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认真研究过李扬的人就会发现,吃了吗外卖和他的餐饮店低价为王,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低价。
还有各种各样提升消费者粘性的活动。
能够把团购网站一直做到最后的,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也绝对不会闷头干活。
对手的动向以及他们应该做出的各种调整,是他们时常都要考虑的问题。
帝都。
拉手网总部。
创始人吴波看着面前的新闻一言不发。
和王兴不同,吴波也多次创业,甚至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
他也是清华大学毕业,97年的时候创立美国影立驰公司,专注于视频技术开发,后来被凌阳科技收购。
1999年推出焦点房地产网,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垂直门户网站之一,2004年初出售给搜狐,成为他此后创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2002年,创建Richcore视频解码芯片公司,同样在04年的时候并入世界一流半导体企业凌阳科技,推动了行业技术的发展。
此后的几年虽然没有创业,但也投身在音视频处理技术,芯片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领先国外的技术和产业成果。
去年,吴波看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率领原有团队参照美国的团购网站 Groupon创立了拉手网。
王兴是创业一次就被迫出售一次公司,原因是没钱维持公司的运转。
吴波是主动出售来换钱,两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但不可否认,两人都是在互联网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长江后浪推前浪和后来者居上,是历史的必然定律,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他们的能力。
在这场团购大战中,每个人推出的方案和活动是不一样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的去抢占客户。
吴波推出的团购加签到活动,算是所有团购网站当中非常亮眼的操作,一般来说别人只会怕他,并纷纷想出相应的对策。
抄袭也好,或者推出更炸裂的活动也好,总之不能坐以待毙。
在这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大战中,或许有的公司一不注意,就直接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但此时的吴波却认为事情并不简单。
和吃了吗的一些动作相比,不少同行的反应和措施还是太慢了。
此时大部分的团购网站策略是每日一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满座网,推出后跟风的公司一大堆。
每日一团的意思是,就真的每天只有一件团购商品,但价格很低很低,如果今天的团购活动结束了,那就只能等明天再来。
但也有的公司认为这么做,用户的转化率不高,这么多的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如果不稍微改变一些,根本占不到任何的优势。
于是就推出了一日多团的活动。
需要解释的,一日多团是指第一单用特别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后面的团购商品价格比正常售卖要便宜,但和真正的团购相比,又要贵一些。
拉手网是这么做的。
美团后面也跟着做了。
这样的模式一推出,不少竞争对手第二天就跟上了。
当然吴波对这些人并不在乎,就和王兴的想法一样,虽然每天都有几十家团购网站蹦出来,但一台戏总有主角和配角,在吴波和王兴的眼里,其他人都是配角,就像电视剧里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那种龙套。
真正的主角不多,吃了吗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而且是不容忽视的那一个。
除了吃了吗一直以来所展现出的东西,如今推出的各项活动,更是肯定了吴波的看法。
刚才已经说过,拉手网和美团网,在满座网每日一单的基础上,搞出了一日多团的活动。
那么吃了吗今天宣布再次搞出一日多团,这为什么会引起吴波这么大的重视呢?
因为吃了吗的一日多团和别人不一样。
拉手网同样是第一单超低价,后面团购商品的价格则提高了,比如第一单是原价的两三折,甚至可以低到一折。
后面的几单就变成了原价的五六折,或者是七八折的样子。
对于消费者来说,团购价格已经比原价低了很多,而且在网上购买又非常的方便,至于后面的订单能打几折,并不是特别的在乎。
因为所有网站都是一样的。
这个原因放在吴波身上同样的适用。
所有团购网站都是第一单团购超低价,而且拉手网又有独特的活动优势,没道理要把价格做得那么极致。
虽然现在吴波的资金很充足,但他和王兴一样意识到这么多竞争对手的加入,必定会引来投资机构入局,到那时候资金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这场团购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
现在要做的就是突出优势,就是差异化,比价格谁都比得过。
这也是为什么吴波没率先搞出每天多个低价团购的原因。
但吃了吗这么做了。
不但第一单价格极低,后面的第二单第三单,同样会是很低很低的价格。
吴波想不明白,吃了吗为什么会这么做?
纯靠价格优势竞争,那不摆明了要把这个市场彻底搞烂吗?
其他竞争对手彻底没有活路,拉手网也必须要跟着他搞低价,一起卷。
吴波沉思起来,拉手网应该怎么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310章 大众点评
吃了吗搞出的一日多团,除了第一单的价格很低很低,后面的订单相对来说也符合团购价格,比首单贵一点,又比其他对手便宜。
而且吃了吗还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手里的商户资源多,美团可以卖红酒,吃了吗可以卖。
吃了吗能够卖大多数餐饮团购券,包括火锅,西餐,甚至是普通的早餐,美团和拉手网暂时可能就搞不了了。
因为他们目前没有巨大的地推成员,商品上线的速度很慢。
比如王兴,对商家的审核非常严格,更加导致团购商品不多。
就像他猜的那样,有可能吃了吗推广人员一个电话,就直接谈妥了和商户的合作,让对方同意上团购套餐。
别的团购网站还得苦口婆心的劝说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展现自己的优势。
吃了吗就不用,相较于其他的团购网站,吃了吗从外卖做起,已经积累了口碑,本身就有优势。
不仅仅是拉手网的吴波,大众点评的张涛也在时刻关注着吃了吗的一举一动。
首先得说一句,虽然大众点评也是团购大战中的一员,但创始人张涛认为,他和这些团购网站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在张涛的眼中,团购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它的本质是一张付费的优惠券,只不过是通过另一种名字展现在大家面前而已。
并且现在的大众点评,也可以做到这点。
张涛创立大众点评的目的,源自于他寻找美食的爱好。
说的直白些,就是因为吃。
2003年,张涛从美国回到魔都创立大众点评,此时他在美国已经学习工作了10余年之久,积累了不少经验。
张涛是一个对生活有讲究且有情调的人,从国外回来发现即便是在魔都,吃来吃去总是那么几家饭店,联想到在国外时关于饭店的索引指南,于是便尝试通过用户的各种点评,把饭馆的信息搬到网上。
当时这种事情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先例,直到大众点评创立之后,也就是2004年,被网友戏称为美国大众点评网的Yelp才在旧金山创立。
对张涛来说,在互联网远未普及的2003年,利用网络来做商户点评,还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
创立大众点评网之前,连张涛自己也不确定这个模式能不能成功,试了几次之后发现反响还不错,魔都商业繁华,网友对去哪里吃饭也很感兴趣。
2003年10月份,张涛把最初积累的餐馆点评信息做成了一本小册子,发到点评网上引起了不错的反响,渐渐的有一批核心用户经常报在网站上发表各种点评内容。
此事给了张涛很大的信心,从魔都开始向其他城市发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把这个经过完全复制一遍。
到2004年,大众点评的业务就已经覆盖了全国20多个城市。
此时的张涛看着吃了吗发出的公告,心里在盘算着应该如何在本次团购中脱颖而出。
团购不做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大众点评的业务看上去好像和团购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团购这种经营模式以及内容,已经和大众点评形成了隐形的竞争关系。
就在上个星期,满座网店推出了一张餐饮团购券,原价好几百块钱的双人套餐,但满座网只卖几十块,抢的人特别多。
可看着一片混乱且火药味十足的战场,张涛的内心深处在思索应该如何破局。
能够在互联网早期就成立于各种公司的人,绝非泛泛之辈。
并且能够将公司一直开到2025年的,都算得上是大佬级别的人物。
张涛在国内互联网史上虽然谈不上数一数二,但绝对能排得上号,大众点评也绝对有一席之位。
张涛很早之前就在思索,互联网的成熟外加移动手机的崛起,业务可以解构成人,信息,商品,服务四个元素。
每个点进行连接碰撞,很容易产生商业巨头。
百度做的是人与信息。
早期网民碰到不会的东西,并不会说去网上查一下,而是会说在百度上搜索一下。
腾讯注重是人与人的连接, QQ的含金量不用多说。
阿里方面,做的是人与商品的连接,例如淘宝网。
张涛觉得人与服务会是大众点评未来的出路。
从创立公司开始,张涛的目的一直就是给消费者带来信息和优惠,除了团购的低价外,其余全是大众点评玩剩下的。
不管是满座网的每日一单,还是拉手网搞出的团购加签到,归根结底都是营销,对张涛来说,这些人是不足为惧的。
可吃了吗不一样。
张涛觉得一家只做纯互联网产品的公司机会只会越来越小,新机会来自那些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点。
吃了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到底,团购也是生活服务,美容,电影票,餐饮券,甚至是各种生活日用品,这几个月很多刚冒出来的团购网站都选择了这方面。
但这群人看上去来势汹汹,实则是虚的,没有足够的底蕴,能够支撑他们持续的走下去。
吃了吗可以,大众点评也可以。
因为张涛觉得生活服务的核心还是餐饮。
一家靠向用户提供各种餐饮的点评信息,一家本身就是做餐饮起家,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其他公司入局最多翻起几点小浪花,是不会有大风浪的。
其实大众点评已经和李记明厨有了合作,网页端和客户端上,李记明厨经常会被用户提及,只是双方的两个创始人,并没有见过面。
看到吃了吗推出的活动,更加下定了张涛要从另一个赛道耕耘的决心。
那就是移动互联网!
张涛已经准备让技术部门的同事开发大众点评的手机软件,团购大战就让他们自己去卷吧,反正并不会动摇到大众点评的根基——大众点评做的是信息与服务,纯粹的靠低价吸引用户,已经不是这家公司该用的手段了。
未来必定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只要把这一块做好了,实现弯道超车并不难。
吃了吗的公告一发出,瞬间便引起了这些团购大战中最有力竞争对手的注意。
很多人的心里都在盘算,到底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公司长久走下去,以及短期内应该做出怎样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