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农科院的小刘也背着包赶回来了。
他没去试验棚,而是径直先找到了王建安。
“建安哥!我回来了!”小刘一脸兴奋,把背上的包放下,“你看,我把好东西给你带回来了!”
王建安给他倒了碗水:“先喝口水,啥好东西?杨教授又给新任务了?”
他猜测可能是下一季的试验安排。
小刘咕咚咕咚喝完水,抹了一把嘴,神秘兮兮地拉开那个背包的拉链:“不只是任务,还有你要的宝贝,你看。”
他从包里先掏出几个牛皮纸小袋子,上面印着省农科院的字样和徽标,还手写着品种名称和编号:“这是杨老师他们最新培育出来的辣椒种子!就是上次跟你提过的,能显著增强抗寒性的。”
王建安接过这两个袋子,仔细听着小刘的介绍,心里又是一阵激动。
辣椒在蜀省可是个好东西,市场需求一直很稳当,特别是这种能错季上市,都能卖上极高的价钱。
现在的普通本地辣椒,在大棚里的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产量低不说,抗病性也差。
即使是去年他托关系从山东弄回来的种子,越冬表现也只能说一般,产量估计只有露天夏季高产期的五成左右。
如果农科院这个新品种真能提高产量,那可就太好了。
小刘看着王建安发亮的眼神,嘿嘿一笑,又神秘兮兮地从背包最底下掏出两个更小一点的袋子:“还有这个,建安哥,你看看。”
王建安接过来,触手感觉包装就很讲究。
他仔细看去,两个铝箔袋上贴着标签,打印着“草莓-红颜-脱毒原种”。
“草莓?”王建安眼睛猛地一亮,心跳都加速了几分。
他上次杨教授临走时,确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过一嘴,说想搞点高价值的草莓种种看,没想到杨教授真的放在心上,还给弄来了:“杨教授还真给弄到了?”
小刘得意地笑了:“杨老师一直记着你提的事呢!正好他们有个课题组在和双流那边的农业公司合作,搞冬季草莓促早栽培的技术攻关和推广。
就从合作单位那边匀了这么一点脱毒原种过来,量非常少,极其珍贵,杨老师让你先小面积试试看,积累点经验。
杨老师说这个品种糖度高,果子硬,适合运输,就是苗期比较娇气,让你小心点伺候。”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王建安拿着那袋草莓种子如获至宝。
他早就琢磨过很久要搞点高价值的水果来突破大棚蔬菜的收益天花板,草莓正是首选,如果能成功赶在春节前后上市,那价钱可是非常高的。
但之前一直有两个难题卡着。
一是他没有专业的育种研发团队,自己搞不到最新的优良品种,常规种子退化严重,病害多。
另一个原因是双流那边已经有农户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搞冬季草莓了,他再去抢占市场,优点怕竞争不过人家的先发和地理优势。
现在好了,有了农科院这层关系,拿到了最新的脱毒原种,技术和信息支持也有了靠山,至少可以先试验起来。
虽然种子量不多,估计也就够种几分地,但只要能成功种出来,以后就可以自己育苗扩繁,就不需要担心种子问题了。
“哦,还有这黄瓜种,”小刘又指着另一个铝箔袋,“是院里另外一个重点课题组的宝贝。
还没命名的新品系,说是抗病性特别强悍,尤其高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产量潜力也比现在主推品种高一大截,缺点就是果形可能稍微没那么整齐均匀,商品率需要后期加强管理。
杨老师觉得你这边的管理水平高,也让你一并试试看,反馈下田间表现。”
“好,好,好,真是太感谢杨教授了。”王建安连声说道。
“没事,建安哥你客气啥。”小刘摆摆手,脸上也是高兴,“杨老师说了,还指望你这边试种好了,能提供最细致的第一手田间数据呢。
这比他们在试验站里种出来的还有说服力!”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王建安拍着胸脯保证。
第133章 木工
这天还没到中午,王建安正在新房子的堂屋里跟大刚小刚兄弟俩说预埋电线管和下水管道的事儿。
就听见院坝外头传来一声吆喝:“建安在屋头没得?”
王建安出来一看,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只见新房子外面停着两辆加重二八大杠。
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工具箱。
一个约莫五十岁出头的老师傅正支好车,抬脚往上走。
旁边还有一个20来岁的年轻小伙子。
正是王建安前些日子去请的罗木匠罗师傅和他的儿子。
“在在在,罗师傅你可算得空过来了!快请进快请进!”王建安赶紧迎了出去,掏出烟就递上去。
罗木匠接过烟,别在耳朵上,笑眯眯地打量着已经起了轮廓的新房:
“嗨,别提了,东家湾那户人家的嫁妆总算赶出来了,紧赶慢赶的,没耽误你事吧?
你这房子盖得有点快啊,架势都出来了哈!”
王建安引着罗木匠往里走:“没耽误没耽误,你来得正好。
我们正说到里面这些管线怎么走,你来了刚好一起听听,有些柜子得贴着墙做,不要到时候影响到了。”
大刚小刚也赶紧过来打招呼,散烟。
罗木匠在附近几个乡都很有名,手艺好,为人也实在。
几人进了屋,里面还空荡荡的,但格局已经很清楚了。
罗木匠里外转了一圈,尤其是几个卧室、厨房和未来卫生间的位置都仔细的看了看。
“说说吧,你想打些啥子家具?大概有些啥子要求?”
王建安早就想好了,领着罗木匠走到主卧的位置:“罗师傅,主要是几间卧室的床、柜子,还有堂屋的饭桌椅子,厨房的碗柜橱柜,另外还想打两个沙发。”
“要得,一样样说。”罗木匠掏出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头,准备记。
王建安:“先说床,不要我们农村现在那种老式的高脚床,睡久了容易嘎吱响,也不平整。
我想打那种矮一点的,直接放床垫子的,就是城里人睡的那种席梦思。”
“放床垫子的?”罗木匠愣了一下,他倒是给镇上少数几家条件好的人家打过这种,“那种床是舒服,但是床垫子贵啊,而且我们这儿潮气重,矮了怕容易吸地气哦。”
王建安用手在膝盖稍下的位置比了一下:“不得,床架子大概就做这么高。底下不用封死,留空,能透气,也好打扫。
但是床边要做一个窄的围挡,防止床垫子滑出去。”
罗木匠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画着简图:“嗯,矮床架,有围挡……这个简单。那蚊帐怎么弄?”
这年头农村夏天蚊子多,蚊帐是必需品。
王建安早就考虑好了:“就在床架四个角的位置,往上立四根短柱子,不用太高,比人坐起来高一点就行,顶上再用四根横杆连起来,做成一个方框子。
挂蚊帐的时候,就把蚊帐顶子的四个角挂在这四个短柱子顶上的横杆上,蚊帐就能罩住整个床了。
不用的时候,这个架子也不碍事。”
他描述的就是现代床常见的蚊帐架。
罗木匠皱着眉想了一下,眼睛一亮:“哎!这个法子好,又省木头又实用,看起来还清爽,要得,这个可以!”
王建安指着床头那面墙:“还有就是床头,我想打个床头靠背,不用太高,稍微有点斜度,靠着舒服。
里面最好还能做点格子,能放点书、打火机等零碎东西。”
“带格子的床头柜是吧?连着一起做?”罗木匠问道。
“不完全是床头柜,是床中间的靠背本身带点储物功能。或者你看怎么方便怎么做,能靠能放东西就行。”王建安怕要求太复杂。
罗木匠在本子上唰唰地画着:“我晓得了,问题不大,做个框架,外面包板子,里面留空加隔板。”
说完了床,王建安又指着卧室的墙:“罗师傅,还有就是柜子。
除了传统那种站地上的大立柜,我还想利用这墙凹进去的地方。
或者索性就沿着整面墙,做一排柜子,柜门和墙面尽量做平,看起来整齐,还不占地方。”
他说的就是嵌入式衣柜的概念。
罗木匠走到墙边,用手敲了敲:“整面墙做柜子?确实省地方,装的东西也多,不过木料可能要得多哦。
柜门你想做啥子样式的?平开的还是推拉的?”
“平开的就好,做结实点,铰链要用好的。”
王建安知道现在推拉门轨道技术还不成熟,容易坏:“里面不用做太多花哨的,多做点挂衣服的横杆,再加几层隔板放叠起来的衣服就行。最好有个抽屉,放小件东西。”
罗木匠记下:“挂衣服的横杆……嗯,现在城里好像兴这样,抽屉也好办。”
接着两人又来到堂屋。
王建安指着预留放餐桌的地方:“饭桌就打普通的四方桌,扎实点就行,椅子还是八把,样式简单点,靠背要有点弧度,坐着舒服。”
然后他又指了指堂屋靠墙的位置:“这里我想打一个条案。
大概齐腰高,台面宽一点,能放茶壶、开水壶之类的。
底下可以做几个抽屉或者双开的柜门,放杂物。”
“要得,这个常见。”罗木匠点头。
之后王建安又带着罗木匠走进厨房,这里他已经规划好了灶台和水槽的位置。
“罗师傅,厨房的柜子我想好好弄一下。
灶台这边,砌灶的时候会留出空档,需要你来做灶台下面的柜门和抽屉,放碗筷、调料、锅具。
灶台面上要留出放案板切菜的地方。
水盆底下也要做个柜子,把下水管藏起来,里面可以放盆、桶什么的。
水盆旁边的台面也要留出来,最好能做一整排的矮柜子,上面是光溜的台面,下面是柜子和抽屉。
这样厨房的东西都能收进去,看着干净利索。”
基本就是按照现代整体橱柜在设计。
罗木匠听得格外认真,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嗯……你的意思是,厨房这一圈,基本上都做成矮柜子,上面铺板子当台面?
柜子下面最好有脚,离地一点,防潮也好打扫?”
王建安高兴地说道:“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罗师傅你一点就通,台面最好用厚实点的木板,耐磨。
柜门要做严一点,防油烟跑进去。”
“这个想法可以,比我以前给人家打的那种单个的碗柜、粮柜好用多了,东西都归拢到一堆了。”
罗木匠显然对这个设计很感兴趣,在本子上画了好几个草图。
王建安最后补充道:“还要几个沙发,就放在堂屋,要木架子加海绵垫子的那种,不要全实木的太硬了。
宽大点,能半躺着最好,样子嘛……你就按看着做。”
罗木匠笑了:“哈哈,要享受了嘛!没问题,沙发架子我做过,到时候去县里买海绵和布料回来包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