建模技术,他们小组合力还能完成,但工程研究,除了三大硬件,其他各种外置零部件,也需要各种要求。
并且飞行员的测试工作,也不是他们能完成的。
……
结束了雷达的探测之后,白杨便回到了研究室,准备继续接下来的研究事宜。
没过多久,冰城那边就传来了消息。
钱文亮专门从冰城回到厂里,找到了白杨。
“白工,冰城那边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以进行结尾测试了。”钱文亮说着,从手中拿出了最近一批的测试数据。
这些是模型机身测试后的数据,还有一些零部件没有测试。
那些功能需要等验证机研制完成,雷达装载之后进行的测试。
白杨接过资料看了看,数据都没有什么问题。
“好,我去找一下高领导与纪首长,明天我们就进行最后的验收。”白杨郑重的点了点头。
其实研究与许多学生推荐工作一样,有着大佬帮忙推荐,成功率就会高一些。
因为这代表着对方对个人的认同。
而白杨这,在航天工程领域机械动力学领域,并未有太大的影响力,也是率先拿出了一些理论资料成果才获得认可。
后面就是钱副院长的认同,加上高领导他们的推荐,这个截击机项目才能完整的立项下来。
正常来说,没有人会愿意将时间与精力去耗费在一个,在相关领域没有太大成就的人。
还是那句话,在这几年的时代政策之下,只要你有能力,有的是人助你去完成你的研究。
至于后期的偏差,也是毛熊撤离之后,引发了一连串问题,使得政策不得不偏向于地方。
当然,处境肯定也会危险很多,不是每个国家都希望看到龙国崛起的。
这个时间点,反间谍似乎还没确立,但随着钱先生回国,下一年国内科学家的危险程度将会直线升高。
留给白杨的时间并不多!
……
白杨拿着资料找到了高领导的办公室,纪首长在前几天得到了雷达消息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赶了过来。
因此两人刚好都在。
“呦,白所长来了,是不是可以进行最后的测试了?”看到白杨,两人立即满脸期待的站了起来。
“对,经过这段时间的检验,模型都未发生问题。”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验收测试了,两位是打算跟着一起去现场看看,还是等我们把消息带回来?”白杨晃了晃手里的资料,笑着问道。
“这种关键时候,我们怎么可能在厂里待得住。”
“走走走,你那边准备好了吗?咱们现在就过去。”纪首长催促道,他可太想看到战机的样子了,模型也行啊。
更主要的是,他想看看模型与概念图的差别大不大。
许多项目的概念图看着线条优美,功能强大。
但等到研制阶段,一改再改,改的面目全非的事情也不少。
“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过去也行。”从奉天到冰城,大概要八到十个小时,时间上肯定是够的。
第133章 数据结果出来了!(二更求订阅)
翌日,白杨等人一大早就来到了风洞测试车间内。
高领导毕竟是厂里的最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