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晓得了,李社长,谢谢您提点。”
送走李社长,王建安站在院门口默默的思考着:看来他的养殖公司和蔬菜公司可以提前成立了。
第67章 据点
“突突突……”熟悉的引擎声由远及近。
车门打开,司机一眼就看见了王建安两人及标配的竹篼,咧嘴笑了:“嚯,你们的黄瓜又吃得了哦?”
王建平把竹篼往车上搬,此时车上只有几个乘客。
王建安先一步上车,将一支烟递了过去:“是的嘛,老哥。今天去蓉城的人不是很多哦?”
司机接过烟,熟练地夹在耳朵上:“这段时间农忙的嘛,回来的人多,出去找活路的人少。”
“也是。”王建安点了点头,同时帮着大哥将竹篼放在了司机座椅后面,又用绳子绑在了车窗边的扶手上。
随后两人坐在了第一排,伸手就能摸到竹篼。
车子摇摇晃晃驶过施镇,王建安习惯性地闭目养神。
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客车慢慢的减速,停止,几分钟后陡然的加速。
王建安诧异地睁开眼,望向车窗外。
晨曦微光中,一条崭新的水泥大道,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路中间是新栽的行道树苗。
目之所及,几乎看不到别的车,只有他们这辆老旧的客车。
“哥,快看。”王建安推了推旁边正睡觉的王建平,“高速路通车了。”
王建安是知道今年高速路会通,但具体哪一天,他也没特意去记。
王建平迷迷糊糊睁开眼,瞟了一眼窗外,瞬间清醒了。
他扒着车窗,看着飞快倒退的崭新护栏和远处模糊的田野轮廓,啧啧称奇:“这是好久修好的?这下去蓉城怕是要不了3个钟头了。”
“肯定比以前快多了。”王建安靠在不再震动的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心里那点因为早起赶路的疲惫也被这新路带来的畅快感冲淡了不少。
这高速一通,以后送菜就太方便了,时间能省下一大半。
早上摘的黄瓜,当天就能送到蓉城菜市场,新鲜度更有保障。
很快客车到达了客运站,两人挑着黄瓜熟门熟路地朝着菜市场方向走去。
不过这次的目的地不是菜市场里面,而是在菜市场附近,小妹前段时间在这里租的一套房子。
很快两人按照地址来到目的地。
这是一片低矮砖瓦房,找到附3号,是个带小院坝的平房。
院门虚掩着,王建安推开木门,喊了一声:“小英?”
“哎,来了。”屋里传来王小英应答声。
接着就见王小英围着条碎花围裙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大哥,二哥,你们可算来了,快进来看看这房子咋样?”
兄弟俩跟着小妹走进院子。
房子是蓉城老城区常见的样式,外面一间大的是堂屋,也兼做客厅。
靠墙摆着两张旧藤椅,中间一张掉了不少漆的小方桌,看着有些年头,但擦得挺干净。
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卧室,都不算大,但窗户敞亮,通风也还可以。
最让王建安满意的是紧挨着厨房的那个单间,门开在侧面小院里,足有十来个平方,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哥,你看这儿。”王小英指着这间房,语气带着点小得意,“我就是看中了有这么大的地方才定下这里的。
这间房二天用来放菜,合适的很。”
王建安点点头,确实不错,屋内不潮湿,面积也够用。
有了这个带“仓库”的落脚点,以后送菜,存货都方便多了。
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担心放在旅馆不安全。
而且,以后如果要在蓉城搞固定的零售摊位,也需要人常驻,租房肯定比住旅馆划算,也安稳。
“这房子一月多少钱?”王建安走出单间,回到堂屋问道。
“300块。”王小英伸出三个手指头,“房东要押一付三,就是先交三个月房租再加一个月押金。喏,这是租房合同。”
她转身从里屋拿出一个用橡皮筋扎着的旧信封,又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两把钥匙,“钥匙一共三把,房东给了两把,我又多配了两把,这两把给你和大哥。信封里是合同和剩下的钱。”
王建安只接过了钥匙,分了一把给大哥:“钱和合同你收到。”
“小周呢?没在屋头?”王建平环顾了一下,没看到妹妹的对象周英华,随口问道。
“他啊,一早就去东门那边的机械厂问工去了。”
王小英一边给两个哥哥倒上白开水,一边说,“他有个表叔在那厂里头当小组长,说是去问问有没有招工的消息。
他说了,二天早上出门前就帮我把菜搬过去,晚上回来再帮着搬回来,反正这房子离菜市场近,几步路的事。”
王建安喝了口水,又摸出自己带的钱,数了一百块出来递给小妹:“这些钱你先拿到,就当你这段时间在蓉城的生活费了。”
王小英笑嘻嘻地接过信封和钱,也没推辞:“要得,谢谢二哥了哈。”
“嗯。这段时间,还是你大哥隔两天送一趟新鲜菜过来。”王建安安排道,“你就负责在这边卖。
对了,这两天你在这边,零售的黄瓜价格打听过没有?现在国营菜市场那边卖好多钱一斤?”
王小英将信封放回屋里:“前两天我专门去问过了,国营菜场里头还是卖4块钱一斤,跟年前差不多,没咋个变。”
“差不多。”王建安点点头,“这个月估计还能维持这个价。
不过下个月开始,露天黄瓜就该慢慢上市了,量一大,价钱肯定要往下梭。
到时候有的人觉得贵,就情愿等便宜的了。
那我们这次还是比他国营的便宜点,卖3块8一斤。
要是你发现买的人慢慢少了,你就看情况,可以适当再降点,卖3块5、3块6都行,不用都等到问我,灵活点。”
“晓得了,二哥,我晓得看情况。”
兄弟俩坐着歇了会儿脚,王建安起身,对王建平和王小英说:“大哥,你和小英就在屋头收拾下,歇口气。
我把给陈老板的那筐黄瓜送过去。”
“要的,你路上小心点哈。”
王建安回应了一声“好”,便挑起专门留给饭店的那筐黄瓜,出门朝着蜀香园的方向走去。
第68章 新销路
王建安挑着竹篼拐进蜀香园后厨那条窄巷子。
刚掀开门帘,一股辣椒爆炒的呛香和隐约的鱼腥味就扑面而来。
“让让!油锅!”张海洋的吼声传来,他正端着一大盆刚炸好的酥肉,穿梭在灶台间。
“海洋!”王建安喊了一声。
张海洋听到声音看来,瞬间脸上笑开了花,赶紧把盆放到旁边案板上:“建安哥,快进来快进来。”
他几步跨过来,帮着王建安把竹篼卸下,放在相对干净点的墙角。
“二爸,建安哥来了。”张海洋朝灶台那边吼了一嗓子。
张泽良正颠着大勺,闻言头也不回地应道:“晓得了!你喊一哈老板!”
正说着,通往前厅的小门被推开,陈卫国挤了进来,手里还捏着张点菜单,额头上也沁着汗。
他一眼就看见了墙角的王建安和那熟悉的竹篼,脸上立刻堆满了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嘿!建安兄弟,可把你盼来了,路上辛苦不哇?”
他几步走过来,熟练地掀开竹篼上的蚊帐和稻草,顺手拿起一根黄瓜,掂了掂分量,又凑到鼻子底下深深吸了一口,那股子特有的清香味儿让他脸上露出极其满意的神情:“嗯,还是这个味儿,巴适得很!”
放下黄瓜他拍了拍王建安结实的肩膀,“还是老规矩哈!”
“那是当然,陈老板,这次3块8一斤。”王建安笑着点头,看着张海洋把黄瓜从竹篼里拣出来,放到大秤盘上。
“38斤4两。”张海洋报数。
“好,”陈卫国二话不说,从围裙兜里掏出一卷钞票,数出几张,塞到王建安手里,“你点一哈。”
王建安数了数:“没问题。”
“合作愉快哈,前面忙,我先去招呼着。”说着陈卫国就要往前厅走去。
“陈老板,等一哈。”王建安开口叫住了他。
陈卫国停住脚:“咋子?建安兄弟还有事?”
王建安:“今年我这大棚,不止种黄瓜了。”
“哦?”陈卫国小眼睛一亮,来了兴趣,“你还种了啥子好东西?”
“番茄,头一批已经挂果了,顶多再有个把月,就能给你送过来。
下半年,我那片地要种的东西就多了,茄子、四季豆、苦瓜、丝瓜……少说十几种。”
“十几种?!”陈卫国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肥肉都激动得颤了颤。
他一把拉住王建安的手腕,往旁边稍微清净点的备菜区拽了拽:“建安兄弟,你这话当真?真有那么多菜?”
王建安笑笑:“陈老板,我这人做事,你还不清楚?”
“清楚,当然清楚。”陈卫国搓着手,眼睛放光,“哎呀,建安兄弟,你是晓得的,我这蜀香园,就靠点家常菜,河鲜撑着,老主顾多,都是些舍得花钱的人。”
“陈老板,你的客户,恐怕不止是来店里吃饭的这些人吧?”王建安看着他,嘴角带着点了然的笑意。
陈卫国愣了一下,随即“嘿嘿”笑了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又带着点得意:“嘿嘿,啥子都瞒不过建安兄弟你这双眼睛!
是这么回事,去年冬天你那些黄瓜,我这小店确实也消化不完那么多。
我有个老挑(妹夫),在市中心那边开了个大酒楼,他那边的客人,那才叫讲究,嘴巴也刁得很。
你送来的黄瓜,我匀了一大半给他,他高兴得很,说比他们花高价从外地倒腾来的蔫黄瓜强十倍。
这几个月,我那老挑还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我,你的黄瓜好久来货。”
王建安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嘛,陈老板路子广,朋友多,我这菜也能多卖点。”
“所以啊,建安兄弟,你刚才说下半年能搞十几种菜,把我激动的哟。
不光是我这蜀香园,还有我老挑那边,都缺你这些高级货。”
随后他语气一转:“不过建安兄弟,种啥子菜,咱们得盘算盘算,光有量不行,还得看啥子好卖。”
他掰着胖乎乎的手指头,一样样数起来:
“辣椒,尤其是长条的那种二荆条,炒回锅肉,炒青椒肉丝,还有灯笼椒,做虎皮青椒,酿肉。”
“四季豆,干煸四季豆,哪个馆子没这道菜?”
“茄子,鱼香茄子,酱爆茄子,凉拌茄子……都是下饭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