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53节

  院坝里一片唉声叹气。

  “是啊,猪圈的钱都没回本……”

  “我家那点钱,下半年娃儿要交学费了……”

  “妈的!”张春城烦躁地抓了把头发,“再去信用社贷!建安上次贷两万不也批下来了?我们几家联保去贷!”

  “说得轻巧,养猪的贷款还没还呢,人家还能贷给你?”有人反驳。

  “就是,拿啥子抵押?就那几间破瓦房?”

  王建安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钱的事,可以再想办法。

  8月份要卖一部分肥猪,回点款。

  可以找信用社问问能不能贷,这几年有政策。

  这样,愿意搞的,先报个名,把地换好。

  就算今年没钱,明年卖了猪也有钱了。”

  “我要搞!”张春城第一个开口。

  “我……我也报个名吧。”一个平时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犹豫着举了手。

  “我家也试试。”抱着孩子的妇女小声说。

  “也算上我家……”

  最终,在一片犹豫后,一共有十二户人家打算下半年搭建大棚。

  院坝里其他人,眼神复杂,有羡慕,有担忧,更多的是一种观望。

  张泽安看着另外十一户:“好,地的事,我这两天就挨家挨户落实,尽快换好,立好字据!”

  随后他看向王建安,“建安,你脑壳活,钱的事我们再一起盘算盘算。”

第80章 铺设管道

  下午,两个公安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李家沟,找到王建安和张春城询问前天晚上的情况。

  王建安和张春城把那天晚上怎么追人,怎么被枪轰下坡子,都详细说了。

  公安又问了大棚被砸的情况,记录了窟窿的大小,断梁的数量。

  末了,年长的公安合上本子:“情况我们晓得了,郑家那边我们也去过,人没抓到。

  郑福来两口子一问三不知,只晓得哭。

  他们手上有枪,上面很重视这案子,我们也会在周边布控。

  你们自己也要小心点,有啥新情况,马上报告。”

  张春城一听就急了,脖子上的青筋都蹦了起来:“就这么算了?大棚白砸了?伤白挨了?”

  老公安抬眼看着他:“哪个说算了?他们手里有家伙,上面很重视这案子。

  我们会派人在这周边几个乡布控,车站也会留意。

  只要人还在这一片,总有抓到的时候。”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你们自己也要警醒点,有啥新情况,立刻报告,不要私自去找人,免得再出事,听到没?”

  “哦。”张春城低声答道。

  公安叮嘱了几句,蹬上自行车走了。

  指望公安立刻抓人回来赔钱是不太可能了,郑家兄弟还在不在蜀省都还是个未知数。

  王建安看着自家院坝边上堆着的那卷被撕烂的旧塑料,心里空落落的。

  受伤的这段时间也算给王建安好好的放了个假,每天只需要看着其他人干活就行。

  转眼来到7月份,王建安的伤势也好的差不多了。

  蝉趴在河边的柳树上,扯着嗓子地嚎,叫得人发燥。

  黄瓜和番茄已经卖的差不多,还剩下一点也卖不上价格了。

  “行了,大哥拔藤吧。”王建安站在一号棚门口,对正在里面摘最后几个歪瓜裂枣番茄的王建平说。

  王建平拎着个竹筐出来,里面躺着几个大小不一的番茄,还有几根弯弯扭扭的老黄瓜。

  “妈哟,这季算是熬到头了,热死个人!”他摘下头上那顶破草帽,呼哧呼哧地扇着风,打湿的背心紧紧贴在身上。

  即使塑料薄膜已经都被卷起来一大半了,三面土墙还是让大棚里面温度比外面更高。

  用了五天,两个大棚里的所有藤蔓都被清除干净了,土也被翻新了一遍。

  王建安招呼着大哥和父亲把塑料管子和阀门这些都搬到化肥池旁边。

  之前的修好的蓄水池早就在用了,主管道分了两根。

  一根给猪圈供水,一根经过化肥池给大棚供水。

  王建安把管子一头接在化肥池下方预留好的出水口上,用铁丝紧紧缠牢。

  然后两人扯着管子,沿着翻地时留出的窄沟,一点点往两个大棚里面放。

  管子又硬又韧,弯折的地方还得用火烤软了再慢慢掰。

  主管道铺好开始铺滴灌带。

  这黑软管轻多了,王建安一个人就能干。

  他抱着一大卷软管走进一号棚。

  王建安先铺了一根软管,能贯穿整个大棚。

  随后他掏出几根缝衣针,挑了一根最细的,又摸出个打火机。

  把针尖在火上烧得通红,在软管上穿刺出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洞。

  随后每隔10公分扎两个孔,扎完之后王建安朝化肥池旁的王建平喊道:“大哥,开阀门,放点水试试!”

  “要得!”王建平在化肥池那边应了一声,拧开了阀门。

  王建安蹲在滴灌带旁边,期待的看着那些小孔。

  一秒,两秒,三秒……

  小孔毫无动静,一滴水珠都不冒。

  就在他拔出针的瞬间,那个被他粗暴扩大的孔眼,猛地喷出一股细细的水线!

  “咦?咋个没水?”王建安伸手捏了捏软管,管子被水撑硬邦邦的,里面水压也不小,可那些孔,就是不出水。

  “孔打小了?”王建安皱着眉头,又挑了一根最粗的针,烧得通红,对着其中一个不出水的孔,又扎了一次,还扭动了一下针身,把孔眼硬生生扩大了一圈。

  就在他拔出针的瞬间,那个被他粗暴扩大的孔眼,猛地喷出一股细细的水线。

  直直地射出去半尺远,打在旁边的土垄上,溅起一小片泥点。

  随后水线突然变大,将泥土冲刷出一个坑。

  “哎哟!”王建安吓了一跳,赶紧用手去按住,同时朝外喊:“关水,大哥,快关水!”

  阀门关上了,喷水的小孔渐渐没了力道,变成一滴一滴往下淌,最后彻底停了。

  第一次尝试,失败!

  孔要么小得水出不来,要么大了直接喷泉。

  这扎孔比想象中难搞。

  棚里热得像蒸笼,王建安身上的汗就没干过,背心湿透了粘在背上。

  他盯着那条不争气的滴灌带,蹲在地上琢磨。

  孔太小水流不出来?

  孔太大,水又直接喷了,不“滴”了。

  将这一节软管换掉,王建安又找了根细一点的针扎孔。

  经过几次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一根合适的针,扎出来的孔刚好合适。

  随后他如法炮制,将整条垄的滴管都扎好了洞:“大哥,开小点水试试。”

  一秒,两秒……

  只见那些新扎的小孔上,开始慢慢地凝聚出水珠。

  随后划过管道滴落到泥土上。

  “好了,大哥,可以关水了。”

  接下来几天,王建安和大哥将整个大棚都铺上了滴管,并扎好了孔。

  “开阀!放水!”

  一家人都在大棚旁边,观看着这最终的测试。

  王建平早已等候在化肥池旁,闻言拧开了阀门。

  王建安在两个大棚里来回跑着。

  所有的滴管都在正常的滴水。

  没有出现爆管或不出水的情况。

  这段时间张玉清和王太平在忙着收黑籽南瓜。

  今天还是他们第一次来现场看这滴灌效果,不由感叹道:“建安儿,你这脑壳硬是好用!这比一担一担挑水浇地,省了大力气了,人也松活了。”

  王建安没说话,只是咧着嘴笑着。

  看水管滴了一会儿,王建安站起身,拍了拍沾着湿泥的手,对满脸喜色的家人说:“走,收工。果断时间就可以育苗了。”

第81章 猪瘟?

  七月的天,白天热得让人受不了。

  晚间吹起了风到也算凉快。

  十点过,李家沟集体养猪场里,张华安正吆喝着猪吃食。

  养猪场一直遵循着王建安的养猪秘籍:一日四餐。

  张华安个子不高,精瘦,干活倒是舍得下力气。

  他拎着大铁桶,把猪食舀进石槽里。

  饿了一下午的猪崽们立刻挤作一团,吧嗒吧嗒吃了起来。

  “抢啥子抢,饿死鬼投胎嗦,都有,都有!”张华安用瓜瓢敲着槽沿,嘴上骂骂咧咧,脸上却带着满足。

  喂完了最后一圈,他直起有些酸痛的腰,抹了把脸上的汗。

  回到灶房,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张华安眼角瞥见墙角那个装菜籽饼的麻袋。

首节 上一节 53/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