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测试岩层的稳定性,分析爆破后回震,避免大规模坍塌;
还有监测地热反应,观察热岩带流向及其与冻土交界区的交互影响,以防日后高温蒸气冲毁主井。
而开采正式开始前,矿道入口却并未立刻响起铁锤与鹤嘴的撞击声。
反而是一群老工匠们围着一堆古怪的器具忙碌起来。
沉重的箱子打开,零件一件件被取出、擦拭、组装,有些人蹲在地上调紧螺栓,有人托着铜钉沿岩壁小心敲打。
整条矿道前,仿佛不是准备开采,而像是一场临时的术式安装。
凯尔看了一眼,道:“这是……新的爆破装置?”
“不,是更重要的。”路易斯站在一旁,望着人群,神情平静,“我命他们装的是‘地脉声波器’。”
“声波器?”凯尔微皱眉。
“说白了,”路易斯转头轻声道,“就是一套靠砸地听声来画矿图的装置。”
这套设备,是路易斯数月前提出设想,由经验丰富的矿工大师瓦伦丁与赤潮领一批工匠慢慢研究改良、试验出来的成果。
它结构粗陋,甚至带着点野蛮——但确实有效。
整套装置分三部分:
最显眼的是一台叫震头的大机器,看起来就像个巨大的蒸汽榔头。
它靠滑轮和蒸汽推动重锤,反复砸在岩壁或地面上,每一下都发出低沉的响声,像雷鸣一样,震得人脚底发麻。
这些震波会穿过地下,遇到空洞、矿脉或其他结构时就会反弹回来。
第二部分是“回声接收钉”,骑士们把十几根金属钉子钉进岩壁里,每根钉子后面都连着一根细铜线,通通接到主设备上。
这些钉子就像耳朵,能“听”到震波回来时的动静,把声音传回主机。
而这些回音,最后会在一块叫“声膜解析盘”的东西上显示出来。
那是一张绷紧的兽皮鼓,边缘镶着铜片。
当回音传回来,鼓面就会轻微跳动,跳得高的地方,说明地下可能有空洞、矿层或者其他异常。
几个老工匠围着鼓膜看得很认真,有的还拿笔在旁边记录。
瓦伦丁大师拍拍鼓面,笑着解释说:
“说白了,就是砸地听声。哪里声音不对劲,就可能藏着好东西。”
他指着某一块微微鼓起的位置:“像这种咚咚响,那是实心岩石。这边空响,很可能是废弃矿道。
而这块,连响好几下……啧,说不准,也许是夹层,也许是密矿。”
他感慨地摇头笑道:“我干矿三十年,也没想过能靠听来探矿。这还是多亏了路易斯大人的想法。”
他顿了顿,目光看向不远处正与凯尔低声交谈的那位青年领主,眼中满是敬服,声音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几分:
“说句实话,我们这行的,都靠老经验,而路易斯大人不是咱们这种手上长茧子的人,但他看得比我们清楚,想得比我们远,所以才能拿出这种伟大的发明……”
另一边凯尔站在一旁,望着那块紧绷的兽皮鼓面随震波微微颤动,竟生出一种错觉。
脚下这片沉寂了几个世纪的老矿山,仿佛真的“活”了过来。
他们正用另一种语言,与这座山体对话。
不是火焰、钢钎或血汗,而是声波与回响。
这套仪器外观粗陋,连魔法的影子都没多少,却让整个试点开采从“闭眼乱挖”变成了“有图有据的探矿作战”。
就像点燃了一支火把,让前路不再全是未知与赌命。
而这是只有来自地球的路易斯能想得出的东西,不是魔法,而是技术的结晶。
他看着那一圈围在设备前忙碌的工匠,又看了看不远处正翻阅图纸的路易斯,心中涌起一种踏实感。
再往后他们就要真正动锤,采矿了。
第262章 采矿
在地脉声波图绘仪完成了大致绘图后,路易斯终于敲定了试采点的位置。
在第七矿环西侧,一处岩层稳定、声波回响清晰的凹地。
相比满山横七竖八的废矿道,这里算是一片还未被蚕食的净土。
试采随即展开,流程被严谨地拆分为几个阶段,所有人都在按部就班执行着那份来自赤潮领主事厅的“作业部署简表”。
建设期的头几天,整个第七矿环都沉浸在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
先动的不是锄头和矿镐,而是地脉声波器的重锤声。
“咚——咚——”低频震响在山腹里一圈圈扩散,技师们跪伏在岩层上,用手轻触兽皮震盘,记录每一次鼓动。
地质勘查组则带着图纸与铜线,在瓦伦丁的指挥下对整片矿区重新绘图。
旧矿图早已不准,路易斯明确要求,必须先确定开采线,确保最基本的安全。
很快一幅全新的“矿层脉络图”便出现在他们的布幕之上,红线表示活矿,黑线标识崩塌遗迹,蓝线则是可能存在水流、沼层或空洞的区域。
“这图一画,才知道过去那些贵族都是瞎开。”瓦伦丁看着图纸感慨道,“这哪是矿脉,简直是陷阱。”
凯尔看向站在一旁的路易斯,忍不住低声问:“大人,这图……”
“我知道他们失败的原因。”路易斯淡淡地说,“所以我要确保我们成功。”
随后是清障,老旧矿道入口积雪如骨,塌方杂石混杂着冻土,根本无法直接进入。
工匠队与一批受训过的流民分组作业,配合滚轮、撬钩与暖化灯具,将十数年前坍塌的主巷道重新掘开。
有几名年轻矿工尝试硬撬冻石,但无果,不久便被替换下,换上经验老道的工匠,小心处理断层接缝。
瓦伦丁站在高处指挥,时而斥喝,时而点头,利用他老道的经验挥斥方遒。
而矿道清理进行的同时,基建规划同步展开。
地面开出临时支架工坊、矿工休息区与物资仓库,连接通风井与井口的风箱鼓风机也被陆续装设到位。
供水管线依山势改建,引流至矿场低洼处设立的集水井,并由工匠安装人力泵进行定时抽水。
“先通气、再排水,才能谈安全。”这是瓦伦丁一遍遍重复的话。
而井筒的结构重建则更为复杂。
旧有的主竖井被选为垂直运输主通道,内部加固以木桩与金属支撑环,顶部建立了小型井架,装配“手摇式滑轮提升装置”。
虽不如大型机械方便,但足够稳定、安全,最适合初期作业。
照明也未被忽视,油灯、磷石灯等固定式矿灯沿矿道两侧有序布设,明亮且耐久。
每名矿工随身配有口哨、信号棒、手铃,以备突发塌陷或瓦斯泄漏。
“矿是命,风是肺,水是祸,灯是眼。”路易斯在第一次内部通报会上说,“这四样守不住,你们就别下井。”
接下来是路易斯特别强调的轨轮滑座系统的铺设。
这并非传统的木轨或兽拖运输,而是由赤潮铁匠团打造的新型“嵌轨滑轨”模块。
每段金属导槽都可预拼接组合,装配完成后,只需十数人便可推车前行。
轨轮之间嵌有避震铜垫,使得运矿时几乎没有噪音与跳动,稳定得惊人。
“这是给未来用的,不是临时堆货。”路易斯曾这么说过。
凯尔曾不解:“未来?”
“十年、二十年后,不靠人力也能照样运。”路易斯回头看他。
至于安全防护方面,路易斯提出一项罕见的“工匠-骑士协同制度”。
每个矿道工队都配备一名骑士在井口外待命,不入井,但掌握铃索机关。
一旦发现异动,比如塌陷、震感、魔兽、瓦斯异常。
拉响铃索,立即启动“撤井机制”,从而触发骑士团队接应与封锁。
凯尔听完时默然许久,最终感叹道:“大人您……已经替所有人想完了。”
瓦伦丁更直接些:“哪是什么领主啊……这是拿咱们当亲儿子养。”
这一整套前期设计,从地质勘察到滑轨系统,从支护铁桁到避险通路,全部由路易斯亲手绘图、瓦伦丁带人实施。
他们俩几乎连夜盯着纸图没合过眼,不同于其他贵族的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用脑子与工人一块儿干。
让瓦伦丁、凯尔等星锻领管理层十分佩服。
归功于此,在矿道尚未开掘之前,这座矿场的“骨架”就已搭好。
不是一时的劳役工地,而是一条从井口通往赤潮未来的工业动脉。
当一切前期建设工作做好后,接着便是尝试开采的工作了。
瓦伦丁领着几名核心技师,亲手将两种不同结构的爆破装置送到矿道前端。
“这是震裂魔爆弹。”他拍拍金属弹壳,向凯尔解释道。
“主要用来‘震碎’岩层结构。原理跟旧时代的炸药差不多,但咱们这颗用的是魔髓火油加上压缩震能核心,爆开后冲击波控制得极精准,最多震三丈,不塌回音井。”
凯尔点点头,眼神仍在另一种造型奇特的圆柱体上停留。
“那这个呢?”
“这个可更刁钻,穿岩药剂弹。”瓦伦丁嘿嘿一笑,“外壳陶封,内装火鳞膏和细炼的燃烬沉铁粉,激活后温度能把铁皮融成水。”
他在指缝间比了个烫手的动作,接着补充:“用来处理那种怎么炸都炸不穿的硬岩心层,或者需要‘不塌口’的岩段,比如矿脉附近、巷道交汇点。”
顿了顿,瓦伦丁毫不吝啬地夸道:“这玩意儿,全是大人与希尔科大人的发明……我看啊,您就不是来挖矿的,是来教世界什么叫新纪元的。”
“别拍马屁了,快布置。”路易斯淡淡回道,却没掩饰眼底的自信。
在正式爆破前,工匠团队已经完成了目标矿层的开拓巷道,也就是横向打通的工作矿道。
巷道内已铺设完毕的轨轮滑座系统安静待命,两侧墙壁加固着支架,排水沟延伸至后方井口,油灯沿着壁面一盏盏亮着,照出潮湿与铁锈混杂的色泽。
技师们用赤粉在岩面标出清晰的爆破范围,将含矿层与贫矿层一一区分开来。
瓦伦丁与几名工匠交代好爆点编号与点火顺序。
爆破正式开始。
震裂魔爆弹被布入崩解区,即天然裂隙多、岩层有松动迹象之处。
装置植入岩体后,用手持岩钻轻轻旋紧,再引出导线至安全点。
穿岩药剂弹则用在硬岩层和主矿脉接近处,配合稳定桩与石膏垫层确保切口平滑不崩塌。
“多点少量,分批爆破,推进不超五米。”这是路易斯设定的死规矩。
几名工匠相互点头,迅速撤至后方。
路易斯则站在矿道前端,挥手下令。
点火线被缓缓拉开,一连串低沉的闷响随之而来。
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